- 【子在川上曰诗话】乌鸦飞走了,这茫茫的雪地无限的空白 (0篇回复)
- [漠然散文]文学与正能量 (1篇回复)
- 【文人之间】莫言眼中的贾平凹和贾平凹的自我评价 (1篇回复)
- 浅谈党益民小说《根据地》的语言魅力 (0篇回复)
- 【子在川上曰诗话】她的诗中藏有一只发情的豹子 (0篇回复)
- 【云仙杂谈】 画 意 诗 情 总 相 宜 (5篇回复)
- 云仙 名作赏析《泪眼朦胧诗意人》 (6篇回复)
- 田敬文文学杂谈 (5篇回复)
- 快板书—三句半 (0篇回复)
- 【子在川上曰诗话】我们都在异乡梦自己的故乡 (0篇回复)
- 【子在川上曰诗话】诗歌的核在诗歌之外 (1篇回复)
- 【孙青锋杂谈】振兴西部文学 发展小说创作 (2篇回复)
- 【子在川上曰诗话】从《杀狗的过程》看人的奴性与惯性 (1篇回复)
- 文化是有灵魂的故乡 (1篇回复)
- 【子在川上曰诗话】黑暗与光明 (1篇回复)
- 【子在川上曰诗话】诗歌就是这样一些行走着的果树 (0篇回复)
- 文之殇 (2篇回复)
- 【子在川上曰诗话】诗歌切入的角度和深度 (2篇回复)
- 【子在川上曰诗话】诗歌当常存悲悯 (0篇回复)
- 关于虫子的隐喻 (3篇回复)
- 【子在川上曰诗话】诗歌要少用技巧,多用心 (0篇回复)
- 谁偷走了我们的东西? (2篇回复)
- 【冯德斌评论】刘贵,在死路上舞蹈的屯长 (4篇回复)
- 【子在川上曰诗话】母亲的恐惧 (1篇回复)
- 对西部作家协会建制及论坛编设的一点建议 (11篇回复)
- 陕西人为何把父辈叫“大”或“大大” (5篇回复)
- 转贴。中国作家缺什么 (1篇回复)
- 【龙门狼文学理论】我谈新时期诗歌创作与发展 (1篇回复)
- 转疯了!最健康的作息时间休息表 (1篇回复)
- 西部精神与西部文学 (9篇回复)
- 念蝉语、琬初夏 (0篇回复)
- 唐风古韵入新诗 (转) (3篇回复)
- 你看到的是你想要看到的(转载) (0篇回复)
- 寡瓜牛——一个与诗有关的名字 (3篇回复)
- 【龙门狼文学理论】浅谈文学与媒体的发展之二 (2篇回复)
- 【龙门狼文学理论】写作的感悟 (2篇回复)
-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开始征集作品、贾平凹会报送哪一部? (0篇回复)
- 向西部文学再提建议 (8篇回复)
- 云中歌 (0篇回复)
- 一指流年,初见爱情 (0篇回复)
- 支离破碎 心怀感伤 (0篇回复)
- 仅仅是渺小 (0篇回复)
- 陕西文学界应当理解和推广的方言用字(第三部分) (1篇回复)
- 陕西文学界应当重视和推广的方言用字(第一部分) (2篇回复)
- 陕西文学界应当理解和推广的方言用字(第四部分) (0篇回复)
- 陕西文学界应当理解和推广的方言用字(第二部分) (0篇回复)
- 除了陕西话还有什么语言能把张旭的这首《醉歌行》读得合辙押韵 (1篇回复)
- 满地黄花,有谁堪摘 (0篇回复)
- 等你们无名指都发亮了 (1篇回复)
- 青春的泡沫 (0篇回复)
- 清蒸相思伴月眠 (2篇回复)
- 配乐朗诵 (雪,跳跃的记忆) (8篇回复)
-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对你好好的 (2篇回复)
- 莫言谈话------东南亚文学论坛上 (2篇回复)
- 那些麻雀 (8篇回复)
- 还有多少个下一次 (0篇回复)
- 韩少功: 顺变守恒,再造文学 (1篇回复)
- 中国作家的天下意识(贾平凹) (0篇回复)
- 青丝飘落在梦里 (0篇回复)
- 半翼天使——遗忘之爱 (0篇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