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张笃龙______葫芦痴仙

[复制链接]
查看889 | 回复1 | 2016-8-3 18: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邓仲祥 于 2016-8-3 18:59 编辑

IMG_20160731_200543_看图王.jpg IMG_20160731_200211.jpg

葫芦痴仙

  葫芦,谐音福禄,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葫芦自古都是文人墨客仙道游僧圣医喜爱之物,张果老倒骑毛驴身上背着个大葫芦,太上老君灵丹妙药盛在药葫芦里,济公活佛离不开酒葫芦,菩萨显灵手里托一个葫芦瓶,许多老中医也都选用了大大小小的葫芦储药,民间使用葫芦更广泛了,葫芦瓢,葫芦筛,油葫芦,葫芦蒲篮等,各有各的用途,葫芦笙、葫芦二胡在乐器里更有特别的味道,葫芦工艺品尤为人们青睐。
  不知什么时候微信群多了一个葫芦痴仙的微友,因本人也特别喜欢观赏葫芦缘故,就格外留神他的微信信息。随着他发的信息增多,特别是一组葫芦照,早把我的魂勾跑了。哪方仙家,一定要探个究竟!看到他发的地址,方晓得就在城外不远的农业示范园里。
  知道了地方,晚饭后尚早,随步行前往。一路穿街越巷,边问边走,匆匆路过水景公园西门,看到一抹彩霞横空掩映在园中楼阁上空煞是美丽,急忙用手机拍摄了几张照片继续前行。
  下午周边阵雨,东风送爽,由于赶得紧,浑身还是汗湿衣衫。天慢慢暗下来,心里未免有点着急。近一个小时的急行,穿过西禹高速路涵洞赶到城外农业示范园还是夜幕已经降临。
  药惠农业科技示范园是西安高陵对外宣传的一个名片,通过土地流转方式从群众手里把土地集中起来集约化、市场化开发利用,村民在获得每年每亩900一1200元不等土地流转费的同时还可以在农业示范园中打工赚工资或者滕出手来搞其它产业,既解决了群众收入不高问题,也让土地发挥了最大效益,一举两得,成功经验得到了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充分肯定并积极加以宣传推广,获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夜幕下的示范园区混凝土路面平坦洁净,路两旁网栏隔开了行路与园地,一边高大的现代化塑料大棚一栋栋延伸过去,已看不清种植了什么,一边就是要到达的目的地一西安市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站。这里空旷安静,只看到远处几星幽暗的灯光,听惯了城市的嘈杂,受够了城市霓虹灯的刺痛,一下子来到这样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格外静谧,有一种隔世的感觉。我深深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清爽地站在了试验站门前,滚动式铁柵门紧闭,门房漆黑无人影,向院里望去,两层办公楼矗立空地中央没有一丝灯光。知道当晚看不到葫芦也见不到葫芦痴仙了,但我并不气馁。
  享受着郊野外这无边的静寂和凉爽,呼吸着这略带一点清草和泥土气息的清新空气,迟迟不想回返。观赏葫芦的机会只能等再来了。
  第二天下午早早用过晚餐,索性再次步行前往寻访。来到试验站门前,滚动铁栅门依然紧闭,寻到昨晚联系留的手机号码拨通,自报家门,稍后看到一个饱经沧桑的身影出现在门里打开了栅门。
  第一次见面,全然没有和痴仙形象联系在一起,还以为是当地看门老头。答讪间已知道面前之人确是我要寻访的葫芦痴仙。因为有微信群里相互闲聊的信息,倒也并不陌生。一眼望过去,黝黑的脸庞显示了长期室外劳作的印记,瘦小精神的身材展现出对美好生活的乐观和憧憬,谈吐间能感受到他对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他正在园中作务,我直接随他来到院东的葫芦园。
  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约五亩左右的葫芦园,葫芦架整齐排列,葫芦蔓已爬满架子。再细看,葫芦架下吊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葫芦兄弟家族。大的有直经二、三十公分的,小的有直经仅三、四公分的;形状有似长颈瓶的、有似茶叶罐的、有双塔的、有椭圆的;颜色也略有差异,有的翠绿欲滴,有的泛着鱼肚白,有的青绿透黄,简直无以形容和描述,显得理屈词穷,找不到更好的词语。我激动万分,拿着手机摄像使劲拍。
  我忽然想起前年电视节目和报纸上都分别介绍过长安一位葫芦爱好者的事迹。我刚一提起,默默在一旁忙碌的师傅开口了,说那就是他。他是长安人,市种子管理站骋请他来到设在高陵农业示范园中的西安市农业新品种试验站专门侍弄葫芦,现在园子有30多个品种葫芦。我更加兴奋了,原来长安葫芦专家扎根高陵来发展了,让我这个葫芦爱好者有了广阔的学习前景,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这时,师傅正小心翼翼地把一颗葫芦往他设计好的模具里送进去,再朝周围一看,葫芦架上已挂了不少模具,这正是师傅神秘之处和我最感兴趣的地方。陕西范制葫芦第一人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
  天渐渐暗下来,葫芦蔓上葫芦摇曳的身姿吸引着我不忍退出,这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有谁不为这姿态万干、身形奇诡的葫芦折服。空旷的园子微风拂面,酷热的暑气在这里一扫而光;近期只有师傅一人在园子作务葫芦,让身处闹市的我站在这郊外安静温馨的环境中一下子还有点诧异,世间竟有如此清静之地,难怪要以痴仙为号,这不正如蓬莱仙境一般。师傅已经收拾好了工具,我只好随他到他卧室兼工作室参观。我调侃师傅,说你一人拥有这么大一个园子在两层楼的办公大楼里办公,比国家主席都牛。这时我才想起还不知道师傅尊姓大名,问师傅贵姓,他说什么贵不贵的,姓袁,质朴厚道的性情一下子表现出来。
  上了二楼进入师傅的卧室,满屋摆放的葫芦使人感觉如入仙境。这些都是师傅这些年留存下来的范制葫芦,有仙有佛,有兵马俑,有浮屠塔,当然也少不了线刻绘画葫芦,看到另一张床上摆了不少已成形的半成形的石膏模具,师傅介绍说这是做成各种类似福、禄、寿、禧寓意图案直接镶嵌到普通葫芦表面的一种工艺葫芦制品做法,是一种新的探索。
  桌上一个奖牌特别显眼,仔细一看,原来师傅还是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器制作技艺传承人,令我肃然起敬。这些年,二哥在区文化馆一直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挖掘保护工作,经常听他述说民间艺人的不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的困难,而且我岳父也成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韩氏骨外伤制药技艺传承人,所以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情有独衷,对那些民间传统技艺传承人更是敬佩有加。我赶忙让随行的人给我和师傅拍了几张合影,我让师傅坐在床边抚弄着他用葫芦制作而成的独特二胡,我在一旁欣赏的情景永远定格在镜头里。师傅取出他的传承人证书,我急忙拍照留存,这时才真真切切看听了师傅的姓名。
  袁昌延,1953年出生于西安,现为西安市西咸新区斗门先锋村葫芦器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自幼喜爱工艺美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师从本村李健山,陈升蔚学习种植葫芦和葫芦器制作技艺,尤其从本世纪初钻研范制葫芦至今十余年,成功恢复了这一千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技艺,制作了百余件传统葫芦器作品,为陕西工艺美术填补了一项空白,被誉为陕西范制葫芦第一人。
  看着琳琅满目的范制葫芦制品,听着袁师傅这些年的执着追求梦想和他的宏伟计划,我的的确确感受到了葫芦痴仙的魅力。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还在回思下午看到的一切,我在想,我能为袁师傅、为这些民间艺人做些什么?
  2016年8月3日完稿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邓仲祥 | 2016-8-3 18: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葫芦,谐音福禄,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葫芦自古都是文人墨客仙道游僧圣医喜爱之物,张果老倒骑毛驴身上背着个大葫芦,太上老君灵丹妙药盛在药葫芦里,济公活佛离不开酒葫芦,菩萨显灵手里托一个葫芦瓶,许多老中医也都选用了大大小小的葫芦储药,民间使用葫芦更广泛了,葫芦瓢,葫芦筛,油葫芦,葫芦蒲篮等,各有各的用途,葫芦笙、葫芦二胡在乐器里更有特别的味道,葫芦工艺品尤为人们青睐。
打赏鼓励一下!
淡泊看人生,挥手谱华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