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凤霜散文随笔】对联里的祝福与传承
本帖最后由 罗凤霜 于 2025-1-28 12:51 编辑对联里的祝福与传承文/罗凤霜 窗外,雪花依旧在轻盈地飘落,给这个冬日的世界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纱衣。家中的气氛却显得有些沉重,因为今年的新年,我们失去了那个最熟悉、最亲爱的身影一大哥。他不仅是家中的顶梁柱,更是我们心灵的依靠,尤其是他那一手漂亮的书法和对对联的独到见解,总能让家里的新年充满文化气息和温馨的祝福。
回想起往年,大哥总是家中的“对联大师”。一到腊月,他就会迫不及待地开始筹备对联的书写工作。他会精心挑选上好的红纸,那种鲜艳的红色仿佛能瞬间点燃整个冬日的沉寂,也会仔细研磨墨水,确保每一滴都饱含着浓浓的年味。然后,他会坐在书桌前,铺开红纸,拿起毛笔,蘸上浓墨,开始专心致志地书写。
大哥写对联时,总是那么专注,那么投入。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书法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他的手法娴熟而有力,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祝福。他写的对联,有的苍劲有力,宛如龙腾九天;有的温婉流畅,好似春风拂面。每一幅对联都凝聚着大哥的心血和才情,更是他对家人的深深祝福。
除了书写对联,大哥还非常讲究对联的贴法。他总是说:“对联不仅要写得好,更要贴得对,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对联的韵味和祝福。”因此,每年除夕,大哥都会亲自上阵,指导我们如何贴对联。
他会先量好门框的尺寸,确保对联的大小与门框相协调。然后,他会用刷子在门框上均匀地涂上浆糊,小心翼翼地将对联贴上去。在贴的过程中,大哥总是那么细心,他会不断调整对联的位置,确保它们对称、平整。每当看到对联稳稳地贴在门框上,大哥的脸上都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大哥还告诉我们,贴对联也有讲究。上联要贴在门框的右侧,下联要贴在门框的左侧,横批则要贴在门框的上方。这样贴出来的对联,不仅看起来美观大方,更能体现出对联的韵律和意境。在大哥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贴对联,也学会了如何欣赏对联中的文化韵味和美好祝福。
然而,今年的新年,我们却失去了大哥的陪伴。他的离去,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悲痛和失落。餐桌上,没有了大哥那熟悉的身影;书桌前,也没有了他专心书写对联的模样。但是,每当我想起大哥写对联、贴对联时的情景,我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
那些对联,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大哥对家人的爱、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生活的热爱和祝福。它们像一串串音符,奏响了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旋律。虽然大哥已经离去,但他的祝福和爱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今年,我独自站在窗前,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心中默默地思念着大哥。我想起了他写对联时的专注和投入、贴对联时的细心和讲究、讲解对联知识时的耐心和热情……那些记忆如同一幅幅画面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能闻到大哥写对联时墨水的清香;我闭上眼睛,仿佛能看到大哥那熟悉的身影正站在书桌前专心致志地书写着对联、细心地贴着对联……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充满欢笑和幸福的日子。
虽然大哥已经不在我们身边但他的祝福和爱却永远伴随着我们。那些对联里的祝福和对联的贴法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我知道无论未来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经历多少风雨和坎坷那些祝福和爱都会一直陪伴着我们给我们力量和勇气。
在这个没有大哥的新年里我默默地许下一个愿望:愿大哥在天堂也能感受到我们的思念和祝福、愿他的灵魂得到安息和宁静;同时我也希望我们能够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继续传承和发扬大哥留下的那份爱和祝福让那些对联里的祝福和对联的贴法永远在我们的心中绽放光芒。
作者简介:
罗凤霜,女,出生于陕西凤县,陕西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协会员、宝鸡市楹联协会会员、凤县作协理事、西部文学编辑,酷爱文学,坚持用文字记录生活,擅长于散文、小说。作品在《中国摄影报》《延河》《读者》《骏马》《西安日报》《国际日报》等国内外200多家报刊发表。2023年3月出版散文集《青枝绿叶花朵朵》。有作品曾获得国家、省、市文学作品奖。
致新年
雪花在空中轻盈飘扬,新年悄然临近身旁,围炉而坐,话旧梦新,心中暖流如江河淌。岁月悠悠,未曾远行,每步足迹皆深刻心上,
新年轮回,貌似往昔,内里却藏新意无量。
愿岁岁年年,灯火长明,为归人照亮归家方向,
家人围坐,笑语盈盈,团圆之景永不忘。愿人生旅途,繁花似锦,彼岸花开正盛放,新年之际,祈愿西部文学总编及所有文友,幸福安康伴君旁。 点亮飘红,精华支持!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赏读细品,鼎力支持! 欣赏美文,点赞支持! 赏读细品,鼎力支持! 作品给力,点赞支持! 欣赏佳作,点赞支持! 新年快乐!大年初二,给各位编辑、文友拜年了!祝大家事事如意、心想事成!也谢谢大家点赞、留评鼓励! 学习学习大家美文!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