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宁静 于 2015-11-30 16:23 编辑
常有人说,领导者要抓大事,不要被日常事务缠身,要抓大放小。但有许多小事情必须领导者自己处理,别人无法代劳,尤其事关工作方法方面的小事,领导者必须自己做,而且要做好。下面讲的是我亲历的三件小事,虽说事小,不需要运用大智慧大谋略来处理,但也要讲究方法,虽说是些小方法,有时却能产生大作用。
多记住下属的名字
一个领导能够记住并且在需要的场合,轻易就叫得出自己并不经常接触的下属的名字,对融洽自己与基层群众的人际关系,改善领导干部的“亲民”形象,都有很好的作用。 早年我在部队时,就从师里一位老首长那里发现了这一点。他是一个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虽然文化程度不太高,但记性特别好,尤其是记下属的名字,他有独到的办法。我过去经常跟从他到基层连队去调研或蹲点,他不仅能记住连队干部的名字,他去过一次的部队,许多战士的名字他也能记住,第二次去,一见面,他就能直呼其名,没有见到的人,他也能想起来,说某某我怎么没有看到他,在干什么,叫他来一下。所以,这位老首长到那里,基层的干部、战士都围着他,气氛极其亲密、融洽。他记人姓名的办法,我跟随在他身边,曾多次耳濡目染过,记得有一回,他问一个小战士“你叫什么名字啊?” “林先彬”那战士答道。 “先兵,嗯……”老首长迟疑了一会。“先兵,一上来就动兵,不太好吧 。还是先礼后兵的好,这是中国人的传统道德、礼仪 ,先兵就不‘礼’了。” “报告首长,我不是当兵的兵,是文质彬彬的彬”小林急得赶忙解释。 “噢,这就对了。林先彬,就是你待人先要彬彬有礼,这个名字寓意很好。” 老领导就是这样半开着玩笑就巧妙地把别人的姓名给记住了,因为有这么个开玩笑的过程,加深了记忆,名字往往记得很牢。一年多以后,在师教导队的班长集训班上,他一见到小林,马上就叫出了他的名字来,当时把小林惊喜激动得半响才说出一句话来,“首长记性真好,还记得我这个小兵娃子的名字”。“可不是小兵娃子了,我们小林是班长了,开始带兵了。”老领导说完,不忘叮嘱一句“好好训练,来这里要多学点本事,回去好好干”。也就是在这次集训班上,有一天晚饭后,陪老首长散步,他跟我拉呱,问过我家里一些情况,没想到十多年后,我已转业地方工作,老首长一次遇见我,还关切地问起我母亲的风湿性心脏病怎么样了,也问到我弟弟妹妹的一些情况,着实使我好一阵感动。老首长十分关心下属,给我们的印象很好,他把许多部下都长久地惦记在自己的心里,他的部下当然也都对他有相当的好感。 倒不是想讨人好感,但我的确也很认真地记过许多基层公司经理和职工的名字,不只是因为自己当了领导才这样做,当初跟在老首长身边的时候,就开始学着这样做,而后转业到地方,当过几年人事处长,更养成了一种努力记住干部职工姓名的职业习惯。这个好习惯帮了我的忙,全省近百个区、县支公司的经、副理,一见面我几乎都能把他们的名字叫出来。对于我来说,认识并了解他们,这是我理所应当的事情,是我的本职工作。而对于基层的经、副理和职工来说,便觉得这是上级领导看得起,心里装着他们。特别是那些本以为我不会认识他的人,听到我叫他的名字时,往往带有几分惊喜。记得有一次全保会参加一个地区公司讨论时,我没用花名册,就点了两位平时我不那么熟悉的经理的名字,请他们发了言。这以后,他们和我的距离立马就拉近了。其中一位是女经理,为这事她几次跟我说“老总,我没跟你打过交道,没有单独见过面,我还以为你不认识我呢,没想到你不用花名册就直接叫得出我的名字”。由此,我充分体会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如果能多记住几个基层经理的名字,这对融洽上、下级关系,鼓励下属士气和斗志,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如果一个领导在叫出下属名字的时候,还能把他的业绩和优点,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扬,下属更会感到欢欣鼓舞。倘若一个领导,对记住下属名字感到不以为然,一次、二次、甚至三、四次地问他叫什么名字,虽然他仍然彬彬有礼,笑容可掬地回答你,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你这个领导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一定不太佳。我就听到过一个同志在我面前抱怨一位领导曾经问过他三次,还没有记住他的名字,第四次见面,这位领导本想尽力叫出他的名字来,“你叫——你叫——”,叫了老半天,尽管苦苦思索,还是没有能够把他的名字叫出来,只得又问他“你叫什么名字?”,最后,这个同志打趣说“老总,我的名字很难记的。”这位老总当时不好意思地说“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一个领导,见一次面,问一次下属叫什么名字,你说这个下属会怎么想呢,将心比心,我们的名字,如果上级领导见一次面问一次,我们心里也会不快,记性不好,不是理由,老是记不住别人的名字,人家不原谅,当领导的,也不能原谅自己。 《人性的弱点》是一本早就风靡世界的畅销书,可惜直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末,我才有缘读到。戴尔·卡内基在书中写道“记住人们的名字,而且很容易就能叫出来,等于给予别人一个很巧妙,而又有效的赞美”。今天,我们从书上看到这个美国洋专家所说过的,与一个中国老革命在六、七十年代所已经做到的何其相似乃尔。可见,在这一点上,不管昨天、今天,都是“天同此理”,不管国人洋人,都是“人同此心”啊。要知道,人们对自己名字的关心肯定远甚于对别的事物的关心。为领导者不可不懂得这个道理。 努力吧,多记住几个下属的名字,关心下属就从记住他们的名字,熟悉他们的情况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