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龙随笔】印光,佛门中的惭愧僧
忘了何时,在路边捡到张有佛像的卡片,下面竖着写几行字:“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它消灭。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后是几个小字,印光法师开示。当时并未在意印光法师,只是认为此开示极有道理,对为人处世有帮助,便将它带回家当了我的书签,与人交往遇到困惑时都会将印光法师的开示拿在手里端详,细思,希望从中获取答案。或者做错某事,亦会对照上面的文字和行为忏悔。别说,还真有启发。我总以为印光法师是位古时候的高僧,但没详究过他的生平,直到最近一位信奉佛法的居士文友给我推荐了印光法师的纪录片,我才对其有所了解。印光俗姓赵,名丹桂。出生于陕西郃阳路井镇赤东村。大师出生六个月就有眼疾,未睁眼,止不住哭声,几乎失明 。大师年少聪慧,随兄熟读儒书,颇以孔孟之道为自任。受韩愈、欧阳修等大儒辟佛思想的影响而批判佛教。十五岁后,数年之间因病所困,偶读佛经,始悟前非,乃洗心革面,回心向佛。为了明志,遂称自己为常惭愧僧,意为佛前常惭愧。十七岁时,还叫赵丹桂的他,舍家离俗,入西安慈恩寺听经。三年后在终南山莲花洞寺,拜道纯和尚为师,剃度为僧,法名圣量,字印光。二十一岁时,印光法师入双溪寺印海定律师座下受具。初,於湖北竹溪莲花寺充照客时,得读《龙舒净土经》残本,悟其精妙,发誓弘扬净土。后前往北京红螺山资福寺专修净土宗三年。其间,曾告假朝拜山西五台山文殊师利道场,回寺后任上客堂香灯、寮元等职,并於诵经之余,研读三藏教典,由是深入经藏妙契佛心。光绪十九年,应入京请藏经的化闻和尚之邀,赴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居藏经楼,主理藏经。四年后受请为法雨寺僧众开讲《弥陀便蒙钞》一座。此后,於法雨寺珠宝殿侧闭关两期六年,终日不出房门,由人送饭食诵经念佛,而学行倍进。到了民国,大师数赴上海,弘扬净土宗,多寓太平寺。民国七年,徐蔚如居士刊行大师文章二十余篇名曰《印光法师文钞》发表。反响热烈。以后数年间又继搜集大师文章,编辑印出《增广文钞》,内有《净土决疑论》等著作。自是道风所播,遐迩景从,法化广被,名遍远近。因阅读文抄归依者无数。1930年赴苏州报国寺闭关,指导创办灵岩净土宗第二念佛道场。1937年移住灵岩,并在此度过最后十年。期间受上海佛教界多次邀请,在觉园举办救国息灾等大法会。
印光大师一生都在努力实现自己的誓言,不遗余力的弘扬佛法,尤其是净土法门。由于他对净土宗的贡献,遂被尊为莲宗十三世祖。印光法师与虚云、弘一、太虚等多有来往,弘一大师就曾赞他:“大德如印光法师者,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弘一法师还拜印光为师。纵览印光法师一生所做,大体可概括为:年少剃度、参悟佛经、接触莲宗、矢志弘扬、讲经布道、闭关修行、撰写文钞、创弘化社直至往生净土。
我也看过虚云老和尚的纪录片,两相比较,二位大师虽都弘扬佛法,但又有所不同。虚云团结僧众、奋志支持抗日,救济饥民,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领大衣,他曾向中央政府的呈书中,他力请中央政府规定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提出了不许再拆寺院、毁像、焚经,不许强逼僧尼还俗,按僧分配田亩等寺院保护管理办法。 可以说虚云老和尚是从宏观上弘扬佛法,而印光法师则从细微处处行动。譬如他自奉极薄,食则唯求充饥,不求适口;衣则唯求御寒,厌弃华丽。如果有人供养他珍美的衣食,他却而不受。不得已受下,就拿来转赠别人。如果是普通物品,就交到库房,由大众共享。有一次,关絅之居士请他到家应供,他声明只需高装馒头、炒豆腐渣两样即可。关居士无奈,只得在素斋席上另备了这两样东西。他驻锡太平寺时,关居士去拜访,楼上楼下找不到他,最后在天井中找到了,原来他蹲在地上洗衣服。法师虽薄以待己,却厚以待人,凡善男信女供养的香敬,他都拿来印佛书流通,为人种福田。他对于赈灾济贫的事,权衡轻重,先其所急。譬如北京天津大水为灾,上海的居士名流狄楚青、王一亭、程雪楼等,委托高鹤年北上勘察灾情。鹤年回到上海,当地居士随组成“佛教慈悲义赈会”,并推请鹤年到各地劝设分会,鹤年以此到了普陀山。这时,法雨寺的方丈是了清和尚。印老关怀灾情,他认为“救灾即是普度众生”,他与了清出面,召集诸山长老,在普陀山也设了赈灾分会,大家随缘乐助。印老把他仅有的银洋拾元也捐了出来。还有刘镇华兵围西安时,饿死数万人。解围之后,印老立即以印书之款,汇去三千圆办赈济。二十四年陕西大旱,得到王幼农居士的函告,立刻拿出存折,令人提款一千圆汇去,而提汇之后,存折余额剩下了百元,而报国寺的一切费用全赖存折款维持,他认为赈灾事急,余事均可从缓。
世人总以为修佛很难,印光法师却用他的言行来说明其实并不难,只要为人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常生惭愧心与忏悔心,消灭妄念,做好这些即可。先渡好己,再渡人。自身做人都没做好,又如何去要求别人?
印光法师八十岁时往生净土,他一生严持毗尼,常怀惭愧,护教重道,勤奋修学,言传身教,克己奉公,为人师表,弘扬净土,不遗余力深受爱戴,恰如太虚法师所说:“”太虚也称亲其教览其文者,辄感激威德力之强,默估折服,易估崇仰,为莲宗十三祖,询获其当也。实为近代佛子僧人之典范。”在我看来,印光法师不仅是佛子僧人的典范,亦是我等凡夫俗子之榜样。印光法师的开示犹如明灯,照耀着我们的迷途。按照开示所行,不怕立不了身,处不好世。看过纪录片我对印光极为敬佩,将他的开示牢记于心,时时对照,时时自省,以便更好做人处事。
印光俗姓赵,名丹桂。出生于陕西郃阳路井镇赤东村。大师出生六个月就有眼疾,未睁眼,止不住哭声,几乎失明 。大师年少聪慧,随兄熟读儒书,颇以孔孟之道为自任。受韩愈、欧阳修等大儒辟佛思想的影响而批判佛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