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 发表于 2015-7-3 12:45:29

【一土随笔】《在父亲看病的日子里》连载之三,四

本帖最后由 一土 于 2015-7-3 12:48 编辑

                            在父亲看病的日子里(连载之三,四)                                                                              一土


                                                                                 三       一晃时间已过了十几天,父亲打来电话给我,说是四院开的眼药滴上之后眼睛烧的不行,刚好西坡街上今天来了咸阳眼科医院的医生下乡,他已经去找他们看了眼睛,一个院长检查完后说的结果还是一样,建议他来咸阳住院治疗。父亲详细问了费用以及农合报销情况,回答说带上相关手续直接报销。父亲显得很是高兴,我说那就尽快安顿了家里来住院吧。   一切都在和姐姐的商量以及父母老家的紧要活计安顿后进行。姐姐说她来医院服侍,让我安心上班。我内心又岂能安然?      阳历五月十九,老家的天气依旧凉爽,西安咸阳却已早早的热了起来。父亲在姐姐的陪伴下要来咸阳市眼科医院住院。朋友送我到朱宏路,几分钟的等车时间,心里却觉得漫长如年。农村人起得早,八点十分姐姐就打电话说已经坐上了长途车,看看时间,我恐怕是要晚他们到医院了。      下了三十九路,在旁边一家打字复印部问了医院位置,就赶紧过马路,心急火燎之下,却不见出租车的影子。父亲早已在医院等候,担心他等得着急,便想急急跑去,拐过弯,又返回来喊醒路边睡得正香的三轮车夫。一问,说是往南下了破就到,我抬头看看,觉得远了些,就赶紧上车,嘱咐他赶紧往医院赶,其时已到中午十一点半。      父亲和姐姐早已在医院门口的马路对面等候,身上依旧穿着那件深蓝色的中山装上衣,里边还有蓝色的马甲。人老了,早已没有了年轻人身上的火气。隔着车流,我向他们摇了下手,付过五块车钱,就穿过马路来到父亲身边。姐姐先问我又没有吃饭,这时我才觉得肚子早已咕咕乱叫了。       时至午休时间,父亲却顾不得许多,他拿出在西坡街上医生给他的那张宣传页,指着院长的照片说;”就是这个人给我看的,这上边有他电话,要不先给他打个电话?“一旁的护士听的详细,插话道“人家中午在休息,咋能随便打扰呢。”我便不好意思起来。按照护士所说,下午专家们没有门诊的,可以试着给这位院长打个电话,看他能否直接接收住院。可是这会儿又不是时候,坐在凉爽的大厅,我心急火燎,只觉得身上的衣服老是湿的。又看见姐姐在忙着电话里联系远在河南上学的儿子的皮肤病的治疗,老师发来了孩子发病时的皮肤照片,看着也是心疼。姐姐也属无奈,一边要照顾生病的老父,一边担心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这做人,也真是难啊。      不停地翻看着手机,时间终于到了一点半,父亲着急,催我试着打下看看,总觉着打扰人家休息不好,但我还是犹豫着拨了电话,好在杜院长似乎已经睡醒,得知我们是从西坡远道而来,问了我的位置,就叫我们上眼科四楼等他。       着急之下,没找到电梯,姐弟俩就左右两边搀扶着父亲沿楼梯而上。到了四楼,环顾左右,转便楼层,却不见传单上的杜院长,正踌躇间,不知他从哪里而来,满头头发有点乱糟糟的,似乎刚起床的样子。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紧步上前,直呼“杜院长”。院长扭头“你就是刚才打过电话的?”我连连回答是。接下来还是与四院一样的仪器检查,述说病情。院长说:“这个病已经拖得时间长了,如果经济条件还行,就先行治疗,病痛减轻后即可出院。但是它极易复发,再犯,就再来。所能达到的效果仅仅是病人不再痛苦,失明是无法可治的。”因为已经有了前边两家医院的检查,对于更换眼球我已早早有所准备,而且来之前也和姐姐说好,并对父亲详细说了情况。所以我同意了换眼球的方案。      办完住院手续,把手里的相关物品放在病室。出门环顾左右,尚不知卫生间以及开水在哪,楼道里的病友主动介绍:往左边去,卫生间开水就能看见。和这里的医生护士一样的咸阳方言,听起来亲切如在西坡街道,更为他们的真诚热心感动。      医院指定秦伶俐医生主治,她向我详细了解了父亲的身体状况后,说出的治疗方案是先保守治疗,看看效果再说。我觉得似乎有点不对劲,怎么又变了方案?又想着杜院长已经与她沟通过了,根据病情又有改变,就同意了保守治疗的方案。和所有的病人住院一样,照例是先做一系列的化验,检查·,到四点半下班还有一个结果没出来,两项没做成。姐姐劝我不用操心,剩下的检查她看着做,让我晚上回去明天上班。我想想基本安顿完了,就在吃过晚饭后,坐三十九路返回西安。


                                                                                  四       车子在毕塬路上颠簸着缓慢爬行,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流使这条古老的街道显得更为拥挤。看着路边的建筑物,思绪不知所处的漫游着,忽然有“道北铁中“几个大字慌慌张张闯入眼帘,熟悉的名字,这不是老同学曹晓静任教的学校么。现代化的操场显示了这所学校教学水平的绝对不一般。对它有印象,源于晓静常常谈起,于是”道北铁中“的名字就如此进入了我的记忆。又想起曹老师,多年已过,我们从一个个懵懂少年已至不惑,身边的人和事也改变了许多,然而她热心的性格似乎依然。多少次她都热情的邀约我们来咸阳做客,可惜一次次总未成行。今天,却就这样鬼使神差的来到了这里,心里就多了一些感叹,人生无常啊!       往南拐上东风路,路边又出现了石油钢管厂的宏伟大门。这里边有老同学杨科强在上班。这也是一个极为热心之人,又更多了一些幽默风趣的那种,多少次在咸阳小聚,都是他在热心的奔波着查看地方,定酒定菜,不遗余力。还有也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平民,王剑,桂花等人。我亲爱的老同学们,今天开始,我将在这里来去十来天,我是不是该和你们在一起坐坐呢?思想间,又觉得不合适,说了情况,他们就会热情的来医院探视。我不来咸阳不说,这一来就得让大家破费,想想就觉得有点不合适了。      心里纠结着,车子就驶上了新修的兰池大道。这是一条景色优美的路段,从秦汉新城中心穿过,沿途的城市新区的基础设施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着,有几栋高层已经拔地而起。路南边茂盛的柳林郁郁葱葱,古老沧桑的大树与低矮的灌木丛交相夹杂,却不失整齐美观。蜿蜒小道蛇行期间,直通南边的渭河岸边,这里绝对是一个宜居,休闲的生态好去处。可以想象几年后的这里,将是怎样的阔气与现代化。      拐过一个弯,过了渭河横桥,就进入了西安市。这里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草滩生态产业园。整个产业园的规模已经初现,名副其实的是路边郁郁葱葱的树木以及路中心的绿化带,确实一个生态。但是总觉得产业少了些,从连接渭河桥的草滩八路一直到草滩一路,再往南与朱宏路连接,整个一大片似乎都是这样,想想产业应该也是几年以后的世事了,也许时间更短。      想起父亲生病,就觉得政府费了多大的劲儿在为人们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却对当下许多莫名其妙的疾病束手无策,相比之下,不由心生诸多感慨。(未完待续)



哈哥 发表于 2015-7-3 17:29:13

孝德教育的好文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土随笔】《在父亲看病的日子里》连载之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