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周国平在《失去的岁月》一文中说到:”时间不是某种从我身边流过的东西,而就是我的生命。弃我而去的不是日历上的一个个日子,而是我生命中的岁月;甚至也不仅仅是我的岁月,而就是我自己。我不但找不回逝去的年华,而且也找不回从前的我了。”
他的话让我感同身受。是啊,我们总是生活在眼前,忙碌着外在的事务,逝去的岁月如同一张张未经显影的底片,杂乱堆积在暗室里。
诗人承担着悲壮的使命:把瞬间变成永恒,在时间之中摆脱时间。活在回忆中,把过去永恒化;活在当下的激情中,把现在永恒化;活在期待中,把未来永恒化。然而,想象中的永恒并不能阻止事实上的时光流逝。所以,回忆是忧伤的,期待是迷惘的,当下的激情混合着狂喜和绝望。失去的岁月,在记忆中闪烁着永远不可企及的幸福的光华。
我感悟到,我们在岁月里成长,同时也在成长中不断体味和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生真相,越来越多感知生命价值和意义。步入中年,各种艰难困苦和欢喜悲忧早已融入记忆,演化成生命的原动力,驱动着我们更加坚定前行。
无奈的是,在回忆的引导下,我们情不自禁寻访旧友、重游故地,企图找回当年的感觉,然而徒劳。我们终于怅然发现,与时光消逝的不仅是我们的童年和青春,而且是由当年的人、树木、房屋、街道,天空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世界,其中也包括当年的爱与哀愁、感觉和心情,我们当年的整个心灵世界。
我曾无数次徘徊在故乡的河畔遥望田野上破烂不堪的母校,一种青春不在、时过境迁的失落感让我愁肠百结:我哪里去找那个多愁善感的少年情怀?我多想留住已经消逝的时光,我多么希望,再与人生途中各个时段的许多个我重逢痛饮,对酒当歌!
曾几何时,寻找失去的美好记忆成了我的宿命。又值岁末,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新年,我们又当以怎样的情感轻抚记忆?
作者简介:
魏勇,陕西省渭南市华县赤水镇郭村人,现就职于农银大学陕西分校。自幼受家庭熏陶,喜阅读,爱艺术,立志于文学和书法。主要作品有中国农业银行青年文明号10周年专题电视片《青春飞扬》(解说词),诗歌、散文常见诸于网络媒体,小说《回头,我看见你》《翠竹琴语》《周洲传奇》,剧本《西游新传》,长篇报告文学《丰美大地》等。是一直活跃在农行文化阵线的一名文学新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