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饮食、服饰、色彩,各人有个人的偏好。文章或一个艺术作品也如此。一个下属起草的文稿很难得到众领导的认可。今天当我不满意下属起草的文稿并将其退回时,我常会想起几十年前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省军区独立师政治部宣传科当干事,有一年师里召开“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宣传、组织科的干事们,每人要负责整理两篇大会发言的典型材料。一天,政治部的W主任一个电话把科里一位姓曾的老干事和我两个人,同时叫了去。 “你看看,你写的什么材料,思路不清不楚,一锅玉米糊”。 w主任将材料往他面前的办公桌上一丢,身体往后靠在藤椅靠背上,点燃一支香烟很有滋味地吸着。 我和曾干事一旁肃然站立,聆听“教诲”。 “回去重写” w主任不屑地说。 曾干事这才从桌子上拿起他整理的那份材料,只见首页用“朱笔”(用当时上海生产的一种粗粗的吸满了红墨水的塑料笔芯写的)批了四行粗大的字: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结构松散,退回重写。我发现在我们两个同时看完这几行字的这一刹那,曾干事满脸通红,尴尬无比。 “这是你写的材料,也不行,拿回去”w主任对我说。我们俩个人各自拿着自己整理的材料,带着w主任的最新指示离开了他的办公室。回来一看,我整理的材料上w主任既没留下“朱批”,也没留下“墨宝”,怎么改,改哪里,我茫然无措,真不知道从哪里改起。 事隔多年,一次闲聊,谈起这件事时曾干事还对我说“当时真感到无地自容,恨地上没有洞让我钻进去,想不到W主任会这么不给人面子。”至今我仍搞不明白,为什么W主任不讲点方法,当时他完全可以先退我的材料让我先走,免得让我看见这尴尬的一幕,或者他根本就用不着“朱批”那几行大字。倒不如找曾干事当面讲讲什么地方需要改,怎么改法,我想,他如果能耐心地提点具体修改意见,效果肯定会更好。那样的连珠炮似的“朱批”,无助于一个下属写作水平的提高,而只会伤害一个下属的自尊,打击他的自信。 后来我调到大军区机关,遇到了一位与W主任做法完全不同的领导——我们部里的余华部长,他首先认真审阅稿件,对重要的地方,他直接进行修改,另一些地方,他会一一用红线划出,把我们叫到他到办公室,就文稿做一些沟通和交流,告诉我们他为什么要那么修改,用红线划出的地方,他也表述出他的想法,供我们参考,让我们回去进一步修改。这样很快就能达成一致的看法,将稿子改好。能得到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我们这些小干事们心情也愉快,水平也能到提高。 今天,我也算是领导了,免不了也有对下属起草的文件说“不”的时候,我学余部长的做法,不简单地说“不”。如果有时间,我也会在稿子上作具体的文字修改,当然,我也允许下属对我的修改提出异议。文章要互相切磋,反复推敲,精益求精。老舍先生说“费尽九牛二虎力,不做七拼八凑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写作上真正得到提高,下属才有切切实实的长进。如果不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只是“朱笔”一挥“退回重写”,或者只会批评指责下属“你不会写文章”,这除了使下属感到难堪,失去自信,把事情搞得更糟之外,还能有别的什么作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