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龙 发表于 2017-1-9 08:54:50

【程龙随笔】莫道虫命微

本帖最后由 程龙 于 2017-1-9 08:55 编辑

读书累了,抬眼望窗外的美景,想缓解眼睛的疲劳。一只蛾子绕着窗户飞来飞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盯着它,揣测它想干什么,看它时不时撞上玻璃。我猜蛾子或许是想离开房间。我连忙打开窗户,果不其然,蛾子径直飞出去了。注意力又回到正在看的《护生画集》当中,恰好看到弘一法师题的:“莫谓虫命微,沉溺而不援。应知恻隐心,是为仁之端”这倒与我刚刚放蛾子出去的心情贴合,或许是上岁数了吧,心软了很多。它撞玻璃,我看着都感觉疼,所以开窗。倘若搁过去,这只蛾的命恐怕已葬在我的手里,生杀只在一念间。
继续翻看下去,画集中有不少劝告读者护生戒杀幼小生灵的画和文:《!!!》中一只穿着皮鞋的脚,脚下一只虫。文曰:麟为仁兽,灵秀所钟。不践生草,不履生虫。繄吾人类,应知其义。举足下足,常须留意。既勿故杀,亦勿误伤。长我慈心,存我天良。《暗杀》中一戴眼镜的男子手持蝇拍,桌上苍蝇飞着。文曰:若谓青蝇污,挥扇可驱除。岂必矜残杀,伤生而自娱。想想,刚那只蛾子未曾叮咬我,也没有打扰我,如果兀自将它打死,岂不妄伤了性命,那就罪过了,我为自己的善念而庆幸。《盥漱避虫蚁》中一少年正刷牙,旁边妇女拍着他的肩膀,手指地上的蚂蚁。文曰:盥漱避虫蚁,亦是护生命。充此仁爱心,可以为贤圣。《启蛰不杀》中房屋破败,一帝王模样的人坐在椅上,面对旁边两个年轻人说着什么。文曰:曹武惠王性不喜杀,所居室坏,子孙请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皆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存心爱物如此。《送蚁还家园》中一少女手捧盒子往前走,文曰:放学归家早,慈母相见欢。替儿挂书包,劝儿吃糕团。忽见书包上,有蚁在盘旋。皇皇如丧家,急急如求援。此蚁家何在,家在课桌边。偶然出门游,爬上书包缘。被我带着走,道路几万千。我已安抵家,此蚁还家难。蚁亦有慈母,正在望儿还。不见儿归来,望眼将欲穿。念此心不安,糕团难下咽。连忙用纸匣,请蚂蚁居其间。持匣返学校,送蚁还家园。
   当看到《覆巢》和《终身羁绊》不由得联想到自己,“谁家稚子太无聊,偷把长竿毁雀巢。雀命区微人不惜,童心残忍罪难消”和“谁家顽童恶作剧,长绳系住蜻蜓脚。侥幸逃得性命回,终身束缚摆不脱”儿时,我和发小也都是这样顽劣的熊孩子,一起爬树掏鸟蛋,用弹弓打麻雀玩。暑假,晚上我们不睡觉,拿着手电筒到树底下捉知了,有时候刚刚出土爬树上,浑身还是绿色,翼上还湿湿的也照捕不误,然后分工,有用砖垒炉的,有回家取调料的,有将知了穿到钎子上的,简单的砖炉垒好,点上火,将知了活活的放在上面烤,撒上调料,然后吃它们的肉。那时候觉得是美味,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残忍,知了并没有惹谁,我们却为了好玩,让知了受那么大的罪,最后成了腹中之物。吃完,我们十来个人又去逮蛐蛐,逮住放到罐子里斗,我们则围着观战。两只蛐蛐,最后一死一伤。还有,那时一到雨天就看见蚯蚓在土里钻来钻去,听说蚯蚓成两截死不了,好奇拾起来将其撕成两截,蚯蚓还在动,就想看看它身体分成三截四截又会怎样?蚯蚓的小命最终断送在我手里。
   这都是年少时不懂事所为,爱小动物是小朋友的天性,家长为了让孩子开心,也想培养他们的爱心,就给孩子买金鱼、小鸡等当宠物,可是孩子却将它们当成玩物,刚开始新鲜几天,厌烦了就不管,甚或折磨,家长不加以引导。男孩子淘气,无聊时为了取乐,而伤害动物,家长认为是小事不加以制止,不跟孩子讲道理。有的就将生命视为草芥,最后铸成大错。那些动物无辜,没招谁没惹谁,人为了娱乐自己而伤害它们实在狠毒。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缺少关爱生命的课程。孩子的性格养成需要长辈的引导,教训子女,宜在幼时。先入为主,终身不移。长养慈心,勿伤物命。莫道虫命微,故意伤害之。让他们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培养孩子一颗仁慈心比送什么礼物都珍贵。





邓仲祥 发表于 2017-1-9 18:42:13

欣赏佳作,问好,祝新年创作愉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程龙随笔】莫道虫命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