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印度某工程师选言
一
现在许多人热衷于电脑阅读,但我以为:这种阅读总有一种隔岸观火,失之不真之嫌。而由它携带的漠然、生硬与疏离,也常是读者与文字之间很难形成一种亲热呼应的缘份。况乎,你点鼠标时稍有不慎,一段文字便飞也似地跳脱了,这自然会把人的心情弄的很糟乱。但当你真正捧起一本纸质的油印书籍时,一种洁净庄重的情绪,会伴着殷殷不断的默契倍然而生。美妙无比地是:由每一页文字里悠然飘逸出的淡淡书香味,使人顿觉的无比优雅,醉心和幸福了……
一本好书,就是心灵的一座灯塔。
在我记忆的港湾,高尔基的《童年》,使我最早读到的第一本好书。那时,我的童少年正遭遇着很多的不幸。在我青春的迷惘中,是无数本好书一次又一次,引导我投身到很多社会实际中去锻炼,并且使我及时正确地找到了个人生命价值的选向和座标。
二
由衷地说,读书真好。读书逐愚昧、去燥气、得智慧、育谦逊。不仅使人活的明白、自信、坚强。心里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善良和朝气。最要紧地是:只要有一架好书,陪伴着你生命的旅程,纵使命运的玄机里,暗藏着无数的挑战,你都会毫不忧虑地坚持着对自己梦想的呵护与追求。
我与书为友的情份,是绵长的、是厚重的、更也是无比珍贵的,难以说尽……由最早痴迷对好书的阅读,到借书、买书、藏书,那的确是充满了很多难言的恓惶和记忆犹新的快乐。与此同时,自己的精神品质,也随着持续不断的阅读——在丰润、在成长、在强大。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着,第一次读完果戈理的《死魂灵》时,我的心灵像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只一个俄国土地主乞乞科夫,小儿科一样贩卖“死魂灵”的游戏勾当,竟然把俄罗斯封建专制时代的腐朽没落,假大空和瞒与骗的罪恶本质,全部揭穿无余。掩卷沉思:高尚的艺术永远与真理同行:真正的文学艺术是无敌的:伟大的作家永远是人民的朋友……但我也深深为自己对个人所处的社会制度缺乏 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倍感害臊不安。那时才发现:自已原来是多么地渺小,幼稚和肤浅呀,简直还是一个蒙昧十足的乡巴老!
可惜这本书再也来不及细读,因为这本书是从作家邹志安先生那里借来的,必须准时归还。借书也像借钱,那是有时间限制的,否则,违约是很尴尬的。大家知道,好书是需得反复阅读的,但借来的好书,终归不能给人一种反复沉潜其中的美好机缘。
三
人年轻时往往很穷,记得我最早在县城新华书店买到一套莎士比亚全集时的那份富豪感,简直有些“狂”。我把这套全集驮在自行车的后架上,满城里显夸一样骑着抖风给人看,心里总想对人说:快看呀 !
我也能买起好书了,是一套名著啊……到了那天半下午,自已的头脑好像才冷静下来。在回家的路上,有意拐到风景幽美的泔河畔,像接驾自己美丽新娘一样把这套名著,轻揽在怀里,细看时,猛发现:原来少了哈姆雷特这个名响全球,时跨三百年的名人啊!这怎么了得!为了寻找有这个人物的第九卷,此后当真是踏破铁鞋整十年才找到了啊......
那天从县城归来时天黑了,我却不敢进门。反像做贼一样,把这套名著悄悄藏进院外的一堆玉米杆里。如此做祟,真是怕自己的女人看见一下子买了这么多的书,会跟我干起仗来。那时家里确实穷,买一套莎士比亚全集的钱,足够一家人一个月的花销。
我最早买到的好书,几乎都是这样背过自己的女人,偷偷把它们“邀请”到家的。但好书积累的多了,又没地方放。最先只在女人的衣柜里占着一溜小空间。而不断新买回的书,也不敢给衣柜放,只好用衣物什么的先伪装着藏起来,可一旦被人家女权主义一方屡屡发现了严正抗议时,只好妥协讨饶不尽了。没办法,分类装进纸箱吧。编成号,造一张阅览书目表,也好找、好读。但土窑洞容易泛潮,每发现有一本好书受了潮,心里就酸楚的发疼……时常,睡梦里都盼着:哪一天能盖起一幢漂亮的房屋,把自己的好书,像老朋友一样恭请进去,那该多好啊……
四
终于,我有新房屋了,是二层小楼。楼上的书房宽敞、明亮、向阳。我把所有的好书,分类置放在五个新式的立柜中——外国名著、中国大家、诗歌、散文、历史、哲学。累计六百一十本。虽然这不多,但在中国西部山区的贫困乡村,也是数一数二的富有了。
记得那一天,一个使我生命里长忆常新的日子:一九九六年十月的一天,那天正是我的生日。我郑重选择这个日子为书屋的诞生之日。具此产生的意义,将使我的生命庄严接受人类文明,智慧和艺术,亲情抚育的又一程开始......
那天,我几乎一整天都呆在书屋,意想把这一天过得更温馨。但即使温言热语千番,也很难说尽我那天陶醉在书屋里的快乐心情。相信:从此我随时都会通过书籍,与为圣者为师者为友者默言交流。这是机遇,这是幸福呵......
那天,我每捧起一本好书,都好像有和煦的春风呼唤着心灵在觉醒......置身书屋,心灵也奋然地甩掉:一个艰难求知者昔日满腔的悲怆,开始急切地在人类杰出的祖先——多彩的智慧海洋中遨游,并且积极寻找着适宜于自己精神成长的营养元素。相信《论语》、《资本论》、《楚辞》、《哲学原理》、《史记》、《战争与和平》、《红楼梦》、《乔伊斯文集》都会给予我厚爱和恩赐的。从此,我的求知欲望,将会骤变的更为炽热和辽阔。
告诉你吧,我有书屋,我更也有宣言:我的书屋,美女豪车黄金休想置换!否则,我的精神会穷困潦倒的沦为乞丐。
我有书屋,我有幸福,我更也有对青春梦想不懈的眷顾。
有书读是幸福,读书方知天地大。但把书真正读通透,读深广了,心灵便觉世界小,那才是真幸福。因为当你真正进入到一种全新的阅读状态时,便会对人类创造的多种文化形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且对当代社会进程中许多陌生而重大事变的特征和内涵,有敏锐的发现能力和准确的判断水平。对于当下多种社会形态中的人心所向,你也会有深度的把握。尤是对于自己生命的未来,总是怀揣着无比圣洁的希望。因为你已摆脱了世俗的羁绊。在此不断地聚学问,培才力的过程中,你也会把已知的解疑和未知的探索,禀赋给自己的那种精神,自觉地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并且在这种习惯中,反复不断地进行着知识领域的破除、构建和更新,由此而进入到一个接一个的重要收获时期。
无疑,这对于自己生命能有幸光临一次世界,也是一种高尚的回报。
数十年来,我读书的机会多都在雨天或农闲的日子里。往往白日里,在书屋读久读累了,便倚着二楼书屋的南窗遥望远方。这时有名的秦川大地上四季演变不休的万千斑斓气象,也会亲热地扑面而来......夜晚时,窗外是秦川大地上红黄蓝白的汪洋灯海......如梦如幻中,最灿烂动心处,宛然百年前那座闻名世界的古城圣彼得堡,人声正喧嚣着......城堡上忽然出现了天才的别林斯基,他好像正要到郊外散步去,却款款而言地对我们说:“一个人应该追求达到完美的境界,把幸福寄托在和他的责任相适应的状态中,这便是基本的道德法则。”
哦,感谢书屋,不断完善着我心中一个又一个彩色的梦......
作者简介
赵普东,礼泉县昭陵社区人。咸阳作协会员,近年来在(文化艺术报)(中国作家网)(咸阳日报)等刊物发表散文,诗歌,评论四十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