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贤富 发表于 2016-8-18 15:43:52

我的课外书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的业余时间,多用来学习打死人子锣鼓(类似今天的乐队)。这种手艺,吹糠见米,一是可以挣点油盐钱。二是外出卖艺,身去口去。在外多吃一顿,家里就多省一顿。初中毕业以后,白天上坡挣工分,晚上无事可做,周边又没有打死人子锣鼓的艺人,就钻天拱地找书看。尽管那时候流传在民间的书,在文革中一把火烧了,“读书无用论”也甚嚣尘上,取消高考,实行推荐制度,上大学仅靠手板上的茧子厚薄,但百姓心里“书能化愚”的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每当我利用业余时间找书看时,父母都非常支持。我大海捞针般找到的书中,印象最深的有四本:一本《家庭与婚姻》杂志,一本《水浒》,一本长篇小说《春潮急》,一本建国后编辑的《新增广贤文》。
  
  有一天,看见煤厂有个工人,手里拿着一本书翻阅。这本书,比以前见过的大很多。一连几天,有事没事就去套近乎。他终于看厌了,把书随便丢在蚊帐顶上了,我才开口借。他欣然允诺。记得是一本家庭与婚姻方面的杂志,翻来覆去看过好几遍,里面写些什么,没有印象了。后来才知道,这叫杂志,邮局可以订阅。
  又过了一段时间,一位姓周的熟人从村边路过,我本是随便问问,殊不知,他说家里真有一本古书,至于什么书名,他也不知道,反正十分了得。他在附近山上挖煤,天天从村边经过,承认第二天给我带来。既然是一本了不得的书,怕他反悔,便执意跟他去拿。一走拢,他毫不犹豫地借给了我。黄膘纸印的,前后撕去不少,大约还剩三分之二吧。拿回家,没头没脑地读起来,原来是《水浒》。
  常言道:“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可是千真万确的。看了《水浒》,人没长大,脾气却大了起来。一遇事就想学李逵,先砍几板斧再说。当时,升学实行推荐制度,总觉得不公平,假若有李逵的武功和板斧,肯定就杀人放火去了。
  第三本是长篇小说《春潮急》。一次跟母亲到奉节去扯鞋面布,见柜台里搁着一本《春潮急》,定价一块八。好象鼓吹的是某某大队,买了一部铁牛——手扶拖拉机的事。母亲毫不犹豫地满足了我。当时一块多钱,相当于一个农民半个月的工资。从这本书里没学到什么,因而印象也不深。
  第四本书是一个雨天得到的。那时的农民,即使雨天也要上山挖荒坡,为来年的春耕作准备。挖荒坡时,无意中挖出一本书来,大喜!因为以前,听老师讲过张良拾履赠书的故事。看到那印制精美的书,我以为这是上天赐给我的一本天书,是张良那样的运气降临到我头上了。把逢中挖断的书,拿回家晾干,再细心粘起来。这是一本建国后编写的《新增广贤文》,并无多大价值。
  1977年恢复高考,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感召下,我于1979年,考入了当地师范学校。进校后,数理化小菜一碟,语文课就恼火了,连作文也写不来。老师大谈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我也深知其重要性,但就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学好它。
  见有同学去学校图书室借书,才晓得天底下竟然还有免费借阅的图书!第一次走进图书室,看到那满架的书时,便暗暗发誓,要用在校的两年时间读完它。每次到图书室去借书,那沉重的书架就好象压在我心子上似的,让我喘不过气来。看到有同学从街上回来,手里抱着一大摞书,才晓得天底下还有专门卖书的店子。以后每月三元的困难补助,就全买了课外书。饥不择食地乱读一气,不懂的词就查《现代汉语词典》,“音节表”和“部首检字表”翻烂了。去同学家中找来相同版本,复印后粘在原处,至今仍在使用。
  读过一段时间的文学书籍之后,写作文,能凑二三百字了。作文题目一布置就开始冥思苦想,想出一句,赶快记在本子上。老师吩咐,写好后要认真修改,可是搜枯索肠地才写出这么几百字,仿佛字字珠矶,就是用斧子也砍不去一个字了。
  走上工作岗位了,在一个村校教书,虽然清苦,却也自得其乐。每天早晨,放开喉咙读一阵《红楼梦》、《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然后开始上课。《红楼梦》里的诗词歌赋全能背诵。一天早晨,学生还未到校,站在操场边闲逛,陡地想起《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就忘情地吟诵起来。忽然耳边传来:“了不起读了几天书,就用书上的话来骂我。”有一位社员路过时,听到《好了歌》,以为是在嘲笑他,心里一阵好笑。
  后来,商品经济大潮袭来,国人莫不唯利是图,我也被赶下了海。加之新的读书无用论又甚嚣尘上,二十余年未读一字,未写一字。2012年,听说莫言得了诺奖。年过半百的我,那读书的愿望,就像石头重压下的野草。只要石头一搬开,又发出了嫩芽。买来莫言的所有著作,慢慢读来。此生该做的都做得差不多了,再也没有什么奢求了,心里单纯得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就一心一意读书吧,就一心一意写些狗屎文字吧!

陶然国 发表于 2016-8-18 17:32:59

多味的回忆,流畅的语言。欣赏。

yy雨涵 发表于 2016-8-18 17:48:16

赏读美文,学习问好。

程贤富 发表于 2016-8-19 13:51:14

陶然国 发表于 2016-8-18 17:32
多味的回忆,流畅的语言。欣赏。

感谢,问好。

程贤富 发表于 2016-8-19 13:51:39

yy雨涵 发表于 2016-8-18 17:48
赏读美文,学习问好。

感谢来访,问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课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