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怀居旭峰随笔】记忆里的年味:过年
今个除夕,老人说“过会过先由(先一天)过年过三十”,这话一点不假。年三十是除旧迎新一元复始的日子,揭过旧年的酸甜苦辣,迎取新年的美好希望。
我是在乡下塘土窝里长大的。记得奈时候一到腊月,天天都掐着指头算,心想离年不远了。特别是一过腊八人奏糊涂了,把积攒一年的心绪,平日里舍不得买的东西都在腊八后置办,人也显得大方了。村里的代销店,镇上的供销社,秦头镇逢双日子的集市,办年货的人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我从小奏爱字画。腊月跟着父亲上集总爱往字画和写对联的摊子钻,爱闻这里墨汁的芳香味儿。有一年我在郭杜镇集市上看中一幅中堂,画的亭台楼阁,鳞次栉比,配得“有容得乃大,无欺心自安”的对联,特别喜欢,如获至宝。遗憾的是几经搬家把这宝贝弄丢了,现在回想起来还后悔的挠脚后跟呢! 腊八一过,年好像进了好大一步。一想到过年,兴奋的睡不着。娃娃们最好奇的是看谁家杀年猪,屠夫拿挽子勾着猪嘴,帮忙的乡党们有烧烫猪水的,有拉猪腿的,有掀猪尻子的,还有拿洋磁盆子接猪血的,尽管猪嚎叫着极力向屠夫求饶,但谁要它是与生俱来人类的一刀菜,你说怎么能饶了它呢!杀猪的过程热闹非凡
奈个年月乡下人的日子都艰难,人们的食物粗粮黑面唱主角戏,所以娃娃们对过年奏迫有浓厚兴趣,过年奏是解馋的大好机会,母亲用仅有的白面蒸的旦旦馍和包子,上头还打着红点,既好看又好吃,我们唱着儿歌“旦旦馍,打红点儿,媳妇来咧坐烧炕儿”,好像过年的前奏曲一样。
对联是过年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奈时候都是买好红纸在村里找有文化的人现场写呢!求人写对联得家里的大人去,方显尊重文化,更尊重文化人。自然写对联的人内容也选的好,字也写的认真,顺便捎带着再写几个福字。面瓮上要写五谷丰登,屋樑上要写抬头见喜,门内要写出门见喜,街门上要贴门神等等等等。说到门神,还有一出笑话:有一年郭杜镇集上一个卖门神的人,眼看到了年三十后晌,门神还没卖完,把人急失蹋咧,把门神贴在胸前,从南头走到北头,从北头走到南头,嘶哑的叫卖声,神来咧!神来咧!谁接神,谁接神,逗得集市上的人哈哈大笑,人咋能不着急呢!年三十这节点一过把门神卖给谁呢?一切内容写好,贴到该贴的地方,那个喜庆劲啊,年的气氛立马奏出来了。
年三十全家老少都要换新衣裳,腊月天冷,乡下又没有洗澡的条件,母亲烧一大锅水,一家人用盆子盛着水洗脸擦身,有时一盆水洗几个人的脚。晚上睡觉前,母亲把新衣,新袜,新鞋及该换的新睁睁衣裳分别放在各人的枕头边,等初一倝早起来穿,穿了新衣,一家人的脸上都挂着幸福甜美的微笑。
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吃年夜饭,母亲兑挪着弄几个菜,父亲把打来的散白洒到进烧酒提,一切准备就绪,一家人围着炕桌,这时候父亲开始发话,正二八经的家庭年度总结会开始了。父亲要求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对自己一年来所做的事进行总结发言,包括母亲在内,而且发言要有层次。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下年打算,大家发言完毕,父亲开始总结,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亳不留情。父亲总结完毕,一家人开始吃酒夹菜,母亲把下好的萝卜馅饺子端上来供全家人品用,最后父亲把早已准备好的毛毛钱票子拿出来给发压祟钱,我们姊妹五个,每人五毛钱,共计二块五,这在当时算是好日子
年夜饭后,父亲还要求守夜岁,奈时候又没电视,也没个磨牙的瓜籽花生,只能干坐在炕席上听父亲讲他的家道人样,讲他的掐五坐六,讲他的走南闯北,讲他的出五关斩六将……听着听着我奏慢慢的入了梦乡。
年三十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日子。初一黎明时分,父亲奏把我等姐妹叫醒,说初一起得早,来年天天都起得早。我奈时磕睡多,新衣裳都穿上了还坐在被窝丢盹(发眯),但迷迷糊糊被一股酸醋的味道呛醒了。原来父亲是在灶堂把犁地的铧尖烧红,一手用钳子夹铧尖,一手拿醋瓶子,对房子内外的旯旮拐角“打醋坛”,把醋浇在烧红的铧尖上发出滋噜噜响声,产生刺鼻的味道,传说初一黎明“打醋坛”可以驱邪消灾,新的一年全家平安。
过去虽物资匮乏,但年味很浓。肉有肉味,菜有菜味,过年是真真正正吃好的,穿好的,一家子人其乐融融,亲戚朋友之间没有太多的顾忌。回想过去,还真的很留恋,如今虽然老了,但我还是爱过年,爱过那时候的年。
撰文/卫旭峰
校对/任伯绳
编辑/卫旭峰
图片来自于网络
2025年01月28日(农历年三十)于清水湾
点亮飘红,精华支持!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赏读细品,鼎力支持! 赏读细品,鼎力支持! 欣赏美文,点赞支持! 赏读细品,鼎力支持! 作品给力,点赞支持! 学习老师佳作!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