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坡上的 “小人参”—— 姚选富说红萝卜的本草智慧 前诗 秋冬红根赛人参, 黄土坡上藏珍馐。 熟食搭油能明目, 润肺健脾解烦忧。 “秋冬萝卜赛人参,红萝卜更是参中珍。” 跟着西部文学健康大使姚选富走在岐伯山余脉的梯田里,他弯腰拔起一棵带着泥土的红萝卜,红亮的根茎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连带着顶端翠绿的缨子也颤了颤,“这不起眼的红根根,连带上面的绿缨子,都是李时珍笔下的‘菜蔬之王’,更是咱西部人饭桌上的养生宝。” 姚选富用袖口擦去萝卜上的浮土,指尖摩挲着粗糙的表皮,又拨了拨鲜嫩的缨子:“《本草纲目》里写得明白,‘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还说‘莱菔,根、叶同功,生食升气,熟食降气’。你瞧这名字里带个‘胡’字,就知道是当年从西域传过来的宝贝,这缨子的本事可不比根差。岐伯老爷子讲‘药食同源’,这红萝卜连根带缨都是最典型的例子 —— 既能当菜吃,又能当药使,真正的‘有益无损’。” 正说着,田埂边传来女中医赵彩萍的吆喝声:“姚老师,您又来讲草药啦?俺家有位亲戚孙娃子前些天夜盲,娘蒸了胡萝卜泥给他吃,这不就好利索了!” 姚选富笑着应和:“这就是‘红萝卜赛仙丹,明目赛桂圆’的道理。要是孙娃子眼睛还容易干涩,下次摘点萝卜缨子凉拌吃,这里面的钼元素是眼睛虹膜的好养料,能防近视老花呢。” 他掰下一小块萝卜递过来,“你尝尝,生着吃脆甜,熟着吃绵润。但要说补肝明目,还得熟食,最好配点油 —— 这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的,跟油搭着才能被身子骨好好吸收。缨子呢,凉拌、炝炒,整成菜馍都成,晒干了存着煲汤也香,膳食纤维比根还多三倍,治便秘最管用。” 蹲在田埂上,姚选富指着远处的房屋说:“老辈人常讲‘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话在咱西部尤其在理。秋冬干燥,吃点红萝卜能润肺止咳,缨子也能化痰利咽,对付咽喉肿痛是把好手;开春脾胃弱,蒸个红萝卜泥能健脾化滞,要是吃撑了腹胀反酸,泡点干缨子水喝,消食理气立竿见影。民间都说‘萝卜缨子是个宝,止泻止痢效果好’,之前有户人家闹痢疾,我让他们捣点鲜缨子取汁喝,没几天就好了。岐伯在《本草》里强调‘食养为先’,这红萝卜连根带缨性平味甘,入肺脾二经,不管是阳虚还是阴虚的人吃了都合适,可不就是天赐的补物?” 他忽然想起什么,起身领着往地头的老槐树走:“去年有户人家孩子出麻疹,急得团团转。我让他们用红萝卜煎水喝,连喝三天就见轻。《岭南采药录》里早有记载,红萝卜能‘透邪外出’,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要是妇人奶结肿痛,用缨子捣汁煨热了喝,还能通乳汁呢。” 说着从布袋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民间偏方:“红萝卜配卷心菜,能减少癌细胞;红萝卜加大米,能调理肠胃。缨子跟马齿苋同煎,治慢性肠炎最灵。但记住喽,红萝卜别跟山楂、水萝卜一块吃,缨子可不能碰人参、柿子,前者破气,后者容易结胃石,跟黑木耳同食也会坏了维生素 C,这都是实践里攒下的门道。” 夕阳把黄土坡染成金红色,姚选富把拔出来的红萝卜重新埋回土里:“岐伯当年识药,讲究‘观其形、闻其气、知其性’。你看这红萝卜扎根深,吸足了土气,缨子朝上接天露,自然能安五脏、利肠胃。咱吃它,不光是吃营养,更是吃这份藏在草木里的智慧。” 晚风掠过田垄,带着红萝卜的清甜和缨子的微辛,远处传来几声鸡啼,倒让这句朴实的话添了几百病轻;缨子别丢弃,养生有玄机’。这红萝卜连缨子虽不值钱,可分韵味。 临走时,姚选富挥挥手:“记住喽,‘地里小人参,常吃比起那些名贵药材,更懂咱老百姓的身子骨。” 黄土路上,他的身影渐渐远去,唯有那句谚语,伴着红萝卜与缨子的清香,在暮色里久久不散。 后诗 红根虽贱胜良药, 绿缨亦是养生方。 同食禁忌须牢记, 草木藏智入今朝。
洛沙,著名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诗歌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读者。其中有四百多首 诗歌被制作成音画作品,在全国二十多家网站风行;有三十多首诗歌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 国家盛传。著有《洛沙情理诗歌》集;陕西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西部文学网、西部文学论坛”的 创始人、西部文学作家协会主席,九五年被陕西省文化厅评为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中央广播电 视台评为先进工作者;2022年1月被《西部文学》评为首批百名金牌写手;连续十五年被西部文学评委优秀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