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迪克散文随笔】今年的团圆饭
州城好,好就好在地处秦岭的半山腰上,有人总结为四个“不”:气温不冷不热;工资不高不低;离古城和老家,不远不近;工作节奏不紧不慢。所以,无论啥时候,州城没有大灾,没有人祸,没有高光,也没有低谷,总是那么不急不躁,成熟老道。新年到了,大家和过去一样,不用急,一切都会如期如愿。然而,今年有点特别,天气突变,腊月二十六、二十七,暴雪突如其来,群山银装素裹,严然一派北国风光,条条道路封闭,唯有铁路艰难维持运行,可回家的票已卖到大年初一,这可急坏了出门的人,这个年该怎么过呢?
回不去了,来不了了。正在人们纠结之时,老天爷来了个大变脸,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气温一下从前两天的零下十六度,升到了零上十度。人们又开始忙碌准备,但还有一部分计划被打乱。回不去老家怎么办?菜只能放在家里慢慢消化,一年到头了,没有家人团聚,那就找人团聚,于是老张急中生智,邀四个朋友家人在一起团圆,制造一点年的气氛。
今年腊月二十九除夕,四家朋友家人齐聚商州名典大酒店。饭店过年不用点菜,全部是标准餐。老张定的是第一餐,时间段是11点到1点半。上午11点,凉菜小吃全部上齐,朋友家人到齐时已经11点40分了,凉菜已经凉凉的了。好在老婆孩子们都理解,有酒和饮料助兴,大家随便吃点,都忙着转圈敬酒祝福。一轮敬酒过后,热菜已经上齐,男人还在酒上争论不休,老婆和孩子似乎完成了任务,也不留恋菜肴,只顾低头玩手机。就在这时,老李老婆急匆匆跑到他跟前:“你看,咱妈的电话。”
“电话你接就是了,给我弄啥!”老李不情愿,但还是把手机拿到了手里。老婆立刻示意大家:“静一下、静一下!”雅间立刻安静了下来。
“妈,你吃了没有?”老李问。
“吃了、吃了,你还是在街道买的吃吧?”电话里妈妈问。
“你吃的啥妈?”老李问。
“米饭嘛,啥菜都有哩,等你回来了才包饺子哩!”。
“好,路上还有雪里,我明天早上回去,你把我爸招呼好就对了,可不敢冻着了!”老李说。
“没事,屋里热得很,你爸还给红红(孙女)准备红包着哩,你把娃引回来!”。
“知道啦,知道啦,挂了!”。挂了电话,老李歉意地说:“老人的电话没长没短。”
继续喝酒,可老张女儿不停地要视频,老张只好示意大家暂停。
“爸,你和我妈乍过年哩?”老张女儿问。
“你看,在酒店,和你几个伯伯家一起,热闹得很!”老张说。
“哎呀,我伯伯他们都回不去呀,你少喝些酒,大宝(外孙子)一直吵着要回哩!”。老张女儿说。
“回来干啥呀,北京到州城,大包小包的,不容易,算了,明年我和你妈去北京过年!”老张说。
“不行,最迟我初五回去,这北京我能认识谁吗?把人急死了!”老张女儿说。
“你是给钱寻门道哩!”老张说。
“乍,你舍不得给外孙压岁钱?”老张女儿说。
“好好好,你随便,挂了!这女子实在烦人!”老张说。
“烦啥烦哩,还不是牵挂你哩!没良心!”老婆回应。
“都不打电话了,吃饭!”老张不耐烦地说。
这时,老张才发现老董靠在椅子上一直在抽闷烟。老董站起来说:“不行、不行,我要给老人家打个电话!”
“大大,你今天感觉乍样?吃饭来没有?”老董说。
原来,老董母亲过世得早,老董姊妹两个,妹妹嫁在不远的邻村,但老父亲坚持一个人在家生活,既不到城里他家,也不去妹妹家。特别是老人八十多岁了,身体不好,过年过节,老董心里就是一个疙瘩,让他揪心。
“我不饿,小琴(老董妹妹)说一会儿给送饭哩,天冷的,回不成就算了,你不要操心!”老人断断续续地说。
“这时候了饭还没送来,咋回事?大大,明儿天就好了,我就回去了。”老董说。
“跑啥哩跑哩,我好着哩。”
“我知道了,挂了!”说完,老董脸上流下了泪水。
“行了,我看你们酒也喝好了,咱回家吧!”几个老婆交换了一下眼色,齐声说。
就这样,团圆饭结束了。回到家里,老张老婆叨叨:“今年的团圆饭好像味道不对劲儿呀,同样一句新年祝福的话,说出去的感觉,和回复的感觉都怪怪的。明年还是和亲人在一起过!”老张默默地点头。 作者简介:
商山迪克,真名:段开瑞,陕西省商洛市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教育工作者,文学爱好者。先后有百余篇文章在《商洛日报》《商洛教育》《西部文学》发表,主持编写《商洛市中小学安全教育读本》系列丛书一套,攥写散文集《瑞雪片片》一部。被评为2016年《西部文学》十佳。 2021年西部文学“百名金牌写手”。2022年《西部文学》最佳贡献奖、最佳人气奖。2023年《西部文学》最佳发帖作者。2024年获《西部文学》散文六大家。
点亮飘红,精华支持!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赏读细品,鼎力支持! 欣赏美文,点赞支持! 赏读提升,喝彩支持! 作品给力,点赞支持! 向老师学习!
新年快乐! 学习老师佳作!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