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纪实

[复制链接]
查看902 | 回复0 | 2016-4-18 12: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故乡纪实
高家堰镇中心学校:张元平
“‘髙脚印’一个坪,不知唬了好多人。”说起“髙脚印”这一个地方,它只有“巴掌大”——名不见经传,中国地图上很难寻找到她的踪影,世界地图上就更是难以寻觅。在我们这个寨子里,年龄在中年层以下的人不知晓,乃至年轻一发的人就更不知晓!“髙脚印”名字祖辈相传,爷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口耳相传,传来传去,“髙脚印”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高家堰”。所以知道“髙脚印”名字的不多,而“高家堰”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髙脚印”以前是我们这儿标志性的参照物。周围一百来米见方,高于其它四周围的田地,远远望去,“鹤立鸡群”十分醒目。正对面是一所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学校,校门中间有一条茅草小路,直通“丹水河”。站在校门前,面临“丹水河”右边是一条臭气熏天的排水沟,再往西右一点就是一个“乱石岗”那里却长着密密麻麻的丛林。左边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唯独靠学校校门左下方——“印盒子”也就是“髙脚印”十分打眼,远远望去像皇帝常用的“玉玺”。打我记亊起,“髙脚印”那个地方,平时单独我是万万不敢去的,真得要去的话,必须得三、五人相约结伴而行。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真正看清它的“真容”——偌大的一个坪,坪中央,并排葬有两座坟墓——所葬之人,据说是当地名门望族“向氏”家族的老祖宗。当时我还小,就是三五成群结伴而行,也是生怕坟墓中的人硬生生钻出来……
据老辈子口传身教,在很久很久以前,四川下来一个“阴阳先生”。行至以此,驻足观望到这个“印盒子”中央高高的耸立着两座“坟墓”,顿生澐欲,便使“道法”推开坟墓墓碑和四周围石、土,掀开棺盖。顿时,奇迹出现了:一道闪电从天而降,迅即从墓地棺材里腾空飞起“五条金龙”,遮天蔽日。一谓西,一谓北,一谓南。也就是现今当地老百姓家喻户晓的“龙泉溪”、“龙洞潭”、“龙池山”、“龙王庙”、“龙头岩”。
龙多蛇靠。我想这“五龙”之地,也是这里时常闹洪灾的原因之一吧!
因为我们这儿是“川鄂咽喉”之地,又是旱路交通枢纽,“三.一八”国道穿街而行,南来北往行人甚多。往往坐在长途客车上路过此地,均被偌大的坪坝迷糊了你的双眼!连上海、安徽、江苏、湖南、广东、成都、重庆……长得水灵、标志的女孩子都竞相前来婚配。
打小我就有一个期待。长大以后,如果能主政一方,一定要寻找机会,铲平原学校门前那个“乱石岗”,还田于民,使它发挥出它应有的效益。
后来,梦想成真,我还曾真得主政过这个地方。就在我参加县劳模大会回到家乡后的不久,我把想法和盘托出——呈给了当时地方最高的行政长官鄢龚和书记,他听我汇报后,大赞特赞了我一番,并说当时选我,并没有选错人,改造农村的旧河山,就是要胸有大志,放眼远量。
鄢书记一番鼓励我的话,我真是打心眼里服了。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信心倍增!说一千遍,不如动手一做。昔时,“愚公”带着子孙就能搬走“太行”、“王屋”二山,我就不信,凭我们人多势众,这区区“乱石岗”能奈何尔等?
白天农事吃紧,季节不等人。当然,改造“乱石岗”就只能安排在夜晚进行。
记得那一天晚上,“乱石岗”工地机器轰鸣、繁忙紧张,上千瓦的白炽灯光耀“丹水河”北岸……触景生情,我畅想着家乡未来美丽的画卷!
明如白昼的夜晚,地面光映出挥镐凿地的匆匆人影;“独轮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来来回回,地面光映出“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的忙碌人群;“十字镐”凿地擦出的星星火花,“鸡公车”发出的“吱嘎——吱嘎——”响声;人们三三两两扛石头,哼出的号子声、夹杂着一阵阵呐喊声,融入进这个“不夜城”,就像是在给这“不夜城”奏起了悠悠绵长的“小夜曲”!
只有经过一番风霜苦,我才真正体会到:工地上没有白皙的皮肤。原本有的,一番劳作之后,即被荆棘留下了印迹,被泥土染上了颜色;工地上,不存在轻言轻语,无论男女老少,说起话来都是大嗓门,因为在轰响的机械设备声中,不知不觉中会养成大嗓门的说话习惯;工地上的男人都不“文弱”,个个都粗狂、剽悍,使出的力气能推山,喊起的号子声震天;工地上没有温柔的女人,都是泼辣的,豪爽的语言,放声的大笑;工地上的女人都能经得起风和雨,坚韧而勇敢;工地上没有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却是比每日耳鬓厮磨的夫妻更懂得感情。
……
“一根筷子容易折,众人捧柴火焰高。”一夜的不眠之夜,在大家齐心协力之下,晨辉呈现在人们视线之中:翻腾着的紫红的朝霞,半掩在白杨树的大路两旁,向着苏醒的大地投射出万紫千红的光芒.逐渐,拨开耀眼的云彩,太阳象火球一般出现了,把火一样的红光倾泻到树木上、坪坝上、“丹水河”水面上。地上的灯火还是通明,天上的晨辉已是初露,天上地下、人间凡间交相辉映、相映成趣。把酒临风,不禁使我想起了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写下的诗句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
我是农民的儿子,终身不改农民的本色!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中心学校)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