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荻苇随笔】论马原的西部文学题材创作(四)

[复制链接]
查看63 | 回复6 | 2025-8-14 10: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马原西部题材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马原的西部题材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他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理念与西部地域特色相融合,不仅重新定义了西部文学的可能性,更对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革新和思想深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原西部题材创作的文学史意义可以从形式实验的开拓性、真实观念的革新性、地域文学的超越性以及跨文化书写的示范性四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
   1叙事范式转型的先导作用
马原的西部题材小说对中国当代文学叙事模式的转型起到了开创性的引领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亟需突破现实主义单一模式的历史时刻,马原以其西部题材为试验场,大胆引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技巧,为当代小说艺术开辟了新路。
马原在《冈底斯的诱惑》《虚构》等作品中实践的多重视角叙事、碎片化结构、元小说手法等创新技巧,彻底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和全知视角模式。这种叙事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西部题材本身,引领了整个80年代中后期的"先锋文学"浪潮。余华、格非、苏童等后来被称为"先锋派"的作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马原叙事实验的启发。马原证明了中国的叙事文学完全可以摆脱传统现实主义的束缚,创造出与世界文学对话的现代形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马原的叙事实验不是对西方现代派的简单模仿,而是有着自觉的本土化意识。他将西方现代小说的叙事技巧与中国西部的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如《冈底斯的诱惑》中多重视角叙事与藏族口头文学传统的呼应,《虚构》中元小说手法与汉族文学自省传统的衔接。这种有选择的吸收与创造性转化,为后来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探索提供了重要范式——既大胆吸收外来营养,又扎根本土文化土壤。
马原的叙事创新还体现在对作者权威的消解上。传统小说中作者作为全知叙述者的权威地位,在马原的西部小说中被彻底动摇。《虚构》中作者不断自我质疑,《冈底斯的诱惑》中多种叙述声音相互抵消,这种对作者权威的自觉限制,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叙事观念的重要转变——从作者中心转向读者参与,从权威讲述转向多元对话。这一转变对后来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文学真实观念的革新贡献
马原西部题材创作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其对文学真实观念的重新定义。通过西部这一特殊题材,马原质疑和挑战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观,提出了一种更为复杂、更具反思性的真实理念。
在传统西部文学中,"真实"往往等同于对西部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忠实再现。马原彻底打破了这种简单的模仿论真实观。在《虚构》中,他公然宣称故事的虚构性,却又通过逼真的细节描写制造强烈的真实感;在《冈底斯的诱惑》中,他通过同一事件的多个矛盾版本,展示真实的相对性和建构性。这种对真实与虚构关系的辩证思考,将中国当代文学的真实观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哲学高度。
马原的真实观革新还体现在对经验真实的尊重与对绝对真实的怀疑之间的平衡。《拉萨的小男人》中主人公的高原体验,《游神》中的沙漠幻觉,作为个体的主观经验具有不容置疑的真实性;但同时,马原从不宣称这些经验具有普遍或绝对的真理价值。这种既坚持经验真实又警惕真实绝对化的态度,为后来中国文学处理现实与艺术关系提供了重要参照。
马原对文学真实的探索还特别关注了叙事本身的建构性质。他通过暴露叙事过程、展示故事的人为性,揭示了所谓"真实"的叙事基础——真实不是被发现而是被讲述的。这一认识对90年代以后中国文学的自我反思倾向产生了深远影响。当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关注叙事本身的伦理和认识论问题时,马原在80年代的西部题材创作已经为此提供了开创性的范例。
3地域文学模式的超越与拓展
马原的西部题材创作对中国地域文学的发展模式具有革命性的超越意义。在他之前,西部文学大多停留在风情展示或道德教化的层面;而马原则将西部提升为人类普遍生存状况的隐喻,使地域文学获得了超越地域的普遍价值。
马原笔下的西部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哲学思考的场域。西藏高原的苍茫、戈壁沙漠的荒凉,在他的小说中成为人类精神困境的象征。《冈底斯的诱惑》中的高原体验隐喻着现代人的精神缺氧;《虚构》中的麻风村象征着被主流社会排斥的边缘生存状态;《游神》中的沙漠行走代表着人类寻找精神家园的永恒旅程。这种将具体地域经验抽象为普遍人类状况的能力,使马原的西部小说同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刻的普遍意义。
马原对地域文学的超越还表现在对文化本质主义的突破上。传统地域文学常常将特定地域的文化本质化、固定化,而马原的西部小说则展示了文化的流动性和混杂性。《拉萨的小男人》中汉族主人公与藏族文化的互动,《冈底斯的诱惑》中不同民族视角的碰撞与融合,都暗示文化认同不是给定的而是建构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这种动态的文化观对后来中国地域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健康的影响,避免了地域文学陷入封闭的文化奇观展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马原的西部小说虽然超越了地域限制,却并未丧失地域特性。相反,正是通过对西部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性转化,他才达到了普遍性高度。这种"越是地域的,越是世界的"的创作路径,为后来中国地域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真正有价值的地域文学不是自我封闭的,而是以独特地域经验叩击人类共同问题的。
4跨文化书写的示范价值
马原的西部题材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跨文化书写方面具有开创性的示范意义。他笔下的西部是多民族文化碰撞交融的场域,汉族与藏族、现代与传统、本土与外来等多种文化元素在他的小说中形成复杂的对话关系,为中国的跨文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文化立场上,马原既避免了汉族中心主义的傲慢,也抵制了异域风情式的猎奇。在《冈底斯的诱惑》中,他既通过汉族作家的视角展示藏族文化的神秘,又通过藏族向导的视角揭示汉族认知的局限;既尊重藏族文化的独特性,又承认不同文化间理解和沟通的可能性。这种平衡的文化立场,对后来中国的少数民族题材创作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在文化冲突的处理上,马原的西部小说表现出难得的复杂性和深度。《拉萨的小男人》中文化误解导致的孤独感,《虚构》中不同价值观念的碰撞,都不是简单的好坏判断,而是展示了文化差异的深层结构和历史成因。马原似乎暗示,真正的跨文化理解不是消除差异,而是在差异中寻找连接;不是达成共识,而是学会与分歧共处。这种对文化冲突的深刻理解,使他的西部小说超越了简单的文化对立模式。
马原的跨文化书写还特别关注了语言和叙事的文化维度。《冈底斯的诱惑》中不同叙述者的语言风格反映了其文化背景;《虚构》中汉语叙事与藏族现实之间的张力暗示了语言的文化局限性。这些探索使马原的西部小说不仅讲述了跨文化故事,其叙事形式本身也成为跨文化实践的演示。这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为中国文学的跨文化书写树立了高标准。
5先锋精神与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融合
马原西部题材创作的文学史意义还体现在其对先锋精神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融合上。在80年代全盘西化与顽固守旧的思想对立中,马原找到了一条中间道路——既大胆吸收现代主义的先锋精神,又将其与中国叙事传统相融合,创造出既有现代性又有本土特色的文学样式。
马原的先锋性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否定,而是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冈底斯的诱惑》中的多重视角叙事,让人联想到中国传统小说中的"草蛇灰线"技法;《虚构》的元小说手法,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自反传统有着隐秘联系;《游神》的碎片化结构,与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异曲同工。马原的现代主义不是进口的舶来品,而是有着深厚的本土根基。
这种融合特别体现在对"真实"观念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学既有"实录"的写实传统,也有"寓言"的虚构意识;马原将这种辩证的真实观与现代主义的真实怀疑论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真实美学。《虚构》中既宣称故事的虚构性,又追求细节的真实性,这种悖论式处理恰恰体现了中国文学传统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美学智慧。
马原对传统与创新的平衡态度,对80年代后期中国文学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当一些作家陷入要么全盘西化要么回归传统的二元对立时,马原的西部题材创作示范了第三条道路——在现代性视野中重新发现传统的价值,在传统基础上实现现代转型。这种文化立场对中国文学在全球化时代的身份建构具有长远意义。
6对后来作家的深远影响
马原西部题材创作对后来中国作家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从80年代后期的"先锋派"作家到90年代的"新生代"作家,再到21世纪的年轻作家,都可以看到马原叙事实验和西部书写的影子。
在叙事技巧方面,余华早期的暴力叙事、格非的叙事迷宫、孙甘露的语言实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马原的启发。马原证明了小说可以怎样打破常规、怎样玩弄叙事圈套、怎样暴露写作过程,这些示范为后来作家的形式创新开辟了空间。即使那些不走先锋路线的作家,也从马原的实验中吸收了营养,学会了更灵活地运用叙事视角、更自由地处理时空关系。
在西部题材创作方面,马原的影响更为直接。范稳的藏地小说、红柯的新疆叙事、杨显惠的西部纪实,都在不同维度上延续和发展了马原开辟的西部书写传统。马原将西部从单纯的地域提升为哲学思考场域的作法,使后来作家在处理西部题材时有了更高的艺术追求和更深的思想野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马原对文学青年一代的影响。作为大学教授和文学导师,马原不仅通过自己的创作,也通过教学活动传播其文学理念。他对叙事形式的重视、对文学本体的思考、对创新精神的坚持,通过课堂和文学讲座影响了许多年轻写作者。这种创作与教学的双重影响,使马原的文学遗产得以持续传承和发展。
马原西部题材创作的文学史意义是多重而深远的。在叙事艺术上,他开创了中国当代小说的实验传统;在真实观念上,他提出了复杂辩证的文学真实观;在地域文学发展上,他示范了如何超越地域限制而达到普遍高度;在跨文化书写上,他树立了文化对话的典范;在传统与创新关系上,他找到了先锋精神与本土传统的融合点;在对后来作家的影响上,他开辟的道路被广泛追随和发展。马原通过其西部题材创作,不仅丰富了西部文学本身,更为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多元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评分

参与人数 5金钱 +10 收起 理由
西部文学 + 2 很给力!
李宇泉 + 2 很给力!
张晖 + 2 赞一个!
admin + 2 赞一个!
洛沙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25-8-14 19: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亮飘红,精华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25-8-14 19: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 2025-8-14 19: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细品,鼎力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张晖 | 2025-8-14 19: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文,点赞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宇泉 | 2025-8-14 19: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提升,喝彩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敬天爱人,善行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25-8-14 19: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给力,点赞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