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水情韵散文】大别山畅想

[复制链接]
查看1161 | 回复7 | 2016-8-30 21: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png
    这次有机会出远门,坐在车上扑入我眼帘的是,武汉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安徽漫山遍野的翠竹,南京城市的古色古香,上海大都市的繁华喧嚣,杭州西湖的怡人景色。
    尤其是当我们的小车从G42沪蓉高速湖北段,进入“大别山隧道”时,使我思绪飞扬。穿行在大别山脚的隧道里,如同置身于灵魂的浴场,心不再旁骛,情不再矫揉。眼前呈现的是咆哮的风云,耳畔响起的是《八月桂花遍地开》激动人心的战地歌声,脚下似有革命的风雷在呼啸滚动。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热血在奔涌,我的思绪已经融汇到大别山这片红色的土地。
    从“黄麻起义”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区一直红旗漫卷,红星闪耀,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在胜利的欢歌声中,大别山区革命风潮风起云涌,工农子弟纷纷走进革命的洪流。走出了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三支主力红军。还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走出了王树声、许世友、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400多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在这些辉煌数字的背后,是革命者的鲜血和生命。前后共有50余万大别山儿女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在革命战争年代,仅红安、麻城两县市就有28万多人死于战火,许多乡镇成为“无人区”,登记在册的烈士就多达3.5万人……硝烟散去,战痕犹在。
    走出隧道,行不多远,我们进入安徽地界,在我的视线中出现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的字迹,尤其显眼。在我脑海中“千里跃进大别山”电影场景,一幅幅画面不断闪现。
    1947年是解放战争的关键一年。国民党军队倚仗装备精良、兵力较多的优势,向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并占领了延安。此时有人断言:蒋介石已经稳操胜券,共产党则像过早凋谢的黄花,开始枯萎了。连莫斯科都认为撤离延安的决定是错误的。
    然而,蒋介石低估了毛泽东。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不动声色地下出了一招险棋:从蒋介石伸来的虎口般的“钳铰”处中央突破,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同时将主要进攻方向指向敌人战场上最敏感而最薄弱的地区大别山,并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刘邓大军。
    进军大别山,自断后路,向敌人的心脏地区千里跃进,的确是一步险棋。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
    当年的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一次路途诸多险阻的进军,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胜的进军。
    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伯承、邓小平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先后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于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尔后,陈毅、粟裕大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大军挺进豫西,三军构成品字形,协同作战,共同创建新的中原解放区。
    于是,战争的车轮在这里扭转,历史的轨迹在这里转弯。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已经开始了!
    ……
    我们的车以120迈时速,很快就靠近到安徽的合肥,看看那漫山遍野的翠竹,安徽省府合肥鳞次栉比的高楼历历在目。
    祖国日新月异,社会和谐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我由景生情,能生活在这样幸福美满的社会中,这是我们大家的福分,生在福中要知福,同时更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极大的热情去完成革命先烈的为之奋斗的未竟事业——振兴中华!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中心学校】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 收起 理由
西部文学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翔鹰 | 2016-8-30 22: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赏佳作!问好您!
打赏鼓励一下!
生有生的价值,死有死的价值。用灵魂抒写文字,用文字雕刻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丹水情韵 | 2016-8-31 08: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翔鹰老师。向您问声早、问声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邓仲祥 | 2016-8-31 08: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黄麻起义”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区一直红旗漫卷,红星闪耀,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在胜利的欢歌声中,大别山区革命风潮风起云涌,工农子弟纷纷走进革命的洪流。走出了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三支主力红军。还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走出了王树声、许世友、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400多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在这些辉煌数字的背后,是革命者的鲜血和生命。前后共有50余万大别山儿女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在革命战争年代,仅红安、麻城两县市就有28万多人死于战火,许多乡镇成为“无人区”,登记在册的烈士就多达3.5万人……硝烟散去,战痕犹在。
打赏鼓励一下!
淡泊看人生,挥手谱华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丹水情韵 | 2016-8-31 09: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邓仲祥老师。远握、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6-8-31 14: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000.pn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丹水情韵 | 2016-8-31 20: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西部文学各位版主老师。远握、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丹水情韵 | 2017-3-27 21: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简介:张元平(笔名:丹水情韵) 男 土家族 曾在《宜昌报》发表小说《压岁钱》诗歌《牛爱青草我爱书》《布谷鸟》文学杂志发表诗歌《四季调》《土家族文学》发表散文:《本房三叔》。现为宜昌市作协会员,《西部文学》会员 《西部作家》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所写小说《燃烧的青春》《红黑两道》《牌痴》《印象老街》《步步惊心》《底线》分别被《西部文学》《江山文学》《长江文学》《长阳作家》联系电话:13886701027地址: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小学 邮编:443517 邮箱:491073385@qq.com

丹水元平.jp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