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立即注册(中文)
首页
Portal
开通VIP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搜索
搜索
要闻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纵横
文学资讯
文学杂谈
民间传说
文学
匾牌文化
报告文学
民俗风情
电影剧本
笑话故事
心情日记
特色
西部传奇
西部旅游
西部美食
西部书画
乡村振兴
三言两语
站务
新人报道
文学期刊
作家风采
官方公告
站务处理
活动中心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西部文学
»
论坛
›
西部文学
›
散文随笔
›
[远山谷散文]养老 宜未雨绸缪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远山谷散文]养老 宜未雨绸缪
[复制链接]
839
|
2
|
2015-12-7 06: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山谷 于 2015-12-7 06:47 编辑
朋友,你考虑过事业,考虑过前程,可你考虑过自己的养老吗?也许你会说“我还年轻”。是的,你还年轻。正因为你年轻,才有未雨绸缎的客观条件,才能及早安排你的个人养老计划。倘若你须发斑白,垂垂老矣,这才恍然大悟,想起养老,那就只能临渴掘井了。因此,无论对于年轻的还是不那么年轻的朋友来说,养老,宜未雨绸缎,早做安排。
银发浪潮即将到来
统计表明:199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2亿,占总人口的9.76%。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今后几十年内,仍将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50年,我国将有4亿多的老龄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 10%就进入老年型社会。因此,我国即将跨进老年型国家的门栏。根据1995年底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福建省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虽然略低,但人口老龄化的步子却很快,目前,福建省60岁以上老人已有380多万,占全省3470多万人口的10%以上,已提前几年进入老龄化省份。而省会福州市更是“捷足先登”,早在1994年6月就已经成为人口老龄化的城市。
一个银发浪潮就要到来。
西方,是一个老年型社会,但它经历了一百多年,日本,也是个老年型国家,它也用了半个世纪,而我国,从1982年计划生育奏效,到2000年步入老年社会,仅仅才18年。
我们几乎是在瘁不及防的情况下,突然面临一个迅猛而来的白发巨浪,我们这一代人不得不背负两代人的养老重任,艰难地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诚然,老龄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它反映了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提高,福利的改善,但同时也意味着老年人医疗和养老费用负担的沉重。据世界银行的一项考察报告称“在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收入中,老年人在医疗方面的支出是年龄在17—60岁之间的人同样开支的三倍”,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费用支出也急剧上升。据统计,1982年全国养老保险费才50亿,1992年支出694亿,而1996年就激增到1030亿。到2000年,全国离退休人员达3100万以上,以人均年生活费5000元计,需支出养老费用每年达l600多亿元。人们的预期寿命还在延长,若设人均寿命延长5年,3000多万老人的养老费用就要增加上万个亿。显然,我们对于自身的“寿比南山”要有足够的思想和资金的准备,不然,如此巨额的养老费用,谁能承担得起呢!
养老,国家包不了
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人们的生老病死和就业,一切都由国家包了下来,个人不用考虑,这使不少人还沉缅在对过去“统包”的回忆和向往中,他们相信,国家不会不管,总希望政府还能“统包”一下来解决养老问题。
不错,党和政府对此十分关心,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也讲“要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多年以来,政府一直在积极试点,努力寻找并探索办法。但这种办法是“统筹”,而不是统包。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有1.34亿,老年人口数量很大,而且还在日益增多,即便解决老人的基本养老问题,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也相当大。如按照1.34亿老人老有所养的最基本生活的实际需要,城镇职工和农村老人平均年生活以3000元计算,则年开支养老费用达4000多亿元,这笔钱是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6万亿的6%多,它将远远超过国民收入“10%”的警戒线。可见即使是满足基本养老需求,对于国家来说,也是无法承受的重负。很显然,统包,国家包不了。
那么,企业又“揽”得了吗?国营企业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在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有许多单位都不太景气,不少企业连职工的工资都拖欠甚至发不出去,在职时尚且如此,没有收入保障,未来的养老当然就更加令人担忧了。很显然,统揽,企业也揽不了。
国家包不了,企业揽不了。政府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办法,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好办法。但就目前而言,一是它的覆盖面还不大,外资、三资和私营企业绝大多数没有参加,即使国营企业也只有78.4%的覆盖面(据CSIS与保德信的最新研究报告-《银发中国-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和经济分析》认为,目前,中国实行的养老金制度仅覆盖了全部劳动力的25%。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占15%,公务员系统占3%,农村系统占7%);二是它只是最基本的养老金保障形式,只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
所以,继续唱着“统包”的挽歌,把养老完全寄托在国家身上的想法是天真的,不现实的。经历过上百年的经济发展,从容面对银发浪潮到来的西方发达国家尚且无力继续统包整个社会的养老,正在告别“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时代,何况匆忙上阵应付老年社会到来的中国。
养老,家庭背不了
“养儿防老”是中国老百姓最根深蒂固的观念。
的确,对于过去的中国人来说,家庭是血缘的纽带,生产的单位,也是养老的机构。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一切都自给自足,养老自然也不例外。几千年来的旧中国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社会养老,人们只能靠家庭的经济力量来养老。养得起要养,养不起也要养,除此,没有其它办法可供选择。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我国虽有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子女们尽心竭力,但许多老人也只能在“病了熬把草药汤,饿了喝口稀饭粥”的最低生活保障下终了天年。社会生活中也常有“多子并不多福”的例子,一些老人子女成群,老来却孤苦伶仃,无人赡养。可见,养儿并不能保证晚年的幸福,家庭并没有可靠的养老保障。
养老,对于今天和以后的许多家庭来说,也背不动。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来,家庭结构与过去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4∶2∶1”的家庭结构已很普遍。试想想,一对夫妇要负担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除自己外,人均要负担2.5人的生活费用,这是怎样的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四个老年人口的生活负担把它全部压在一对夫妇的身上,对大多数的人来说,这显然是无力承受的一付重担。
当儿女的,谁不想尽尽孝道,很好地赡养辛苦一辈子的父母,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非不为也,实不能也”。许多子女面对四个要供养的老人将无能为力。当父母的,不能全部指望孩子,不能把自己的养老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养老,个人早安排
国家包不了,家庭背不动,怎么办?
办法当然有。不久前,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出台了国家、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社会保险费用的措施。这个办法使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求有了保障。但要想保证个人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不下降,从容自信地面对老龄化的挑战和财政压力,还应当及时参加商业性养老保险,以作为必要的补充。
今天的父母们,无论为你们自己的晚年生活的幸福还是为减轻你儿女将来的负担着想,都应该尽早安排并实行你的个人养老计划。尤其是在建国后的两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届时也将同时步入老年,这就意味着再过一、二十年,又有着两个进入老龄人口的高峰期,而这两个高峰期的家庭,大多都是典型的“四二一”型家庭结构,对于可预见的老龄人口高峰期的沉重养老负担和财政压力,何不未雨而绸缪呢,免得白发浪潮到来之时,养老无术,乱了方寸。
可喜的是有不少有见地的年轻人已经在思考并积极参加养老保险。据《南方周末》前几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个城市,26-35岁的青年人中,有高达23%的人“经常想到养老问题”,45%的人“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从我公司对福州市民的抽样调查看,年轻人对养老保险的需求也很高。在公司近几年年营销业务所收的养老保费中,有80%以上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交纳的。然而,也有不少人对养老的危机表现出病态的麻木,有的人面临“老无所养”的困境,却没有“老无所养”的忧虑,毫无养老保险的意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人是要老的,老是要养的。
养老,除了基本保障外,只要财力所及,尽早安排并实施你的商业性个人养老保险计划,才是明智之举,才是你养老的最佳选择。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哈哥
|
2015-12-7 15: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I would rather die zhan give up my beautiful lover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远山谷
|
2015-12-8 07: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哥 发表于 2015-12-7 15:24
支持!
谢谢哈哥老师来读并支持,祝冬安!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远山谷
421
主题
1366
帖子
3725
积分
中级会员
中级会员, 积分 37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7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5 积分
积分
3725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纵横
匾牌文化
报告文学
心情日记
民俗风情
电影剧本
打赏公示
图文推荐
西部文学首批百名金牌写手重磅新鲜出炉
2022-01-17
西部文学关于缴纳网络维护费的通知
2022-11-18
【新年贺词】一元复始,西部文学再出发
2022-01-31
【重磅提醒】西部文学作者发布文学作品十不准
2022-01-23
关于注册会员和登录《西部文学网》的通知
2022-01-03
热门排行
1
一起来!选出你心中的2022年年度“最佳优秀作者”
2
【洛沙随笔】斯人已逝,英才永驻
3
西部文学关于缴纳网络维护费的通知
4
西部文学最优秀作者荣誉证书下载处
5
【龙竹武诗词】快乐退休
6
西部文学首批百名金牌写手重磅新鲜出炉
7
【新年贺词】一元复始,西部文学再出发
8
【重磅提醒】西部文学作者发布文学作品十不准
9
【洛沙情理散文】耄耋的父亲
10
西部文学以“戏曲抗战”为题书写,弘扬西安易俗社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