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文学征文】【王文汇小说】故乡传奇(三)

[复制链接]
查看1107 | 回复1 | 2015-1-7 10: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伊蕊 于 2015-1-8 20:33 编辑

                    四
                 王一万

       王一万并不是六阎王的亲侄子。
       王一万的父亲是六阎王的伯叔兄弟,也就是曾经和六阎王的哥哥五才子一起,随着九先生在旬邑县智斗黑道虫的王二壮。
       王二壮资质虽不能与五才子相比,但命比五才子好。五才子追随刘古愚求学时,王二壮却遇到了自己的贵人。
       与九先生相交甚深的张芾,在道光年间,曾先后督江苏和江西学政,咸丰年间又被派往江浙一带平定太平天国之乱,曾任江西巡抚等职,在江浙一带结交了不少朋友。1862年,张芾与回乱头目任武谈判被杀,他的一位故交杨昌俊被从江浙调到陕西平乱,在为张芾料理后事时与九先生相识。王二壮19岁那年,九先生把他推荐给了杨昌俊。于是王二壮离开牧鹿湾,跟随杨昌俊平乱。那一年,王一万在母亲的肚子里已经孕育了六个月。王一万第二年出生时,父亲王二壮已经和杨昌俊到了浙江,杨昌俊因平乱有功,官至巡抚级别,王二壮因为胆大敢拼,一直做杨昌俊贴身侍卫,深得杨昌俊赏识和信任。
       在王一万的成长过程中,对父亲王二壮没太多印象。他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每月王二壮给家里寄回银子时,妈妈总会给他买吃货。他在 村上的孩子中极有优越性,因为没有谁家能每月有一两银子的收入。
       在王一万13岁那年,他的父亲王二壮从浙江归来,父亲的归来,不只让王一万在小伙伴中倍感牛逼,而且让整个王氏家族瞬间惊炸:因为他父亲回来时拉了一牛车的楠木箱子,箱子里装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一共有一千多两。
       牧鹿湾的人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银子,一下子整个村子都炸锅了。当然他们后来才知道,这一千两银子只是九牛一毛,王二壮在钱庄存的银子总数达80多万两!搁而今,已然是亿万富翁。
       关于这些银子的来路有两种说法,但都有一个基本事实,就是王二壮追随的杨昌俊,牵扯一场命案而家破人亡。一种说法是杨昌俊把百万家财托付给了王二壮;一种说法是那个案件本身就是贴身伺候杨昌俊的王二壮一手策划的。无论如何,王一万在瞬间变成了富二代。      
       王二壮把牛车拉回来的一千两银子,用500两盖了一院房,就是今天我叔父家对面的老屋。老屋经过一百多年,虽然现在已经破旧不堪风雨飘零,但我小的时候,对他的印象极深,它的奢华大气在我们村子上是绝对的鹤立鸡群。另外500两银子,300两分给几个弟兄们和父辈,感谢他们对妻子的照顾;还有200两直接给了王一万母子二人,让他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王二壮那次荣贵故里,除了带了一车的银子,还带回来一房小妾。小妾虽然貌美如花,但却不能生养,所以王一万是王二壮唯一的后人。王二壮多年在外,对儿子照顾甚少,总觉得对儿子有所亏欠,所以此次回家,就把对王一万的宠爱作为了最大的人生乐趣。于是十三岁的王一万开始了自己骄奢淫逸的人生之路。五年之后王二壮因病故去,18岁的王一万是继承了巨额家财。已经形成富二代三观的王一万,常常一掷千金,月掷万两,所以人们送他外号王一万。
      王一万吃喝玩乐之余,常从西安找回秦腔名角,在老屋一唱就是十几天,笙歌燕舞灯红酒绿颠鸾倒凤,俨然过着皇帝的日子。后来他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花旦做了媳妇,结婚之后依然如皇帝般沉迷于酒色歌舞。这样的日子过久了,王一万也觉得无趣。有人告诉他,要显尊贵,光有钱还不行,还得做官。于是他在自己挥霍了20年青春之后,在33岁的时候进了一次北京,带着十二万五千两银票,捐了一个七品官。其结果是他只穿着官服拍了照片,便带着照片和表示七品资质的一张纸回到了牧鹿湾。回到牧鹿湾不久,辛亥革命爆发,王一万的官命随之烟消云散没入历史尘埃。但王一万也庆幸自己没有真正做官,否则可能连命都会被革命党革掉。官没当上,家当基本已经让他花得所剩无几。王一万这时才知道了坐吃山空的道理。但是已然养成的三观和习惯,让他除了灯红酒绿之外一无所长,也不愿有任何作为。见他钱财散尽,昔日的朋友也都退避三舍。王一万象是一堵除去砖瓦的土墙,在风雨的冲刷下,很快便瘫成了一堆烂泥。当然消沉的不只是他的意志,还有他被透支殆尽的身体。在六阎王给村上的人剪辫子的时候,王一万正躺在家里,几乎奄奄一息。所以当村上有人质疑六阎王,为什么不见王一万来剪辫子时,六阎王瞬间变脸勃然大怒,扑过去对那个人就是一顿拳脚,边打边骂:我侄子命马上都没了,你狗日的还惦记他的辫子……
       王一万很快一命呜呼,为他顶纸盆送终的是他12岁的养子。因为他和那个花旦在一起也没有生下一子一女,前些年便从他的侄子中选了一个过继给他,这个孩子在族里排行为六,我叫他六爷。虽然我和六爷之间血缘已相去很远,但我对他印象很深。我小时候经常去他家,看他家墙上挂的王一万穿着清代官服的照片,照片上边的墙上,还挂着有一块木制大匾:上边是四个欧体大字“启我童蒙”。这是王一万捐助给一个学校一万两白银后,县长亲自手书并赠给他的。这个匾额也告诉我们,王一万生前,除了花天酒地外,也做过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六爷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去世。六爷一生也不能生养,没有子嗣。他去世时是几个侄子埋葬了他,他所居住的老屋也经过几次拆迁变卖,春节回家时,我看到的只是一个破落不堪的小屋。
       王一万父子及六爷的遭遇,常常让我相信宿命的存在,如果老天真的要让一个人绝后,即使过继了孩子,也只能延续无有子嗣的命运。而这一切又是否和王二壮带回的那80万白银有关,会不会是杨昌俊命案的因果延续?……
     
            五
         王鼎柱

       王鼎柱是六阎王的儿子,是我的曾祖,他和我的生命在时间上已经有了交集。1971年他去世时,我两岁。但我对他毫无印象。除了礼泉县县志对他有明确记载外,对于我来说,他依然遥远得象传说。
       王鼎柱字育生,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国共合作失败,冯玉祥与蒋介石在徐州开会,决定合作反共进行清党。礼泉县属于冯玉祥管辖,接其命令后,很快也开始了清理共产党的行动。礼泉县党组织转入地下,王鼎柱在暗自保有共产党身份的同时,又担任礼泉县赵镇乡联保主任,负责礼泉县赵镇以东所有地方。
       1928年到1929年,也就是民国十七年到十八年,礼泉县发生了一件惊天动的大事,并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天灾。
在我的童年印象中,“十八年年馑”是我爷爷经常提到的一个词,那一年他十二三岁,庄家颗粒无收。除了外出逃荒之外,对于爷爷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民国十七年,他的父亲王鼎柱追随秋步月进行的交农活动。
       秋步月是礼泉县近代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是中共礼泉党组织创建人,第一任县委书记。1928年 1月12日,秋步月接到中共陕西省委发出的第26号通告,要礼泉配合渭华起义,进行农民暴动。秋步月经过积极酝酿发展,定在5月1日,组织农民交农,进行暴动。
5月1日清晨, 1.8万余名农民,手持木杈扫帚、铁锨棍棒、大刀梭镖,浩浩荡荡地涌向礼泉县城,交农起义。其中就有王鼎柱带领的赵镇以东的五六千人。那次交农起义,被县长朱家骧勾结土匪力量镇压,农民军因为以劳动工具为武器,根本不敌政府军和土匪的火炮,最后以失败告终。
       爷爷每讲起那段历史,都神情激动,因为他的父亲差点在那次起义中牺牲。爷爷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从记事起,他就没见过自己的母亲。所以那次农民起义,让他第一次感受到差点失去亲人带来的恐惧。在爷爷的印象中,王鼎柱继承了六阎王的火爆脾气,但对孩子却溺爱有加。
       爷爷名叫王润夏,母亲去世前给他还留下了个弟弟,叫王润洲。王润洲是我亲亲的二爷,但我从来没有见过,因为他在上世纪50年代就英年早逝。
       王润洲1938年,进入黄埔军校西安分校学习,毕业时被授予中正剑。那把中正剑二爷去世后由爷爷收管,文革中为了保一家人的平安,爷爷趁着黑夜把它扔进了泾河。王润洲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警卫团。1948年,他奉命要押送黄金去台湾之前,请假回家和家人道别。在返回部队途中走到洛阳时,被父亲王鼎柱和哥哥王润夏追回。因为王鼎柱预感到儿子此去,可能此生再也不能相见,所以死也没让他回中央警卫团。当时胡宗南主西北军政,被称为西北王,而王润洲上黄埔军校西安分校时的主任就是胡宗南,所以他找到胡宗南,从中央警卫团调到咸阳警察局工作,直到解放后50年代病世。
       王鼎柱对王润洲从小溺爱,长大后依然疼爱有加。王润洲一次从咸阳回家,一身的警服精神得让整个村子都为之惊艳。而在那次回家时,他与和自己年龄不相上下的继母发生纠纷,一怒之下,竟然拔出腰间的枪来,向继母射击,继母虽毫发无损,但她身边的一笼羊毛被打得烧了起来,实实地吓傻了继母。王鼎柱回家来听说此事,竟然只拍着王润洲的后脑勺笑着说了一句:“我娃的枪法不错。”言外之意,他儿子根本就是拿枪吓唬吓唬继母,没有伤人之意。
       老王家的火爆脾气一代一代一脉相承,伴着脾气遗传的是铮铮铁骨。王鼎柱当年管辖一方,并没有给家里带来荣华富贵,只留下了率众起义的智勇传奇。文革中,有人拿王鼎柱做文章,忽略了其以共产党身份率众起义,放大其当联保主任时的“恶”行,要拉他游街批斗。当时王鼎柱年事已高且身患重病,我爷爷王润夏代替父亲,被拉上台去进行批斗,爷爷宁折不弯,至始至终没说父亲一个不字。
              (未完 烦你继续看下一个帖子)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水菱 | 2015-1-9 00: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