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随笔】帮助范睢入秦的王稽、郑安平

[复制链接]
查看1001 | 回复0 | 2016-7-4 20: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林随笔 于 2016-7-4 20:41 编辑

【木林随笔】帮助范睢入秦的王稽、郑安平

    战国确实是个非凡的时代,成就了数不清的名人异士。有些人是靠一刀一枪拚杀出来了名气,有些人是靠三寸不烂之舌说出了名气,有些人是靠祖上的荫功获得了名气,有些人的出名,不是靠自己的本事,而靠自己的运气;有的人的出名,不是靠自己的贡献,而是靠自己的杀伤能力;有的人的出名,是因为他曾经傍上了大名人;而有些人的出名,则是因为他的识荐之功,让盖世英雄现身江湖……王稽、郑安平这两个人,也是因为范睢而进入了历史记载者的眼中。
    魏人范雎,当初原本想就近在本国建立功业,但因家贫无法直接受到魏王赏识,只能投在高官须贾门下当门客,等待时机。有一天,魏昭王让须贾出使齐国,范雎随往。年轻有才气的人,往往会因为涉世不深而才气外露,说到高兴处自然会喧宾夺主,虽然获得了外人的敬重,但在自己人这里却埋下了祸根。反正是,受齐襄王敬重优待的范睢,回国后却被自己的主人很不高兴的揭发诬告了,说他私受贿赂、出卖情报。出卖国家,在那个朝代结果都不会好,那个时候的官员权力非常大,魏国相国魏齐当场下令让手下人狠狠的打范睢。范睢被打得肋折齿落,就这还不够,他们还让仆人用席子将他裹上,丢到厕所里,让宾客往上面撒尿,范睢只能装死应对。最后,魏齐以为范睢被打死了,命人将他扔到了野外。大难不死的范睢,在好朋友郑安平的帮助下,通过假出葬装死来掩人耳目地避仇,只能隐姓埋名的方式来生活。不知道郑安平这个人是有眼光呢,还是负有上天赋予保护的职责,反正他就是认定了范睢,在范睢最困难的时候竭力地帮助着他,跟随着范睢从逃亡到发迹,在人生之旅中始终一路相随。
    如果相信秦国的兴盛是上天的安排,历经磨难的范睢,即使他是九死一生,怎么样也都不会死的,因为他还有他的使命没有完成;作为范睢守护神的郑安平,怎么也得将他保护到能够东山再起;那王稽就是上天派来的使者,专为范睢而来,将他引到秦昭襄王的近前。如果用不迷信的说法,在战国那个风云际会,人才辈出的年代,在那个渴求贤臣的君王面前,没有了你范睢,还会出现刘睢、张睢……,自然会有其他能人异士的出现,自然会有其他人来引领这个世界,自然会有人来扶助秦国。因为,一是,政策上有扶持。秦国有个传统政策,荐贤者与之同赏,举不肖者与之同罪连坐。二是,利益上有保障。无论是从利国、利己、利他那一个角度来讲,秦国的有识之士们,都会随时留意,访求人才,一事三羸,何乐不为。三是,秦国有招揽人才的梧桐树。自秦孝公以来,确实也让天下的能人异士们认识到,才子落难之时,只有秦国才是最好的去处;贤人蒙羞时,只有秦国才是能够发现他们绝世光芒的伯乐。于是,在困境之中,他们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到秦国去一展身手。于是就有了,景监向秦孝公举荐了商鞅,苏秦资助张仪见到了秦惠文王,宣太后带来了自己的弟弟魏冉,王稽慧眼识才地从魏国引来了范睢。
    接引使者王稽从秦国来到了魏国,保护神郑安平扮成了仆人去沟通联络。一天,不知何故,王稽竟然将郑安平叫到了跟前,悄悄地问他魏国有没有贤人愿意跟他一起去秦国,郑安平急忙说出了范睢,并约定夜里相见。有水平的人,开口便知;有缘分的人,一见如故;有使命的人,天命难违。不知是故弄玄虚,是兴奋过头,是故意为之,是相互考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双方在激动的气氛下完成了见面,虽然约定了离开的地点,却没有约定时间,就这么散了。按理说,王稽给仆人郑安平随便递句话,一切都成了,但历史记载到这里时没有相关记载了,好像是为了增加人物的传奇性,给范睢一个初露才华的机会,让他有了一系列相见着的动作。不过,我认为反而可能是弄巧成拙了,看来撰写者多半没有过求人办事的经验,在暗处默默地等待静观,尽可能的掌握对方的动向,这是必须要有的功夫,范睢做的也是正常人能够做到的。王稽完成王命后,没有通知范睢,就这么不言不语的走了,或许他也不相信自己的眼光;范睢在预定地点焦急地等着,因为他已经粘了这个可能让他东山再起的王稽,悄然无声等到他来了,一起风尘仆仆地向秦国而去。
    上天注定是死对手时,定会让双方失之交臂。路遇魏冉,避而不见;既是人性分析,更是天命难违;双方首场不见面的交锋,范睢略胜一筹地逃掉了。莫言下岭便无难,一山放过一山难。跨过难关,坦途一片;跨不过难关,迁延不进。范睢终于是有惊无险地、一波三折地来到了咸阳。在咸阳的秦昭襄王,这位做了36年的有名无实君王的雄心英主,他也在等着,等着这个既能为秦王地位考虑,又能为秦国未来考虑的辅佐大才。
    好事多磨,百炼成钢。这一对知心君臣,他们的相见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王稽举荐后,一年内没有秦王的音信;在自己炒作运作下,又一年没有秦王的音信。在二年的等待中,在可能是平静甚至于是灰心的情况下,范睢对天下的大势、秦国的局势以及秦昭襄王的认识更深了一个层次。上天想让一个人灭亡,肯定得先让其疯狂。秦国的四贵们更加狂妄了,秦昭襄王心里也更加不满了,上天开始要发飙了,魏冉为了自己的私利要动用秦国力量讨伐齐国了。范睢看到了这个机会,也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开始上书了。一封唤起心声的信飞到了昭襄王手里,昭襄王坐不住了,他急切的想见到这个自称为张禄的人。具体的细节还请大家参读《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总之是,见面的场景很精神,对话很精彩,人物的描写很精彩,结果也很精彩,范睢受到了秦王的信任,逐渐地进入了权力中心,再随后,宣太后、穰侯倒台,范睢为相十多年,其所用“远交近攻”的谋略,“固干削枝”的平内策略,以及长平之战所施反间之计,使秦国政权更加巩固,为秦国横扫六合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38年之后,秦昭襄王的孙子始皇帝嬴政统一了中国。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范雎得志后,为报仇雪恨,当众羞辱了旧主须贾,用计逼杀了魏相魏齐;为了报王稽和郑安平的恩,向秦王为他们请功封赏,王稽被任命为河东太守,郑安平被任命为将军。不料,这两人都没有好运气,也都没有好结果。郑安平为朋友还可以,但没有将才,结果是大败被围,率两万士兵投降了赵国。河东太守王稽因与诸侯私通,事败后被斩首弃市。很多能臣名将的悲惨下场,让范雎感到了害怕,国内外暂时的对手们都死了,也到了兔死弓藏的时候了。此后,他辞相举蔡泽,果断地放弃了荣华与权力,退出政治舞台。
    王稽、郑安平,这两个人原本不够出名,只因他们曾经帮助过名满天下的秦相范睢,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他们的名声。不过,将范睢拉下水的,也有他们的功劳,毕竟他们给对手提供了小辫子,在后续的功业上再没有提供过多大的帮助。按照秦律,范雎用人失察应受到株连,并祸及三族,只不过秦昭王念其功劳大,未加追究。对于范睢来说,成也王郑,败也王郑,公元前255年,郑安平死于赵国,王稽被秦国处决,范睢也在当年病死了,随着他的接引使者又走了。
    历史的巧合太多,也真是有趣。
   
    微信公众号:木林随笔(个人)
   个人简介:木林随笔,陕西蓝田人,闲读史书心性养,信手涂鸦莫笑话。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