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默散文】大禹渡的精神风貌

[复制链接]
查看1628 | 回复11 | 2015-8-18 09: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红米饭 于 2015-8-23 21:50 编辑


                         大禹渡的精神风貌

    大禹治水的故事妇孺皆知,但大禹在哪里治水,估计知道的人就寥寥可数了。
    初秋时分,我跟随秦晋作家采风团,慕名来到大禹渡水利风景区参观,蝉噪密林隐古庙,泵机轰鸣接黄河,这风光旖旎,古风新貌的地方,就是当年大禹治水的主战场。

    大禹渡位于山西芮城县东南12公里的神柏峪内,传说大禹治水,历经艰辛却是没有效果,后在此处经圣水观音点化,悟得“疏而导之”的治水良策,上凿龙门,下开三门,从而制服暴虐泛滥的黄河,百姓感其恩,在这里修建禹王庙,“春祈秋报,常祀不忒,神赐遐福,人庆安泰”。
    禹王庙依山势而建,天蓝云白,庙宇庄严,令人顿生高山仰止之感。庙旁高崖之上,千年古柏苍翠森森,传说是大禹当年亲手所植,当地人将其敬奉为神柏。禹王庙内供奉大禹神像,两侧山墙绘有大禹治水、造福黎民的浮雕故事。 大禹治理水患、疏浚河道,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广为流传,这种大公无私、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芮城县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经》中著名的《伐檀》《硕鼠》都源于这里,但这里也是苦焦之地,民谚说: “塬下黄河滚滚流,塬上滴水贵如油”,形象地说明了这里十年九旱的情形。大禹虽然治理了黄河的水患,拯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却没有解决干旱的问题,由于河底岸高崖势陡峭,几千年来,老百姓只能眼睁睁看着黄河水从身边流过,却依然是人畜饮水困难,种庄稼只能指靠老天下雨。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在大禹渡修建电灌站,电灌站由山西水利设计院设计,分两级扬水, 提水为八个流量,总扬程为214米,灌溉面积为32万亩,成为造福万代的惠民工程。电灌站创造了三大奇迹:一是一级站采用移动式泵车抽水,安全、可靠、方便,创造了上扬抽水的典范;二是一级站和二级站之间,建筑了两厢四万立方米的沉沙池,黄河水在此一改浑浊的容颜,使泥沙排入黄河,清水抽上去浇灌良田,令人赞叹;三是二级站一次扬高193.2米,在国内农业灌溉中首屈一指,十分壮观。

    流连于美丽的风景,听着神奇的传说,我在心底一直默念着:人定胜天,千秋伟业。大禹无疑是艰苦而伟大的,而现代的大禹更是科学而伟大。参观现代化的电灌站,看着浑浊的黄泥水被顺服地抽上沉淀池,然后输送到高高的塬上,想象着庄稼卯足了劲吮吸着黄河母亲的乳汁,老百姓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的景象,不由得赞叹设计者的科学设计匠心独具,建设者的艰苦创业众志成城,也为芮城人民终于享受到黄河母亲的哺育而欢欣鼓舞。
    “大禹渡+电灌站”,这里现在已经是闻名遐迩的新型旅游胜地,除了禹王庙、神柏、合林寺、大禹像雕像外,围绕电灌站,新建碑廊、待济亭、观河楼、望岳亭等仿古建筑;开发颇具特色的土雕千仙洞,神形俱备,栩栩如生;观音庙广场,随着佛乐响起,喷泉在阳光下彩虹飞舞,19米高的净水观音随之在慢慢张开荷花瓣中显现,面容端庄慈祥,杨柳枝播撒着黄河圣水;景区还购置了两艘新式的水陆两栖气垫船, 过激流、涉险滩,跨越壕沟如履平地,惊险刺激,使得大禹渡旅游妙趣横生,锦上添花。

    两天的行程,我们坐气垫船激流奋进,在河中心的沙洲上尽情欢呼,品尝向往已久饕餮大餐黄河鲤鱼宴,观摩精美绝伦的特殊土塑千仙洞,穿越横亘高空令人心惊胆战的状元桥,沐浴净水观音普救众生的幸福圣水,攀爬叮咚作响的神奇的禹王庙“滴水”台阶,站在见证黄河千年变迁的神柏下翘首远望,浑黄的河水在灿烂的阳光下波光粼粼,宽阔的河面缓缓向东而去,九曲十八弯曾经汹涌澎湃的黄河,这时就像哺乳婴儿的母亲一样平静而慈祥,两岸郁郁葱葱的绿色树林,青纱帐一样的玉米正在扬花,隐隐可以嗅到甜腻腻的香味,好一派粗犷而静美的画面啊!
    如此美景,我不由得诗兴大发,几乎不用思量,一首打油诗就在嘴边打着转转:
    大禹当年治水患,疏堵并重不泛滥。
    滔滔黄河东流去,塬高水低千年旱。
    引黄高灌万代功,果粮丰收润心田。
    风光无限新气象,游人如织意流连。

    大禹渡,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久远的传说,也是造福百姓的水利工程,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旅游景区,更是代表着一种“艰苦奋斗,人定胜天”的民族精神,我觉得,这种精神,恐怕是大禹渡被誉为山西“十个不能不来的著名景区”的深层次原因。
(本文参考了大禹渡景区相关介绍资料,特别鸣谢)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人间烟火 | 2015-8-18 10: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是粘贴上去的吧,都看不见哦!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周默 | 2015-8-18 10: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烟火 发表于 2015-8-18 10:01
图片是粘贴上去的吧,都看不见哦!

可以看见啊。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寒冬腊梅 | 2015-8-18 10: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  学习了,   点赞,  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人间烟火 | 2015-8-18 11: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人间烟火 于 2015-8-18 11:08 编辑

我看到的是一个图框,里面是两行字:“此图片来自QQ空间,未经允许不可引用”。建议你还是把图片先保存在电脑上,然后传到论坛里!我以前在别的网也遇到过这情况,粘贴上去的图片,自己能看见,但别人看不见!在QQ空间也是这样!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周默 | 2015-8-18 12: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烟火 发表于 2015-8-18 11:06
我看到的是一个图框,里面是两行字:“此图片来自QQ空间,未经允许不可引用”。建议你还是把图片先保存在 ...

好的。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李永春 | 2015-8-18 12:25: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的景色,美的文字!学习!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红米饭个人认证 | 2015-8-23 21: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烟火 发表于 2015-8-18 10:01
图片是粘贴上去的吧,都看不见哦!

腾讯的图片 不显示 我删了
打赏鼓励一下!
好好学习,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好文。美文,把图片发上来 更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老师的美文已被分享至西部文学网微博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水菱 | 2015-9-5 16: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西部文学微刊)第410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品。

(, 下载次数: 39)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黑河子民 | 2015-9-6 11: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禹渡,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久远的传说,也是造福百姓的水利工程,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旅游景区,更是代表着一种“艰苦奋斗,人定胜天”的民族精神,我觉得,这种精神,恐怕是大禹渡被誉为山西“十个不能不来的著名景区”的深层次原因。
     水利人感到亲切有力!拜读!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