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立即注册(中文)
首页
Portal
开通VIP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搜索
搜索
要闻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纵横
文学资讯
文学杂谈
民间传说
文学
匾牌文化
报告文学
民俗风情
电影剧本
笑话故事
心情日记
特色
西部传奇
西部旅游
西部美食
西部书画
乡村振兴
三言两语
站务
新人报道
文学期刊
作家风采
官方公告
站务处理
活动中心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西部文学
»
论坛
›
西部文学
›
散文随笔
›
【边关草民散文】 糊涂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边关草民散文】 糊涂面
[复制链接]
890
|
2
|
2015-10-13 18: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在我的记忆里,最不能让我忘却的就是人们常说的,河南人做的糊涂面了。
打我记事的时候起,我就知道买口粮必须到指定的粮站去,别的地方是买不到的。粮站供应的口粮,是按照国家规定强制性的供给,想多买些也是不可能。那个年代,也许是生活水平太低,副食太差,肚子里没有积攒下脂肪的缘故吧,几乎每个家庭的粮食都不能填饱一家人的肚子。一个人每月只供三两食用油的年代伴随了我近二十年。百分之四十的杂粮把我吃的天天趴在床边从嘴里吐酸水。这百分之四十的杂粮却品种很多,大都是随季节变化供给的,有高粱米、红薯、红薯干,最常见的就是玉米面了。
每个家庭几乎都是一样的,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家里的孩子有的多,有的少,最少也有三个。我们家就姊妹三人。我的胃口很坏,一点杂粮都不能吃,吃后就开始胃泛酸,好难受。娘很心疼我,尽量不让我吃杂粮。父亲却不以为然,生气地说:“年纪轻轻的,啥都可以吃,死不了人的。”父亲虽然嘴上这么说,可心里也很疼我,吃饭的时候,如果弟弟妹妹不在,就偷偷给我掰上半个白面馒头。弟弟妹妹都在,我就很难吃上白面馒头了。父亲的转氨酶很高,医生说是肝炎,开了证明到粮站,粮站给父亲的购粮薄上的杂粮减去了百分之二十。说父亲是肝炎,可我们一家没有人受到传染,可能是误诊。
即便是很饿,对杂粮也不是很感兴趣。娘是一个做饭的能手,为了不让我们一家人挨饿,她想尽了各种办法。在玉米面中加入少量的白面发酵,放入适量的糖精,上笼烝成发糕给一家吃。开始吃的时候感觉还可以,时间久了,也不好吃了。我的胃照样泛着酸水。于是娘又想了个办法,把发酵好的白面和玉米面层层隔开,然后卷起来,用刀剁成方块上笼蒸(花卷),出笼后一层白一层黄,很是好看。弟弟妹妹不怎么挑食,都吃了,而我却只吃那层白的,把那层玉米面都剥了下来。父亲叹息道:“你咋没有生到有钱的人家啊,亏你长了一张专吃好东西的嘴。要是在民国三十年,哼,早饿死了……”民国三十年是哪年,我当时小,还不知道。只知道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把我剥下的玉米面馍塞进他的嘴里,随后端起碗,喝一大口用高粱米熬的粥,再拿筷子夹点腌制的咸菜……高粱米是不能常吃的,常吃容易便秘。娘总是换着花样,去做各式各样的饭菜。红薯干没有好的做法,每次熬稀饭的时候给里面少量加点。红薯干不吃是不行的,它也是口粮的一部分。因为家家的口粮都不够吃。
娘做的这些饭都是用于早饭或午饭吃,下午吃的很少,怕的是晚上吃了不易消化。下午饭比早饭午饭好的多,起码没有杂粮了。为了让口粮在月底的时候不断顿,娘真是煞费心机,想尽了办法。每年的开春时节,娘在农村的田地边摘白蒿或挖些野菜回来。白蒿拌面蒸着吃,野菜下锅煮着吃;尤其是槐花开放的时候,我们一家人都会去山上尽量多弄些槐花回来,开水烫过,晒干,冬天娘给我们包包子吃。七十年代的时候,我娘和我们姊妹三个,国家供给每人三两食用油;父亲由于是井下工人,他比我们多点,也只有七两油。一家五口人加起来也不到二斤油。娘很仔细,为的是给春节多省点油,好给家里炸些果子吃。
娘每天下午给我们做汤面吃。面是纯白面,擀的很薄,切的也细。面下到锅里快煮熟的时候,把一些青菜也放进去一起在煮。最后再把提前腌制的葱花倒在锅里,搅匀即可以吃了。娘常说,面条露头,不稀不稠。实际上吃这样的面在碗里是捞不到长条的,都很短。不管咋样,不吃杂粮就行。有时候,锅里的面略微有些稀,娘就抓把面粉拌在锅里,以增加浓度.我很快就将一碗半糊涂面灌进肚子。娘问我:“好吃吗?”我点点头,以示默认。娘又说道:“赶明咱还吃糊涂面。”打那时起,我才知道了这种吃法叫糊涂面。冬天吃这种面很好,暖和,吃罢浑身冒汗。不过吃后不耐饥,没过两个小时就又饿了,不得不啃那难吃的发糕或着红薯了。
年复一年的就这样过着。当我上高中的时候,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发糕自然就不吃了,需要啥市场上几乎都有。我的胃也不再泛酸了。
好多年过去了,我们一家再也没有吃过娘做的糊涂面,天冷的时候也不吃。如果想吃面了,娘就给擀“捞面”。我曾经问娘,为什么不做糊涂面吃?娘闻听很是惊讶,问道:“糊涂面好吃吗?”我摇摇头。娘笑着说:“是啊,傻孩子,那些年,咱家的口粮不够吃,锅里多添些水,稀里糊涂的把肚子灌饱是目的,那有现在的‘捞面’好吃啊。”的确,娘说的很对。现在洗锅水里漂浮的油花比那时锅里吃的油还多。曾记得我们家有一个老邻居,家里有三个男孩,都是半桩子高,正是能吃的时候,口粮无论如何是不够吃的。没有办法,大人就偷着到很远的农村去买私粮,白天不敢回来,怕被发现,只好走夜路往回赶。一次不慎从土崖摔了下去,幸好没出人命,只摔断了一条大腿,拐杖伴随了他整整后半生。我家的口粮也不够吃,我只知道父亲有很多次都是夜半三更回到家,从他满脸的汗水可以看出,一定是走了很远的山路,负重回来的。第二天,娘把我们姊妹三个叫到面前,压低声音再三叮咛,爸爸晚上回来的事不能往外说。
娘做的糊涂面,不管咋说,稀里糊涂总算把我们一个个都养大成人。有了工作,结婚、娶妻、生子。可能是经常做糊涂面的缘故,娘擀面的水平很差,下到锅里一煮,都不是很长,变的很短,没有一点筋斗劲,可一家人没有谁敢说啥的,只是低下头,狼吞虎咽地就把碗里的面吃的精光。弟弟的胃口很好,吃完后用陕西话说:“聊咋咧。”我回头看看娘,娘没有说话,在她的脸上我看到了一丝满意的微笑和岁月留给她的一道道皱纹。儿女们大了,娘您却老了……
记得有一年过春节的时候,女儿不慎把一块排骨掉在了餐桌上,说是餐桌,其实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桌子。我以为她会拾起来吃掉,没有想到竟扔进了垃圾桶里。我狠狠地瞪了她一眼,转回头又看了看父亲和娘,娘微微的摇摇头,示意不让我发脾气。饭后,娘趁我们都不在时,劝说了女儿一顿。娘很聪明,她的孙女也很乖巧。父亲小学毕业,因为他上过半年初中,为此,很引以为荣,不承认自己是小学毕业。不过在父亲年轻的时侯,也算得上一个有文化人了。街坊邻里写个书信啥的,都来请父亲代笔,也经常给他们念家里的来信。小时候的生活,造就了父亲和母亲勤俭节约的习惯。父亲有一句名言,宁愿每顿饭少吃一口,也不要做多了。这句话开始的时候我不甚理解,随着年岁的增长,其中的内涵总算明白了,说的真好。这句话算不算名言暂且不提,我把这话现在也讲给了我的女儿。女儿只是笑笑,不做回答。在今后的生活当中她一定可以领悟其中的道理。
娘做的糊涂面不免让我想起了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我们兄妹喝着糊涂面,慢慢的长大,成人。它没有将我们的大脑变的糊涂,反而愈加明智聪慧。懂得了生活的艰难和辛苦;懂得了人生旅途上如何去善待他人和自己;分清人世间的丑与美,善与恶。
现在想起娘做的糊涂面,的确不怎么好吃。正是味道不好,才使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乐趣。
娘虽然离开我们多年,可她做的糊涂面依然在我的肠胃里回味;娘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动作,也依然在我的眼前浮动,今生不能散去……
评分
参与人数
1
金钱
+2
收起
理由
洛沙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
个人认证
|
2015-10-13 21: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边关草民
|
2015-10-13 22: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洛沙老师。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诗词歌赋
边关草民
58
主题
237
帖子
874
积分
VIP会员组
VIP会员组, 积分 8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 积分
VIP会员组, 积分 8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 积分
积分
874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纵横
匾牌文化
报告文学
心情日记
民俗风情
电影剧本
打赏公示
图文推荐
西部文学首批百名金牌写手重磅新鲜出炉
2022-01-17
西部文学关于缴纳网络维护费的通知
2022-11-18
【新年贺词】一元复始,西部文学再出发
2022-01-31
【重磅提醒】西部文学作者发布文学作品十不准
2022-01-23
关于注册会员和登录《西部文学网》的通知
2022-01-03
热门排行
1
一起来!选出你心中的2022年年度“最佳优秀作者”
2
【洛沙随笔】斯人已逝,英才永驻
3
西部文学关于缴纳网络维护费的通知
4
西部文学最优秀作者荣誉证书下载处
5
【龙竹武诗词】快乐退休
6
西部文学首批百名金牌写手重磅新鲜出炉
7
【新年贺词】一元复始,西部文学再出发
8
【重磅提醒】西部文学作者发布文学作品十不准
9
【洛沙情理散文】耄耋的父亲
10
西部文学以“戏曲抗战”为题书写,弘扬西安易俗社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