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尊让散文】漫话“老黄牛”
本帖最后由 1149291047 于 2016-9-8 18:45 编辑我说的不是那个吃草挤奶,在田间地头耕耘的老黄牛。
我说的是在三尺讲坛吃了二十多年粉笔沫,在
文学殿堂里努力攀爬着,在书法世界里潜心挥 洒着,在摄影的艺术里陶醉着、好色着的老黄牛。
这会你应该明白了,老黄牛是一个人。我只所以能如此放肆的直呼他小名,只因为关系,关系铁到那了,所以不用耍花枪。
老黄牛的真名叫安军鹏,是我老婆的娘家亲戚,我的临村乡友,校友,故友,现在的文友,我的老大哥。
前几天看了安兄一篇文章《我是老黄牛》,有一疑点,安兄言说“老黄牛”这称呼是爷爷亲赐的小名。我的理解是,爷爷当时很可能起的是“牛娃”“牛犊”类的小名,最多给后面在加一个“子”。绝对不会给他的宝贝孙子的小名加上一个“老”字的。只是长着长着,“牛娃子”变成了老黄牛。此事安兄有美化之嫌疑 。
还是前几天,安兄微信留言,说要写一篇关于我的文章。居然说写的他头疼。我受宠若惊之余,又百思不解。 我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微小到一粒沙、一块黄土疙瘩,照实写来不就完了,有啥头疼的?询问之下,他说文章推出来就明白了。
第三天,安兄的公号里推出了《王尊让印象记》。看完之后才明白他写时为啥头疼了,这竟然是一篇“之乎者也”的古文。其功力之深厚、词句之精准、文笔之流畅,我实在佩服的五体投地。于是一遍一遍的看,逐字逐句的看,感动、回忆之余受益匪浅。同时也想,多亏是古文,虽然看的慢,但是能看懂,还能复习一下学生时期的语文课。要是用他的专业英文写,那就彻底把我踢飞了。
常言说“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我就想着也回他一篇,作为答谢。面对着安兄的大作,我比他当初头还疼,因为我的古文底子很滥,憋了几天最后还是决定“漫话老黄牛”了。
我想所谓的“漫话”就是漫不经心,漫无目标,漫无目的的谝吧。
八十年代末。政法学院一别,杨博和蓝田玉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安兄走上了教师的岗位。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唯有我在各行各业中不安份的玩着蜻蜓点水。
那时安兄给我的感觉就是“书呆子”一枚。很少说话,买饭时都夹着书。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架势。
虽然几十年不曾联系,但我知道他一直在教学,至于在那所学校就不太清楚了,这当中也曾见过一二次,都是寒暄几句,匆匆而别。生活追赶着每一人都象陀螺一样的旋转着。
再次联系到安兄时,是去年。因了《幸福蓝田》上的一篇文章,作者是安军鹏。在看照片,就是他,没有任何悬念。不知是岁月在他身上未留痕迹,还是他从来就没年轻过?这照片和记忆里的安兄十足的吻合。挺拔的腰板,棱角分明的面孔,只是多了一份儒雅、沉稳、内敛。
在蓝田文学群里,我知道了他“老黄牛”的网名。喜欢这名字,感觉“安军鹏”就是一个符号,而“老黄牛”却是他性格和为人处世的写照。我当初注册微信时差点就注册成“二驴” ,最后还是没勇气。
商山之旅,簸萁掌之旅,都于安兄同行。海阔天空的闲谈中,他呈现的还是当初的那个他,完全本色。这个时代的虚伪、谄媚、浮躁、投机都跟他没有关系。一心生活在自己的乌托邦中,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老黄牛的精神就是踏实,任劳任怨,勤奋。这精神如附体一样体现在安兄身上。他喜欢安静,喜欢宅在家里,喜欢在文字里让心插上翅膀。喜欢在墨香里如痴如醉。也喜欢将自己丢在山水之间,用手中的镜头捕捉那些不加修饰的自然之美。
散文、诗歌、杂文、小说,每天他的公号里都会推出新作,而且绝不充数,悉为倾情而作。其勤奋程度堪为我的榜样。他的每一篇文章我都拜读,很喜欢。在他的文章里很少看到有别字,病句。其严谨的文风和对待文学的态度令人折服。
一个作家(这称呼估计安哥不会同意的,姑且先称为作家),如果静不下心来,不能享受寂寞、不能保住自我,而只是痴迷于“公关”,痴迷于推销自己。那文学只会是他行走江湖的一面镖旗。
是老黄牛,就有一股牛脾气,牛劲。在他的散文诗歌带来美的享受,心灵的慰籍之外,安兄的杂文让我刮目相看,就象换了一个人似的。《戏说演艺圈》,还有一篇针对当前文化界乱象的杂文《说名道利》,都是“牛脾气”而作。其文笔之辛辣、犀利、见解之独到,分明就是“怂管”的架势。在这只管点赞的文化圈里,他真不负这“老黄牛”的牛劲。
好几次去县里,安兄都相邀去家里喝茶,无奈总是七事八事纠缠不清,未能赴约。且将这杯茶集成缸,到时来个牛饮,岂不更痛快。
他几次给我推荐文章,然后轻描淡写的说一句“我学生的。”可我听出来的却是一个老师的自豪和开心。比这更让他自豪的是安公子,帅气,有为,有孝心。这种自豪在他的文章里已出现过好多次了,令人羡慕。住在安兄隔壁的好友杨娟曾透露过,“安老师俩口子关系好的太,安老师会骚情,嫂子又贤惠。”
我们老说“成功、幸福”。我想一个男人,有事业、有追求、妻贤子孝、身体倍棒、心性淡泊。还有什麽比这更成功的,更幸福的。
我和安兄相识于青年,留白于中年。如今半百之时又因文字走在一起,喜欢文学,书法是我们的共同爱好。有没有成就那是扯淡,无所谓。唯愿和老黄牛一起,谈笑间耕耘出一块心灵之地,种植文字,种植快乐。
作者简介:
王尊让:陕西蓝田汤峪镇人。爱好文学,书法,旅游。作品散见于《蓝田文学》以及各大文学网站,平台。散文《棣花古镇》获省图书馆征文大赛“阅读与旅行”三等奖。西部文学年度十佳优秀会员。
哈哈,谢谢尊让兄弟。看来老黄牛还要再奋蹄耕耘啊。 为什么你们都那么喜欢“老黄牛”?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16-9-8 18:23
谢谢洛沙老师!祝老师幸福康健!祝西部文学文脉兴旺! 谈笑有鸿儒 发表于 2016-9-8 20:24
哈哈,谢谢尊让兄弟。看来老黄牛还要再奋蹄耕耘啊。
一起加油!问好老哥! 刘雪儿 发表于 2016-9-9 00:05
为什么你们都那么喜欢“老黄牛”?
因为老黄牛有牛黄,那是宝呀! 您的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西部文学微刊)第765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品。
刘雪儿 发表于 2016-9-9 00:26
您的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西部文学微刊)第765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 ...
谢谢雪儿!谢谢西部文学微刊!祝雪儿永远漂亮!开心! 刘雪儿 发表于 2016-9-9 00:05
为什么你们都那么喜欢“老黄牛”?
大家都想吃肉吧 谈笑有鸿儒 发表于 2016-9-13 19:30
大家都想吃肉吧
你说的好象也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