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nztlyz 发表于 2020-3-5 11:07:05

【李阳忠随笔】也谈谈抗疫作品的语言问题

    人类的每一次苦难都孕育着创作的动力和源泉。2020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人意识到这是一场全民动员的“抗疫”战争。全国各地以“互联网+文学”的方式汇成一股人文暖流,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很多新闻报道、“抗击新冠肺炎”文学作品征稿,诗歌和散文成为灾难文学的“轻骑兵”,贴近生活,贴近人民,感悟人生,真实地记录了疫情防控期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很好地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传递正能量,团结引领大家齐心协力战胜疫情的宣传作用,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灾难文学的真正价值。    抗疫作品相对来说其时效性较强,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鼓舞斗志,战胜疫情,成了创作的主旋律。笔者宅家一个多月,一直在关注抗疫作品的内容,发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也是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媒体都共同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将在语言文字方面较突出的一些问题列举如下,求教于大方之家。    1. “在神舟大地打响”,“神舟”应为“神州”; “ 仔细的回忆春节前”应为“仔细地回忆春节前”;“ 气温0摄氏度”应为“气温零摄氏度”;“天佑中化”应为“天佑中华”;“相信武汉政府会处理好的”应为“相信武汉市政府会处理好的”,这些均为不应该出现的低级错误。    2. “疯狂的冠状病毒还在肆虐”,“冠状病毒”应为“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肺炎”,表述也不妥,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暂命名事宜的通知》精神,自2月8日起,可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表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或“新冠肺炎”。“新型”是表示该病毒是新确定的病毒种类,“冠状病毒”是明确该肺炎的致病病毒大类,中心词“肺炎”表明了该疾病病毒侵袭损害的器官。“新冠肺炎”,这个名词是明晰性和经济性兼顾得最好的名称。    3. “一个病源体都不能放过”,“病源体”应为“病原体”。    4. “一直把民警累夸”,“累夸”应为“累垮”。    5.“斩杀冠毒魔鬼”,表述不妥,应为“斩杀新冠状病毒这一恶魔”。    6. “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狙击战”,“ 狙击战”应为“阻击战”。防疫是一场防御的战斗,是“阻击战”,而非“狙击战”。    7.“冒着疫情爆发的危险”,应为“冒着疫情暴发发的危险”。“暴发”与“爆发”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在感情色彩、使用范围、适用对象等方面又有细微区别。    8. “在疫情阻击中做好市场的坚强卫士”应为“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做好市场的坚强卫士”。    9.“一块口罩捂住了所有人的嘴”,“一块口罩”应为“一个口罩”。关于口罩的量词用法很混乱,有的用“只”,有的用“支”,有的用“副”,一般情况用“个”较为恰当。    10. “敬神、拜菩萨、花纸钱、打醋汤、放鞭炮、入席团圆、烧纸钱、泼水饭,传统的文化一步也不能缺少”,    11. “全国启动一级防护”,表述不准确,应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12. “5—18℃”应为“天气预报5℃~18℃”。    13.“防控疫情,决不容许谣言作崇”,“作崇”应为“作祟”。    14. “疫情期间”,表述不规范,应为“疫情防控期间”。    15. “妻就嘘嘘不已,满脸的忧伤”,“嘘嘘不已”应为“唏嘘不已”。    16. “武汉市长”应为“武汉市市长”;“湖北省省委书记”应为“湖北省委书记”;“国家教育部”应为“教育部”;“交通部”应为“交通运输部”;“卫健委”应为“卫生健康委员会”。    此外,作品中还有很多不规范的用法,比如“硕颜不老”“哀怀”“珍美年味”“蚁穴滥觞”“悄没生息”“风雨多舛”“胆大胞天”“痛彻心菲”“疏散人权”“卫健人员”,等等,属于生造词语。也有不少成分残缺,逻辑关系混乱的问题,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    疫情暴发以来,“逆行者”“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封城”“隔离”等成为热词,各种“硬核”“土味”标语也掀起网络热议,备受关注。反映了疫情之下,社会群体的认知心理状态,在我们的很多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效率就是生命,需要我们减少或杜绝语言失范现象,用用规范的、准确的、鲜活的语言来凝聚抗疫力量。    很多作者往往被贫瘠、单调的语言驱赶着。其实,鲜活的语言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在抗疫的标语里,在户外的“大喇叭”里。抗疫作品的语言就是要让老百姓看得懂、记得牢、传得开,要尊重生命,要有温度,要有情理,要体现人文精神,避免过度的悲悯,才能激发更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万众一心阻击疫情的舆论氛围。    语言的本质在于应用,一篇好作品要有语言的感染力、穿透力,如果格式不对,个别字句不对,内容不实,或者一篇文章出现一些字词、语法问题,文理不通,生造词语,一读到某个地方,就让人感到特别别扭,如刺在喉,卡住了,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好文章要像水一样,能够“流动”起来,尽可能做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是教育、宣传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人人都十分关注相关话题,每一篇文章都影响着许许多多的读者,如果我们尽可能做到语言的规范、精炼、优美、鲜活,也会对全社会的汉语规范化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作 者 简 介    李阳忠,男,汉族,云南昭通人。笔名,草原格桑花,昭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昭阳区小作家协会副主席,昭阳区教育体育局《昭阳教育》编辑部主任。在《中国教育报》《云南日报》《语言美报》《学术探索》《昭通文学》《昭通作家》《昭通创作》《文化昭通﹒威信》《乌蒙山》《北大门》《扎西》及“中国期刊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中国青年文学网” “中国散文网”“江山文学网”“西部文学微杂志”“西部移动传媒”“ 昭通新闻网北纬29°”“文学故乡”“昭阳融媒”等报刊、网络媒体平台发表散文、诗歌作品约39多万字。部分散文、诗歌曾入选《扎西扎西》《苹果之城》《洋芋帝国》《廉政文化》等文集。


洛沙 发表于 2020-3-5 15:06:54

语言的本质在于应用,一篇好作品要有语言的感染力、穿透力,如果格式不对,个别字句不对,内容不实,或者一篇文章出现一些字词、语法问题,文理不通,生造词语,一读到某个地方,就让人感到特别别扭,如刺在喉,卡住了,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好文章要像水一样,能够“流动”起来,尽可能做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是教育、宣传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人人都十分关注相关话题,每一篇文章都影响着许许多多的读者,如果我们尽可能做到语言的规范、精炼、优美、鲜活,也会对全社会的汉语规范化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丹水情韵 发表于 2020-3-6 19:07:32

一篇好作品要有语言的感染力、穿透力,赞同!

ynztlyz 发表于 2020-3-7 23:02:46

洛沙 发表于 2020-3-5 15:06
语言的本质在于应用,一篇好作品要有语言的感染力、穿透力,如果格式不对,个别字句不对,内容不实,或者一 ...

谢谢老师的鼓励,晚安!

ynztlyz 发表于 2020-3-10 09:26:45

丹水情韵 发表于 2020-3-6 19:07
一篇好作品要有语言的感染力、穿透力,赞同!

谢谢老师的鼓励,问好:handshake

丹水情韵 发表于 2020-3-10 14:44:26

ynztlyz 发表于 2020-3-10 09:26
谢谢老师的鼓励,问好

:):handshake

洛沙 发表于 2020-3-10 18:37:23


ynztlyz 发表于 2020-3-11 10:21:43

洛沙 发表于 2020-3-10 18:37


谢谢老师,辛苦了,敬茶!:handshake

孙明亮 发表于 2020-3-11 16:43:16

好文章要像水一样,能够“流动”起来,

ynztlyz 发表于 2020-3-12 10:51:45

孙明亮 发表于 2020-3-11 16:43
好文章要像水一样,能够“流动”起来,

谢谢老师的关注,早安: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阳忠随笔】也谈谈抗疫作品的语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