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放歌散文】 翻地

[复制链接]
查看823 | 回复10 | 2016-7-10 08: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白鹿放歌 于 2016-7-10 08:32 编辑

    生在故乡,难免眷恋着故乡。走在故乡的坡坡坎坎间,那一块块小的梯田依然能看得见,只是好多已荒芜多年了,杂草丛生,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以前一块块梯田被故乡人用翻锨翻得平整整的,连根杂草都看不见,那情那景总是刻在我的脑海里。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坡地往往都是人用翻锨一锨一锨地翻,坡地有大也有小,大片的不过一亩左右,四五分地的小片坡地则是最多的。故乡人常用的翻锨,一般都是村里的铁匠打的,厚度足有一厘米多,长度足有四十公分左右,往往是上边厚些,底下薄些,而且越往地下越明亮,而且最底下总是呈圆弧形或角型,也就是说中间向里凹陷着。锨的底部比较锋利,不过这种翻锨拿到手里还是有些分量的,人拿在手里,做着翻地的动作,还真有种异常的美呢。
    翻地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儿。一块梯田从头开始翻,一般都是人先横着翻一二排,然后再按地的长度慢慢翻下去。人左手握在锨把的上面,右手再握在锨把往下的部位,锨底下向着地面扎下去,此时候,穿着鞋子的右脚有力踏在锨的一边,再用力地往下踏,直到掀背面都扎进了地里,然后右手开始向上使劲,当然也少不了左手的配合,同时人腰要向下稍弯,一锨新翻的土就被翻了上来。说到底了,一锨一锨的翻,其实就跟用牲口在犁着地似的,用犁犁的地根本就比不上人翻得的地,首先是深度不够,其次是人翻地的时候,顺便也就把地里的杂草给除干净了,人翻的地要比犁的地产量高好一些呢。
    夏收之后,对于原坡沟间的坡地,故乡人一般都是用大铁锨来翻,尤其是早上和下午,都是故乡人翻地的时候,中午天太热,一般人都不去地里,几十天下来,一块块小梯田已被翻上了一遍,同时也修整得平平整整,我是极为怀念用翻掀翻地的那段时光的。
    我老爷(老祖父)在的时候,那时正是民国年间,一大家子种了三十多亩地。那时候,老祖父亲手拿着锨,爷爷弟兄三人一人一把翻锨,跟着老祖父,一锨一锨地翻着,三十多亩地还不是被一锨锨翻完了么。就是到现在,故乡不少老人夸我老祖父呢,他们说老祖父让家里人锄地都要越过邻家地三尺多宽,到了粮食归仓的时候,根本就找不到一粒杂粒的。老祖父在鸣犊古镇卖麦子都传为佳话。用翻锨翻的地,那才是一种勤劳换得的幸福呢。
    如今故乡的村子里,养牲口的人已很少了。通向坡地的路也变得很窄很窄,一般的坡地都荒着。看着荒着的坡地,我感到惋惜和无奈之余,我能想的,就是怀念曾经翻地的日子,那种乡间独有的风景已远离了我,远离了我。                                       114143xgo14w5r0go7xz3g_副本.jpg
   【作者简介】: 白鹿放歌,原名刘建志,白鹿原砲里人。钟情于乡土文学,作品散见于《陕西农村报》、《西安日报》等报刊和杂志,是一位颇具实力的作家。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邓仲祥 | 2016-7-10 10: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在故乡,难免眷恋着故乡。走在故乡的坡坡坎坎间,那一块块小的梯田依然能看得见,只是好多已荒芜多年了,杂草丛生,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以前一块块梯田被故乡人用翻锨翻得平整整的,连根杂草都看不见,那情那景总是刻在我的脑海里。
打赏鼓励一下!
淡泊看人生,挥手谱华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翔鹰 | 2016-7-10 17: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朴实的乡土文情,欣赏学习,问好您!
打赏鼓励一下!
生有生的价值,死有死的价值。用灵魂抒写文字,用文字雕刻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宁静个人认证 | 2016-7-10 22: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西部文学微刊)第708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白鹿放歌个人认证 | 2016-7-11 09:02: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邓仲祥 发表于 2016-7-10 10:07
生在故乡,难免眷恋着故乡。走在故乡的坡坡坎坎间,那一块块小的梯田依然能看得见,只是好多已荒芜多年了, ...

问候版主!问候老师!夏安!夏安!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濮云个人认证 | 2016-7-11 16:52: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问候老师,恭贺老师佳作被选用。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罗凤霜 | 2016-7-11 17: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翻地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儿。一块梯田从头开始翻,一般都是人先横着翻一二排,然后再按地的长度慢慢翻下去。人左手握在锨把的上面,右手再握在锨把往下的部位,锨底下向着地面扎下去,此时候,穿着鞋子的右脚有力踏在锨的一边,再用力地往下踏,直到掀背面都扎进了地里,然后右手开始向上使劲,当然也少不了左手的配合,同时人腰要向下稍弯,一锨新翻的土就被翻了上来。说到底了,一锨一锨的翻,其实就跟用牲口在犁着地似的,用犁犁的地根本就比不上人翻得的地,首先是深度不够,其次是人翻地的时候,顺便也就把地里的杂草给除干净了,人翻的地要比犁的地产量高好一些呢。
    夏收之后,对于原坡沟间的坡地,故乡人一般都是用大铁锨来翻,尤其是早上和下午,都是故乡人翻地的时候,中午天太热,一般人都不去地里,几十天下来,一块块小梯田已被翻上了一遍,同时也修整得平平整整,我是极为怀念用翻掀翻地的那段时光的。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罗凤霜 | 2016-7-11 17: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欣赏美文!点赞问好刘老师!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夏收之后,对于原坡沟间的坡地,故乡人一般都是用大铁锨来翻,尤其是早上和下午,都是故乡人翻地的时候,中午天太热,一般人都不去地里,几十天下来,一块块小梯田已被翻上了一遍,同时也修整得平平整整,我是极为怀念用翻掀翻地的那段时光的。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9291047 | 2016-7-11 22: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学习了!
王尊让问好老师。祝安!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寒秋 发表于 2016-7-10 17:21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

感谢寒秋老师!问好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