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河随笔】隋塔唐槐结善缘

[复制链接]
查看91 | 回复2 | 2022-4-25 07:05: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_20220413_155025.jpg

        终南文化小院茶叙,维海、民生、东风上山游了圣寿寺,说是见到大和尚80多岁的广宽法师,还带回《幽谷回音》《觉海慈航》两本著述,让人好生羡慕。
        前次登南五台及拜谒岱顶的圆光寺与山下的弥陀寺,得晓山腰密林深处还有座建造于隋代仁寿年间(601~604)的圣寿寺。驰名中外的大慈恩寺大雁塔,便是仿照圣寿寺的大士应身塔建成的。美国汉学家比尔曾造访宝刹,在他的《空谷幽兰》中有所记述,更使人向往。
IMG_20220413_154601.jpg

        三月十三这天,终于有幸瞻仰并结缘广宽法师。在南五台景区大门,宋方士联系了寺里的程师兄,几番周折领了张临时进山证才放行。说是一公里的路程,沿盘山景区路感觉走了足有五六公里,兴许指的是直线距离。               
         拐下景区公路,通往圣寿寺的路就变成了陡峭的泥沙道,车子打滑崎岖难行,上坡时差点熄火。只好将车停在天王殿山门前。石阶下左右分别有两株古槐,高大粗壮,据说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太后所植。虽经历1100年风雨苍桑,仍屹然挺立,侧生新枝,吐出嫩芽。只是左边那棵一支主枝,不知是被雷电劈毁,还是枯萎折断,令人唏嘘。
IMG_20220413_152700.jpg

        安步当车徒步觐见,更显虔诚。这儿林深草茂,空灵幽静,不时传来虫鸣鸟啼以及断断续续的梵乐。后面赶上来一荷扫帚的人,僧鞋布衣,健步如飞。打问得知是新疆来的居士,每年来一两次修行兼作义工。悬崖急拐弯处竟翻坠辆皮卡,四轮朝天颇为恐怖。那居士说这路况极差,幸而司机无庸乃观音庇佑。
       转过这道崖坎上坡,就能望见那座高29.5米,底座周长7.5米,久负盛名的隋塔了。现存的大雄宝殿、印光法师影堂石塔和一座三层楼的僧舍,便隐藏于这个谧静的山坳里。这里也有棵古槐,却比下面两棵显得青春精神,主干挺抜,枝繁叶茂。所挂标识高16米,胸径121厘米,蝶形花槐属,为隋文帝之母手植,1110年的树龄。
IMG_20220413_152718.jpg

        塔前堆放着些沙石砖块,大雄宝殿后面的山坡上,有五六个工人垒墙修砌护坡,一位瘦瘦的老僧向佛塔走去。老宋介绍我等予法师,相互合十道了阿弥陀佛,随即瞻仰了这座隋塔。
        圣寿寺塔相传建于隋文帝仁寿年间(601~604),原名为"应身大士塔"。对塔的来历说法不一:传说隋文帝杨坚和母亲出游印度,带回佛牙一枚,见南五台山清水秀,便于参禅诵经,在此建塔。随文帝也常来此消夏避暑,参禅礼佛。但广宽法师认为,该佛塔与寺在北魏时就有了。但不管如何,有了皇家的加持,南五台声名大振,成为佛教圣地之一。
IMG_20220413_152615.jpg

         我观其为七级正方形阁楼式砖塔,塔身一、三、五、七层南北两面和二、四、六层东西两面辟有券门,层与层之间砖叠突出为檐,用砖雕砌成两排菱角牙子。塔壁面有柱、枋、斗拱等仿木结构,塔顶有7个圆环形铁质相轮,每层四角悬有风铃,山风拂来,叮当作响,恍若仙镜。整个寺塔造形古朴,建筑精巧,庄严雄伟,整洁如新。法师讲,它是我国佛教建筑史上的杰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顶还出现过佛光。道安、善导、道宣、牛头、虚云、来果等高僧,都曾往返于此,印光大师亦曾在此闭关精进。可惜现今有些萧瑟荒芜。
IMG_20220413_154831.jpg

        我知印光大师,出生于陕西合阳,称为“莲宗十三祖”,乃大势至菩萨的化身。其21岁离家入沙门,一段时期都在终南山隐修,与圣寿寺结下了特殊因缘。大师圆寂后,十方信士于民国三十四年,将印公舍利移到圣寿寺建塔供养。
        印光法师影堂石塔,由方形石砌三层结构,高8.41米,中间有两层腰檐,顶端为石雕宝瓶式,塔的底层东面辟有方形石门,修筑有方形的塔室。门额有国民堂元老于右任题写的"印光大师影堂"石铭。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的18i棵落叶松,载种于周围已长成参天大树。
IMG_20220413_160539.jpg

        拜谒大雄宝殿后,广宽邀请到他的禅室喝茶。上二楼时我操心他年迈想去搀扶,他似乎猜透或洞察我的心思,握住我手稍微用力,感觉疼痛他的力气很大。忙问师父是否练太极武功?他笑笑摇头,说山中空气好,泉水清甜,心能静下,人健康自然有劲。

        大师的禅室很小,大约十二三个平方,一窗、一塌、一桌、一几,两椅、两凳,一个烧水器,书籍与物品略显杂乱。程师兄浓眉大眼,僧面佛心,帮忙沏茶。说师父很是俭朴,凭一己之力,将圣寿寺恢复到目前的状况实属不易。
       攀谈得知法师长安鸣犊人,1930年生人。少时居东岳庙附近,观庙前柏树显灵,捆绑惩戒歹人,受母亲影响,产生皈依思想。上世纪80年代出家,之前只念完小学,给生产队喂牲口和务农。先是入道家再转佛门,曾到汉中娘娘山、山西五台山及终南山大茅蓬修行。90年代中期接手圣寿师,当时寺中只有一个70岁失明的修行者。
IMG_20220413_155037.jpg

        程师兄道,师父苦修,著书立说,广结善缘,普渡众生。从13年开始到17年才修筑起现在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寮舍。2020年文物部门维修了佛塔,使这座历经1400多年风雨飘摇的古寺重现风采。
      我打心中感佩大师,述说了一些烦恼。师父讲了一番,佛教不能商业化,不能搞经济,要以教育为目的;教人忏悔心,以佛治心,以法治国,用传统文化驾驭市场经济;修行靠自悟,以实践修行,知行合一,心得了哪个病,放下了就没病了。说他最初诵读经文,许多字都认不得,更别说领悟了。他的师父就让他念原文,慢慢的就通晓了。大师赠他所著三本,让我回去好好看,欢迎有时间到寺里住几日品茶读书。
IMG_20220413_154751.jpg

       乘广宽法师招呼一拨弟子,到另一间房子放置物品时。程师兄讲述他昄依经历更是离奇,原来他受哥们蛊惑沾上毒品,发展成以贩养吸。于是众叛亲离,妻离子散,饱受身心折磨。他曾两度割腕自杀,四次被劳教,入狱五年,无数回戒毒,真是生不如死。
         就在万念俱灰之时,偶然听到卡带店播放佛乐,他跟随来南五台放生,遇见大和尚听了声:“回家来喝茶。”内心顿生一股暖流,从进庙做义工开始,12年来读书参佛做了居士,现已成功戒除了毒瘾,重新建立了家庭,找到工作回归了社会,没事就来圣寿寺帮忙。
IMG_20220413_173604.jpg

        不知不觉交谈两个小时,见天色渐晚告辞,与师父师兄加了微信,老人执意将我们送下楼并分咐拿上些供果回去。程师兄又特意带着绕宝塔三周,还念了大悲咒以祈吉祥。
       下山数次回眸隋塔唐槐,广宽法师的笑颜及程师兄的故事深深印入脑海,真想为圣寿寺做点什么?口占一曲:“隋塔唐愧越千载,风铃禅乐拂心开。劫波尘埃惹难尽,老僧轻声喝茶来。”以记之。
(2022.4.24手机草于长安至榆林路途,2655字)
作 者 简 介:
郝小奇,笔名、祁河  曾任市委副秘书长、西安日报社社长。高级编辑职称,现任黄土画派艺术报执行总编。

.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4 收起 理由
西部文学 + 2 很给力!
洛沙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22-4-25 14: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22-4-25 14: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给力,点赞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