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燥热的风被灰色的水泥地面蒸煮,发酵,升腾于狭窄的楼宇间,如一股股桑拿般的湿热之气蒸腾于双腿间,让人感到溽热难耐。习惯性地抬头看天,灰暗的云像一张大幕遮盖着天空,分明能感到太阳想要透过云层所作的挣扎,云层慢慢地被撕扯,一丝丝亮白透了过来,像是透过幕布的强烈白炽灯光,再撕扯,再挣扎,终于,头顶上的云慢慢地变薄,变淡,最后变成了淡灰色。云的空隙裸露的天呈现出灰蓝色。接着云的边上亮起来了,慢慢向四周沉积。可惜,视线被楼房阻隔,无法继续欣赏云彩的变化,但思绪却不由飞回了白鹿原上。 小时候,常常在割草、玩耍的间隙,躺在草地上,任风儿吹过脸颊,看天空鸟儿自由飞翔,那时的天特别蓝,高远辽阔,我们总是在数着从眼前飞过的鸟和飞机,比较二者的大小,总想着有一天飞机能掉下来让我们骑。我们总以为天上住着神仙、王母娘娘和七仙女,天上的云朵是织女织出的锦缎,但是却想不出锦缎为什么会像放电影一样不断更换模样。看!湛蓝的天空偶尔飘过一丝白云,不用心看便不易觉察。接着,一朵两朵白云像闲庭散步的儒雅书生,衣袂飘飘,悠闲自在踱步前行。旋即变成一把一把撕开的棉絮,飘散、扩展,很快挂满天空。接着又像是抖落的羽毛满天飞舞,继而又幻化成美丽的仙女,时而轻歌曼舞,时而张开双手,散落一树树洁白的雾凇。 一会儿变化出群群牛羊悠闲地低头吃草,一会儿又变化出硕大的飞鸟凌空飞翔。倏忽之间,它又抖落薄纱铺天盖地飘落下来,似乎伸手之间就能接到,忽而又隐匿起来,碧空万里无云。 黄昏的火烧云又是一大奇观,可谓神秘莫测,美不胜收: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满天都是亮晶晶的棉花。奇怪的是,棉花向四周散去,一个庞大的巨型鱼出现了,它的身上是葡萄灰的,张开的嘴里衔着红红的火球,一会儿又像互相撕咬的狮子,灰蓝的狮子变大、变凶,瞬间吞噬了那个白灰泛红的小狮子,变成憨态可掬的狮子蹲坐在面前。这时的天空是大手笔的写意画,云彩千变万化,色彩浓艳。小小的我们,没法描摹出它的火热和激情,却能互不相让地争论变化的是狮子还是狗,是羽毛还是棉絮,是大鸟还是飞船…… 我们也会争论到底是神仙,还是王母娘娘在抖动织女织的锦缎,形成美丽的彩云。 那时候,我问父亲,父亲告诉我,是风把云吹散的。那是的我很好奇,我认为风一定会玩魔术,要不它怎么能给云裁剪出那么多好看的衣服。 记得农忙季节,每天晚上,父亲都会望着天,然后决定第二天的活计。有时正在晒粮,父亲就让收粮食,我们认为太阳这么好,就不愿意。可是,等我们刚收完时,天就下了暴雨。我们追着父亲问原因,父亲说,他是看云识天气。父亲能说好多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上淋淋雨”“云朝南,水漂潭,云朝东,刮狂风”“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黑云接驾,不阴就下”。从此,我便对宇宙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学习了带云字的成语:行云流水,云开雾散,天高云淡,闲云野鹤。又学习了关于云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似乎所有与云有关的词语、诗句都让人联想到家乡的青山绿水、清风丽日、鸟儿欢唱、蜂蝶翩翩、整饬的庄稼地、浓郁的槐树林、绿油油的草坡,联想到一种悠然、宁静的生活状态。 曾经在听了费翔唱的《故乡的云》问父亲,他在美国,怎么会有故乡的云飘过,难道云也会飞?父亲笑着摸着我的头说:“你长大了就懂了。” 最近,看过旅美博士马清远一段话:“我对故乡又爱又恨,爱的是故乡人,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云彩曾给过我美好的童年,美好的憧憬;恨的是如今的故乡已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山不再绿,水不再蓝,庄稼地大批地荒芜,老房子大多被荒弃。”我深有同感,虽然我还没有完全离乡,但是,家乡早已不是小时候的模样,到处是白皮松、红叶李、国槐、苹果树、杏树等经济树种,到处租地种西瓜,圈地搞所谓的新农村建设,庄稼地被分割的七零八落,农人们被迫外出打工,散落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整齐的楼房里再也看不到炊烟袅袅上升,街道上再也听不到鸡鸣叫狗吠,场院里再也听不到孩子嬉戏的声音,田埂路上再也不见戴月荷锄归的农民伯伯,傍晚时分再也没有母亲悠扬的唤儿归的声音。 行走在城市的街道,心里涌起一阵酸楚,步行的人愈来愈少,人们习惯于把自己装进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中,如上了发条一样,不知疲倦地追求所谓了高档生活:格调高雅的餐馆茶楼里,觥筹交错,虚与委蛇;灯光迷离的歌舞厅中,摇滚疯狂,放声高歌;冬暖夏凉的写字楼间,埋头于冰冷的电脑,如山的文案。除了天晴下雨,几乎不用感受季节的变换。我不知道他人是不是像我一样,习惯抬头,从云卷云舒中汲取一种力量,让内心保持澄澈、宁静。 我瞬间理解了:费翔的那片故乡的云一定是飘在心里的,那一片云彩,牵惹出的是他眷恋的故乡的人与事吧,是精神的桃花源吧! 此刻,身外依然是湿热的空气在蒸煮、盘旋,但心中分明又浮现故乡的彩云,它带来一股清凉的风,拂去了沉积多日的阴霾,为我送来鸟的情话,阳光的问候,带着我的心徜徉于故乡的田野街巷、青山绿水间…… 作者简介: 南小玲,网名:霁月,蓝田县城关中学语文教师
喜欢光风霁月的纯明之境,喜欢文字的那种温暖,能坚持阅读,坚持写作,尤其善于写游记。作品先后于《幸福蓝田》《蓝田文艺》《阳关文学号》 《西部文学》等公众平台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