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散文】《青春的回声
《江城子—忆往昔》
—小桥流水
铝盒温存旧时光,
石案旁,共羹汤。
红薯米饭,笑语绕回廊。
咸菜萝卜回锅肉,
青涩味,久回肠。
魏刘河胖柳丝长,
小桥旁,读书郎。
书声鹭影,流水载韶光。
春梦醒知流光短,
人未老,鬓先霜。
这首词描述了八十年代我读高中时的真情实景,一群土里土气的乡村年少,徒步几十里路背着一背篓红薯,装几罐头瓶酸菜(既当下饭菜又当茶)、豆豉去当时最有名的学府魏城中学。回想起来让人感慨万千,仿佛又回到了那些美好的时光。小桥流水旁,书声鹭影中,这些记忆都如此珍贵和动人。
时光如书页翻过近四十年,魏城中学斑驳的砖墙、晨读时沾着露水的梧桐道、晚自习窗外忽明忽暗的星子,都化作记忆里的标本。
这座八十年代闪耀着知识光芒的最高学府,如今连大门里边水池旁竹林下的那口老井都湮没在楼群里,唯有当年教研室屋檐下吊着的那截钢管,还有班主任握粉笔的指节、同桌借的一张《语文报》,仍在某个蝉鸣骤起的午后忽然浮现在眼前。
我们曾在青砖教室的裂缝里藏过稚嫩的理想,用蓝墨水笔在课桌上写下"天道酬勤",而今再也找不到当年的痕迹。但那些抱着铝制饭盒冲向食堂的脚步声,黄昏时飘过乒乓球桌旁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声,电影《少林寺》中的《牧羊曲》,还有女排精神早已熔铸成比钢筋水泥更坚固的生命印记——当学校旧貌换新颜时,我们的青春正在皱纹里拔节生长。
记忆最深的就是那条魏刘河,当早霞撒满山野,黄昏夕阳落满小溪,我们总爱抱着课本往河边跑。河水裹挟着碎金般的波光从石桥下淌过,混着翻书声撞在水草里。有人盘腿坐在石头上,英语单词混着野花香在齿间流转;有人倚着石桥栏杆,历史年表随着蜻蜓点水的涟漪荡开。直到自习课的铃声穿透晨雾和黄昏,河面倒影里仍晃动着同学们执拗的背影——那些在理想中发芽的憧憬,最终都随着流水长成了远方的形状。
四十载光阴如流水漫过指缝,那些藏在泛黄笔记里的青葱岁月,却始终在记忆深处泛着温润的光。我亲爱的老同学,你是否也曾在某个黄昏,突然想起池塘边的边片梧桐树?当年课桌缝隙里塞着的纸条、酸菜泡水当茶喝,还有晩上老师查寝时被窝里传出的怪叫声,都成了时光窖藏的陈酿。
爱的老同学啊,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像被风吹散的沙砾,各自在戈壁滩里闪着微光,却始终带着同片星空的印记。如今的你们都还好吧?不知有没有人还珍藏着当年的同学录,会不会在某个深夜翻出泛黄的同学录轻笑?岁月教我们藏起思念,但春风总会捎来旧日温度——就像那年传过的纸条,褶皱里依然藏着滚烫的字句。
亲爱的老同学,如今我们都已步入花早,两鬓染霜,但我依然会在同学群里的老照片前驻足——那些定格在黑白影像里的笑容,比任何滤镜都更明亮动人。若某天重逢,我们围坐在飘着茶香的圆桌旁,不必说沧桑,只消碰一碰茶杯,听杯底荡开的,全是青春的回声。
2025.5.1写于上海
作 者 简 介:
任朝鹏,男,笔名:小桥流水,四川绵阳人,中共党员。《西部文学》签约作家,获2022年度人气最佳作者,首度百名金牌写手之一。在《江山文学网》、《大渡河杂志》、《现代作家》等均有作品刊发。 点亮飘红,精华支持!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赏读细品,鼎力支持! 欣赏美文,点赞支持! 赏读提升,喝彩支持! 作品给力,点赞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