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怀禄小说】天有不测风云

[复制链接]
查看2676 | 回复4 | 2017-11-2 16: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董怀禄 于 2017-11-2 16:30 编辑

天有不测风云
——长篇小说《我是啷嘀当》连载之六
  过了一两年,渭阳市渭北县实行殡葬制度改革,平祖坟,丧事从简,人死了一律进公墓,不准抬棺罩,不准请乐人吹奏迷信曲调。张大哥们歇了大半年,嗓子眼痒痒的实在难受。这时候八哥提了个建议,他说:“不准咱吹迷信调子,咱就不吹《安魂曲》、《祭灵》和《哭五更》了,咱吹革命歌曲;嫌悲哀了,咱往热闹整行不?”没看出,成天头低着、闷声闷气的张八哥,他的脑袋却没闲着。
  张大哥一听,说:“咱试伙一下看!”
  大家一商量,就选了几首当时流行的歌曲《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打靶归来》等吹奏。结果第一回出门就撂红了。
  那一回,我们宗山公社革委会王主任到我村下乡,正好碰上我们村二蛋爷殁了。儿女们为老人送埋葬,请了我们张大哥的乐人班子。
  王主任问:“给公社打报告了没有?”
  二蛋爷儿子黑黑说:“打了,死了那天就让人把报告送给民政干事了,民政干事请示了李书记,李书记表态说,可以吹奏革命歌曲!”
王主任问张大哥都会吹些啥调子,张大哥带领师兄们赶紧吹奏了几曲。王主任一听头点着说:“嘹得很么!革命歌曲大家唱,这是一个普及的好机会呀,听的人多,宣传的意义也大!”
  前边有脚样,后边就有鞋样。一家能请乐人了,两家也就能敢请了。手续也不复杂。人殁了,叫识字的人在纸纸上写个死人名字,说明某年某月因什么病去世,需要请谁谁乐队演奏革命歌曲。让报丧的人交到公社民政股,管事的人盖个红戳戳就行了。
  名声传扬得远了,张大哥的业务也越来越红火了。有时候今天到这家,明天到那家,一连七八天、甚至上十天都要到外边跟事,人手也越来越显得有些紧张了,只要是星期天,张大哥就要喊上我。这时候,我不仅会敲铜铙了,拿起鞭鼓棰子也能敲几下“嘚儿咯朗当吃打吃”了。
  一个星期五,张大哥捎活给我,第二天到唐王陵北一个名叫皇姑城的山村跟事。张大哥说,路程比较远,为了能按时到达,不误人家事,要求我们第二天吃过早饭就出发。这一年,我已经十二三岁了,都念初中了。学校在我们大队所在地郭村,离我们村有将近5里地的距离。为了我上学和经常出门方便,父亲给我买了一辆二手飞鸽自行车。下午从学校回家后,父亲把要出这趟远门的消息告诉了我。听父亲说地方很远,我放下书包,就把自行车认真检查了一遍,把前后刹车和链条调了,给前后轮胎打饱了气,又找来扳手把所有辐条紧了一下。车子收拾停当后,我又念了两遍鞭鼓谱,才去吃母亲给我盛好的糊涂泡馍。为了第二天能按时起床,吃过饭,我早早地就睡了。
  可是,不巧得很。先天后晌还蓝汪汪的天,夜里不知啥时候悄悄变了脸,早晨竟淅淅沥沥地朦起了雨。我有点为难,是去呢还是不去?父亲说:“再熬煎都没啥用。把伞打上,把雨鞋穿上。先到张村你张大哥去,看你张大哥咋说?”
  要去只能步行了。我看着擦得亮锃锃的自行车,极不情愿地对它说:“铁驴,再见!”害怕耽搁时间,我连早饭都没吃,从馍盆里拿了两个冷蒸馍,打着雨伞就朝张村跑!到了张大哥家的门道,几个师兄都差不多脚前脚后地到了。大家仰头看着天,哀叹出师不利。张大哥说话了:“没啥说的,就是下锥子都得去。应人事小,误人事大!”事实是,的确没啥条件可讲的,把人家定钱都收了,就是想退也来不及了。只有硬着头皮出发了。张大哥又对我说,“啷嘀当,你就不去了,路程远,出门由事不由人,万一明后晌回来不了,把念书时间耽搁了,要挨老师批评呢!”
  我说:“大家都去,我一人不去,哪咋成?路程长,我年轻,给咱背锣!”
  张大哥说:“那就一起走,路上人多,相互有个照应!”
  为了尽量不让雨淋湿衣裳,我们除了打伞,头上戴草帽,还用塑料纸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的,肩上背着乐器,手里拄着喀杈棍。这样悲壮地出门跟事还是第一次。我们口里默念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艰难地走过白马山时,看着东边唐王陵背后的天空云层有些稀薄,天也越来越亮堂,雨也慢慢地停了,我们都笑自己过于担心。身上的塑料攀扯得人迈不开步子,大家就纷纷把身上的塑料解了下来。尽管张大哥一再提醒:“暗一暗,下一点;亮一亮,下大晌。咱们路还远着呢,不敢麻痹大意了!”我还是觉得麻烦,把身上披的塑料纸取下来圈成一圪垯扔到了路旁的阳沟里。塑料纸被风一刮,张开了,挂在了阳沟岸的刺槐树上,唰唰地抖着响。我头也不回地朝前大步走。可谁能想到,这天气真是日怪了,一会儿亮一会暗的,一阵哨哨风吹来,转瞬间,又阴沉沉了。还没等我想明白是咋回事,硬势得像夏天大白雨一样的雨点子就洒下来了,噼噼啪啪的越下越大。这时候后悔不该没听张大哥话。但再后悔也不顶事了。米七哥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看,咋个响!”他要把自己身上的塑料纸取下来给我披,被我拒绝了。一路上跌跌绊绊,有人淋成了落汤鸡,有人摔成了泥母猪,总之,都和动物沾上了边。
  晌午饭时,我们终于赶到了目的地皇姑城。我有点疑惑,明明是一个山坡小村,咋叫了一个令山谷震荡的大名字?后来有人告诉我这儿周围的村庄,御道呀,天坪呀,骏马府等等那都是有来历的。它背靠的是天下第一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昭陵。
  据说李世民年轻时喜欢狩猎,一日他与夫人长孙皇后在城郊游幸,忽见一山席踞渭北,气掩关中,九梁拱举,一峰独秀。背依群山,前览秦川,东临泾水,西俯渭滩。渺渺乎,物华天宝,风水储藏;朗朗兮,九嵕独秀,天地太平。当时,他便指着这一片山地对夫人说:此乃我们将来的去处。但他对其他人并未言明,只委派了两位风水大师许懋功和袁天罡普天下给自己寻找将来归天后的寝宫。许懋功口袋装了枚铜钱从长安东门出发 ,穿铜关,越秦岭,沿黄河北上,转了一个大圈,最后来到了九嵕山上,顿觉风激云涌,心胸开阔。他立马明白,这里就是皇上将来的归宿了。于是他将铜钱掏出,悄悄埋在了山顶。袁天罡嘴里衔着支银针从长安西门出发,过宝鸡,走天水,顺银川迂回,也是一个大圈,最后来到了九嵕山上,颇感天穹气涨,乾坤浩荡。他心中暗喜,这肯定是天子以后歇驾的地方。于是,他将口中噙了多天的银针吐了出去。二人回到长安以后分别把他们所走路线、所到地方细说了一遍。然后派人去取铜钱和银针。没有想到,取钱和取针人却在九嵕山顶相遇,更为奇妙的是袁天罡吐出的银针不偏不斜,正好扎进许懋功埋在地里的铜钱孔中。
  这当然是传说了。李世民择选此处建陵,与他是“马上皇帝”有直接关系。李世民21岁时即随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多次在这一带埋兵布阵,降败对手,最后改天下姓李,李渊称帝建都长安。李世民一生虽然只活了50来岁,但他从30多岁时就派民夫将九嵕山从半腰凿空, 往下深挖,形成更为坚固的石质天然地宫,外表上整座山都成了陵寑。从风水角度来看,也更容易“藏风聚气”。
  九嵕山是渭北塬上陡起的一座高山。从东看形似笔架,又称“笔架山”;从西南面看又像雄狮卧踞,所以也叫伏狮山。此山古代时曾是九溪分嵕,古木参天,山清水秀。李世民以山为陵,陵园面积30万亩,周长60公里,陪葬墓200多座。是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当年的看山人、守陵人、喂马者、牧鹿的遗留下的子孙后代便都生活在这里。当300多年的盛唐成为历史以后,历史便给这里留下了数不清的村落,说不尽的故事。
  尽管还刚立秋没几天,但湿衣裳裹在我们身上,还是冷得咯嘟嘟直打颤。管乐把我们领进村口的饲养室窑里,在窑脚里生了一大堆硬柴火,抱了一堆子别人的干衣裳让我们换上,把身上湿衣服脱下来烤。我捡了一件灰色制服披在自己光溜溜的身上,一股异样的香味扑进我的鼻腔。
  我们边烤衣裳边向管乐打听一些去世这家人的情况。
  去世的是一位老婆婆。管乐说,婆婆活着的时候,过日子细法得很。狠不得屙个米粒粒都涮着吃了,所以人们给她起了个绰号叫“吝啬婆”。顶啥用呢,眼睛一闭,啥都不知道了!
  从管乐口中,我们还知道,吝啬婆和老汉俩一辈子没有儿子,两个女儿。早些年,准备让老汉一个侄子过继。但据说,这个侄儿是个懒干身,爱看娃娃书,不爱务弄庄稼。吝啬婆就没让老汉这个侄儿进家门。后来,就给小女儿招赘了一个上门女婿,名字叫来壮壮。来壮壮膀大腰圆,干活不惜力气,头脑活泛,会说话,把结得丈母娘成天脸笑咪咪的,就是想给他寻个不是,也瞅不出来个缝缝。尽管吝啬婆经常埋怨女婿吃得多,但来壮壮从来没把丈母娘的话往心里放。他给人说,“这是我妈爱我才这么说呢!”来壮壮喜欢给人帮忙,村上谁家有事,他都整得哧溜哈水的。人缘特别的好。
  吝啬婆一辈子扣扣掐掐的,硬是给小女儿、女婿把日子过成气候了,前厅房后楼房的。小女儿和丈夫来壮壮念老人一辈子不容易,和自己姐姐、姐夫哥一商量,就准备给老人把后事办红火些,可老天爷不给面子,这雨一下,竟然没停的意思了。来壮壮披麻戴孝地跪在丈母娘灵前哭得很伤心:“妈,你这一走,谁给你孙子经管吃经管喝呢!谁到谷地里给咱吆雀儿呢!谁到玉米地里给咱掰棒棒呢!”
  几个人把他拉起来,说:“壮壮,不哭了,人殁了,再哭都不顶啥用了!快思量明儿这事咋过呢?雨再这么下下去,棺材都抬不到坟里去了!”
  这时候有人提议,弄两个土炮到唐王陵顶放几声,把唐王老爷震醒了,唐王老爷说不定会给咱把雨禁住呢!也有人说,放土炮,把云往散里打,也不失是一个办法。你这么说,我那么说,实质上还是干瞪眼没办法。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这时候,小女婿来壮壮发话了:“不害怕,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吃过饭先让乐人把牲礼迎回来,让厨师给咱想办法弄着吃!我妈么,已经睡舒服咧,就让她到屋里多睡几天,啥时候天晴了,咱啥时候再把她往地里送!”
  这个过去一直受吝啬婆管制的女婿来壮壮,终于有了他抬头说话的机会。他这么一说,一屋子的悲凉气氛立时没了,客主便都出出进进地忙活开了。
  作者简介  董怀禄,笔名小河水;新浪博客和微博昵称:长安亦君;微信 和QQ昵称:细水长流。工作于湖北的陕西礼泉人。中学高级教师,十堰市首届十大名师,中国中学骨干教师。中国新文学学会会员,作协十堰分会会员,乡土文学作家,西部文学签约作家。作品见诸多种报刊杂志和网站,多次荣获文学大奖。出版有个人专集《怀念与忧思》、《黄土魂》、《董怀禄短篇小说选》。

2_看图王.jp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董怀禄 | 2017-11-2 16: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小说《我是啷嘀当》连载之六,欢迎大家欣赏并批评!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7-11-2 23: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彩文笔,点赞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董怀禄 | 2017-11-3 10: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西部文学管理者!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7-11-3 14: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微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cnxbwxw)第1177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