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诚 发表于 2016-7-26 15:51:11

【迟诚随笔】一篇文章引发的思考

本帖最后由 迟诚 于 2016-7-26 15:49 编辑

       刚才文友发微信,有人说他的小说和某某人写的雷同,文友深感不安,找来原文对照,除了标题一样之外,内容根本无一点相同之处,更谈不上雷同之说。劝其泰然处之,公道自在人心。    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谁抄的好,看谁抄的妙。此话是否可以这样来解读,天下的文章都是大家互相借鉴的集大成者,所以偶尔看到某人的文章与某人的文章有相似之处,只要排除照搬抄袭,不必大惊小怪。因为大家认为的相似可能只是神似而已,所谓神似就是其文章的风格也许与某一大家的风格相近,或者说其独特的文章整体框架构思与某一大家有不谋而合之处,这看似是一种巧合,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就像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他们的思想观点不就是不谋而合的典范吗?如果没有他们志同道合的默契,也不会出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论证。    我们有写作经验的人应该知道,任何一篇文章决不会凭空捏造而来,都有它的来龙去脉。事实上,我们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都融合了他人太多的思想、经验、文采,之所以能够理直气壮地声明是“原创”,不过是因为在创作过程中把来自别人的东西经过精雕细琢打磨成了自己的而已。从古至今文学一直是残酷的,它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关注谁是第一人,它从不关注谁在某方面做的最早,只关注谁在某方面做的最好。因为考证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是历史学家的职责;至于我们食客,只会在乎哪个厨师的厨艺高明,能够烹饪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便可。
   法国艺术家杜尚,1919年用铅笔在达·芬奇的名作“蒙拉丽莎”脸上画了两撇胡子,于是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成了西方绘画史上的名作。这就成了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整幅画就两撇胡子是杜尚别出心裁添上去的,但就这两撇胡子,却给人们带来全新的审美经验,以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手法冲击人们的观念。这只是一种“借他人灵堂,哭自家凄惶”、“借酒下菜”罢了。谁说杜尚是对达·芬奇的作品的抄袭呢?真正的大家,他的成就到未必体现在独创上,而是在于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石是金的毛坯,神奇是腐朽的涅磐。    人类历经几千年的文明,文化渊源流长,古人的思想精华经过历史的变迁,经过每个时代的淬火,能够被我们今人所用,就是人类文化的最大的进步。    所以大家在写文章时,不管你是引用还是借鉴,只要你能够另辟其径的走出自己的步伐,能够用自己全新的思维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能够让自己的新的理念完成凤凰涅槃的飞升,就是你最大的成功。    写自己的文,走自己的路,何乐而不为乎?





作者简介:迟诚,原名迟明红,职业会计,文学爱好者,酷爱读书,喜欢用手中的笔记录生活中平凡人的故事,以文会友,真诚待人。

翔鹰 发表于 2016-7-26 19:06:28

写自己的文,走自己的路,何乐而不为乎?

翔鹰 发表于 2016-7-26 19:07:08

说得好,赞同您的观点!

迟诚 发表于 2016-7-26 20:45:06

翔鹰 发表于 2016-7-26 19:07
说得好,赞同您的观点!

感谢老师的支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迟诚随笔】一篇文章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