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君小说】彬志叔家的长工

[复制链接]
查看984 | 回复12 | 2016-2-4 23: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九尽春回。
  “春耕如翻饼,秋耕如掘井”春日的艳阳照在我的破棉袄上,照得身上暖洋洋的,杨柳轻风抚弄着返青的麦苗和油菜地。我吆着那头温顺的老黄牛,一手扶着犁一手扬着鞭。一群麻雀跟在后面在地里找虫吃。一扬鞭,“轰”地一声飞了。“狗日的,不是打你们的!”忽拉一声都又飞回来。
  这块地是我的!这块地有三亩多,是土改时从地主李明阁家分的。我给李明阁家当长工有十几年了,这块地,年年耕,今年是为自己耕。太阳越来越高了,我把棉衣扣解开,把毡帽也摘了下来。闪着亮光的脑门上冒着热气,像刚出锅的山芋蛋。
  到了北地头,牛自己拐了过来。我看见南面大路上走来两个人,一高一低。
  哎,那俩人从大路上下来了,上了来俺村的小路。那俩人穿的军装。帽子上的红星在阳光下一亮一亮的。俩人都挎着盒子炮。走得快,那枪在胯上一颠一磕的,枪把上的穗子一悠一悠地摆着。
  又走近了些。
  只有几十步了。老黄牛也停住了步子,扬起了头。我手搭凉棚一看,嘿,这不是前几年在彬志叔家扛活的两个长工吗?哟,咋都穿着军装,背着盒子炮?
  那年,彬志叔家一下子雇了两个长工。那高个子是个哑巴,那个小个子叫刘桂林。
  彬志叔的儿子在禹州当先生。他家地也不算多,平时都是自己侍弄。怎么一下子雇了两个长工,不是白糟蹋粮饭吗?彬志叔说他有病了,干不动了。
  彬志叔家的地和李明阁家的这块地挨着。我见过这两个长工干活。整个是个白脖,半瓶子都不半瓶子。好些个活还得让彬志叔教。那俩人有时候也问我。那年种棉花,他俩整个不会,耕地不知道耕多深,耙地不知道什么时候耙,更不知道打顶芯、脱裤衩这些技术。彬志叔呀,咋会雇这种把式,俩不顶我一个。不过,那个小个子刘桂林为人倒喜眉和气,四海哥四海哥喊得可顺溜了,老是称我为“老把式”。就因为彬志叔雇过这俩蛋蛋,土改那年划成份,按地,彬志叔应划中农。但是,有人反映彬志叔雇过俩长工,有剥削,应该划地主。最后,争来争去,划了个富农。
  眼睁睁地看着那俩个人走到了跟前。
  不错,就是他俩!我断定来人就是彬志叔那年雇的俩长工。
  刘桂林走到我的面前,挽住牛头上的绳绳说,嗨!四海哥,耕田呢,你还好吧!笑得两只小眼挤在一起。
  嗯,嗯!您们这是……我看见他俩穿着军装背着盒子炮,吱唔着,不知道该说啥。
  嘻,嘻,四海,认得我吧?那高个子哑巴竟然张口说话了。
  你,你,你……惊得我张开的嘴都合不上了。
  哈,哈,哈哈……
  哑巴,你这是咋会事?咋会说话了?
  哈,哈,哈哈……
  你们不是彬志叔家的长工吗?什么时候当上兵了?背着盒子炮,看样子还是个官了吧?这哑巴咋会说话了?
  哈,哈,哈哈……
  人家给我打哈哈,是不想说,我也不再追着问了。
  您俩来这是干什么事呢?心想,这总该说吧。
  噢,找我们东家彬志老汉!他在家吧?
  在,在,在的!你们找他干啥?过去的事,唉!
  我想到土改时斗地主那场面,彬志叔可是村里公认的好人,从不招谁惹谁。丢了南瓜,也只会站在地头骂:谁偷了俺家的南瓜,费您家里的盐!(炒南瓜菜特别费盐)我可不想彬志叔受这俩人的作践。
  那俩人前脚走,我后脚就收了犁。我去老村长家搬住老村长。老村长说话顶事,不能让彬志叔吃亏。
  我到老村长家把事一说,老村长皱着眉。不会吧!走,去看看!
  我就跟在老村长后面来到彬志叔家。
  进门一看,只见刘桂林和那个假“哑巴”趴在桌子角上嗷嗷地在哭。哭得那个叫痛呀,唏唏溜溜的,眼泪一把鼻子一把。
  彬志叔见老村长大驾光临,赶忙搬椅子让坐。
  老村长坐下后,拿眼睛望着彬志叔。
  他们是听说文甫人不在了哭的。彬志叔眼角也挂着泪珠。
  刘桂林和假“哑巴”见老村长来了,也收住了哭声,抬起头跟老村长打招呼。
  刘桂林说,他和“哑巴”都是地下党员,彬志叔的儿子李文甫是他们的党支部书记。“哑巴”老家是东北的,他是河北人。他们身份暴露后,遭到国民党的追捕无处藏身。是彬  噢,是文甫的同志!提起文甫,老村长鼻子酸酸的,两个眼圈也红了。
  怪不得您俩农活一窍不通!哑巴哇哇哇哇,装得还怪像!我心上嘀咕。
  咱的队伍打过来时,俺俩跟咱的队伍走了,一直打到海南岛。李书记在地方上有职抢着说。
  文甫是四八年九月牺牲的,他死得很英勇,他救了一村的人!那天,天蒙蒙亮,敌人三百多人围住了段集村,要抓共产党的干部。他们把全村老少都赶到村南坟地里,要老百姓交出共产党的干部。不交,就要杀害全村老少。四挺机枪都架起来了,哗啦哗啦,拉枪栓老村长泣不成声了。
彬志叔和两个客人都哭成了泪人。从不掉泪的我,也实在忍不住了眼泪。
老村长缓了一阵气,对两位客人说,以前也不知道您俩是文甫的战友来避难的,去年划成份,彬志老弟还受了些牵累,成份划高了点。
刘桂林和假哑巴赶忙掏出南京市委的工作证让老村长看,要老村长把彬志大叔的成份改过来。假哑巴说,说真的,没给彬志大叔干多少活,我个子大饭量大,吃的倒不少。那时,端着碗盛饭都不好意思。
刘桂林和那个东北的假哑巴要接彬志大叔到南京去住一段时间。彬志大叔婉言谢绝了。
  两个客人在彬志叔家住了两天走了。
  不久,彬志叔家的成份改成了中农。
  自然灾害那几年,彬志叔还几次收到从南京寄来的邮包。
  写于2016年2月2日
通联地址:河北省唐山市国防道49号中铁一局二公司211-2-101
电话:13231515826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4 收起 理由
西部文学 + 4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妖怪山 | 2016-2-4 23: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小说。亮读。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妖怪山 | 2016-2-4 23: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地道的语言,有不错的故事,有很好的主题。建议精华。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永远红梅 | 2016-2-5 10: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精华!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永远红梅 | 2016-2-5 10: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彬志叔家的长工》这是一篇描写细腻、真实的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书写小说,我是地主李明阁的长工,这块地也种了十几年,土改的时候,这块地分给了我。我的土地与彬志叔家的土地挨着,从而引入彬志叔家的两位长工的来历,讲述了一段过去的时光。从而翻开了过去的一页,彬志叔的儿子是共产党员,为了掩护两位暴露身份的地下党同志,就送他们回了家,他们的身份是长工。从而保护了这两位地下党同志。这一段尘封的历史村里没人知道,这让彬志叔在土改的时候受到牵连,划成了富农。最后,两位同志说明情况,彬志叔的儿子也在四八年九月牺牲,他死得很英勇,令人怀念。小说语言精炼,故事感人,真实,让人感慨!小说情节稍显平淡些,如再跌宕起伏些,会更好。作者情感细腻、饱满,将乡村生活描写的真实、自然、生动,作者很善于观察事物,写出来的作品是那么亲切、自然、栩栩如生。让人回味很久,令人感慨!欣赏佳作!倾情推荐阅读。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李炳君 | 2016-2-5 16: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妖怪山 发表于 2016-2-4 23:39
有地道的语言,有不错的故事,有很好的主题。建议精华。

谢谢鼓励!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李炳君 | 2016-2-5 16: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徐玉虎 发表于 2016-2-5 10:05
小说真的很有味道,人物形象鲜活,故事情节曲折,浓郁的地域特色为小说平添的亮点。

谢谢徐玉虎老师留评鼓励!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李炳君 | 2016-2-5 16: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红梅 发表于 2016-2-5 10:25
《彬志叔家的长工》这是一篇描写细腻、真实的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书写小说,我是地主李明阁的长工,这块地 ...

谢谢永远红梅老师这么精彩的点评!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李炳君 | 2016-2-5 22: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彬志叔家的长工
    九尽春回。
  “春耕如翻饼,秋耕如掘井”春日的艳阳照在我的破棉袄上,照得身上暖洋洋的,杨柳轻风抚弄着返青的麦苗和油菜地。我吆着那头温顺的老黄牛,一手扶着犁一手扬着鞭。一群麻雀跟在后面在地里找虫吃。一扬鞭,“轰”地一声飞了。“狗日的,不是打你们的!”忽拉一声都又飞回来。
  这块地是我的!这块地有三亩多,是土改时从地主李明阁家分的。我给李明阁家当长工有十几年了,这块地,年年耕,今年是为自己耕。太阳越来越高了,我把棉衣扣解开,把毡帽也摘了下来。闪着亮光的脑门上冒着热气,像刚出锅的山芋蛋。
  到了北地头,牛自己拐了过来。我看见南面大路上走来两个人,一高一低。
  哎,那俩人从大路上下来了,上了来俺村的小路。那俩人穿的军装。帽子上的红星在阳光下一亮一亮的。俩人都挎着盒子炮。走得快,那枪在胯上一颠一磕的,枪把上的穗子一悠一悠地摆着。
  又走近了些。
  只有几十步了。老黄牛也停住了步子,扬起了头。我手搭凉棚一看,嘿,这不是前几年在彬志叔家扛活的两个长工吗?哟,咋都穿着军装,背着盒子炮?
  那年,彬志叔家一下子雇了两个长工。那高个子是个哑巴,那个小个子叫刘桂林。
  彬志叔的儿子在禹州当先生。他家地也不算多,平时都是自己侍弄。怎么一下子雇了两个长工,不是白糟蹋粮饭吗?彬志叔说他有病了,干不动了。
  彬志叔家的地和李明阁家的这块地挨着。我见过这两个长工干活。整个是个白脖,半瓶子都不半瓶子。好些个活还得让彬志叔教。那俩人有时候也问我。那年种棉花,他俩整个不会,耕地不知道耕多深,耙地不知道什么时候耙,更不知道打顶芯、脱裤衩这些技术。彬志叔呀,咋会雇这种把式,俩不顶我一个。不过,那个小个子刘桂林为人倒喜眉和气,四海哥四海哥喊得可顺溜了,老是称我为“老把式”。就因为彬志叔雇过这俩蛋蛋,土改那年划成份,按地,彬志叔应划中农。但是,有人反映彬志叔雇过俩长工,有剥削,应该划地主。最后,争来争去,划了个富农。
  眼睁睁地看着那俩个人走到了跟前。
  不错,就是他俩!我断定来人就是彬志叔那年雇的俩长工。
  刘桂林走到我的面前,挽住牛头上的绳绳说,嗨!四海哥,耕田呢,你还好吧!笑得两只小眼挤在一起。
  嗯,嗯!您们这是……我看见他俩穿着军装背着盒子炮,吱唔着,不知道该说啥。
  嘻,嘻,四海,认得我吧?那高个子哑巴竟然张口说话了。
  你,你,你……惊得我张开的嘴都合不上了。
  哈,哈,哈哈……
  哑巴,你这是咋会事?咋会说话了?
  哈,哈,哈哈……
  你们不是彬志叔家的长工吗?什么时候当上兵了?背着盒子炮,看样子还是个官了吧?这哑巴咋会说话了?
  哈,哈,哈哈……
  人家给我打哈哈,是不想说,我也不再追着问了。
  您俩来这是干什么事呢?心想,这总该说吧。
  噢,找我们东家彬志老汉!他在家吧?
  在,在,在的!你们找他干啥?过去的事,唉!
  我想到土改时斗地主那场面,彬志叔可是村里公认的好人,从不招谁惹谁。丢了南瓜,也只会站在地头骂:谁偷了俺家的南瓜,费您家里的盐!(炒南瓜菜特别费盐)我可不想彬志叔受这俩人的作践。
  那俩人前脚走,我后脚就收了犁。我去老村长家搬住老村长。老村长说话顶事,不能让彬志叔吃亏。
  我到老村长家把事一说,老村长皱着眉。不会吧!走,去看看!
  我就跟在老村长后面来到彬志叔家。
  进门一看,只见刘桂林和那个假“哑巴”趴在桌子角上嗷嗷地在哭。哭得那个叫痛呀,唏唏溜溜的,眼泪一把鼻子一把。
  彬志叔见老村长大驾光临,赶忙搬椅子让坐。
  老村长坐下后,拿眼睛望着彬志叔。
  他们是听说文甫人不在了哭的。彬志叔眼角也挂着泪珠。
  刘桂林和假“哑巴”见老村长来了,也收住了哭声,抬起头跟老村长打招呼。
  刘桂林说,他和“哑巴”都是地下党员,彬志叔的儿子李文甫是他们的党支部书记。“哑巴”老家是东北的,他是河北人。他们身份暴露后,遭到国民党的追捕无处藏身。是彬是彬志叔的儿子李书记把他俩藏到自己家的,对外只说是雇的长工。
  噢,是文甫的同志!提起文甫,老村长鼻子酸酸的,两个眼圈也红了。
  怪不得您俩农活一窍不通!哑巴哇哇哇哇,装得还怪像!我心上嘀咕。
  咱的队伍打过来时,俺俩跟咱的队伍走了,一直打到海南岛。李书记在地方上有职务。假哑已抢着说。
  老村长说,文甫是四八年九月牺牲的,他死得很英勇,他救了一村的人!那天,天蒙蒙亮,敌人三百多人围住了段集村,要抓共产党的干部。他们把全村老少都赶到村南坟地里,要老百姓交出共产党的干部。不交,就要杀害全村老少。四挺机枪都架起来了,哗啦哗啦,拉枪栓的声音响成一片。正在这生死关头,文甫自己站了出来……老村长泣不成声了。
彬志叔和两个客人都哭成了泪人。从不掉泪的我,也实在忍不住了眼泪。
老村长缓了一阵气,对两位客人说,以前也不知道您俩是文甫的战友来避难的,去年划成份,彬志老弟还受了些牵累,成份划高了点。
刘桂林和假哑巴赶忙掏出南京市委的工作证让老村长看,要老村长把彬志大叔的成份改过来。假哑巴说,说真的,没给彬志大叔干多少活,我个子大饭量大,吃的倒不少。那时,端着碗盛饭都不好意思。
刘桂林和那个东北的假哑巴要接彬志大叔到南京去住一段时间。彬志大叔婉言谢绝了。
  两个客人在彬志叔家住了两天走了。
  不久,彬志叔家的成份改成了中农。
  自然灾害那几年,彬志叔还几次收到从南京寄来的邮包。
  写于2016年2月2日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6-2-6 19: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00.pn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李炳君 | 2016-2-6 22: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刘雪儿 | 2016-2-7 01: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西部文学微刊)第566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品。

640.webp.jp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厦屋 | 2016-2-14 20: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当然精华。祝创作快乐。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