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飞处文学评论)困难是最好的大学——解读程海的《苦难祈祷》

[复制链接]
查看1963 | 回复0 | 2016-7-12 12:59: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书和我默默对视。
      我盯着它黄褐色的封面看了又看:黄土高原裸露着黄褐色粗犷的皮肤,绵延不绝,鳞次栉比,静默挺立。我仿佛听见了回荡在高原上空的旷远苍凉而又激情澎湃的歌谣。
        “苦难祈祷”四个炫白遒劲的大字纵横眼际,庄严,凝重。
        我凝视这绘有黄土高原的封面,抚摸着“苦难祈祷”四个大字。我知道它里面的内容太沉重,也太华美;太纠结,也太励志。它震撼着我,同时,也折磨着我。
      震撼我的是它的语言和内容,折磨我的也是它的语言和内容。
       我看小说一般速度比较快,因为情节热闹,往往浮光掠影,一目十行,倒也享受。这回看《苦难祈祷》很是吃力,几乎到了字斟句酌的地步。不是作者的语言艰涩难懂,而是人家的语言凝炼精当,活色生香,吸引得我逐字逐句咂摸玩味,不亦乐乎。而且人家夹叙夹议,处处可见至理箴言,我狂抄笔记都来不及呢。还有啊,这程老师呀,动辄就擅自更换叙述人称,一会儿“我”,一会儿“你”,一会儿“他”,搞得跟地下党一样复杂。我看得眼花缭乱,却乐此不疲。再就是,程先生学识渊博,引经据典,生僻字搞得我狼狈不堪。猛查字典、词典恶补。这不是折磨我么?
         辛辣老道幽默精炼的语言,让我不得不佩服!注意是不得不!呵呵!程先生的语言精准到不可更改一个字的地步。生动传神入木三分!
           第一个让我忍俊不禁的句子是这样的:“他穿着一件露背见肘的开花棉袄,低垂着一双红彤彤的眼睛,推着那辆哀歌高亢的低轱辘车,在瓦蓝瓦蓝的蓝天底下,赭黄赭黄的泥土路上,弓着背,凹着装满荠儿菜疙瘩的瘦肚子,艰难前行。”多么开阔的视野背景,多么生动形象的曾祖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推车图!作家描述的场面我何其熟悉,但我绝对不会想到“凹着装满荠儿菜疙瘩的瘦肚子”之类的传神妙句。您能吗,亲?
      继续精彩哈。“有一天,阳光特别的旺,林子特别的绿。”这个“旺”字绝了。
      “他一下镇定了,蛇似地抬起脑袋,从花叶隙间望过去,发现战事已经结束。”“蛇似的抬起脑袋”,机敏警惕的曾祖父!
        “曾祖父用石头砸鸡蛋似的砸死了其余几个幸存者,又一次慢吞吞地,不动声色地推起车子……”幽默中透出曾祖父的沉着冷峻。
           “蝙蝠喜欢黑暗,黑暗是它的太阳!”别开生面的比喻。
   “    五六十岁的老人,她的美丽只是美丽的废墟而不是美丽本身”道出了我们的顿悟。
        “那些往事还那么年轻!”“年轻”真是神来之笔!
          诸如此类的锦言妙句不胜枚举。程先生并未使用什么华丽的辞藻,他用的是家乡朴实的方言,这浓郁的家乡方言到了他的笔下,就像钻进了魔术师的怀抱,层出不穷地变化出一个又一个惊喜来。而所变出的东西是我们司空见惯却又想不到说不出的。所以,戳到了我们心窝,引起了共鸣。

                            二
      
       当然,语言只是载体,重要的是还是内容。
        在内容上,《苦难祈祷》完全可视为一部励志教科书。
         程海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沒有生活的极度压榨就不会有文学的极度释放。作家单凭才华是不够的,还要有对生活的极端体验。”
         他的老家和我们礼泉县毗邻,兄妹六人,小时受尽贫寒。尤其在三年困难时期,吃糠咽菜,徘徊于生死之间。据他说:《苦难祈祷》中的大多数细节,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这就决定了这部作品必然是字字血泪,感人肺腑。
       不是吗?苦难的童年,九死一生;苦难的少年,人格粉碎;苦难的青年,爱情多舛。而贫穷与饥饿的魔魇如影相随,人生步步艰难。这生活苦难、人格苦难、爱情苦难,如三座大山压在主人公景卑卑身上,使他步履维艰。在那段峥嵘岁月里,每一个深深浅浅的脚印,都浸透了景卑卑的滴滴血泪。我们透过其中的《受苦歌》,听见了他对抗苦难的呐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是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它锻造了景卑卑钢铁般的意志。

                         三

       更值得一说的是这部作品十分独特的主题。
        苦难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避之不及的东西,但作者在这部书中,却将苦难当作一种追求,甚至是一种神圣,去认识它,礼赞它,祈祷它。并赋予它不同寻常的意义。
        在整个人生中,苦难会时起时伏,如影随形。它永远不会完。这也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一个真理。
        “因为有苦难在,便有你在。你过去的困苦,甚至你现在和杨菲菲等人之间的诸多麻烦,其实都是你的机缘和你的福祉。因为唯有这一切才能不断呼唤你的智慧、人格、气概和你对自己的重新创造。假如苦难真的完了,那你不是也要完了吗?”这是作者在文末的画龙点睛之笔。
         “祈祷”一词,原指宗教信徒或信神灵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作者在这里用了这个神圣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皈依苦难的虔诚和笃定。他将困难已化作自己的追求与信仰,并以此不断自我超越,不断走向卓越和成功。
        作者关于主题的阐述还有很多,如他假借基督的话说:“困难和痛苦确实是很煎熬人的,但苦难和痛苦却能造就大勇气和大智慧,造就慈悲怜悯之心。幸福常常是罪恶的渊薮,苦难却常常是美德的渊薮;幸福和满足总是肤浅的,而苦难却能刻骨铭心。由于我明白世界的本质,我向世人展现的便不再是自豪和微笑,而是我的卑贱和忧郁。我已被钉在十字架上很久很久了,但我不会寻求解脱,因为我视我的痛苦为我的深刻,视我的鲜血为我的神圣,视我的失败为我的胜利。请想一想,一个走下十字架的基督,对人世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番发自肺腑慷慨激昂的话语,让我热泪盈眶。基督的十字架代表的就是一种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甘愿为大众流血牺牲的人生追求。
         当然,《苦难祈祷》中的基督,只是一种苦难的象征,而并非宗教中的基督。
         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这部作品的主题一样。这些名言警句同样深刻地诠释了苦难的意义。
         程海先生此书的格调是激昂的,主题也是高屋建瓴,充满正能量。这也是他的一贯文风。和他的成名作《热爱命运》一样,充满了对人生意义的深遂思考。                                   
      一部好的作品,必然会是时代精神的思考者和引领者,也必然会是不同凡响的,別开生面的。《苦难祈祷》独创的主题和人物形象,以及叙事方式,必将给现代文学史增添崭新的一页。
                       
                   四
     说完主题,再说书的结构。长篇小说,拼的就是结构。结构不好,文章就一塌糊涂地趴着,根本立不起来。《苦难祈祷》的结构精巧新颖,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全书按时间序列分四卷,有条不紊地记叙了主人公景卑卑的成长史,脉络清晰,一目了然。决然没有流水帐之嫌,因为作者不断穿插时空的颠三倒四,人称的变化莫测,加之精采的语言,便紧紧攫取了读者的目光,这也正是程海先生的高明之处。一般作家的小说是以故事情节的发展带动人物,而他的小说是以人物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顺势说说人物,我们聊聊主人公景卑卑。作者在这个自画像的人物身上不惜重墨渲染。为了让这个灵魂式人物丰满,有血有肉,作者在他身上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恨情殇。三种变化不定的人称叙述方式,就像三架不同的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方方面面地细腻拍摄景卑卑的喜笑哀乐,淋漓尽致、全方位地展现他敏感、丰富、强大的内心世界。作者对景卑卑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精准传神。作家柳青曾说心理描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程海先生长于心理描写,善于挖掘剖析人物微妙复杂的精神世界,真实再现了人物的情绪。景卑卑因为贫穷而敏感,因为贫穷而自卑,因为自卑而强烈地想引人注意,格外喜欢出人头地,非常渴望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于是他唯有在那段苦难的峥嵘岁月里,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忍辱负重,忍饥挨饿,志存高远,背负自己的十字架坚韧前行,矢志不渝。他让我想起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把生活的苦难深深勒进自己的肩头,步履维艰地拉拽着沉重的命运之舟,毫无怨言,勇往直前。最低贱的境遇常常会焕发出最顽强的抵抗力量,最困苦的命运也常常会呼唤出最高贵的精神。我们常常在这样的反差面前泪流满面!这就是活着!景卑卑完美诠释了如何活着!那就是热爱命运,祈祷苦难。
       杨菲菲,一朵漂亮的花儿。尽管她漂亮如花,但在文中也不过是衬托景卑卑的绿叶人物。她无疑是美好善良正直的,起初光芒四射,但作者对她后来仓促嫁给马照相师的安排,削弱了她起初给读者树立起的美好无暇的形象,她的这一疯狂的报复举动令人匪夷所思,让人感到她胸无大志,有勇无谋。即便是她后来如愿以偿嫁给了景卑卑,她的形象也再没有光鲜起来。
        相比之下我认为吴菁菁倒是个敢爱敢恨的性情女子,她的爱恨情仇完全符合她的身份,一个从小身心遭受重创的弱女子,在生活的夹缝中,如浮萍飘摇不定,拽住无论什么救命稻草都不放。她对景卑卑的爱是真诚的,虽然她出自污泥而没有做到不被污染。但她也是受害者,是牺牲品,值得同情。小说最后写吴菁菁为了捍卫爱情由杀人到自杀,都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还有小说中刻画的其他林林总总的众生像,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里不再赘述。
          最后说艺术性。《苦难祈祷》这部书无论从语言、内容、结构、人物的塑造及主题的挖掘上,都达到了不凡的高度,高山仰止啊。由此可见程海先生的文学造诣深不可测,笔力非同凡响。
        说了一大堆好话,现在班门弄斧挑挑刺哈。程海先生此作采用三种变化不定的人称来叙述,固然令人耳目一新,但由于不停地变换人称,在章节的衔接上就出现了些微的断层,不是很顺畅很紧凑,个别地方有些突兀;再就是人物的对话语言,如景卑卑、杨菲菲、吴菁菁说话全像在慷慨陈词地演讲,甚至和景卑卑一样妙语连珠,使我不得不生出疑问:这些平俗人物难道有如此的语言能力吗?他的另一部小说《热爱命运》中的人物语言也有类似的情况。但又一想,莎士比亚,雨果作品中的商人,农妇的语言不也是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吗?似乎缺乏应有的个性呀!为什么这样呢?大约因为他(她)毕竟是莎士比亚,雨果化了的商人,农妇吧?而程海先生笔下的各色人物,也一样是程海化了的人物吧?
           以上文字,谈不上是评论,只是读了作品,点点滴滴的一点感想罢了。不过都是由衷而发,对与不对,由它去罢。
         程先生, 您说呢?





李为,女,笔名海鸥飞处、灵猫与美蝶。1974年生,咸阳市作协会员,小学高级教师,热爱文学,痴迷文字。作品散见于《长庆文学》、《咸阳教育》、《嵕山文艺》、《有邰文苑》和西部文学网、江山文学网等。
微信号:13891479665
地址:陕西咸阳礼泉建设路安居园
邮编:713200
IMG_20160710_075628_HDR.jpg
IMG_20160711_095325.jp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