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镜吾 发表于 2016-7-4 17:49:50

【李镜吾散文】习家池游记

本帖最后由 刘雪儿 于 2016-7-5 23:33 编辑


               
   深秋时节,晨冷似冬,午后似秋。今天是晴朗的好天气。午后,儿子开车,我和妻子、儿媳、孙子孙女一家六口高高兴兴地赴习家池游览。
   习家池在襄阳城南五公里的岘山(又称凤凰山)山麓之下,轿车载着我们一家子的欢声笑语,穿过高楼林立的城区,沿着与国道平行的一条新修的柏油公路直奔习家池。左边是巍峨峻拔的岘山,右面是明丽如练的汉江,未到习家池,心里已经有几分陶醉了。
   不到半小时,我们的车已经停在了习家池前新修的停车场。下得车来,举目四望,哦!新修过的习家池好生气派!广阔的停车场停车如蚁,群山环抱的习家池景区已是游人如织了。
入口是高耸的门楼,左边摆放着重修习家池工程说明图版,那图图版上的第一句话就是:“工程定位:‘华夏习氏宗源地,郊野园林第一家’。”这幅对联写得真好,我思忖是清代人所作,对联对仗工整,概括了习家池的人文历史,以及独步千古的园林景观。所谓“华夏习氏宗源地”,说的是春秋时期,此地为一小诸侯国——习国,在诸侯混战中,习国灭亡,但习国人爱国,指“习”为姓,因此尔后的华夏姓习的人都是习国人的后裔。
   习家池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26年),是襄阳侯习郁所建的私家郊野庄园,也是我国最早的私家郊野园林建筑群落。襄阳侯习郁为了模仿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范蠡养鱼垂钓的雅风,在自家园林内,依土堤修凿了一长方形水池,长60步,宽40步,引来岘山下的白马泉水注入其中,养鱼垂钓。池中建钓台,台上筑亭阁,遂命名为习家池。习郁所建习家池,着意渲染鱼池与范蠡的关系,透露其隐居于江湖之志。以宅第和鱼池为主体,构成了习家池园林建筑群;背倚托岘山峻岭,前俯瞰汉江碧水,开创了利用自然山水配合花木房屋建造园林的独特风格,不仅具有宫廷园林所有的山水池泉、亭台楼榭等景物,而且还富有“诗、礼、史、酒、垂钓”等文化内涵。明代园林学家计成著作的《园冶》将其誉为私家园林的鼻祖和典范。《园冶》在论述习家池的择地、构筑和意境时写道:“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林,水浚通源,桥横跨水,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若为快也。谅地势之崎岖,得基局之大小,围知版筑,构拟习池”。真乃精辟的评价!
    西晋末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经常与朋友们游乐醉饮于习家池,山简自号为“高阳酒徒”,并又名习家池为“高阳池”,为后之唐代诗人津津乐道。
    而令习家池闻名遐迩、并传于后世的是东晋年间的习氏后裔——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习凿齿。习凿齿从荥阳太守任上回到家乡襄阳,继承了祖先的遗产,重修习家池园林,并使其焕然一新。习凿齿在习家池潜心修史,著书立说,著述了鸿篇巨制《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等史书、文集,名噪一时。于是习家池和《汉晋春秋》等著述一起名垂于后世。特别是他写下《襄阳耆旧记》,其人物、地理、历史等,无不描写生动、详实,具有很高的文学水平。当时的名人墨客常来习家池聚会,在白马泉边“流觞曲水,畅叙幽情”,举国之名士十有七八均慕名来习家池造访过。
不仅如此,习凿齿还笃信佛学,于兴宁三年(公元365年)邀请高僧释道安一行300多僧人来到襄阳,在习家池内的白马寺讲经说法,弘扬佛教。使得襄阳成为了当时全国的佛教中心。
   到了唐代,习家池所遗园林成为了名仕贤达的游览胜地,文人雅士饮酒赋诗的场所,李白、孟浩然、王维、皮日休等都在此写下了著名的诗章。宋代的文学大师欧阳修、苏轼等也在此地留下了不朽的诗章。
   习家池自南宋末年以降,屡遭兵燹,然而,后人以不屈不饶的精神屡毁屡建,足见华夏人文的魅力,不是一介武夫所能破坏得了的。
    经过近年的修葺重建,习家池的总面积达35万平米,新建绿化面积25万平米,兴建亭台楼阁景点55处,成为襄阳市近年新修的、规模最大的、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成为游人和襄阳市民旅游、休息的胜地。
我们步入高高的门楼,迎面是一片芳草地,孩子们高兴地在上面追逐玩耍。映入眼帘的是苍松翠柏,还有一株800多年树龄的古槐,命名为“国槐”。一半枝桠已经干枯,一半枝桠载着墨绿,像一位久经沙场、阅尽人世沧桑的将军威风凛凛地守候着习家池,守候着这亘古不变的习家池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端详着这株国槐,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国槐树旁有两个小水池,石栏围成,一个小水池呈现为圆形,隐喻太阳,名叫溅珠池,因其中有泉水涌起溅起水珠,故得名溅珠池;一个小水池呈半月形,名叫半规池——半规者,缺月也。两池象征着日月同辉。
   最大的水池是主体水池——习家池为方形,大约有七、八亩大小,白马泉水潺潺流入池中,故为活水,池水清澈见底,可见鱼儿在池底游动,水草在水中摇曳。池中还保有古代建筑的重檐两层式六角亭,像一位古装仕女伫立在水中,真乃是亭亭玉立!游人纷纷在此拍照留影。水池边高树环抱,翠竹掩映。可以想见,东晋的习凿齿在亭台垂钓,构思着他的文章、著述;唐代的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皮日休们在池中泛舟,饮酒赋诗,“不亦说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们在池边行吟,写下不朽的华章流传于后世……
   主体水池右边开凿有数亩大小的荷花池,虽已是残荷枯干,但还是可以想见夏日里“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华美景致。
习家池园林内,还新修了“曲水流觞”,太湖石垒成的假山等江南景色,凭添了苏州园林的韵致。增加了游人对东晋时代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描述的“此地有丛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的遐想。
水池后方矗立着气势恢宏的习家祠堂,门楼用厚重的石砖砌成,蔚为壮观,最上方挂有一牌匾——“习氏宗祠”;大门两侧的青石版上分别刻有“源自习国”和“望出襄阳”;横批石版上刻有“正气千秋”。好一个“正气千秋”!道尽了习氏的道德传承。
   在习家祠堂的左方高坡上,新开辟有一片场地。上面兴建了一座庞大的仿汉代古建筑院落,古色古香,还没有对外开放,我估计里面将是历史文物陈列馆,让人们领略汉晋唐宋文明。
   沿着石板铺成的小路,孙子们已经兴高采烈地跑远了,儿子忙着给儿媳拍照,我和妻子踽踽而行,观赏着园林内秀美的景色。这时晚霞满天,辉映着遍地的黄花,使得满园弥漫着菊花的幽香,着实令人心醉。长约千米城墙般伟岸的法国梧桐长林,顶着云彩般金色的树叶,清风徐来,吹得金箔似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撒得满地金甲。在我们看来,这秋叶没有丝毫的伤感情愫,而是承载着游人的欢欣,承载着我和妻子的“黄昏之恋”!
   我和妻子相互搀扶,沿石阶拾级而上,登上了一座小山坡,山坡上有一座青砖砌成、错落有致的矮墙院子,院子里有翠竹千杆,清香扑鼻。大门外竖有一块说明牌匾,上写:“白马寺遗址”。哦!这就是当年释道安法师讲经说法的地方了。
下得白马寺前的石阶,右方有一眼汩汩上涌的清泉——这就是著名的白马泉。泉水形成溪流,潺潺地从绿草黄花装饰的青石溪沟流出,在夕阳辉映下闪闪发出亮光,银子般地流入几百米外的习家池内。我突然顿悟了这清澈而纯净的溪流就是当年高    僧释道安讲述的梵音禅语之袅袅余韵、余音!
   然而妻子却油然而生了另一番柔情蜜意,她挽着我的手说:
   “这涓涓流淌的白马泉已经流过了几千、几万年了吧?相比之下,我们的人生太短暂了!我们结婚已经45年了,一晃而过呢!我好像还没有与你处够就老了。我们今天就在这泉水边起誓,生生世世做夫妻好吗?就像这白马泉一样源远流长!”
   “呵呵!你是想我生生世世伺候你,没完没了地给你当‘男仆’哦!”我笑着回答。
   “那下辈子我当男的,当老公;你当女的,做妻子,如何?”妻子一本正经地回答。
   “让我想想好吗?我总不能立刻答应你。”
   “为什么?!……”
   “下辈子,我既然是女子了,我总得矜持一点吧!哪能就这么随便答复你呢?再说,你那点心思我怎么不知道呢?你是想我下辈子当‘贤妻良母’,你却当‘大老爷们’,还是我伺候你!”我哈哈大笑起来。
   “你真坏,坏死了……”妻子娇嗔地说,边说,边捶打我的脊背。而脸上漾起了灿烂的笑容和红晕,那红晕就像岘山上被落日吻红的枫林。
    我们的确是流连忘返的,还想着沿着上山的石阶到山上看看。儿子担心我们的安全,催促我们往回走,只好下次来再上山了。据说山上还有晋代襄阳太守羊祜的堕泪碑遗址呢!


【作者简介】李镜吾,湖北省大冶人,1944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西安交大机械制造系。原湖北省襄阳市科协常委,副县级调研员,高级工程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镜吾文集》40万字、译著 《帕帕宁北极漂流记》28万字、《醉人的野菊花----镜吾文集第二集》15万字、《李镜吾诗集》8万字。




翔鹰 发表于 2016-7-4 18:14:31

首赏佳作,文化底蕴深厚,文笔精细的一章!学习,问好您!

梁北雁 发表于 2016-7-5 02:06:19

文笔很有气势。
作家的语句表现力很强。
欣赏。

刘雪儿 发表于 2016-7-5 23:33:36

分享了老师的幸福,祝您幸福安康。

李镜吾 发表于 2016-7-16 11:54:27

谢谢各位文友的高评,我自当努力写作!

长风 发表于 2016-7-16 17:16:23

你真坏,坏死了……”妻子娇嗔地说,边说,边捶打我的脊背。而脸上漾起了灿烂的笑容和红晕,那红晕就像岘山上被落日吻红的枫林。

长风 发表于 2016-7-16 17:16:45

你真坏,坏死了……”妻子娇嗔地说,边说,边捶打我的脊背。而脸上漾起了灿烂的笑容和红晕,那红晕就像岘山上被落日吻红的枫林。

刘雪儿 发表于 2016-7-19 10:52:07

提读!建议精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镜吾散文】习家池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