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随笔]受笞纳谏的楚文王

[复制链接]
查看1054 | 回复0 | 2016-8-12 15: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林随笔 于 2016-8-12 15:52 编辑

[木林随笔]受笞纳谏的楚文王

    这次谝的这个楚文王,是那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的老太爷。《楚史》称他,“强硬如挟雷带电,诡谲如翻云覆雨。”对于楚文王来讲,除了七分雄鸷,还有三分昏庸。但若顺其天性,遂其所欲,又可能是三分鸷,七分昏庸。人人都有放纵娱乐的天性,何况是那些不受约束的君王,对于楚文王来讲,他也之所以能够变形成功,据说,就是得益于楚国政治体制的约束,得益于老爸给搭建的辅政班子强,要不他怎么也能从一个开始只吃喝玩乐的主,后来发展成为一位既爱吃喝玩乐、又能干好工作的君王。对于他的功业,那些东西比较虚,除了让人眼红和羡慕外,跟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有兴趣了朋友可以自己查阅一下相关资料,这里不再废话,主要谝一下有关他的几个小故事,娱乐一下。
    还是先从“受笞纳谏”开始谝吧。这位楚文王刚继位的时候,虽然说是中年继位,却也是个不务正业的主,整天寻欢作乐,贪图安逸,不理朝政,他当时最喜欢的三件宝贝是“猎狗、弯弓和美女”,也干了类似他重孙子楚庄王“三年不鸣”那样的事。不过,他的改过不是主动自发的,一是,因为国家制度,因为老爸留下的遗训,有一个类似于宋朝八贤王的打王鞭,可上打昏君,下打佞臣,正规家庭教育的根基还在,英勇老爸的余威还在;二是,因为朝廷里的风气还比较正派,奸佞之臣还没有抬头,还没有权臣篡政,两个有名的忠臣良将太保申和鬻拳,能当出头鸟,以死进谏,敢用鞭笞君王这种当众羞辱的极端仪式,刺激了君王,逼着楚文王走上了信守诺言,当个真男人的道路;三是,楚文王自己也是一个懂道理的明白君王,可能也就是一时贪图了享乐,暂时忘记了还有事情要干,放纵了自己,再看到自己信任的老师太保申为了国家不惜以死进谏,翻然悔悟了,想起来还要像老爸那样的干一番事业,认识到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于是,把主要的精力转移到了国家治理上,终于成为了楚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君王。四是,可能被忽略的是这个太保申,如果不是他的实力强大到令楚文王恐惧,如果不是他和楚文王故意演双簧戏,那就是这个太保申太厉害了,这个老师的教育水平和沟通能力太强了,弄了个大事,还没有后续的不好的结果,确实是老师中的极品。不过,当不得真,下面的故事透露的信息可能更强,更值得琢磨。五是,公元前675年楚文王被巴国打败了,巴师则退走,楚文王率楚师回到郢都,守卫大臣鬻拳拒不迎纳,楚文王无奈,为了以功补过,只能带着部队讨伐了黄国。这个故事,又能透露给我们那些信息呢?
    继续谝的是县制历史。本来这也属于政治话题,不想谝它,原因是我以前老在想“千年仍行秦政治”,总以为这么伟大的事情也是秦朝先弄的,有了误解,所以才摘出来,是想说,好东西是大家互相借鉴出来的,靠自己一个人,肯定不行,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也会受到思想的限制。县作为地域管理单位,在春秋以前的夏商就有,最早的县大概就是天子的邦畿,但不是作为地方行政管理单位。县首次作为地方行政管理单位的历史记载中,对于是秦国还是楚国就有了分歧,《史记》说是秦武公设立的,《左传》说是楚武王设立的,更多的记载偏重于认为是楚国创立县制。公元741年间,楚文王的老爸楚武王灭权(今湖北荆门市)之后,设权为县,他把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都集中到国君的手中,为全国的政令统一与中央集权开创了历史的先例,出现了县制的雏形。随后,楚文王将这个制度进行了发扬光大。公元前687年,楚文王灭申(今河南南阳)设县,后又灭息国(今河南省息县)设县。这个县制的设立,本身就是对分封制的打破,就是制度创新,作用非常的重大,它不仅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中央冲破了旧的世袭的贵族分封关系,更推行了新的官僚统治和社会改革,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奠定了体制和社会基础,标志着中国从氏族社会向政治社会的转变,标志着行政区划和地方政府的产生。正由于楚国重视县制的建设,成功地实现了中央的统一与集权,才没有出现象三家分晋的分裂局面。
    接着谝和氏壁案。楚国人卞和,这家伙就是一个投机分子,找到了自以为是的好东西一块璞(就是在南方在很多地方的人在搞的赌石,赌买到的这块石头里能切出玉石来,也是一种比眼光的投资方法,对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一般人莫入),自己估计也卖不出好价钱,就想给自己换好处,说是里面有好玉石,跑到楚厉王那去邀功请赏,没想到被第一个有历史记载的砖家(掌玉的官“玉人”)坑了,被鉴定为石头,后果很严重,卞和因欺君之罪被砍断了左脚。楚武王继位后,这家伙又去邀功了,不知道这次他碰上的是不是前面那个砖家,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次的砖家还是那样,管你是不是玉,反正大家都可能会看走眼,再说一次又何妨,卞和剩下的右脚又因此被砍掉了。这人运气也挺好的,在王权世袭的时候,竟然又碰到了改朝换代,楚文王继位了,卞和这次变聪明了,不去了,害怕老大再一发飙,自己就只剩下脑袋了。于是,他学会了炒作,在偏僻的山里面哭,眼泪都哭干了,还在哭,都眼睛里面都被哭出血了。要么就是那个时候的事太少了,要么就是他的炒作能力太强了,反正这个情况居然被传到楚文王那里去,真是好事不出门,怪事传千里,楚文王宣他了。看来,人也变聪明了,也不敢胡埋怨了,说自己不是为断足而悲伤,所悲伤的是美玉竟然被说成是石头,讲真话的人竟然被说成讲假话的人!楚文王不轻易信砖家,非得要看个结果出来,刚好也给他平了反。玉现惊天,遂做成壁,成为我们国家历史故事中最值钱的玉器“和氏璧”。后来便有了蔺相如的“完璧归赵”,再后来,这块有名的无价之宝和氏壁被传到那了,谁也说不清了,有一说和氏壁被秦始皇刻成了传国玉玺,有一说是被楚霸王弄走了,不知所终,成了一个谜。
    最后再谝一下“人面桃花”。自古红颜多薄命,媳妇漂亮祸上身;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解相斗两败伤。这个成语原本就跟美女有关,这个美女不简单,因为她,让三个国家刀兵相接,两个国家被灭,她就是春秋时期的陈女息妫。美人的传说,自然会被神化。据说,她出生在深秋,却满园桃花盛开,引来了百鸟朝凤;因为面若桃花,额上还带着桃花胎记,仿如桃花女神转世,后被称“桃花夫人”。息妫的姐夫是蔡国的蔡侯,曾经调戏了息妫,引起挑担息国息侯的不高兴。为了报复蔡侯这个辱妻之仇,息侯想了一个所谓的借刀杀人之计,暗里与楚国沟通,表面假装联蔡抗楚,实现了蔡侯被俘受辱的目的。大难不死的蔡侯为了报复息侯,于是就利用楚文王的好色,进行挑逗,说息夫人美的天下无双,“目如秋水,脸似桃花;荷粉露垂,杏花含烟;长短适中,举动生态;国色天香,无与伦比。”楚文王忍不住了,以巡视的名义到息国查看,果如其言,于是就灭了息国,抢了息夫人。息妫这女人厉害,多亏息夫人只想着报复蔡国,而没有害楚国,要不楚国可能也就麻烦大了。她没有像搞夏朝喜妹那样,就爱听撕丝绸的声音,狠劲的浪费;没有像商朝妲己那样,想着法子的乱搞,把国家给搞乱套;没有像杨玉环那样,让君王在安乐窝里荒废了国政;没有像褒姒那样恶搞的厉害,搞一个烽火戏诸侯,让西周灭亡;也没有搞那些泼妇们常用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而是该干啥干啥,顺势使用或许是借鉴了褒姒的冷淡处理法,用上了像西施保越、貂蝉挑吕的手段,连续三年都不主动跟楚文王说话,让楚文王很是纳闷,总想着通过某种方式化解、缓和一下,于是,心里的底线也就在被不断的突破,说不定他都做好放弃江山社稷的准备。美人不高兴,君王很苦恼;为博美人笑,翻脸蔡被灭。大仇即已报,心冷死意生;双双撞墙死,情意动人心。息夫人和息侯二人死后,楚文王以诸侯之礼,将二人合葬在汉阳城外的桃花山上。从此后,楚人便以息夫人为桃花夫人,立祠以祀,被后世当作主宰桃花的神仙祭拜着。值得一提的是,被骂为红颜祸水的桃花夫人,在后世也曾以正面形象出现过,被清朝的一位诗人用“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羞辱了叛明降清的洪承畴。
    快要谝完了,顺势说一句,闲看春秋历史普及版,是因为“受笞纳谏”,是因为他对名声的重视,为了给一个受辱的老头乞丐说法,竟六亲不认地斩了他的两个儿子,感觉到这个人也确实是一个另类君王,才想起来试着谝一下他,才会用心的想了一下他:
    受笞纳谏能改过,承上启下功未荒;
    和氏宝壁艰难现,为笑桃花动干戈。
    微信公众号:木林随笔(个人,在学习读史中,试着写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专注于原创随笔)
   个人简介:木林,陕西蓝田人,落嘴荒唐胡乱语,班门弄斧莫笑话。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