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鹏霄散文】只为心中那个梦

[复制链接]
查看2347 | 回复3 | 2016-10-28 15: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png

        1933年9月,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实施第五次围剿。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军队将苏区包围起来,实行全面封锁。就在这个危机时刻,江西德安地区剿总司令莫雄,十万火急地将情报传送给项与年、刘哑佛等中共地下党员,将一整套足有两公斤重的绝密材料交给他们,挽救危难中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红军的生存,为了红军的命运,红军被迫进行了大转移。转移是在仓促之间决定的,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知道红军要转移了。可是要转移到哪里去,即就是为数不多的人也未必能知道红军前进的方向,红军的落脚点。
    接到红军转移命令的陈毅,对红军的方向不甚了解,但对此决定表示服从,并坚决执行。然而他接到的命令却是留下来,留在原地,坚持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与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那时的陈毅刚骨折不久,与前来传达命令的周恩来握手挥泪而别,在江南与敌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奋斗,写下了梅岭三章的光辉篇章。“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这是他在极端恶劣的敌对斗争环境中,所持的坚定态度。
    没有和红军大部队转移的还有瞿秋白。他是本可以随部队一起走的,但党内个别颇有影响力的人表示,此人个性太强,与许多同志不和,不能让他随部队同行。对此有人曾以瞿秋白同志视力不好,不便于留下打游击,还是随队同行为好,提出让其随队一起走的建议,但是这个建议没有被接纳,瞿秋白留下来了。留下来的瞿秋白落在敌手,在敌人的囚牢里写下了《可爱的中国》,将他心中的美丽中国描写在一张张洁白的纸上,在敌人的阵营中闪出瑰丽的火光。临死时他坐在草地上,身旁草木青青,树木葱茏,鲜花怒放,蜂蝶飞旋。他说,就这里,这是一个很美的归宿,开枪吧!视死如归,在共产党人瞿秋白的身上是一个深刻的诠释,也是一个共产党人面对死亡的一种淡定心态。这种淡定,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随红军转移的还有毛泽东,起初他也是不列在转移人员中间的,他已被排斥在红军的高层之外,身患疾病,所幸的是有人说他足智多谋,留在地方危险,让他跟着,对红军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毛泽东就这样行走在大转移的红军大军之中。这是红军福祉,因为此公,红军的命运得以重大转折,也使中国革命命运得以重大转折。如果毛泽东不随队转移,可能红军的历史将会彻底改变,中国革命的历史也会因此而改变。是的,毛泽东在长征路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从遵义会议始,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奇袭腊子口,落脚陕北,如此等等,确是因为他回归领导岗位,才使 红军转危为安,续写了中国革命的传奇。
    红军的转移,最初是向着湘鄂边界,和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汇合,再创新的根据地。可供红军转移的时间为五天,五天时间红军完成于都河到湘江的转移,逃出蒋家军的四面合围,时间是绰绰有余的,但是红军的队伍过于庞大,干部队伍,后勤部队, 辎重,重型火炮等,拖累了前进的速度,迟滞了三天时间,造成的结果是湘江战役,出发时的八万六千红军一举折损了五万人马,许多英勇的红军将士倒在湘江河畔,湘江江水与烈士的血液融合在一起,湘江成了一条血染的江河,血腥四溢。
        红军的转移以损失五万人的重大代价度过了湘江,也未与红二方面军合为一处。继续向西南方向前进,这时候的转移还没有最终的目标,从此红军开始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悲壮历程。
    贺龙是进行长征的将领之一。他在此前以“两把菜刀闹革命”成为红军队伍中威名赫赫的将军之一,为的是践行心中的伟大目标。他家里有两个人为了革命献出了鲜活的生命。随贺龙长征的有两个儿子,年龄都不大,小的只有两岁多,大的也只有十二三。这两个孩子,跟着父亲,走 完了人类历史上的壮举,谱写了父子三人的壮歌。
   彭德怀是红军在转移中的将领之一,他是湘军的一位团长,为了心中的信仰,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宏大洪流当中,成为红军中一位杰出的指挥员。他从前到后,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在敌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用一个个辉煌的战绩,塑造了一个共产党人不朽的伟大形象。可以想象,没有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这位杰出的指挥员不会完成从湘军军官到人民军队元帅的伟大转变,书写了“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壮丽人生。
   朱德也是这支铁流中的一员。这位红军将领为了心中的信仰,远渡重洋,寻找真理,回国后,在南昌城下举起了推翻旧世纪的义旗,开始了壮丽的一生。在茅尔盖,当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面临分裂的严峻关头,坚决地维护了党中央北上转移的决议。八十年过去了,那句“我们都是红军,红军不打红军”的名言警句,振聋发聩,犹在耳际,让红四方面军的每个指战员从中洞察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胸襟。多么襟怀担白,多么旗帜鲜明,多么立场坚定,唯有如此,才成就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不朽人生,成为十大元帅中的第一大帅。“老帅升帐了,”毛泽东对朱德如此说。
   邓小平也是红军转移中的一员,他说,长征的时候他什么也没有干,三个字,“跟着走!”那时候的他,正在受到人生中的第一个挫折,是背着处分行走在转移队伍当中的,是什么力量鼓舞着他与这支队伍不离不弃,将个人的恩怨情仇抛在九霄云外,跟着走,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壮举?没有信仰,这两万五千里是怎么也跟着走不完的。
    红二十五军吴焕先的事迹更是令人不能忘怀。吴焕先为了实现心中的信仰,将 家中的田地分给穷人,鼓励穷人起来与旧世界做坚决的斗争。结果,他的家人被地主土豪残忍的杀害了,五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吴焕先没有因此而停止对心中信仰的追求,毅然在红军的队伍中,为穷人打江山。最让人动容的是,他的妻子在看望他时将随身所带的粮食全部留给了红军,只身回家,最后饿死在回家的路上。这种无私,这种慷慨,只有发生在共产党人追求真理,追求信仰的队伍当中,发生在追求希望与未来的前进道路上,发生在拥护穷人队伍当中,舍此,没有别的故事可言。
    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受伤被俘,乘敌不备时,强忍剧痛,双手撕开伤口,揪断肠子,英勇就义。为了心中的信仰,结束了宝贵的生命;长征路上,红四团一营二连连长廖大珠带领21位勇士,背挎马刀,腰缠手榴弹,沿着仅有的13根铁链,舍生忘死飞夺泸定桥。他们向死而生,视死如归,为了心中的理想,在所不惜。这段英勇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人传颂不已。
    转移是苦难的,翻越雪山,有许多生命一坐下来,就永远留在了大山之巅,成为长征路上永远的雕像。穿越草地,没有粮食,皮带吃完了,皮鞋吃完了,吃草根,前面队伍吃过的青稞没有消化的,后边的红军战士捡起来填进嘴里,为的是维持生命,将革命进行到底。有许多死去的战友连一声都没吭,有的临别时用微弱的气息说,跟着共产党走,别停下,为穷人打天下,让穷人当家作主人。表达出一个个普通战士对未来美好世界的向往。听了这些故事,不禁让人潸然泪下,辛酸难忍。
     哈达铺是红军的福地,一张报纸决定了红军前进的方向,到陕北去,到敌人后方去,北上抗日,到那里与国民党,与日本鬼子进行殊死的斗争。这时候的红军才确立了最后的前进方向。
  周恩来对红军长征有过这样的评价:长征,红军就像经历了一场风雨,风雨摧折了大树的枝叶,却留下了树干和根基。它使革命的骨干力量保留了下来,缔造了中国革命。陈赓说,部队到达陕北,不敢回头往后看,过去一回头, 红军的队伍浩浩荡荡,这回一看,一眼就望到头,不由人辛酸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转。毛泽东对长征有着比别人更为深刻的理解,他说,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他把革命的火种播向四面八方,把理想与信念牢牢地刻印在共产党人心中,把无畏的牺牲精神播种在共产党的意志里。
    长征,被世人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是现代军史上的史诗般的辉煌。壮举和史诗的天幕下演绎着生与死的考验,前进与后退的抉择,血与火的淬炼,愚蠢与智慧的较量。从于都河开始,到陕北吴起镇结束,那种艰难的程度是难以用语言和笔墨描述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在极度危险和困难的条件下,他们何以能迈开双脚,排除常人难以排除的困难,战胜常人难以战胜的敌人,至死不渝,完成了这个人民军队历史上的壮举。这是因为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远大的梦想。
    这个梦想,幻化为信仰,一个目标,推动着他们,吸引着他们,向前奋勇迈进。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哪管千难万险,万丈深渊,他们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直到到达心中那个梦想的目标,始至停步。
    薪火相传,血脉不断。
    战斗正未有穷起。
    如今伟大的民族复兴正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我们后来者有责任有义务,从先辈们的手中接过万里长征的旗帜,向着心中那个梦想,宏伟的新目标勇敢迈进。为了这个梦想我们将义无反顾,在所不惜。


作者:杜鹏孝

单位:西安市人社局

地址:凤城八路109号

邮编:710007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 收起 理由
西部文学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网专用图标.jp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6-10-28 18: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00.pn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翔鹰 | 2016-10-30 11: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底蕴盈实,学习,问好您!
打赏鼓励一下!
生有生的价值,死有死的价值。用灵魂抒写文字,用文字雕刻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