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散文】平遥 一场盛大的遇见
本帖最后由 梧桐 于 2016-7-28 11:32 编辑到了平遥古城,摒弃一切现代便捷的交通工具改为步行,脚步慢下来,心情静下来,细细打量、渐渐融入眼前的街道、建筑、店铺、人群,时光也跟着缓慢而柔软起来。 这真是一场盛大的遇见。
遇见古城之古 平遥古城有多“古”?2800年,够古老的吧。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782年),是保存完整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原型。自公元前221年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一直是作为“县治”的所在地,延续至今。古城池总面积2.25平方千米,其城墙、民居、商铺都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 这里卧着一只古老的神龟。古城墙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时的原状:六道城门南北各一为头尾,东西各二为四足,古城被形象地比喻为龟城,寓意吉祥长寿。墙体内筑夯土,外包城砖,环周敌楼72个,垛口3000个,象征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城墙四周还开有护城河。城内现存县衙、市楼和六大寺庙建筑群等历代古建筑均是原来的实物。 平遥古城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微妙维肖,栩栩如生,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平遥古城最辉煌的时期在19世纪中后期,曾经操纵和控制了中国的近代金融业。平遥古城在票号兴盛的100多年中,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票号总部所在地和金融业机构最集中的地方,自然也是金融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平遥古城保留的文化遗存数量多、密度高、跨度时间长,是山西省范围内的一个“文物大县”。平遥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其体现出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传统思想都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在中国的历史上,像这样完全按照礼制规范和传统文化修建的古代县城曾经多达几千个,然而完整保存下来的已经为数不多。能够典型地代表中国古代汉民族中原地区县城的,唯有平遥古城。为此,1986年平遥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禁不住会问,平遥古城何以保存的如此完好? 清朝末年,中国经济中心东移,平遥逐渐冷落,发展缓慢,新建筑不多。战争年代,平遥并未经历过大的战争,因此也并没有像别的城市一样被枪炮火灾损坏。改革开放后,平遥县准备在古城中纵横开拓几条大马路,扩建方案被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得知后,提出“新旧绝然分开,确保老城,发展新城”的方案被采纳,老城得到完整的保留,上世纪80年代,国家出台一系列拆旧建新的方案,平遥古城由于缺少资金,拆迁也就搁浅了。1986年,国务院公布平遥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此平遥迎来了保护与发展的春天。 这真是平遥之幸,我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梁思诚,想到北京,还有国内众多的城市,我们以悠久的历史为荣,却毫不留情地破坏那些如丰碑般矗立的历史文化遗存,伴随着经济发展、不破不立的观念,多少文明多少有价值的文物被我们亲手无情地毁灭。置身于到处千篇一律的现代化建筑丛林里,何者何地?让人迷失,令人痛惜!
遇见平遥之遥 下了火车,蹬三轮老伯那一声“你开怀(会)不?”这是最接地气的山西味儿,从“各位来兵(宾)网(晚)上好”的热情问候里,感受到浓浓的婉转的山西味道。 置身于古城平遥,脑子里偶尔一闪而过自己的家乡,那座远在冀东平原渤海之滨的小城,此时此刻,已远在天边恍如隔世了。 前面人群聚集好热闹啊,原来平遥县衙内正“升堂办案”呢,好奇的游客围拢在“大堂”前,大堂有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如此亲民的县衙也是新鲜。县太爷正襟端坐,一一问明事情原委,解劝着告儿不孝的老者,规劝着满腹委屈的儿子,断案结果竟是商量着来的语气,婉转柔和,好温情的山西啊。 行走在古老的街巷,沿街店铺前迎风的酒旗,招展着竹叶青的清香还是纷纷细雨中淳朴清新的杏花村?整齐码放的醋缸,那一个大大的“醋”字招牌,缕缕飘来老陈醋的幽幽醇香,不由分说地勾起人的食欲,那好,落座街边,特色小吃是一定不可错过的:来一盘平遥牛肉,最喜红润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那一卷卷如蜂窝状的莜面栲栳栳,外形美观与、口感劲道;平遥碗脱,既有凉粉的清爽利口,又有灌肠的浓烈香味,精而不腻,滑利爽心,夏可凉拌,冬则热烹;山西刀削面的师傅正表演:左手托住面块,右手执刀,先从面块的里端开刀,逐刀上削,削成扁三棱形宽度相等的面条,直接削入开水锅煮熟,面片形为柳叶,三棱两端尖,再浇各种荤素浇头,吃时筋、韧、利口。看过表演再来品尝,果然就吃出不一样的味道来。 目光总是被那些古建筑牢牢吸引,许久驻立,听它们娓娓道一道曾经,说一说那时候的故事。双林寺,重建于北齐年间,内有各类彩绘泥塑2000余尊,多为明代遗作,形象优美,气韵生动,以其精湛的彩塑艺术享誉“东方彩塑艺术宝库”,被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专家称为“世界珍宝”和“真正的、独一无二的珍宝”;镇国寺是北汉建筑,寺内古建筑以万佛殿为奇,是全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精品之一,殿内彩塑,是全国寺观庙堂中至今罕见的五代作品,颇具晚唐风格,至为珍贵;全国各地孔庙中唯一的金代建筑文庙大成殿,还有穿越幽幽岁月重建于明初的古城墙,这些建筑都从那么遥远的古代而来,来了就没走,只是静静地等,等我们今天的到来。它们穿越历史风烟,散发着岁月的味道,热闹的是来来往往的过客,而它们始终静默着,看不出表情,淡看世间繁华,你会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渐渐地,愧意渐起,不敢与之对视,充满担心,以我们的喧嚣、浅薄和无知,会不会吓到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它们? 漫步于古城街巷,走近那些深宅大院,满眼皆是砖雕、木雕、石雕,各种各样寓意吉祥、希冀的图案,布满门楣、梁柱、护栏、房檐、窗棂、影壁。象征多子多福的石榴,象征家族繁衍的葡萄,象征大富大贵的牡丹,喜鹊登枝、梅兰竹菊等艺术设计,不胜枚举。造型繁复、生动、典雅,这些美轮美奂的图案,巧夺天工的雕刻,将一座青砖灰瓦、高屋厚墙的建筑,变成了一座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人文情趣,充满生命灵性的院落。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给建筑镀上了金色,似乎能看到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一个一个正从大院的深处款款走来…… 夜来了。大红灯笼一串串挂在街道两侧的店铺前,古老里便生出了烟火味道,沉重里跳脱出娇俏和美好,夜色中的古城,似乎比白天更具风情,文艺浪漫,暧昧缠绵,一种柔软的情愫早已悄悄从心底弥漫开来 。目光所至,便有一丝声响敲击心上,“一个遗忘时光的地方”“我在平遥等你,你在哪儿”“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至少有两次冲动,一次历不顾身的爱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你看,一到古城,现代人都放慢了脚步,开始重温那些文艺梦,古城的慢时光,唤醒了心头的柔软,好吧,“我在这里,任凭时光老去”。且沉醉于平遥之遥,不知今夕何夕。 平遥,果真是一场盛大的遇见。 附一首小诗《遇见》,送给平遥:遇见挤挤挨挨的中华老字号与热切与新奇的目光缠绵红灯笼背包客太阳伞高跟鞋轻打着青石板一壶老醋 一碗刀削面热过谁的肠 润了谁的心田 镖局 票号 拨得正响的老算盘可算得出明月清风 战火硝烟举着地图的年轻人是否牵绊于无处不在的暧昧和缠绵早已斑驳的旧城墙上 镌刻着谁的海枯石烂 最摄人心魄的 是你我的相遇所有的脚步都开始放缓连时光都变得柔软世界安静了耳畔只有你我的呼吸还有风已吹了两千八百年 一遍一遍逡巡在街巷觅过街角寻问斗拱屋檐像孩子般地心怀热望穿越明清抵达宋元我祈求上苍 赐我一场遇见遇见自己 那时的容颜
2016.7.
到了平遥古城,摒弃一切现代便捷的交通工具改为步行,脚步慢下来,心情静下来,细细打量、渐渐融入眼前的街道、建筑、店铺、人群,时光也跟着缓慢而柔软起来。 邓仲祥 发表于 2016-7-28 16:51
到了平遥古城,摒弃一切现代便捷的交通工具改为步行,脚步慢下来,心情静下来,细细打量、渐渐融入眼前的 ...
谢谢读文支持,,祝文友夏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