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河随笔】坐个车车逛咸阳去咥面

[复制链接]
查看15 | 回复6 | 前天 12: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2858267463,1843272906&fm=253&app=138&f=JPEG_edit_548812479585006.jpg

      我于咸阳的印象:从秦始皇、阿房宫、无字碑、马嵬坡,到彬州梨、赵梦桃、彩虹厂、505、袁家村,59路公交……总归是有点联系或缘份。
       记得儿时父母常带着坐闷罐子车,去咸阳看在军分区工作的堂叔郝生英。父亲米脂中学的同学马贞茹,在咸阳的西藏民族学院工作,也常来西安走动。1966年2月咸阳划归西安市时,三伯郝生忠曾出任市委书记,不幸成为文革中第一个被罢官的干部。尤其是2002年党校同学、时任咸阳市委副秘书长的刘聪博,提出“西咸一体化”建议,我亦积极参与,于。两市间多次奔走,促进了西咸新区的设立。
u=338937453,328837420&fm=224&app=112&f=JPEG.jpg

       这座位于渭水之滨、九嵕山下的古城,是大秦帝国的都城。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因这里地处山之南水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
       “汉长安,秦咸阳也”。
        我十分同意张宝通研究员的观点,认为无论从司马迁的《史记》,还是西晋潘岳的《关中记》记载,“孝公都咸阳,今渭城是也;始皇都咸阳,今城南南城是也”,说明了现代的双城,古时同属京畿、归京兆府所辖,同为周秦汉唐的根脉。
4610b912c8fcc3ce5c85355156ba4887d53f201e_edit_548793661256363.jpg

        即使近现代,除了1966年2月至1971年11月咸阳隶属西安外,1983年将高陵、周至、户县也划归西安市,两座城市互有交集。尤其是2014年1月,自设立西咸西区和2017年1月被西安托管之后,加之2023年9月21日西安至咸阳地铁开通,将两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没和人民生活,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了。
IMG_20251112_182541.jpg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当车轮碾过关中平原的月光,耳际响起钢铁丝路班列的笛鸣,咸阳城的每一片土地,在沉淀着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沉香的同时,也如渭水接纳了泾、沣、涝、潏、滈、浐、灞,开汇入黄河奔向大海,追赶新时代的浪潮。
IMG_20251112_190508.jpg

        这座城不大张扬,却如渭水般绵长,将千年风华悄悄地融进市井烟火。而一碗“汇通面”,便是这份烟火中最鲜活的注脚。那天听了陕派摇鼓歌手王建房的《浪咸阳》,就特别想:“坐个车车逛咸阳”,“伙计咱咥碗汇通面”。
IMG_20251112_182442.jpg

        汇通面早有耳闻,西安街头也有卖的,但我一直没尝过。另外想去还与一个繁体字“????”,及它的写法口诀(歌谣)有关。这就是老陕爱咥的biang、biang面的字。即:“一点冲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钩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
IMG_20251112_183708.jpg

        这次去咸阳才知汇通面的的由来,上世纪90年代,最初是为满足咸彩虹集团等夜班工人的就餐需求,下岗职工在汇通十字附近摆摊卖手擀面。随着摊贩增多,1996年成立了汇通夜市实行统一管理,逐渐形成规模。如今已成为拥有56家档口的网红打卡地——“亚洲最大露天面馆”,日均能买五至六千碗。
4a36acaf2edda3cc7cd9613572b12e01213fb80e34d7.jpg

       周三下午6点,按导航找到汇通十字,这里已是灯红通明,霓虹闪亮。我在一家叫兴平汇通面的摊位前驻足驻足,中年夫妻俩一人煮面,一人拌面,招呼人里面坐,问大碗小碗、辣子多少?先端上一碗热面汤。
IMG_20251112_182327.jpg

       很快一碗拌好臊子、红辣油的黏面摆在面前,吃一口面,就一瓣蒜,绝对的畅快淋漓。其实汇通只是个地名,与面的特色无关。汇通面归类为陕西臊子面兼具干拌面的特色,与面的作法大不相同。特点在于手擀面的筋道与突出“薄筋光、油辣香”的风味。面条煮熟后放入炒瓢,浇上由大肉、土豆、胡萝卜、豆角丁炒好的臊子,淋上油泼辣子、醋、酱油,再撒上几撮葱花、蒜末、香菜、韭菜等佐料后,给你搅拌好,便可直接开吃。
IMG_20251112_182121.jpg

       我身边坐着对60岁的夫妻,对这汇通面赞不绝口,听口音是外地的。我问是冲这口面来的?女人回答他们是烟台来旅游的,已看了兵马俑和乾陵,明天准备去游法门封,今天住咸阳专意来尝汇通面的。我又与卖面的老板闲聊,他讲才干了三年,档口月租金5000。每天下午5点开始,一直要卖到赶早4点。现在面条由中粮统一配送,市场价格也统一,大碗10元、小碗9元。我言比西安便宜多了,也特别过瘾。
IMG_20251112_182117.jpg

       秦人喜面嗜辣,借取关中盛产小麦和秦椒之利,创造了面条的各种作法和不同的口味。这道专属咸阳的汇通面,起初只是街头小摊,几张桌椅、一口大锅,却凭着实在的分量和独特的味道,逐浙成为“面香汇咸阳,一市通古今”的招牌。同的也成为咸阳人心目中的骄傲和味觉图腾,更是外地游客必寻的“关中滋味”。

         汇通面在陕西面食江湖中堪称传奇,虽然没有biangbiang面如雷贯耳的名声张扬,却凭着“深夜食堂”的独特属性圈粉无数。每到傍晚,汇通十字的面摊一字排开,烟火升腾,人声鼎沸,本地人呼朋引伴,外地人慕名而来,一碗面下肚,满是酣畅。有人说“来咸阳不吃汇通面,等于白来”,这话毫不夸张——它不仅登上过美食节目,更成了咸阳的城市名片,就像兵马俑之于历史,汇通面之于烟火,都是这座第一帝都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现下,坐个车车“浪咸阳”十分方便,地铁穿越渭水只需50分钟即到。游咸阳湖,走风雨桥,不仅为千年历史的回响,更为一碗汇通面的牵挂。当那碗热气腾腾的“燃”面端上桌,嚼着筋道的面条,感受着酸辣鲜香的滋味在舌尖蔓延,便懂了咸阳的魅力——它既有帝王之都的厚重,又有市井烟火的温暖。吃得人是满心欢喜,气宇轩昂。
        一碗汇通面,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承载着咸阳的记忆与风味,让每个食客都能在舌尖上,读懂这座城的千年风华。那是秦地人的豪爽,是市井的烟火,更是岁月沉淀的醇厚,迈向未来的滋养与力量。虽然它不如山珍海味那般珍馐,却有着最接地气的抚慰与充实,正如咸阳这座城,“昨夜星辰依然闪烁”。
(2025.11.17完成于朱雀大街至张家堡广场出租车上)

作 者 简 介:
        郝小奇,笔名、祁河  曾任市委副秘书长、西安日报社社长。高级编辑职称,现任黄土画派艺术报执行总编。

评分

参与人数 5金钱 +10 收起 理由
西部文学 + 2 赞一个!
梦之旅 + 2 赞一个!
张晖 + 2 赞一个!
admin + 2 赞一个!
洛沙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点亮飘红,精华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 前天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细品,鼎力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张晖 | 前天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文,点赞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梦之旅 | 前天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提升,喝彩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前天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给力,点赞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