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668108 发表于 2017-3-25 16:49:24

清明这一天

醉·清明那时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很愿意相信清明是个值得伤感的季节,纷纷细雨的芳菲四月,清明这个季节的散发着淡淡的百合香。如果可以用一种颜色来表示清明,那便是澄澈的天青色。不知道古人是怎样规定了清明的日子,但是很恰巧的是,大多数每年的清明这天,都会很恰当的下场小雨。这天的雨既不像夏天的雨那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让人心生畏惧……也不像秋天的雨那样叶叶声声点滴到天明,给人无限凄凉。就是纯粹的春天的雨,悠悠的,柔柔的,让人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的融进了水的情怀。记得有句古诗中说过:“无边丝雨细如愁”,不知道是不是专门为清明写的,但是直觉上,清明最适合这句诗,也最有资格拥有这句诗。想起清明,想起雨。不知道终究是清明带来了雨,还是与雨带来了清明……不知为什么,在清明的雨里,我感到了微微的醉人之意。雨不醉人,人自醉吧……梨花是在清明这天白的,一杯清酒,一捧黄土,一缕轻烟,想来这些关于清明的事物,竟是丝丝总关情。传说,晋文公为了找寻介子推,放大火烧山,直至发现介子推与母亲扣手葬于柳树下。“倘若主公心有我,依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几句肺腑之言诠释了甚微臣子的忠。此忠可使文公在落魄时割肉填腹,亦可使文公在骄纵蛮横忠保持高尚的人格,谓之忠孝两全不为过。清明的渊源也有了这种说法。逝者如伯牙,钟子期者少矣。一人抚琴,一人聆听,高山流水似的空旷,心性共通,缠绵悱恻。子期走后,伯牙自毁琴弦,这是对知己至高的怀念。很愿意相信,那是在清明这天。再想起黛玉葬花,应该也是在清明时节吧。粉白的桃花,一个内心虚空,无所依托,满腹诗书才华的女子。在清明这天,或是怀念自己已逝的某位亲人,或是怨恨自己心心念念的某位哥哥,她醉了。逢这段“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唱词,不知人世间多少女子曾为之落泪。这般对爱情小心翼翼的期许,又深深触动了多少人的内心深处。我从来不喜欢把《红楼梦》当成政治书来分析,我情愿相信这是本讲人情的书。那个如水般的女子,拥着自己纯纯的爱情梦幻,在千年之后依旧动人……在清明时节,回忆起点点愁绪,在时光深处,与这位空灵的逝者相随……如今的快节奏生活疲倦了所有的人,但是四月的这天,大家都会停下来,不约而同的停下来。来怀念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美好,想想自己的人生,盘点自己的过去,规划自己的未来,然后继续投身自己的现在的空闲。在每年春天刚刚降临的时候,都有一天是这样的日子,怀念逝去的人,勉励活着的人。它的名字便是“清明”……古人说:“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说到这,不得不承认清明是美的,美了悠悠千年,美在所有国人的内心深处。说不出的为什么,这一刻的我,突然,很喜欢清明这天……

邓仲祥 发表于 2017-3-26 08:46:28

文笔精彩,词意激昂,描述真实,韵味悠长,佳作欣赏,拜读学习,遥祝写作愉快!

1908668108 发表于 2017-3-27 01:00:52

谢谢邓老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明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