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老松小说】 爱情密码

[复制链接]
查看2722 | 回复4 | 2017-9-5 10: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滇南老松 于 2017-9-5 11:49 编辑

gsta.jpg

爱情密码

笔名:滇南老松
实名:韦建松(壮族)
作于2017年9月4日


  俏丽壮族姑娘黄婉、俊朗壮家小伙农三,都像画眉鸟般爱唱歌。
  这天下午,黄婉站在小山坡上,伸出一只纤纤玉手在嘴角搭成个喇叭状,轻启朱唇,浅露贝齿,“哎——哎——哎——哎——”一曲壮族山歌起唱部分婉转的歌声,宛如山泉般打山坡上缓缓流向山坳里的寨子附近。
  在水田里劳作后荷了锄就要走回寨子的农三听得,转身,伸出右手在眉弓上搭成个凉棚,往山坡上张了张,依稀看见是黄婉,农三大乐,嘴唇撮成个圆,回应着唱道:“哦——哦——哦——哦——”
  只听那头黄婉唱起道:“银铁锡铝靠边站,金灿黄铜凸起来。壮家跳舞棒打它,阿哥说说是个啥?”
  “铜凸起,是为鼓,棒敲起舞‘铜鼓舞’。”农三答唱毕,寻思,这么简单的都拿来考我,瞧我给她来点难的:“阿爸酒后想吃酸,土布上面写下字句就上山。孩儿起床拿起布来念:街市瞧瞧有‘否’否?孩儿出门寻那‘否’,买回两斤放灶头。阿爸回家问买否?孩儿指指灶那头。阿爸伸手拿个‘否’,将‘否’送进口里头。酸得阿爸眼泪流,高兴抚抚儿的头。聪明阿妹猜一猜,这‘否’是个朗么(什么)否?”农三边唱,边缓慢往小山坡那边走近了些,已能将黄婉的面容看得亲切了。
  那边黄婉美眸一转,唱道:“粗心阿爸笔画短,把‘否’写得不出头。‘否’不出头是‘不’意,出头是‘杏’酸掉了牙啊依哟喂!”
  农三闻听折服,心里愈乐。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
  两个因时不时就在小河边那架大水车旁,在山岭上八角树林里对唱山歌的壮家妙龄男女,早已两心相悦情愫暗生。
  又是一年三月三,在农三和黄婉相约一起去赶了壮族传统的“珑端街”后,当天晚上,农三兴高采烈地提着一些礼品,去往黄婉家,跟黄婉的爹妈提他和黄婉的婚事。这些礼品,还是黄婉用做刺绣攒下的私房钱,悄悄塞给她的心上人买来的,为此,这位美少年当时还在黄婉面前难为情得无地自容。
  吱的一声,黄婉家的木门被从里面打开,黄婉的阿爸边连推带搡把农三往外撵,边怒着说:“脚踩豌豆——快点滚!瞧你父子两个穷的,边水牛都买不起一头来犁田,还想……”“少说点,让人家小伙子自己走就是了。”这时黄婉的阿妈边对丈夫说着边上前,将那些礼品塞在农三的手里。
  “不要了,反正这些东西也不是我的钱买的。”农三甩手,愤而离去。
  房内一间小房间里面传来黄婉呜呜的哭声。
  “跑吧!我跟你。我阿爸已让余半仙去跟邻寨姓陆的那家大户人家提亲了,想让我嫁给他家那个说话结巴的小儿子。”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山坡上一棵棵挺拔的八角树丛林里,偷偷从家里跑出来黄婉跟农三说。
  “真愿意?舍得抛下你阿爸阿妈?”农三眼盯牢了黄婉的眼问。
  “一千个愿意一万个愿意!走吧,去远处,跟你一起唱我们爱唱的山歌,唱一辈子。”
  “那就走!”小伙子毅然而然拉起姑娘的纤手,连夜翻山越岭,迎着黎明,一路向东远走。
  六年后。
  距黄婉家和农三家寨子百多公里外,毗邻广西的一个壮族小山村里。
  夕阳西下,荷了锄从水田里劳作回到家的农三,笑呵呵对妻子说:“又在画啊?画了又改,改了又画,都浪费了好几块白布了。”
  黄婉抬起头,嫣然一笑,柔声说:“布浪费了我可以再织,歌忘了我们的感情就不在了。所以,我得把我们唱过的歌,都记下来”黄婉说完,低头又拿起那根削得光滑的细棍,蘸了土碗里的红仙人掌的汁,继续往布上画着一些符号。
  这时,他们五岁大的女儿过来伏在妈妈身边,手指画布上的一个个符号说,嘟声嘟气说:“阿妈我晓得,这是月亮,这是星星,这是石头,这是船……”
  倚靠着门坐在草墩上的农三听得女儿说到月亮,就晓得了月亮符号代表哪首歌。随后,他侧过头眺望着远处郁郁葱葱的山峦和天际那轮初升的圆月,轻轻唱起道:“绿首俩鸳鸯,伸头戏泉汪。引颈泉流上,下河巧梳妆。我俩同向游,命定结成双……”
  听得他们六年前刚到这个寨子时、二人在遍布“染饭花”的小山坡上深情对唱的这首情歌,黄婉有泪泫然。她停下手中的活,凝眸看着丈夫,款款唱起道:“今夜星斗亮,金与银同溶。马缰绳相扭,银纽把衣扣。我俩来相爱,任谁敢干涉……”
  公元2006年,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富宁县一个叫做“坡芽”的壮族聚居的小山村,意外发现一种约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上面画有81个图案的土布,后来被命名为《坡芽歌书》。经专家考证,这些图案,为以物寓事,以物寓情,一个图案代表一首歌,是记录壮族青年男女互唱情歌互诉衷肠的“爱情密码”,在这个小山村代代相传,布旧了,又用新布将81个图案画上。
  后记:
  2011年,《坡芽歌书》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
  2015年9月,云南省文山坡芽歌书合唱团获2015年央视《合唱先锋》年度总决赛冠军。
  2016年7月,文山坡芽歌书合唱团获得在俄罗斯索契举办的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冠军组金奖。
  之后,“云南文山壮族天籁般的歌声征服国内听众,征服世界听众”。各类媒体有关报道中这样的字句不绝于耳,不绝于目。


  [作者简介]笔名:滇南老松,实名:韦建松,男,壮族,1965年7月出生,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人,学历为大专,职业经历为军人、公务员,现居文山市。喜爱文学、绘画、音乐、奇石。有散文、杂文、文艺评论、小小说、短篇小说散见于省级、地市级报刊和各类网站。杂文《做客记》被收录于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云南杂文丛书·周末闲话》,散文《一碗面》获《文山日报》“我与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二等奖。

timg.jpg
hct.jp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9291047 | 2017-9-5 11: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图片有意思,像形文字吧?配合文章太棒了。拜读老师佳作!喜欢!推荐精品!
王尊让祝老师写作愉快!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滇南老松 | 2017-9-5 11: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1149291047 发表于 2017-9-5 11:51
这图片有意思,像形文字吧?配合文章太棒了。拜读老师佳作!喜欢!推荐精品!
王尊让祝老师写作愉快!

谢谢王老师阅文点评。图案就是2006年被发现的《坡芽歌书》,一个图案代表一首山歌。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滇南老松 | 2017-9-5 11: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谢王尊让老师对吾拙作亮灯鼓励。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7-9-6 21: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彩的小说,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