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港股那点事 文: 南海交锋,刀光剑影背后的货币成本之战

[复制链接]
查看1651 | 回复1 | 2016-2-2 00: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美在南中国海的交锋,由于美国方面的不断挑衅,似乎有种越来越戏剧化的感觉。1月30日,美军威尔伯号导弹驱逐舰,在未事先向中国通报的情况下驶入中国西沙海域。这是继去年10月27日美国拉森号军舰擅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后,美国又一次派军舰闯入南海。
        五角大楼看上去对在南海玩火非常得意,高调公布军舰行动,声称“挑战了中国大陆、台湾和越南三方限制航行权利和自由的意图”。但是对于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来说,每当我看着美国海军急不可待地弄出各种动作,我就感觉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的画面不断地涌入我的脑海,什么画面?就是心虚的一方总是迫不及待地派出一队士兵到对方营寨前面进行挑衅希望对方能冲动地打开营寨出来搏斗一番。从某种意义上讲,等不起的军队,才会追求速战。随着时间的增长,胜利的天平一定是向有实力等得起的那一方倾斜,光是拖,就能把对方的军队拖死。
        表面上看,美国军队现在还是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它的实力等于甚至大于排在它后面那些国家加起来的总和,那为什么它在面对中国的时候要表现得那么急不可耐?为什么它会觉得时间不在它这一边?为什么它一再挑衅想要追求一场速战?看完我下面写的东西,你可能就会有一个思考框架了。
                                                                           货币的成本与军队的实质
        美国军队的实质是什么,甚至很多美国人都未必清楚。如果要解答这个问题,光是研究美国军队的人,可能埋首在书堆里一辈子也不会找得到正确答案的。要解答这个问题,只能从一样东西下手,那就是:美元。
        如果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为分水线给人类的货币史划一条线,那么在这条线之前的货币体系,本质上是一种金本位或者间接金本位的制度;而在那之后,人类进入了以美元为标志的信用货币体系阶段。在与黄金挂钩的时代,货币的成本几乎可以等同于整个货币发行机构得到黄金的成本,那么,在信用货币体系里,是什么赋予了这些边际制造成本接近于零的纸片以价值和购买力?又是什么支撑着这些货币的流动和交易?如果以美元作为例子,我们可以发现,表面上看,相对于金本位时代那些货币,它的制造成本是接近于零,好歹金子还得派矿工去坑里挖呢。但是,制造成本,并不等于总成本,如果按制造成本来进行定价,所有的信用货币都是一张废纸,而美元并没有成为一张废纸,原因就在于它所蕴含的成本和价值,远远大于它的制造成本。
        美元的成本是什么?是维护一支可以控制全球的军事力量所带来的总成本!拥有一支能够把控住全球七大洲五大洋的黄金水道以及战略要点,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投放到全球绝大部分地区的军事力量,这既是美元最大的成本,也是它最大的价值之所在。至于那些什么以ZF的税收做保障,把远期国债做贴现,这些都是一些书呆子给出的说法。我有实力碾压你,你如果不乖乖听话用我的货币,我就能把你的国家打烂,我就能拦截你在海上的所有商船,切断你所有的商业命脉,以封锁饿死你的国民,以制裁困死你的经济,这些能力,才是美元成为一种国际货币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从这个角度讲,美国军队的实质,就是美元的打手和爪牙。
                                                                                  p20160201183152482.jpg
                                                                                           等不起的美国
        越强大的美国军队,就能对全球施加越明显的影响力,越能够控制和影响全球的商业命脉,就能够带来越强大的美元,越强大的美元,就能够借来更多的债务,去维持一支更加强大的军队,这是一个正向的反馈过程,只要其中的环节没有被打断,这个正向反馈过程就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是这个逻辑链条里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立马导致它滑向一个更加剧烈的负反馈过程。一旦美国在全球驻军和发动战争的成本高于美元在全球获得的铸币税,就意味着发行这种货币是不划算的,而为了维护发行美元能够在全球获得正收益,必然会导致它进行军事上的收缩,而一旦开始军事上的收缩,就意味着它开始踏进了那个死亡负反馈,收缩的军力会导致它对全球控制力的缩减,而控制力的缩减,又会弱化美元的地位,弱化的美元则会加剧发行债务的成本,债务的成本一高,则会更大幅度地削弱军费的开支,这是一个死循环……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工业时代,任何一个工业制成品,它单位成本下降的前提是能够进行大批量的生产。一旦美国无法维持军费开支的增速,必然导致原先计划的武器生产数量的下降,而数量的下降,会进一步抬高单位产品的造价。单价的急剧升高,则会在下一轮预算案里直接导致数量的进一步缩减,这又是一个死循环……
                                                                        不信?
        就拿美国海军最新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来说,过去五年内,3艘DDG-1000型导弹驱逐舰的造价增长了20多亿美元,其中仅在去年就上涨了4.5亿美元。2002年,美军当时估计量产型“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造价为8-10亿美元,但是到了2008年首舰的造价就已涨至28亿美元。而现在“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项目造价为120.69亿美元,与2011财年99.93亿美元的估计造价相比,增长17%。平均每艘造价超过40亿美元。美国海军司令部最初计划建造30多艘该级驱逐舰,由于项目造价飞涨,如今已经锐减至3艘。在第四代猛禽战机F22上面如出一辙,原本预计建造700多架,到最后,只有187架服役。
                                                                        p20160201183152482.jpg
       更加讽刺的是,美国最新型的航母,在建造过程中,它的巨型龙门吊居然来自一个连圆珠笔芯都造不出的国家,但是就是这个连圆珠笔芯都生产不出的国家,在过去的一年里下水了21艘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包括3艘大型相控阵导弹驱逐舰,4艘区域防空型远洋护卫舰,5艘近海护卫舰,2艘大型两栖登陆舰,2艘岛礁补给舰,1艘扫雷舰,2艘先进电子侦察舰,1艘半潜运输舰,1艘军用测量船等。另外,还有数百架三代战机进入服役状态。
                                                                   p20160201183152482.jpg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一个正在步入负反馈的国家和一个正在步入正反馈螺旋式上升的新兴国家,最后会是什么结果。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两者的力量必然会在10到20年之内达到一个力量的平衡点,再然后,新兴的大国会逐步在各个方面把处于负反馈的国家远远甩开。按照时间轴,美国越早能够遏制住这个趋势,就越能苟延残喘多一阵。而遏止趋势就像拦截一枚弹道导弹,最好的时间点,在于它刚发射不久还在大气层内的上升阶段,一旦进入太空并加速到9马赫以上开始下落,拦截成功的几率会急剧下降。所以,写到这里,大家都应该明白为什么美国海军会在南中国海表现得那么急不可待了吧?
        只要中国能够不受国内民粹对于美国挑衅的冲动,该修岛修岛,该造船造船,等我们的7艘不沉航母完工之日,南中国海,就是我们真正自由航行之始。
        对于那些披着文明外衣的野蛮人,只有一种语言是他们听得懂的,那就是:实力

                                                                                                                  本文作者:  NE0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杨力溪 | 2016-2-3 21: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字要看
加亮看
看看货币、军队和实力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