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的村校

[复制链接]
查看571 | 回复9 | 2016-8-12 08: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程贤富 于 2016-8-12 08:45 编辑

  
  《喝栽秧酒》这篇小说,是以自己工作过的一所村校为原型虚构的。发在一个文学网站,加了精品推荐,事情似乎完美了结。但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这所村校,本来它已废弃多年,离开它也已三十一年整了。
  昨天,叫了一辆车,下午一点钟出发。计划在学校逛两个小时,下午五点返家。车到山脚,还须步行一段壁陡的山路。虽然爬得气喘吁吁的,可脚下并未减速。到了山顶,朝北一望,绿树掩映中有一栋白房子,是记忆中的一户农家,便朝南走去。翻过一个小山包,下面什么都没有了,感觉北行才正确。返身向北,发现上山时第一眼望见的那栋白房子,就是原来的村校。只因离开时,学校周围没有树,加之属于民校的几间教室,今天又变成了一片坟场,所以误判。又走了一段茅草路,忽见路旁有一可怜的小水塘。仔细斟酌,它就是那口曾为学校提供饮用水的山平塘。由于泥沙和野草的侵占,面积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了。这口水塘没有泉源,全靠雨水维持。整个少雨的冬季和春秋大旱时,就干涸见底了。在塘边傻傻地驻足良久,神思恍惚中,我好象看到了一个年轻后生,手提木桶前来打水的身影。
  师范学校毕业时,我是豪气冲天的,私自认为进个中学没问题,出乎意料的是连个像样的小学也没摊上。来到这里,锐气已损大半。有人说,女孩子是“菜籽命”,其实有单位的人才是真正的“菜籽命”。当官的大手一挥,命好的落入肥田沃土,枝繁叶茂。命差的落入瘠田薄地,一辈子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
  七岁到十七岁,本是读书的黄金时段,却遇上了十年文化浩劫。劫后余生的我,在恢复考试制度之后,还能凭学习成绩走出农村,实属不易。再说,又是本乡本土的,教书又是自己的选择,因而无论分配如何不公,我依然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从水塘朝上再走数步,就是操场。操场依旧,只是长满了野草。站在操场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厕所。天上连一根椽子都没有了,只有四围的石墙还兀立在原地。
  教室门洞开着,走进去,从不同角度拍照。站在教室里仰天而望,屋顶大洞小眼的,搁在椽上的瓦片也凌乱不堪。房子似乎没有记忆中的高大了,估计再不打理,不出三年就会夷为平地。从前的学习园地里,歪歪斜斜地写着七个大字:“我爱你,金桥村校!”字迹稚嫩,看来是某位学生发自内心的呼唤。
  卧室比记忆中的更矮了。门楣上写着“厨房”二字,是由于卧室后来改成了厨房。门的上半部分,织着密密的蛛网,猫腰钻进去,踩在破砖烂瓦上,幽灵似的转了几圈。在这里工作时,每天清早,我都要利用窗棂透进的白光,朗读一至二小时古文。要是扎根在这清淡的环境里,也许会失去一些,但写作一定会比今天长进。
  在这里任教时,除了我,还有三位民办教师,学生多达三百余名。今天空空如也,连人毛都找不到一根了。那时候,全镇五千余名学生,中心校才七百多,其余的分布在各村校,少则二三百,多则六七百。那时候,无论走到哪个山头,都能听到琅琅书声。今天,全镇还有二千五百余名学生,分散在村校的,总共不足五十了。
  来时晴天大太阳的,此时的天,忽然阴暗下来。远处灰濛濛一片,有人说是雾,有人说是雨。正在争论不休时,一滴毛毛细雨落在脚下。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又从乌云里钻出来。这忽阴忽阳的天气,正如我此时此刻的心情。低头沉思,这雨水,是上苍被我感动得落泪呢,还是替碌碌无为的我,撒下的伤心之泪呢?
  看完这些,我还想去拜访一户李姓人家。这户人家在学校上方约五十米处,以前对我不薄。李家长子在我手里读过书,成绩不是很好,然而一副憨样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到李家,问及现状,主人说,他家有三个儿子,都在重庆打工,三个儿媳都在镇上带孩子读书。所挣的钱,刚好能维持生计。四家人挤在六间土坯房里,至今无钱在城镇买房。要是村校还在招生,他们还是愿意就近入学的。
  农村学生都朝城镇涌去,父母在城里有生活能力的,当然无可厚非。如果系家长们碍于面子,勉强在城里租房子送子女读书,那就大可不必了。如果农村学生进城,是又一次大跃进,更是大错特错了。
  去年,重庆根据学校离县城的远近,划分成几类地区,制定了一个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距城镇越远的,补助越高。最高的月补助一千元。自从执行了这个政策之后,村校老师都愿意留下了。过去,工作条件越好的城镇,收入越高。因此,村校教师都削尖脑袋往城镇里钻。
  小车已先回了,我要再走一次从村校通往集镇的路。沿着崎岖的山路,一边朝山下走,一边回望学校。四周阳光灿烂,唯学校后面的山头上,还压着一片乌云。走着走着,在前进的道路上,突然窜出一只小羊来。看见我,可怜兮兮的它,徘徊在依稀可辨的山路上。想走,不知走向何处。想停下,又惧怕我的样子。为了不惊动小羊,我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为它拍了几张肖像。仔细观察,小羊那迷茫的眼神,多象年轻时的自己啊!
  别了迷途的小羊,继续向山下走去。顺风飘来一阵哀乐声,是哪家老了人?还是上天为这……?此中有真意,欲道已忘言!
  趟过一条小河,爬上另一座高山。站在山尖上,可以看到金桥村校的全貌。瞭望着远方的学校,一股莫名的愁绪忽然涌上心头。过去,我每次走到这里,都要静静地坐下来发一阵呆。今天,也不例外。尽管只在那里工作两年,但我对它,还是满怀深情的。发一阵呆后,不知因何洒下几滴泪,四周静无一人,想流就流吧!


 【作者简介】程贤富,男,现年56岁,重庆云阳一山区学校教师。2013年10月开始写作,2015年1月加入地方作家协会。现已在地方刊物及网络刊物上,发表文章近百篇。其作品文字质朴,感情充沛,乡土气息浓郁,深受读者喜爱。 
打赏鼓励一下!
无论别人捧我还是踩我,我都不会堕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邓仲祥 | 2016-8-12 14: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趟过一条小河,爬上另一座高山。站在山尖上,可以看到金桥村校的全貌。瞭望着远方的学校,一股莫名的愁绪忽然涌上心头。过去,我每次走到这里,都要静静地坐下来发一阵呆。今天,也不例外。尽管只在那里工作两年,但我对它,还是满怀深情的。发一阵呆后,不知因何洒下几滴泪,四周静无一人,想流就流吧!
打赏鼓励一下!
淡泊看人生,挥手谱华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程贤富 | 2016-8-12 15: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无论别人捧我还是踩我,我都不会堕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翔鹰 | 2016-8-12 19: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朴实顺畅的情感之作,欣赏学习, 问好您!
打赏鼓励一下!
生有生的价值,死有死的价值。用灵魂抒写文字,用文字雕刻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三闲人生 | 2016-8-13 10:10: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的经历我也有,很能理解作者的情感。感觉用典稍微有些硬,无痕最好,当然不容易,共勉。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陶然国 | 2016-8-13 20:37: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散文,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程贤富 | 2016-8-14 07: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陶然国 发表于 2016-8-13 20:37
欣赏散文,问好。

感谢,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无论别人捧我还是踩我,我都不会堕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程贤富 | 2016-8-14 07: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无论别人捧我还是踩我,我都不会堕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程贤富 | 2016-8-14 07: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寒秋 发表于 2016-8-13 19:17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

感谢,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无论别人捧我还是踩我,我都不会堕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程贤富 | 2016-8-14 07: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翔鹰 发表于 2016-8-12 19:52
朴实顺畅的情感之作,欣赏学习, 问好您!

感谢,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无论别人捧我还是踩我,我都不会堕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