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微风习习。这个国庆节的早上10点整,我们作协的几位文友还应邀又从陈家湾奔赴河口镇,参加安河寺“畅游安河古驿·品味传统民俗·寻觅山水乡愁”开园活动。
凤县至河口,是向去太白东边的方向前行80多公里就到安河寺村了。一路,我们沿途赏山水环抱的无限美景,品尝着刘作家提前为出行准备的苹果、红枣,吃着那香甜的果子,一股甜润,磬人心脾的果香使原本晕车的我不再难受,反而舒心惬意。
当我们乘坐的专车赶到会场,河口镇年轻漂亮的女副镇长丁华接待了我们。此时,我们顾不得喝茶,歇息,都拿出相机、手机拍照。因为,安河寺开园仪式正在如火如荼火热进行中,那一个个精彩的羌族舞蹈、新疆舞、广场舞等,魅力无限,无不吸引着我们的眼球,五颜六色,鲜亮的民族服装襟飘带舞,那优美的舞姿,悦耳动听的音乐和婉转动听的歌喉为活动预热添彩,迎来了观众此起彼伏的掌声。随后还举行了有奖知识问答,自助烧烤,纵享吃货乐趣,探访传统手工,展销农特产品,品尝大山珍品,趣游乡村史馆,寻觅农耕印记等等。

活动众多,亮点纷呈,让游们客感受了我们凤县安河寺那悠久的古迹,领略到了瑰丽的民族艺术瑰宝。
离开演出会场,我们首先由丁镇长带领我们沿公路来到向东一处小广场,看见了古城堡一样高高耸立的宏伟建筑高台, “安河古驿”四个鎏金苍劲大字便映入我们眼帘,广场上大树下有卖麻花的、买烧烤的,有买各种农家小吃的,浓香四溢。此时,我们不饿,便无暇顾及美食的诱惑,却被眼前的木耳、蕨菜、金针菇、干豆角、野生干地软等山乡菜,还有核桃、凤椒、土蜂蜜等土特产所吸引。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中,让我们看到了土特产发展的空间和美好前景,还听到了一位大学生返乡青年收购山货,批发山货,经营电子微商,自主创业成功,他与大学生村官恋爱的动人事迹,据说,还拍成了微电影。我真想采访这对上进、自强不息的小年轻,可是,遗憾得很,他们却有事没在现场。
最吸引人的是金银花藤条编制的造型精美,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各种花篮,让人留恋,如果买几个摆放在家里当装饰品,非常上档次,大气。我精心挑选了几个可心的小玩意儿,还真有点爱不释手。我兴趣盎然,心奋不已,与那些小玩意合影留念,同行的文友还买了三个以作记念。听工匠艺人说,别看它小巧,但一天才能编制三个,因为,工艺很细,很考究。我感到了民间工匠的艰辛与不易。
我还被精美绝伦、无与伦比的十字绣、刺绣等手工艺品深深地吸引,那绣品线条密密扎扎,无论是字画,还是人物,鸟兽,山水画,都针脚匀称,手法技艺精湛,色彩艳丽,我更加爱惜,轻轻地用手抚摸着绣品,感觉是那样顺滑、柔软,舒服之极。我最喜欢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了,比如欢刺绣。我不会绣花,可以说只是喜欢看,是爱好者。于是,我便和这位身材有些发福,但和颜悦色的民间女工艺人攀谈,得知她很有名气,刚从北京参加著名民间手工艺会展返乡,是为这次家乡民俗节专门参展而来的。听说,她的作品曾出国代表过中国手工艺出展,为国争光!今天我有幸一睹她的幅幅宏大创作,真是大开眼界,荣幸之至。
接着,我们穿过弯曲的新建美丽新村的街道,来到村使馆,我们在讲解员的介绍中,了解了安河村的发展及历史。接着我们参观了许多五六十年代农家生产生活使用的各种农具及生活用品,如运送物品的独轮车、背麦子的背夹、犁地的杠头、打土块的胡基捶捶、镰刀,马灯、斗笠,蓑衣,盛水的木缸,跳水的木桶,养蜂地圆形蜂箱、招蜂的蜂兜、各种瓦缸、量器,升子和斗,等上百样农家展品。墙上的各种简介,还有一张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画像,画像下方的红木柜上摆放着一部旧电话机,我仿佛又看到了六七十年代的大集体生活,大队书记手摇动着电话,给公社书记汇报着农业学大寨的工作;我又回想起我小时候和伙伴们在假期里参加生产队劳动的事,那时,我们个个小手都拿着打土块的胡基捶捶,抡起小胳臂使劲打土块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落后的生产工具,正见证着今天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
出了村使馆,我们便来到九龙寺,这是一座千年古庙,据说是当时九条龙长发水祸害百姓,后来建造此庙供奉九龙,祈福上苍镇压九龙,后来,真得不再发洪水祸害百姓,人民安居乐业,在古时人们的心中,它就是保一方平安的吉祥之寺庙。
饭后,我们还驱车去了陈家岔千亩药材基地。此时,柴胡花正艳丽迷人,老远就嗅到悠悠百草的芳香,尤其是柴胡花散发的一缕缕花香,更醉人的是那千亩金黄的柴胡碎花,单独一花不艳丽,茫茫一片浩瀚壮观,似金海波涛,我们兴奋不已,迫不及待的地投进浩淼的花海拍照留念,宛若是之身与金色的海洋。相机里留下了我们美丽迷人的一瞬。
《神农本草经》与《珍珠囊》则曰:“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稍子不能除。”《珍珠囊》则曰:“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稍子不能除。”柴胡能治发烧感冒,泻火,驱寒,等功效。记得小时候,我们家离镇子远,每当谁感冒发烧,我母亲便采集来柴胡和几位中草药熬制汤药,治好了许多人的感冒等病症。记得那时家境贫寒,没钱交学费,二哥便带着我和村里几个孩子在刺骨的寒冬,漫山遍野寻找野生药材,挖野生柴胡和何首乌的情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等柴胡、何首乌挖多了,晒干,拿去公社供销社卖钱,换取钱好交学费,买本子和铅笔,有时还能帮家里买盐。现在我们乡村依然把种植药材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党参、黄芪、柴胡、猪苓等药材在我们凤县,特别是河口镇,兴家富民它们功不可没!
最后,我们来到了河口下坝村,参观了张支书家的苹果园。那苹果园,果香四溢,浓香无比,磬人心脾,走进苹果园,我们一个个被浓郁的果味熏染,那一个个又大又红的红富士苹果,如红红的打灯笼挂在树枝,照亮了山村,那累累硕果压弯了大大小小的果树的腰枝。好大的苹果!一个大约就八九两,大的一斤多呢!看着丰收的果实,我们激动不已,在果树下与大大的苹果拍照,留影。张支书热情地让我们都摘一个苹果尝尝,我们都毫不客气的摘一个,咬一口,哇,真甜,那汁液奇多,还香甜无比,那香甜的汁液汩汩地顺着喉咙流淌在肚里,心都被甜润,被陶醉。我们一边吃一边问,你这苹果咋这么香甜呢?张支书微笑着告诉大家,他说:“我们是引进的新品种果苗,套袋苹果,无污染,在取袋后,采用塑料膜反光原理,使苹果都充分受到充足的光照,所以比其它苹果更香甜更脆。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种苹果,全村共计上千亩苹果园,家家能摘十几万斤果子,收购每斤才两块多。我们说,“又大又红又甜又脆的苹果,才卖两块多钱,比市便宜多半价钱,这样出售岂不太便宜了?”他笑着说: “我们就是图方便,统一收购。”当我们问到销售渠道时,他说:“有微商经销,还有全国各地订购。不过还得靠你们为我们好好宣传宣传!”是啊,多好的苹果,物美价廉,朋友,不来这里买放心的苹果,你一定会十分遗憾!
需要苹果、游山玩水的朋友们,请去河口安河寺吃山珍美味,到下坝村,买那放心的香甜无比的苹果是你最好的选择!
作者简介:
罗凤霜,笔名,墨梅幽香,教师,《中国教育学会》新课堂教学研究组研究员,《西部文学》会员,散文版版主,陕西省宝鸡市凤县作协会员。钟爱文学,痴迷文字,笔耕不辍。有作品发表在《中国创新教育》《宝鸡教育》《凤县文史资料》《关山文艺》《宝鸡日报》副刊等杂志刊物。
电话:15091268991
微信:1509126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