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饭散文】散漫说诗
本帖最后由 红米饭 于 2018-8-3 18:15 编辑格律诗传承了1000多年,而人类有诗歌已然是3000多年了。
从古风、近体到现代诗,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六朝骈体,从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流行歌曲。总有一部分人诗意地生活着,也引领了一部分人诗意地生活着。这些人,上至天子君王,达官显贵,下至寒门秀士,黎民百姓。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还真是没有阶层性的。
姑且说诗歌的起源始于《诗经》吧。《诗经》里的诗无疑是来自于纯粹的农耕社会的,更是原原本本来自于生活。前提是它没有更多可以照抄照搬的资源,也没有多少前人的典故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拿来给作品润色。它能有的,只是真切的感受和率性的表达。惟其如是,便格外赏心悦目。
我接触古诗自然也是从小学开始的,和大多数人一样,大抵是先读《静夜思》《春晓》再读《山行》和《枫桥夜泊》的,那时不明白诗心,更不懂诗意,只觉得朗朗上口,浅显明了而已。上初三时,班主任教语文,闲来爱写几句,总让我拟题目,我虽竭尽全力,但一次也没被选中过。现在想来,班主任老师也不过是生拼硬凑五言和七言四句罢了,真算不得诗。但也正是这样的五言和七言四句却启蒙了我的诗感。为了给老师的诗配标题,我便不得不反复地吟诵和揣摩他的句子。时间长了,就吟诵起自己的句子来了。学习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几乎所有的学问都是这样的。我一开始是模仿老师的,老师在模仿古人,我也就自然而然地模仿起古人来了。只是有一件事情,倒让我对学诗这件事儿有了新的认识。
大约是我十六岁那年吧,南路老家三爸家修房子, 父亲是掌墨师,我呢,恰好在寒假里,就和父亲去了。一排五间连体的架子房起扇了,如同我们过家家时用高粱杆扎成的模型,玲玲珑珑地站在院场边,梁、柱、穿、挑、栓,全都泛着干栎木特有的米白色。按照习俗,起了扇,上了梁之后,是要给中间的柱子贴上一副大红对联的。三爸让我写,我说写什么呢?在场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了。老屋门前正在淘菜的一个大婶却隔空抛过来一句,说,就写日里风扫地,夜来月照墙吧!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好贴切的句子啊!如此有生活的味道。后来,虽说我是在老皇历上查了“燕喜新居春正暖,莺迁乔木日初长”的两句写了,但大婶脱口而出的句子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写出最贴切的诗句,就必须得去深入生活,熟悉生活,感悟生活。我知道,那位大婶甚至没念过书,但她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却是我所不能及的。
后来的后来,便在太白之巅的拔仙台得了”山登绝顶手托天“的句子,在青莲古镇的太白故里得了“明月照君君照我,我心向月月应知”的句子,在八月的清晨,得了”恰逢邻女摘丹桂,伸手分来半捧香“的句子。不知道同行老师们怎么看,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最真实的生活,至少比那些扭捏作态的题图诗、步韵诗、唱和诗少了雕琢和堆垒,显得质朴而自然一些。由于陪孩子背诗的缘故,一个时期我竟也能背诵三两百首唐诗了,当然后来读的更多。总的感觉是,凡是那些脍炙人口流传不衰的经典警句,无一不是诗人对于对生活至真至深的感悟。
从古风体写到格律诗,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我也走的是这个路子。意境和格律双美,何乐而不为呢?最早学格律,总被其所困,更被其所迷。这个迷是迷惑的迷,一层白纸捅不破就过不了格律关,后来明白了阴阳平衡和对立统一的关系,便豁然开朗了。早先有人说,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起源,一开始我还真不以为然,觉得言过其实了。后来参破了格律,才明白,原来这传统文化艺术的真谛无非是阴阳二字罢了。比如国画、舞蹈、音乐…… 当然不仅是传统文化艺术,学习、工作、生活、自然、宇宙、精神,乃至万事万物皆如是也。
于是更加坚信功夫在诗外了。记得写字的说功夫在字外,作画的说功夫在画外,看来还都是相辅相成的呀。当然,写诗写的是诗人的心境,写字写的是书家的心境,画画呢,自然也不例外。音乐、舞蹈更是如此了。这样来看,一切的一切怕是都要源自于修养和格局了。于是又想起某某老师的建议,他说,人到中年有两件事是必须要做的,一个是阅读经典,一个是走进自然。结合“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理念,这不就解决了一切都在功夫之外的问题了么?再联想到李白,李白只承认自己是道士,是剑客,而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诗人,这便更加坚定了我的认知。要想做一名诗人,不仅要在诗歌方面下功夫,还要在剑术、道术等多个方面下功夫哟!当然,大家明白我是在说什么。
捣鼓着成立诗词学会,源于我写了不少关于小城的诗。写得越多,便越觉得小城充满了诗意。我的那些歪歪唧唧的文字随了大美略阳的盛名渐次传开,来略阳的访客也越来越多了,终于有一天,在一个数百人聚会的场合,几个从未谋面的客人一口喊出了我的网名,我真的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厉害。我感恩诗歌,感恩略阳,更感恩这个时代。于是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大略国更加富有诗意。李白、杜甫、柳宗元、于右任……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已经让略阳这片热土拥有了浑厚的文化底蕴,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难道就要这样衰退乃至于衰败么?不会怅然吟式微吧?
我们像过家家一样,AA着把学会成立起来了,当然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有缘人的相助。虽说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都还是一脸的菜青,但我们毕竟有了交流的平台,解决了从无到有聊胜于无的问题。再说,有了苗苗不愁长,终归是破茧成蝶了嘛。庆幸是有的,但更多的是责任,是让大略阳更加诗意栖居的责任。
“我知道,我的光焰很弱,很弱,但我依然愿意,愿意给你点一盏灯,慢慢地,慢慢地,照亮你前行的路程。慢慢地,慢慢地,照亮我们一起前行的路程”。这是我的散文诗《让我为你点一盏灯吧》里边的句子,这首散文诗,已经走出小城,走到了市里、省里,最近据说要走进京城了呢。我惟愿我们的格律诗也能够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更惟愿我们诗意栖居的小城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用诗意来祝福吧!祝福我们的生活。
用诗意来祝福吧!祝福我们的生活。
赞 欣赏老师精彩,点个赞,问好! 赏学老师精彩散文,遥祝夏安! 有诗一样的人生最美最精彩,祝笔丰! qjhicu 发表于 2018-8-3 19:24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
谢谢老师鼓励~ 长风 发表于 2018-8-3 21:25
用诗意来祝福吧!祝福我们的生活。
赞
恩恩~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18-8-3 21:36
欣赏老师精彩,点个赞,问好!
谢谢老师鼓励米饭 静水深深 发表于 2018-8-4 15:06
有诗一样的人生最美最精彩,祝笔丰!
谢谢老师鼓励,敬请拍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