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闲人生散文】《无聊集》自序

[复制链接]
查看1537 | 回复5 | 2016-8-5 04:34: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png

        那是冬季的一天,在一间由生产队饲养室改造的教室里,我们十几个毛猴猴子坐在饲养员的光炕上,边听课边偷偷地拿纸飞机扔旁边的耕牛玩儿。那个一只手的老师立在脚地儿,大声说:“都听好!有个姓鲁名迅的名人说了: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去挤,总是会有的——你们记下了吗?!能做到不?!”后来,我从别处知道他这话里部分有误——却也因此,居然记住了这关于时间的名言,一直没有忘记。
         怎么说呢?人生就是时空长河里一段属于自己的光阴,你一定要当它是块吸水海绵的话,其实能挤出来的点点滴滴,大多都属于无聊的时光。古今中外无论个谁,一生难免总有些没意思的时候吧?照这样看来,人的差别只在度过无聊的方式不同罢了——文明的说法是通向罗马的路不止一条,粗俗的说法是屠夫杀猪各有各的杀法,常见的是捅脖子,少见的是掀尾巴,血腥点的拿棒当头一下——不过如此而已。
       我出生城外的塬上。关于我们这个家族,远的说不清了,只说晚清以降二百多年间,人老六辈有五辈都是读书人。曾祖父是唯一没有做教书先生的那个,历经清家、民国、新中国,算是三朝逸民,寿命最长。他老人家一生唯勤唯俭,解放前吧,据说家里大烟水烟旱烟纸烟样样都有,那是招待外人的,他一概不动,也不让别人动。农活方面他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吆大车,扬麦场,掂麻包,提剡摇耧,起圈拉土,锄草犁地,一句话:他弄啥两个伙计跟着弄啥。后来六六年社教划成分,我家被工作组内定为地主,禁不住贫下中农们在会上嚷嚷,一榜降为富农,再榜降为中农,三榜出来定为上中农。村人的理由是“铁老汉替瘫痪儿子干活”,两个伙计的证言更象一个悖论“铁老汉把长工的活干完了”。他八十三那年,看东西模糊不清,实在干不动了——此前三年,大儿子在没黑没明的文革批斗中郁郁而终,大家庭被分成三个小家,他每天摸摸索索出这家进那家,里外督促家务。可能阎王爷实在不忍心让他在乱世中受罪了,八十四还没到就招呼他商量事去了。前些天我回村里,上年龄的人还给我讲“贺大(duo)家的铁老汉”如何如何“发争”。村人心目中的曾祖父,就是俗话说的“一辈子瓜做瓜做”的那种没意思人,他留给我们后人的,是外号“铁老汉”的勤快农民把这个古老职业做到极致的逸闻。
        受此影响,我的祖辈父辈平辈都是急性子,也都没有什么嗜好,更没有把爱好做成职业的。单说我自己的职业、个人生活吧,在好多年里,我都不敢让自己闲下来,就像曾祖父一干人在身后看着一样。“我能做啥?”这是我每一天里都反复要自省的,“有事时候认真做,没事时候找事做”——这变成了我的人生信条。象打麻将、旅游、闲聊,这些消磨时光的事情,都让我有种道德罪恶感,不敢心安。有时候不得不出去应酬,回来都要多读几页书,多写几行字,做补偿状。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婚礼,主持人讲了同事一件事:有个晚上他实在睡不着,无事可干,就找块半截砖把墙角的半袋子核桃全部给剥皮,剥完还无聊,又一个一个敲开了——天总算亮了。会场上,同事们笑得前仰后合。从此以后,单位的小圈子多了个典故,“闲得没有核桃砸”被形容无聊状态。实在说,那会儿我觉得这做法和吃沾边,有点不合“君子远庖厨”的古训,此外也没有觉得它有啥可笑的,天雨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要我说点可笑处,剥皮、破壳这两个过程就该一次完成,脱裤子放屁嘛,是吧?
        好多年后我才明白,小到个人,大到我的家族,再大至我们这个民族,都明显遗留着农耕社会苦难岁月的文化痕迹。几千年来,也许唯有我们东方有这种文化,它强烈反对享受,鄙视休闲。什么天道酬勤,什么勤为径苦做舟,什么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什么“生命在于运动,人生就靠胡弄,麻将全凭胡碰”,等等惯口不一而足。它不鼓励宏观审视理性思辨,只强调当下频繁的出击,以求量的累积升华为质的突破。最最厉害的,它让有无勤奋品德与人生苦乐相联袂,并上升为人生的哲学,还配套有形而下的无数通俗易懂的正反故事,渗透到为人处事处世的方方面面,让一个人从哇哇坠地到闭眼盖棺都受此影响。至今,它还弥漫在社会的角角落落,挥之不去。是不是?
        本来,我这样忙忙碌碌的活着,也一天一天的,没有什么出息肯定了,单位里混活到退休没有什么问题吧。但是—— 无边苦海中的我也遇到了命运之神的点化,人生陡然出现了转折的契机——有一天,在狗市的小摊上,孩子们正在围观,一只惊恐的老鼠为了逃出盘子不停奔跑着,它越跑盘子转得越欢,盘子转得越欢它越惊恐,也跑得越快。“真傻,”我说,“歇歇脚,不更好吗?”这不就是我吗?突然间就有醍醐灌顶之感。回头看看,再朝前望望,发现将自己击打成旋转不息陀螺的这种活法,四十多年来也并没有显现出什么特别意思,甚至许多时候,许多事情,我静静的躺下不做,或者转身陪人去喝喝酒,品品茶,唠唠嗑,打打牌,爬爬山什么的,事情的结果还可能更好些。大多数时候的穷忙活瞎折腾,还不如形象猥琐口碑欠佳的蚂蚁。没有了诗意的远方,逃脱苟且的人生其实质依旧苟且,别样的苟且。
        这些年我是不是活得有些无聊?明白了这个,就想起千年前醉翁亭下醉醺醺颓然怕醒的那个老头。古人说:朝闻道夕可死,典型的胡煽惑。你看我,闻道了,还觉悟了,人过四十日过午了又能咋样,真的幸福得要死吗?哎,我没有那种追求真理的勇毅,感觉自己实在有些可怜。
        惯性吧,最近几年的无聊时光,大部分渾施慢予了。实在无聊得不好打发的部分,就送给了一样东西——剪报。
        大凡正式出版的文字,看后觉得有些意思,还想继续拿来消磨的,就收集起来。胡刀片、剪刀用过好多了,实用的还是剪刀。最早的几年里,剪下来的用浆糊粘到废旧书籍上,这些年住在城里见了些世面,就直接夹在文件夹里了,简单省事,不会反潮,不担心发霉。原谅我上边可能叙说得繁琐无趣,其实归纳起来就一个“三部曲”:读,剪,夹——请相信,每一步都不复杂,都是打发光阴的绝好办法。坐在阳台的废报纸堆里,才觉一晃儿功夫,头顶的太阳就跑到西边高楼背后去了。
       无聊的时候,随便取一册翻翻,感觉时光都轻盈了。无聊河畔,它如同摆渡的船夫,送我们抵达彼岸。能最终走进文件夹里的所有的文章,都已经读过三遍了,或者说经过了几次三番的评核。个个都是金蛋,没有一个是我下的,个个都喜欢,有的上面还有圈圈点点的痕迹,还能够触摸到挑选这篇文章的微妙心思,有可能就几个字,也可能一段话,有时候只是作者的视角。这些就象一枚枚细碎的水晶,散落在一个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快活地闪了又闪,等待有人捡起来。能聚在这里,真是缘分呢!
       这些剪报册子中,最喜欢翻阅的有五六个。五月份有个朋友住院,手术后还得住几个月,我去看他,就抱了两册子送去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合适吗?
       总得有个名字吧,因为上面的原因,我名之《无聊集》。
       是以为序。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 收起 理由
西部文学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邓仲祥 | 2016-8-5 07: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凡正式出版的文字,看后觉得有些意思,还想继续拿来消磨的,就收集起来。胡刀片、剪刀用过好多了,实用的还是剪刀。最早的几年里,剪下来的用浆糊粘到废旧书籍上,这些年住在城里见了些世面,就直接夹在文件夹里了,简单省事,不会反潮,不担心发霉。原谅我上边可能叙说得繁琐无趣,其实归纳起来就一个“三部曲”:读,剪,夹——请相信,每一步都不复杂,都是打发光阴的绝好办法。坐在阳台的废报纸堆里,才觉一晃儿功夫,头顶的太阳就跑到西边高楼背后去了。
打赏鼓励一下!
淡泊看人生,挥手谱华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翔鹰 | 2016-8-5 22: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好的记忆,文笔细腻,流畅,欣赏学习, 问好您!
打赏鼓励一下!
生有生的价值,死有死的价值。用灵魂抒写文字,用文字雕刻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6-8-6 16: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0000.pn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三闲人生 | 2016-8-7 15:12: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编辑的激赏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宁静个人认证 | 2016-8-7 19: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西部文学微刊)第734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