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风散文】哈密是哈密瓜和大红枣之乡

[复制链接]
查看408 | 回复2 | 2016-7-16 05: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15日,书画交流团在哈密休整一天。这是我们的第十六站。大伙儿自主安排,自由活动。因为哈密中午的高温天气,还是选择了呆在宾馆享受着凉爽。
    采风仍在继续进行。上午走进吐哈油田,在油田广场拍下了这里的安宁和谐气氛。也看到了吐哈石油人的工作生活坏境,主干道和环东线两旁四周都耸立着整齐的楼群,有几栋独家独院的别墅,大多数还是六层住宅楼。有吐哈石油大厦,有会展中心,还有体育馆。这种独立于社会之外的石油基地,西北的几家油田几乎相同。
AG5E6410.JPG AG5E6414.JPG AG5E6417.JPG
    吐哈既是哈密瓜之乡,还是大枣之乡。我们居住的杏花村宾馆附近不但紧邻吐哈油田,还与生产建设兵团农13师相隔不远。下午我们走进农13师农场的一个枣园,采访了这儿的农场职工。一位姓田的老俩口来自安徽淮南, 操着很重的乡音,向我们介绍着他家里的状况和承包枣园的经营收入情况。大儿子小俩口还在安徽老家,二儿子和女儿家都在农场。他们老俩口承包了20亩的枣园,修枝、灌溉、喷洒农药,早晚很忙乎。正当午高温时大都呆在简易的工棚里休息。夫妻俩很是勤快,也很健谈。诉说着他们的艰辛,夸奖着哈密的早晚凉快天气。他们每亩枣园平均能收获500公斤枣子,最好价格卖到一公斤6块钱,20亩地带给他们6万左右的年收入。
IMG_0062.JPG AG5E6450.JPG IMG_0055.JPG AG5E6441.JPG
    还有一位来自湖北红安的女职工,说她今年50岁。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哈密铁路上工作,小儿子在农场工作。她承包了15亩地,也是很辛苦,再苦再累,也是为了孩子。她说在这儿还是比老家好,虽说辛苦一点,但忙碌着总比闲着好,至少能自食其力就很开心了。他们农场职工也可以提前两年内退,享受着每月800的内退金,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正式退休后再享受统一的退休金。问她的枣园收入情况,她说这几年枣子价格比较低,经营好点能保本持平,经营不佳还会亏本。


    在新疆有一支王震将军带来的359旅,如今这支劲旅已经在新疆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生产建设兵团,从五十年代到今天,他们为新疆的发展和和平、安宁作出了巨大贡献。到了新疆,所处可见农场的生产规模和农业科技带给他们的辉煌成果。他们和新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共同富裕繁荣。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枣儿到十月份才能成熟。这个季节正是哈密瓜上市的时候,很多瓜摊上,卖瓜的吆喝声不断。昨天吃晚饭的时候,卖瓜人喊着两块钱一个瓜,张娟跑前跑后,一下子就买来了十好几个香甜的哈密瓜,饭后的大伙儿,吃着哈密瓜,享受着哈密瓜之乡的哈密瓜丰收景象。而到了晚上十点后,我们从枣园回宾馆的路上,听到哈密瓜一块钱一个。还有桃子、李子等水果,都很脆甜,价格都不高。
    哈密人的夜生活也很丰富,除了在公园和广场载歌载舞之外,很多人聚集在小餐馆或者烧烤摊,吃着拉条子大盘鸡,吃着烧烤喝着乌苏啤酒。我发现无论男女,大吃大喝的胃口相当的好。中午我们在一家小面馆吃拉条子杂酱面和西红柿打卤面,坐在我们跟前的一位中年美女却要了一大盘大肉炒面,她的饭量之大,确实令我惊讶。
     撰稿:查新年    摄影和相册制作:李金星   2016  7  16清晨4:50于新疆哈密杏花村宾馆


AG5E6447.JPG
打赏鼓励一下!
淡定從容         超然灑脫
熱血鑄鐵魂   風骨立兵身
寄情於山水   陶醉於筆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罗凤霜 | 2016-7-16 08: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密人的夜生活也很丰富,除了在公园和广场载歌载舞之外,很多人聚集在小餐馆或者烧烤摊,吃着拉条子大盘鸡,吃着烧烤喝着乌苏啤酒。我发现无论男女,大吃大喝的胃口相当的好。中午我们在一家小面馆吃拉条子杂酱面和西红柿打卤面,坐在我们跟前的一位中年美女却要了一大盘大肉炒面,她的饭量之大,确实令我惊讶。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罗凤霜 | 2016-7-16 08: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异乡风情,推荐首页,共赏!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