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函关(1),青牛雪岭,恍闻玄牝初啼(2)。
白髯拂散星斗,倒旋砚池(3)。
五千灵篆吐复咽,化流云、漫裹崤嶷。
更谁见?刍狗列阵(4),天地同齑。
忽有童颜骑牛至,负霜简万卷,来拜无字碑(5)。
指间玄珠忽迸,坠作春溪(6)。
濛濛雨里蝶影乱,驮庄周(7)、穿破漆篱。
却道是:无为处,雷滚天脐(8)!
- 紫气函关——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典。
- 玄牝初啼——“玄牝之门”喻大道本源,《老子》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 倒旋砚池——传说老子著《道德经》时砚台星斗倒映,暗合宇宙运行法则。
- 刍狗列阵——《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草扎祭品如兵阵森严,讽喻儒家礼法秩序。
- 无字碑——老子主张“道常无名”,喻大道不可言诠,河南鹿邑太清宫存无字古碑。
- 玄珠坠溪——“玄珠”喻道之本真,《庄子·天地》载黄帝遗玄珠寓言,此处化用为道法自然,否定黄帝有为政治。
- 蝶驮庄周——蝴蝶驮庄子穿越漆园篱笆,喻道家传承,暗扣老子“周守藏室史”身份。
- 雷滚天脐——《老子》第六章“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雷声自天地脐眼迸发,喻道之磅礴无声;将《道德经》“大音希声”具象为宇宙胎动,揭示道家最高真理——无为即大为。
函谷烟云五千言,漆园蝶梦叩玄门——谨以此词致敬东方哲学的第一声惊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