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君小说】沧桑与梦生·第二十章:寻找一条路

[复制链接]
查看2479 | 回复1 | 2018-11-2 10: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十章:寻找一条路



走出一个门并不困难,再要找一个可以进出的门却是何等的不易哟!乔阳也是一样的。但是,他依然拒绝了妻子要求他调到另一家单位去的建议。
在半休闲状态的几个月中,他并没有歇着,心中就想着一件事,那就是要谋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出路。
每天在大街上溜达,有一天,无意中看到一家计算机培训班,便上前与老板搭话,想来学习一下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要知道,乔阳在机关这二十年,计算机只是在人们的议论中,还是属于高科技,很神秘的东西,还没有进入办公室。办公完全是手工操作,他写了二十年的文章,全凭着一双手,从草稿,到清稿,一个字:抄。钢笔不知道写坏了多少支,右手中指的骨头都压弯了。因此,想学计算机办公系列软件的事,早已是心中的一个计划。现在没事,来学习一下,正当其时。
没想到的是,开办这个班的小老板竟然是他的一个小老乡,还是他远房里的一个亲戚。他在大学里学的就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城里谋得了一个设计师的职位,又想挣几个钱。于是,便与一个同学小李合伙在这里办了这个培训班。
乔阳在老家的时候他才几岁吧,现在二十多了,变化何其大哟。他认识乔阳,乔阳却真的不认识他。他叫乔阳叔,并说:“我是小毛呀”。乔阳愣住了,听了他的一番介绍,乔阳才想起来他是谁家的孩子。认真的端详一下,小时候的模样依稀还在。
就这样,乔阳开始当起学员了,每天来学习一两个小时候。可是,小毛不收乔阳的学费,让乔阳觉得很难为情。不来吧,又想学。来吧,总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乔阳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学了十几天,基本掌握了办公软件的一些操作要领。他准备不学了,并渐渐的去的少了,有时三四天才去一次。
一天下午,乔阳在家里睡觉,小毛突然打来电话找他,说他们在外面贴小广告,被市政管理人员给逮着了,要罚款一千元,问乔阳认识不认识那里头的人,活动一下,能否少罚点,或者不罚。
有道是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乔阳没有支付给人家学费,便是欠着人家的一份人情。现在找到他了,不能不帮忙,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要去找找看,死马当活马医吧。
乔阳必定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多年,何况这名义上还没有离开政府机关哩,人还认识几个。一打听,知道了管这事的是城关镇的林副镇长。他们认识,只是交往不多,便找去了。经过一番海吹、胡捧,终于以罚三百元了结此案。
这个案子了结了。可是,乔阳和小毛都产生了一个想法:我们合伙办,怎么样?小毛说:“阳叔呀,你看,我在这里一个人都不认识,想干点事太难了。你现在也没什么事,就来帮帮我们吧。”乔阳呢,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沉淀,确实感觉需要有个事做着。歇着也是歇着,何不先做着呢。
于是,乔阳便回家与妻子商量。妻子觉得这个培训班太不起眼了,有点不符合他的身份,尤其是才走出商业贸易局的大门,就进入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培训班的门,感觉有点丢人似的。但她也明白,立马就想“吃成个胖子”,是根本不可能的。不想从小做起,很可能就什么也做不成,也就同意了,便将家里能够拿出的两万元钱全部给了乔阳。
乔阳就以这两万元入股。本来,小毛与小李是两股东,现在加上乔阳,是三个股东了,并且乔阳的股东最大,便由他来作负责人。
立马,利用乔阳投入的资金,增加了十台计算机,增租了两间房子,一个初具规模的培训班便正式运转了。
当时,在这个县城里,像这样的培训班还有几家,但规模都很小,就他们这个最大。因此,没多长时间,业务的发展势头就比乔阳入股前好多了。
这个时候,小毛、小李两人是教师兼辅导员。乔阳是学员兼总负责。
那时,网络已开始兴起,但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于是,经乔阳提议又开通了网络。一边将网络引入教学,一边经营网吧,人虽然累些,但生意真的不错。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乔阳的工作是纯政府性质的。虽然,成天指导别人怎么做经营管理工作,其实他自己完全没有接触过经营,更不知道什么叫管理。
乔阳知道,他现在做的,才是真正的经营管理,尽管它只是个小作坊。
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这几个月的经营业绩,让他们三个人都喜出望外。尤其是乔阳,那种早已埋藏在心底的一种渴望由然而生。他想:我们为什么不扩大规模,办成像样的学校呢。他把这个想法跟小毛、小李他们两个一说, 都觉得不错,都同意。可是,问题来了,原地本是一处居民住宅,而且就三间,无论如何是不行的。要扩大,就要找新地方,还必须要找个合适的地方,既要有教室,还要有机房、办公室,这样才成学校的样子。
乔阳在这里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年,情况当然比小毛、小李他们熟。原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商业贸易局办公室上面的一层楼本是另一个局的培训基地,已闲置多年不用了,不就是最好的办学场所吗。于是,乔阳动用了一些人脉资源,没费多大的事,拿下来了。不仅租用了几百平米的教室、机房、办公室,还租来了三十多台计算机。他们的规模又上一层楼了。
春天的一个上午,乔阳他们没有经动任何人,静悄悄地搬了家。只在新校址门前的大马路上,放了一挂长长的鞭炮。第二天便照常开课了。而且,还没有做广告,学员已闻讯而来,每天的报名人数比过去正常情况下多出了好几倍。并且,不需要再像过去那样等人上课,随时上课。可以正式编班,按次序编组,按规定时间授课、上机了。到这时,才可以说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才有了学校的雏形。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却出问题了。不是别的问题,而是他们三个股东之间出问题了。
说实在的,乔阳在商业贸易局的时候,创办过一家旨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实体,其业务就是搞信息技术培训及企业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跟他们现在办的这个职业培训班是异曲同工的,正是符合了社会转型时期的需要,大量的社会人员需要通过培训,才能上岗就业。接着是下岗再就业,机关工作人员在岗培训等都将需要这些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来完成。前景是广阔的,市场潜力一定很大。
所以,乔阳的目标是:办成建制,办成规模,办成档次的职业技术学校。而小毛、小李他们两位呢,还是个才从学校大门走出来的青年,还没有结婚。虽然有一份固定的职业,却没有多少收入。办这个培训班纯粹是为了赚几个钱,解决家庭生活的急需。
因此,他们股东之间,在办学的总体思路上,虽然是一致的。可是,在利润的使用上,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乔阳要积少成多,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小毛、小李他俩要维持现状,慢慢发展,分钱过日子。
为此,他们开过几次会。乔阳总是说:“我们要想办大点,就要上规模,钱就不能分,分了也就没办法上规模了。你们现在不就是要结婚吗,要么迟两年,要么简单点,不行吗?”
小毛因为和乔阳的特殊关系,又是引进乔阳的首倡之人,自觉有些底气,说话就不加多少考虑,说:“阳叔,你跟我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你有吃、有喝,不拿钱不要紧,可我们不行,不分钱,就不能过日子。再说,我都二十大几了,再不结婚到什么时候呢。而且,不是我想迟就能迟的呀!”
小李是个很老实的人,说:“阳叔”。他也跟着小毛叫乔阳叔。“阳叔,你说的我都知道,把培训班办成学校当然好。可是,目前我们需要用钱,我家在农村,没有人能支持我,反而我还要支援他们。等我的这几件大事办完了,我们再考虑也可以吗。”
乔阳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便答应每月让他们俩支些工资。可是,他们俩还是不同意。这样的会开过好几次,都是不欢而散。
乔阳与他们两个人,严格来说是两代人,不仅观念上的差异很大,在处事风格上,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
乔阳是从机关里出来的,曾经几次晋级不成,都与他在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与各种人员的关系等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所以,他不想把那种情况也带到这里来,他们应该灵活的处理与方方面的关系。当然,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就免不了要与一些部门,一些部门的人进行一些必要的交往,这些都是需要钱的,没有不花钱就可以办成事的。小毛、小李他俩不能认同这些,也不愿意在这些方面花钱。这样,就使得他们之间的问题改变性质了,逐渐、逐渐地,也就由问题演变为矛盾了。
有了矛盾,就会影响正常工作。小毛、小李他俩都还要上班,培训班的课也要他们轮流来教授。渐渐地他们的上课时间不能保证,再就是干脆罢课。乔阳全天候在班上,处理一切事务,却无法解决上课的问题。
发展到这一步,就是干不去了。
也就在这时,他俩提出撤股。乔阳没有办法,只有同意。可是,他俩提出要拿现金走人,而且还提出一个很高的价格标准。一方面让乔阳难以接受,觉得吃了大亏了,他们俩原来是以几台破旧的电脑折价入股的,那些东西有一半是废品,放在那里只是为了充个数,一分钱不值,心理上一时不能平衡。另一方面,这才干了多长时间呀,才挣了多少钱?可是除去房租,以及其他必须的成本,已经没有钱了。现在,乔阳不仅不能收回成本,拿不到一分钱,还要拿出一大笔钱来给他们。让乔阳非常为难
于是,乔阳提出,他宁愿少要点钱,他撤。
人在什么时候最不讲亲情,就是在金钱的纷争上,最不讲亲情。他们俩不干,还非要乔阳按他俩的意见兑现。
他们俩仗着自己是小辈,说话不论轻重,在几次要钱未果的情况下,竟然玩起无赖的把戏,什么骂呀,围堵呀,还扬言要抢走机器、设备。
乔阳记着小毛的一份情,记着自己好呆是他的长辈,不能跟他较劲。再说,他们真的很年轻,也真的需要建立家庭,也确实需要用钱。便答应了,并想尽一切办法在一个星期内,凑齐了给他们的钱,这场纠纷才算平息。
万幸的是,培训班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解决了他们,很快便开学了。外表看,一切如旧。
没了他们,乔阳便按自己的理想来办学了,他要让培训班成为真正的学校。
乔阳立马向主管部门申请办学资质。可是,谁能想得到,县里竟然没有批过像这样的社会力量办学,不知道怎么办。对乔阳来说,也算是件好事,主管部门的人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也就很谦虚,乔阳与他们一同上市里咨询,寻求指导。当然了,一趟市里回来,什么表格呀,资料呀,甚至把别人家的范本等等都拿来了。
剩下来的,就是乔阳来准备这些材料了。这一点,对于乔阳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了,一两天便全弄好了。很快也就批下来了,是他们这个县的第一所社会力量办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成为正规学校以后,来求学的学员就更多了。这时,乔阳又充分利用了这二十年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人脉资源,开始向各个机关单位渗透,取得联系,寻求联合。恰好,各个部门都有各自的培训任务,却没有培训机构。职业学校正逢其时,你不找他们,他们还要找你哩。
接着乔阳又寻求与工厂、企业合作。在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加了电工、焊工、缝纫等培训科目。当然,他没有实训设备,可人家工厂有啊。借助别人的设施、设备,利用自己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对接。工厂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学校需要教学生源。这就是双赢。
同时,乔阳还将职业技术鉴定也开展起来。职业技术鉴定,是国家职业技术证书准入制度一个重要形式。工人学到技术,也要拿到相应的等级证书,才能证明他的技术状况。所有职业学校都具备这样的条件,能不能做,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意愿,有没有一整套规范的制度来保证此项工作的进行。当然,也需要一定的装备。
另外,乔阳又与省里的广播电视大学联系,开设电大分校,既为本地求学者开辟了方便之门,也为学校增添了生源,拓展了领域,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这时的学校规模依旧很小,年培训学员也就在一千人次左右。可是,乔阳感觉,这才是他要寻找的出路之一。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8-11-3 13: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彩小说连载,点个赞,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