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待续)

[复制链接]
查看45691 | 回复189 | 2014-10-17 11: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首
第一部  峥嵘
1.问题学生
2.八九点钟太阳
3.荡秋千
4. 榜上有名
5. 在梦想里起航
6. 意想不到的一堂课
7. 校长的烦忧
8. 不求依附但求真
9. 亮剑
10. 痛苦中的憧憬
11. 第一篇论文发表的风波
12. 没实力人的狡猾和虚伪
13. 摘了果实的蔓子
14. 轻松和美好
15. 教师节
16. 要一个真实奋斗过程
17. 话中话
18. 隐私
19. 戏中戏
20. 熊熊燃烧的大火
21. 小舟撑出柳荫来
22. 圈套
23. 找不着北
24. 美丽的错误
25. 趋炎附势
26. 共产党是谁家后院
27. 笑对挫折
28. 望天兴叹
第二部  博爱
29.支教第一天
30. 飞不到一起
31. 第一堂课
32. 小主——不能输到起跑线上
33. 暗流
34. 一张旧船票
35. 道中道
36. 关爱
37. 胆大就忘了害怕
38. 白颖的一片痴情
39. 恋爱
40. 不能苦孩子
41. 婚姻
42. 永远的爱
43. 导航的灯
44. 好男人是女人的学校
45. 乐莫乐兮新相知
46. 局中局
第三部  使
47. 教育春来时245
48. 真善美与假恶丑250
49. 享乐忘忧256
50. 巨龙266
48. 读懂两本书272
49. 高原风骨278
50. 不辱使命281
51. 鲶鱼效应287
52. 校外补课290
53. 校本课程299
54. 好朋友304
55. 红花和绿叶316
尾声  博取壮丽的人生325
篇首
    这里所讲的故事,是关于一个人的命运,或者关于他的事业,事业总是洒着汗珠闪着光彩了!我是不是这故事中的角色,不告诉你。因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天接起的一个电话。
    北京打来的,没多少话,很严肃,公事公办的态度。通知他赴京参加苏步青教育奖颁奖大会。
    他说不出话来了……
    他的身子也不听使唤地哆嗦开了。
    要站北京的领奖台上了!
    这是多年来,他思想中反复闪耀过的一个画面,反复期待的一个场景。现在真真切切地实现了。他高兴得心都快要从胸膛里蹦出来了,如狂如醉,眼睛一下子被泪水模糊了,脑海里如同潮水似的翻腾着……
    往事就像一条滔滔大河,流过去就流过去了,再也无法留住它的。
    怎么忘得了呢?
    他心头珍藏的往昔岁月的记忆,仿佛刹那间被激活了,仿佛所有一切都在自已现在存在的活生生的自然的生命载体上了。
他历尽沧桑,心事浩茫。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榆林人 | 2014-10-17 11: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部  峥嵘
1.问题学生
    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学生,但并不是好学生。他是个有问题的学生。在学校,有关他的传闻并不比他的老师平淡。人们因着自己的好恶和见闻,以不同的感受这么地说道他,那么地说道他。比如,就有人说他怪异。但他不觉得,在他眼里,明明生就了一个大活人却像小动物一样活着,才叫真正的怪异。首先让人们感到怪异的,大概是说他做事不经过大脑。他听了不仅不赞成,反倒说,那是一句废话。做事当然不经过大脑,明明经过的是行动。
    ——不错,行动。就从他的一次行动说起,说说他的这次行动是很有意思的。行动前,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竟然会在班里掀起轩然大波。
    行动的那天是一个亮晃晃的晴天,黑板上“向徐智同学学习”这几个大字一闪一闪的,晃得他眼晕。他曾经听位同学讲,徐智憋不住说露了嘴,说自己参加团地委组织的“最可爱的人”征文大赛中获一等奖的文章,是报社当记者的舅舅写的。其实,徐智原话没这么说,不可能这么说,而是说得舅舅费老鼻子劲进行了修改。顶怪的是,那位同学如法炮制,把徐智的话也费老鼻子劲进行了修改……
    下了课,同学们是要纷纷起身出教室的。毕竟一节课45分钟,很不自在地坐那里,真有点儿受不了了。偶尔有个把人不出去,那就怪了,一定是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有个学生坐着没动,是他。他似乎在想,想什么呢?也许是对徐智不服气,不服气也没办法,人家的荣誉证书已搁那儿。可是,不服气心里就难受,难受就得想法子,想法子寻点儿开心。这是可以办到的。他环顾教室,没了人。往教室外望了望,看到徐智那得意劲儿,就一溜儿小跑上了讲台,从讲桌上的粉笔合里取了一支粉笔,转身在黑板一角写了“阿Q”。他舒了口气,回到了自己座位。
    “叮铃铃……”
    预备铃响了,同学们先后簇拥着进教室。有个同学发现了黑板上“杰作”,突然大叫一声“阿Q”。
    生活得似乎很单调很乏味的同学们,一点点新奇的事物便能引起漪澜。
    果然就是,他们听到叫喊声,就饶有兴致地顺着那位同学的目光看去,看到了“阿Q”,都惊讶不已,大呼小叫起来。意犹未尽的徐智圆睁两眼一看,脑袋一下子变成了木瓜……
    他气得不轻,觉得自己快要变成火药筒了,呼吸也带了些艰难。刚才的得意荡然无存,一种无限忧伤的情绪即刻涌上了心间。他打了个“?”扭头看了坐那里的金明,觉得刺眼,越看越怀疑,心里毛毛乱乱的。
    下了课,气得脸色苍白的徐智来到了班主任王老师办公室,顿时语塞,泪眼夺眶而出。坐办公桌前聚精会神地批改作业的王老师,见徐智的样子,有些琢磨不定。他瞧着徐智,说:“发生了什么事,好好说。”
    徐智噙住自己的眼泪,怀着内心深处的悲哀,说:“金明说,金明说我是阿Q!”其实,此时徐智是怀疑,觉得怀疑得不错,这节下了课金明没有出去玩而一个人呆在教室里倒是其次,关键是班里能和他作对的只有金明,像炸麻花的碰上了搓草绳的,较着劲。
    荒唐!
    本来就很古板的王老师他神情徒然一振,有些吃惊地问:“他怎么说的?”
    “他没说。”徐智答。
    “啊……”
    “他写的,肯定的。”
    “在哪里?”王老师又问。
    “黑板上。”徐智又答。
    王老师心里怦然一跳。他给徐智说了宽慰的话,就扬扬手。徐智心领神会地离开了。
    这时班里同学好不热闹。尤其是那几个平时虚荣心特强的同学也纷纷对号入座,感到脸红,瞧着“阿Q”就扎眼,觉得这也是在挖苦和讽刺他们,浑身的不自在。
    学生有虚荣心主要是老师惯的,往往老师就有虚荣心。王老师就是有虚荣心。要不,他会那么大张旗鼓地捧徐智,触这个霉头。他真的也对“阿Q”这两个字很敏感,不大自在地坐那里,仍没好气地想着徐智的话,越发不高兴起来。五分钟后,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突然一闪。他起身,大步流星地往教室走。
    学生们见老师气势汹汹,不再吱声了,教室里出现了异乎寻常的肃静。王老师瞅了一眼黑板上的“阿Q”,转身直盯着坐那里特安然的金明,好似看动物园的动物一样。
    金明被看得不好受了,眼里闪过了一丝恐惧。
    这一蛛丝马迹被王老师看出来了,觉得“阿Q”为金明所写大概是个不争事实。大概当然是不确定的。可话又说回来,学校里的老师担任班主任都是兼职,对于见天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班务琐事常常就大概地了解掌握一下。就算你有精力,你也没时间折腾来折腾去,哪里能够像教学工作一样深入细致?需要你判断多于思考,快刀斩乱麻的一下子了事。比如,今天这件事,谁也没看见,你去问人家,人家谁也不承认,不承认你也没办法。你总不能像警察一样摸排调查,或者进行笔迹鉴定,或者来个捉拿审问。
    眼下,王老师先让金明站起来,然后一脸正色地发作道:“你今天回去写个检查,深刻些,明天交来。”说完,扭头就走。
    金明愣了愣。
    表面上看,站起来的金明望着窗外,好像在欣赏着什么,王老师没名堂地处理他一点儿不害怕,没一声辨解。
    徐智对王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地处理没显不满,可是,他仍愁眉苦脸,心里气堵得慌,一怨二恨地想事。他总觉得,金明脸上那得意劲儿,像拿了奖似的,不想怀疑了,对肇事者是金明的猜测更加深信不疑,拿稳了事就是金明干的,倒想看看他怎么狡辩。
    放了学,金明出走校门,顺着街边高一脚低一脚地在他走了无数遍的路上走着,突然,前面不远处闪过一个人影,是徐智吧?还不能确定。他又往前走了几步,呀,果然是徐智。
    金明心里一沉,心说,这一定在等他。想干什么呢?
    对,徐智在等候金明,已经等一会儿了。现在,他沉下了脸,一颠一颠地迎上去。
    俩人走近就都站定了,直愣愣地对视了老半天。
    徐智的眼睛像受了强烈刺激一样,猛地睁大了,直直地望着金明,质问:“你为什么写阿Q?”
    金明对徐智的话未置可否,头一扬,沉着地反问:“你怎么知道我写的?”
    “你有没有意思,好汉做事好汉当。”徐智的手差点就指到金明的鼻子上了,“不是你写的,你说,谁写的?”
    金明闭了眼睛,不屑地把头扭向一边。
    徐智追问:“你说呀,谁写的?”
    “我怎么知道?”金明反问。
    徐智伸着气紫的脖子,一步步向金明逼近:“你怎么不知道?”
    金明又反问:“我怎么知道?”说完,气呼呼地向前走,想“一走了之”。
    怎么能一走了之?
    徐智追上去,横在前面,大声质问:“你怎么不知道?”
    他们就这样玩玩闹闹地问来问去。
    僵持片刻,徐智斩钉截铁地说:“肯定是你写的。”
    金明就像没听见徐智说话一样,突然扭头嗤之以鼻:“哼,班里对你这事不满的人,多啦!谁都有可能干这事儿。”说完还是再走。
    徐智愈来愈拿稳了事是金明干的。应该说,徐智这一点看得没错,但他却不由自主地搓起手来,心里七上八下地翻腾不已。他觉得,金明硬要死撑自己没一点儿办法,只怪自己不能采取电影里的“老虎凳”来逼口供。
    真想不到,当他心凉了绝望了,感到很苦恼,怪自己当初嘴上没个把门的,是自己让自己不高兴的,怨不得谁的时侯,金明突然屁股一拧站定了,像钉子一样钉那里,把跟在后面无精打采的徐智惊了一下。
    金明偷偷看徐智一眼,笑了笑。又转过身,眼睛直直地盯着徐智,盯着徐智等他回答的目光,犹豫了老半天。他终于承认了。没有为自己开脱一句,确凿无疑地告诉徐智,阿Q是他写的。并不是因为今天徐智逼得紧,也不是因为王老师今天给他的下马威。这些他都不在乎。而是徐智说的那句“好汉做事好汉当”。
    徐智感到脑壳里嗡了一下。是金明说的?金明为什么承认?他抑制不住内心涌动的兴奋和激动,欣喜地看着金明,睁大了眼问:“是真的?”
    “真的。”金明瞥他一眼答。
    “真的?”又拼命地追问。
    “真的。”金明瞥他一眼又答。
    徐智扬起头,又惊呆了。
    这个金明啊!
    好!徐智等的就是这个,才几个回合金明就“招供”了。他愣了愣。过好一阵子,回过了神,看了半天金明,慢慢转过了身。
    徐智总算松了口气。他非常佩服金明敢作敢当的勇气,至于这时侯金明心里怎么想的,为什么先让他难堪后让自己没面子,他懒得想了。他心里一下生出了满满的喜悦,憋着的气顷刻间烟消云散,心情顿时无比舒畅,重新快乐了起来。他不管不顾仍站那里的金明,悻悻地笑了又笑,头也不回地走了。
    第二天一早来到学校的王老师,脑海中仍翻滚着昨天的事,觉得挺烦,挺难为情的。平心而论,没和金明详谈细问,凭徐智一面之词,就叫金明写个检查,草草收了场。他不仅感到有点儿没头没脑,更是想,这件事如果是搁其他同学头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是,这个同学叫金明,而金明是个不凡的学生,不凡之处他一下子难以说清楚。总之,他对昨天那件事的处理心有余悸……
    他的确应该认认真真地处理那事。
    因为就在他里走外转地焦灼不安的时侯,徐智屁颠屁颠地来了,对他说:“老师,我给你说。”
    他没好气地说:“你哪儿那么多事,快说。”
    “金明,承认,阿Q,是他,写的。”
    王老师愣了,又一下子屏声静气地显得十分用心又使力地倾听着徐智的重复述说。听毕,他他不由得笑了起来。
    恶作剧就金明搞的。
    他头一昂,得了机会似的,满心以为把这个平时尤其可厌不把老师当回事的学生,这个经常说他上的功课枯燥乏味的学生整一把了。从此让他不再嚣张,知道自己来学校是接受老师教育的,而不是来教育老师的。
    他来到教室,像个警察——目光严峻一脸正气,指着金明没好气地说:“你跟我来一下。”
    王老师对来到办公室的金明先用轻慢的口吻,问:“你检查呢?”
    金明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好半天才带着情绪吭声:“没写。”
    “啊,没写,”王老师一个问号在脸上放大,“为什么不写?”
    “我不知道检查什么。”金明想也没想地回答。
    王老师以为自己听错了,不由得看看金明的表情,觉得不是听错了,而是在和自己顶牛。他火了,瞪金明一眼,恨恨地说:“就写,你写阿Q的经过,对错误的认识。”
    金明一脸的不以为然,心说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为什么你们认为写阿Q是错,而我也跟着认错呢?他嘴上说:“写阿Q有什么错啊?鲁迅先生写的阿Q还名著呢。”
    王老师早就对金明深有感触。这个学生的思想行为总和老师不合拍,是个不能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人格适应不良”的学生,经常让他感到头疼。然而,头疼归头疼,教育还是要教育的。他的声音不知不觉提高了八度:“登鼻子上脸了,还鲁迅先生呢?你哪里学的这些歪道道?我们表彰徐智同学是为了让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你呢?自己说,在黑板上写阿Q是何居心?”
    “没想。”
    怎么能没想呢?是不想说,不想说是有原因的。有什么原因呢?王老师不管不顾他想还是没想,见他这么顶牛,心里很不满,把脸一耷拉,说:“什么?没想?你分明在攻击徐智,说他是阿Q。”
    没曾想,金明这样对王老师说:“那是你们的理解,我管不着。”
    王老师没做声,金明想到王老师可能在思考,于是又大着胆子说:“照你们这样理解,胡拉乱扯地把字往一块儿凑,每本书都有阿Q传,每个人都是阿Q,那新华字典也是一本人身攻击的的字典了。”
    王老师一下子愣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学生非同寻常的说辞;另一方面,他自己先对这个学生的风头之举有点小视了;更重要的是,他不能对这个学生按自己的逻辑所能讲出的道理进行反驳。他真有点儿招架不住了。
    办公室里漫不经心地备教案、改作业的老师们也忍不住了,嘴角挑起了笑意。
    王老师虽然醒过了神,但对金明的话是绕是狡辩,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更没法子辩驳。这也许是他教育生涯中出现的最难以料定的问题,把所有的愁肠事加起来,也没有眼下这件事对他的熬煎了。他不由自主地“唉”了一声。又一想,金明的脑子好活泛,一般的学生难想出这歪道道来。从金明的表情看,刚才说的不是简单的应对之词,有智慧的,考虑过了才出口的。他想对金明说点儿什么,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才能堵住金明那张嘴。他看了看那些同事们,不愿意自己脸上的羞幙让同事们笑破了肚皮,得到一种满足。一思忖,猛然觉得再执迷不悟,不给自己找台阶下,越发显得自己无能,会被这个学生冲得更远了。他把眉头松开,上去在金明头上搂了一把,摆出一副尊严,调转话锋,狠狠地瞪着金明,慢条斯理地说:“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学生,首先应当知道自己到学校是干什么来着?你,你下去好好想想这个问题。”
    事后金明想起来,觉得自己硬着脖子和老师唱对台戏,的确有点那个了。怎么能让老师心里憋气?王老师心里就是憋着气,不过,他倒觉得是徐智让他生的气。不久,找到了一个好茬口,就小题大做,当堂指着徐智的鼻子美美地批评了一通,把个徐智弄得抬不起头来,满眼的泪花子。
    金明红了脸。有点同情徐智,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徐智。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8 收起 理由
宁静 + 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榆林人 | 2014-10-17 11: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2. 八九点钟太阳
    那天早晨的一阵铃声中,金明既兴奋又略有些紧张地和各班精心挑选出的同学,不约而同进入了考场,参加数学竞赛。
    金明泰然地坐那里,和大家一样,心里有点儿紧张,毕竟是场竞赛。说实话,求胜心切是当时每个参赛学生的心情。
    谁不想较劲儿一番?谁不想压倒群芳名列前茅出类拔萃呢?
    这么说来,人们情绪有点儿紧张,就很自然了。然而,金明紧张的情绪马上消失了。法子很简单,他深深地吸一口气,再轻轻地吐出。竟然让人还感到,他不是来参赛的,是观赛的。
    整八时,铃声又响了,监考的王老师进了教室。
    他站讲台上,摇晃着手里的一叠试卷说:“大家都是从各班拔出来的好学生,考场纪律我就不说了。只要求你们认真思考,不要急着交卷。”说完开始了发卷,是把事先分好的试卷按组发下去。
    教室里盘旋着一阵阵翻纸的声音。
    拿到卷子的金明,心情无比激动了。他怀着兴奋和机敏,急不可待地将满满当当的试题从头至尾浏览了一遍,似乎觉得试题没什么难度,都简单,心里像拾到大便宜似的,乐滋滋地。
    考试在许多人认为,是最成功最有效的强迫学生学习的手段,亦是无形威压。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学习成绩的反馈。
    一个多月前,被选定参赛的同学们,听王老师要求他们最多的是背和做,重要性说得至高无上,还强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呢!
    同学们开始了做。大做特做,好做歹做,该做的不该做的一起做。心虚得要命的同学,竟然熬了夜做,有每天陪伴他们的日光灯为证。大都有了做题三部曲:做起题目,昏天黑地;遇到难题,怨天怨地;做完题后,谢天谢地。
    考试前几天,开始了背。
    金明背了,做了,他做得轻松,背得自如,不像其他学生,整天吭哧吭哧死啃,效果不见得显著。他的思考多于做,多于背。他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做,在背、做的基础上理解。这是因为,他读了一本关于数学学习方法的书,受益匪浅。他觉得学习数学不仅是学习一些数学知识和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具有逻辑性和创造性的思考能力。从以往那重复而烦琐的计算中解脱出来是明智之举,不放弃所有思考机会,争取一个接一个地充满智慧的思考结果,才是学习数学的真谛。
    眼下,发完试卷的王老师回到讲台,目光炯炯扫向全场,所有同学用心思考认真书写的情景在他眼前闪动。他心说,不抓紧时间很难做完题目,埋头做才是正道。当他看到金明在奋笔疾书时,心说,这次他又想出风头了……
    这话还真叫王老师说灵验了。
    第一节下课铃声响了,铃声也使得相对论得到了证验。已经45分钟了,却像才过了不到10分钟。
    王老师看到有的同学看看表眉头一皱,更多的同学埋头做题声色不露。突然,他看着金明把笔一丢,站起来,得意地朝他笑笑,走上讲台,小心翼翼地将卷子放讲桌上。
    太反常了!
    有二十多年教龄的王老师皱着眉头疑惑不解。不到一半时间呀!对金明这么早交卷的风头之举实在看不入眼,他摆摆手,又指指讲桌上的卷子,一脸的不屑:“拿下去,再仔细检查一下。”王老师也想给其他同学敲一下警钟,让大家耐心细致答题,别急头怪脑地抢着交头卷,交头卷也不多加一分。
    “检查过了。”金明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轻轻地说。
    “什么?”王老师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都做对了吗?”
    当他看到眨巴着大眼的金明不吭一声地仍站那里,眼晴亮闪闪地望着他,他犹豫了一下,只好从讲桌上拿起卷子,皱起了眉头瞧着,手指着,使劲儿点着头,嘴里不由得念叨着:“这道对了,这道对了,这道对了……哦,都对了!”
    没有错!
    非但没有错,而且竟然用了不到一半时间啊!
    王老师张开的嘴巴震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良久,他脸上浮现出了笑容。他向金明点了点头。金明不知怎么回事,身子很僵,脑子却转悠个不停。也许是此时他快活的了不得了,说不出话来了。
    考场上,有的同学手里的笔在飞着,有的双手抱头而胳膊支桌子上思考着。听到老师的话语,他们眼睛没离卷子,耳朵却不闲着,每句话都钻进他们耳朵里头。
    惊呆了!
    一刹时,眼睛就像聚光灯似的都集中在金明脸上,原来在老师同学的心目中不属凤毛麟角的他,一下子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光芒万丈地悬挂在南山一中的上空了!
    坐金明后边的徐智顿觉自己矮了半头,叹了口气。他今天靠近金明坐是有想法的,没想到金明这么早就交卷了。眼下他刚刚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做完,正瞧着一道几何题思来想去,头昏昏的。以前明明还见过这道题,怎么这会儿犯了糊涂,不知自己是怎么啦?一会儿看看表,一会儿看看卷子,大有度时如年的感觉。他瞧瞧站讲台上的金明,设想,金明迟交会儿卷,会不会当他“救兵”,来回递“小纸条”?想到这里,他浑身打了个冷战。他觉得自悲,皱着眉,瞄瞄王老师,又东张西望,不抱非分之想了。他觉着只有自己苦苦地搜寻着记忆,硬着头皮思考的份儿了。
    说起来真怪,后来发生的一件事竟然让徐智和金明成了好朋友。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榆林人 | 2014-10-17 1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荡秋千
    那天体育课,操场一派热闹儿景象。有的学生打篮球,有的踢足球,有的围成个圈打排球,有的在嬉戏。也许这些不够刺激没劲的缘故,金明不想玩。他正想办法寻点儿刺激时,远远看到徐智和另个同学在玩秋千,荡得不高,姿势难看,没劲儿透顶,就想露一手,让他们瞧瞧秋千怎么个荡法。他跑了过去。
    徐智见状,知道金明想玩秋千了。徐智听人说,玩秋千危险,胆大人玩不得。于是,徐智边晃晃悠悠地玩着,边泼冷水似的说:“你不要玩秋千,不适合你。”
    这话反倒刺激了金明,他翻翻眼皮,手指着可笑两人,歪着头,那双亮闪闪的眼睛盯着徐智他们,轻蔑地说:“这么低,是玩秋千吗?快下来,看我的。”说完,就上前推了徐智一把。
    徐智有点着恼,怎么会同意,他瞧瞧另外那个同学。那同学说,算了吧,让他玩吧。徐智无奈了,点了点头。他俩先后“咚、咚”地跳了下来。徐智瞧着金明,还叮咛:“不要荡高,高了危险的,弄不好会……”
    后面的话金明听不见了,他上去两手各抓秋千的一根链子,急跑几步,趁势“嗖”地一下,双脚离地,蹬秋千踏板,腾空跃起。
    秋千荡了起来,荡得越来越高,他更显得神采飞扬,挺吸引人们眼球。不断地有那些本来爱看热闹的同学相约飞跑着聚拢了来。一个个开心得要发疯了,使劲跺脚,使劲地叫着。他犹如得了赏识,便愈加起劲地荡着,眼下的人跟蚂蚁似的。人们眼中的金明,显得有点虚幻。
    荡得老高老高,快要和秋千架平了,金明感觉飘飘然的,似乎飞着。
    围观的人们都没有了话,有快意,也有恐慌,睁大眼睛吃惊地瞧着。
    像徐智担心的,秋千踏板终于离开了金明的双脚底……
    学校医务所里,金明静静地躺病床上,周围站了一圈学生。当大家听医生说没伤着金明骨头,顿时松了口气。金明的两膝关节处用纱布包扎着。他浑身的不舒坦,恨得牙痒痒的。
    校医沉静而清楚地嘱咐:“吊一星期液体,不能走动,得躺着休息。”
    金明急了。他突然觉得自己的腿不疼了,头疼得厉害。他知道吊液体躺那里怎么无聊,还耽误学习。至于家庭生活困难,拿这钱有些渺茫,倒还是其次的事。但他没有直说,知道校医尽责,为自己好。他眨眨眼,委婉:“老师,我回家问下母亲,明儿输可以吗?”
    “病不能搁的,今儿不输,不及时消炎,明儿伤口会感染的。”校医望着金明那张脸,还坚持,说得更明确。
    金明想着,想不起什么来,想照实说。但他思想突然跟旋风似的,头脑里一回旋,忽然有了主意,但始终没有说。校医见他好半天不吱声,才仔细瞧了瞧这个学生。发现他头发有点乱,不知是不梳头的结果,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又看到他的衣服也有些陈旧,打着补钉,便觉得他家境贫困。校医想而又想,才想出些蹊跷。贫困之家,余钱少,有病扛;扛不住赶药店向年长懂医的药师问剂药,病算瞧了。于是,校医无奈地摇了摇头,只好让徐智和几个男同学把金明抬在叫来的出租三轮车上,送他回了家。
    太叫人惊讶了!
    是的,一个学生在学校里被摔伤,就算个大问题,同学们不关心是不可能的,不议论是不由人的。
    第二天早晨,班里同学来到学校后,都不忙着学习,表情个个凝重,禁不住议论起了金明,觉得这是怎样不得了的大事件,有说道他的不是,也有叹息和同情;还有说他太荒唐,是自己招的祸,怪别人不得。徐智仿佛得胜似的撇撇嘴,他料定有事,劝告了,但金明不听,不听他也毫无办法。徐智的记忆里,这要算是生平最惊险的一幕。
    出人意料的是,金明又让徐智和同学们吃了一惊。
    金明拖着伤腿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大家面前了!
    他勇敢地迎视着同学们惊讶的目光,好像没事人似的,朝大家笑着。
    热闹非凡的教室寂静下来了,谁也难看出他有什么大异样,难看出他有失败和受伤的痛苦,一个个目瞪了口呆了……
    人们的惋惜马上变成了一片赞叹之声,昨天发生的事情居然不能联系在了金明身上,故事有了一个让人喜悦的大转折。人们领悟了似的,不敢了枉说。有人肃然得有些起敬了;有人伸出大姆指,颂扬:“真了不起!”;有人说,金明太幽默了,经常可以做出出人意料的事来。
    众人禁不住大笑。
    徐智没有笑,还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后脑勺子。
    这么来来去去的几件事,徐智心里对金明崇拜得不得了,对金明异常的亲热。
    早上放了学,金明不用咬着牙走路了,而是托着一个人的肩膀,轻松地拖着伤腿回了家。这人就是徐智。一路上,徐智还拐弯抹角地和金明说了许多话……
    生活就是这样令人感慨不已!
    王老师第二天知道了金明荡秋千受伤的事。按说,他应该关心一下这个学生。不管怎么说,学生在学校摔伤,老师怎么也脱不了身的。但他想到的不是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而是觉着和这个学生永远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不久学校里举行歌咏比赛,班里需要几个留台下给上台的同学照看衣服,金明便是其中之一。当时有一个学生干部不解地提醒王老师,说金明歌唱得特好。王老师瞪了那个学生一眼,再没有人吱声了。
    金明知道,王老师对他的气也就这么撒了一下。
    他不知道,他人生最不得意的时候正悄悄逼近……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榆林人 | 2014-10-17 11: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4.榜上有名
   
    终于高考来临。
    一中倒记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距离高考仅30天”……“距离高考仅20天”……“10天”,“9天”,“8天”……
    高考迫在眉急!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侯到了!
    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们对所学知识很难说有多少兴趣,只是坚信学习能改变命运。他们摈弃了一切杂念,耐得住死寂沉闷,牺牲所有的娱乐活动,一天恨不得有48小时才好。他们完完全全地把时间投入到复习中来,每时每刻地都想着高考,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悬梁刺股。他们比平时用功多了,谁也没办法让这一现象倒置过来。这时同学们才明白了什么叫做“学习”,真正地做到了“学习”。课堂上,他们拼命地想,生怕落下老师的金玉良言;拼命地记,生怕丢下任何一点知识。课后又一头扎进无尽的参考书中,晚上挑灯夜战,周末废寝忘食,将自己整个身心折磨到了极限。
    “人生只此一博”成了许多考生的座右铭。
    高考真的是人生关口吗?考上了大学前程似锦?落榜了脚下无路?这是王老师在考前动员会上讲过的几个问题,是考生和家长思考过的问题。
    金明许多年后依然记得,在高考倒记时的一个月中,母亲换了一个人似的。她很少说话,她喜欢厚着脸,东借西借凑了点钱尽心尽力地把伙食不断翻新、花样百出、色香味俱全,实指望他能考上,还想着让他考上个好点儿大学。金明虽然一次又一次冷漠地拒绝着母亲,但还是接受了所有的恩赐。
    他眼圈红了。很快又黑了。
    一旦榜上有名,学费呢?
    三天的“大决战”终于结束了。许多同学闲在家里,苦苦地等着,等待成绩喜报,等待着金榜题名。有的同学甚至这么想,哪所大学无所谓,只要肯录取他,那就是最好的大学。就是说,都很焦急。比焦急更让人闹心的是无聊。那可真叫无聊。什么也不想做,电视不想看,小说读不下去。心里有事嘛。这时候,人们才知道,无聊其实是人生的一种痛。金明经人介绍来到一个建筑工地上干活。知道自己的高考成绩时,他已在工地上干活半个月了。他心里一凉,开始了闷闷不乐。
    他的一个同学总分比他高出七八十分,不久就接到了北京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时,这个同学很富有诗情画意地,让自己的心情很尽兴地激动了一会儿,才慢慢打开那个金光闪闪的录取通知书。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踏实了,舒服了,不知道自己姓啥了……没急着回家,来到城外的一个小树林。在那里又听到了自己的读书声。往日的声音。
    金明的录取通知书来得就很迟了。
    第一个看到那张命根子一样的录取通知书的是他的母亲。母亲手捧着录取通知书,把上面的字一个一个地看了一遍,又一个一个地数了一遍,惊喜惊喜地辩认着上面每一个动心的字眼,眼神很慈祥,很博爱,也很无聊。那是儿子的大好前程,不好好看看,行吗?她兴奋得不知给录取到大学里的儿子吃什么好。这很正常,街坊邻居有十几个考大学的,谁家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这时候,金明已在工地上干整整五十天了,他不想去,悄没声息地仍在工地上干活。活真的是苦透了,从没有经受过强体力劳动、身子骨明显嫩弱的他倘没有一种什么力量的话,岂能承受?
    一种消磨自己心中憋屈的力量。
    每当他内心那种种痛楚与不快来临,即刻就会被精疲力尽拂了去。不久的一天,他干活的工地突然停电,他们就停了工。他蔫头耷脑地往回走。快到他家巷口时,从对面骑过来的一辆自行车“吱”地停在了他身边。
    李老师。
    是他的物理教师。李老师帮他分析了上师专与留下补习的利与弊。还告诉他,在师专读书期间,学生免收一切学杂费;贫困生还享受困难补助费……
    他顿时眼睛一亮,决定去地区师专报到。
    这时候,学校已开学一周多了,他没有按有关规定被拒绝报到。后来他知道,同一天报到的还有一个学生,银行行长的儿子。
    学习期间,金明并没有因为自己高考语文、政治和英语三门成绩合计100分的严重偏科引起对文科的重视,而是听了学校一位教授的一次讲座以后开始了思考这个问题。教授讲的是“木桶理论”,他把学习的不同科目比喻为一只带铁箍的木桶的几根木板,哪怕有一条是短板,其蓄水量会受到限制,不会高过这个短板。还说,任何一个事物也如此,只要存在效能不足的问题,必定存在某种“短板”,就要集中精力和资源去解决“短板”这一薄弱环节。教授讲的含义深刻,意存勉励,治学习艺者都可以受到启发。
    他眼前一亮,心里一动,觉得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这以后,他经常去阅览室读大量的文科资料,向图书馆借阅小说等文学书籍成为他最热心向往的事情,迫不及待地要知道得更多。就好比,小时候他渴望尝到所有滋味一样。他感到,中文是祖国语言,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文学修养。他渐渐认识到,人生应该是交响乐式的、恢弘的、多姿多彩的。只有博学兼得,从多学科多方位的提高自己的综合修养,才能够在人生道路是奏出最美最和弦的人生交响曲。后来,他便成为一个兴趣广泛、向全面发展的学生。
    早就知道师专毕业后自己要在某个中学当教师,这是他不喜欢的,不是他选择的,是他不愿意从事的职业。他觉得教师是靠嘴吃饭的,嘴是教师的饭碗,那多没劲儿,一个男子汉的功夫不应该在嘴上。不必隐瞒,他从没有把自己和教师联系在一起,没有去想把自己的鸿鹄之志葬送在粉尘飞扬的三尺讲台上。他天性中有一种闯荡和冒险精神,希望自己的一生轰轰烈烈。
    但要摆脱当教师的命运他知道很难!
    他真正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是缘于学校组织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事情就此有了意外的变化,似把他那颗冰冷的心捂热了。
    那天,他在一张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幅照片,照片上有个智力题,还有几个学生瞧着智力题正在挠头皮,像是在动脑筋思考。还有一则相关的通讯报道:
    “……
    吴先念老师在大学毕业后,没有像有些人一样,闹着要在城里哪个单位上班,依然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远离城市,来到穷乡僻壤乡村。他似乎是轻轻地把这些农村孩子心田上的灰尘无情扫去,在孩子们启蒙教育上开创先河,取得了骄人成就,已成为乡村教育战线上一朵盛开的奇葩。记者和吴老师交谈中,乡亲们呼声中,没有听到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但他人生态度积极,使命感很强,有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不服输,不怕难,不叫苦的中华民族最为朴素的品德。他不图虚荣,脚踏实地,寄一腔热血于教育事业,担当着时代道义者使命。他情洒山区,播种理想,在精神高地上耕耘、收获……
    他似乎没有渴望得到什么乐趣和享受,也容不下其他什么,把改变山区孩子教育现状作为自己生活全部,更看作自己幸福源泉,丰瞻地活出自己生命内涵。仿佛有数不尽欢乐向他倾诉,他周围世界变成乐园。他用那伟大而美好感情所获得种种快乐来充实自己的心灵,用自己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满腔热情书写人间真爱,用无言大爱诠释了“奉献是最美好语言……”
    多么动人的话语,多么真挚的感情。
    金明不相信有这样的人。由于不相信,他便对吴老师和那所学校大起兴趣。第二天,他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奔赴那个学校,想看个究竟……
    他激动了,就想,自己将来走上讲台当了教师,应该怎么,怎么……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师专三年的学习生活要结束了。
    三年的共同学习生活中,班里的同学之间,也许发生过口角,难免产生些误会,甚至有的还动过粗。可是,一旦到了分别的时刻,过去的不愉快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留下的便是美好回忆和难舍难分的感情。
    同学们开始了互赠礼物,填写毕业纪念册,关系好的几个同学一起吃饭、喝酒、合影,有情有义的男女同学相互之间瞅机会传递信物。这样的时刻,许多同学的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感情。他们年轻、纯洁、真挚,内心充满了生活的诗情……学生时代结束了,就要走上工作岗位,走上三尺讲台当教书匠了,依依不舍。
    金明和其他同学的心情不完全一样。
    他回首往事时,总觉得不咸不淡的,没有太特殊的记忆和感慨。不知怎么的,他老是感觉自己的心里和身上攒着一股劲,也常常想着,在一个什么地方,在自己高兴愿意的时候,把这劲儿使出去。
    早在一个月前,金明和同学徐智、余晓欣就曾经相约,毕业前要进行一次登山比赛。余晓欣也是南山人,他的眼睛有点儿不大,平时也不爱睁大眼睛,只是在紧急情况下,他才睁大眼睛。师专三年学习中,他和金明、徐智结为要好的朋友,可以无话不说。
    这天上午,曾飘过几滴清清的雨。他们三人相约来到了学校附近那座大青山下,短暂停留了一会儿,便兴致颇高地开始了登山。山是陡点儿,但登山的路不难走。他们如孩子般地竞争着,都想拿个第一。
    快到山顶了,徐智的步子越来越慢,每一步都要用一连串的大喘作伴奏。忽然他眼前一亮,心头掠过一阵惊喜,到山顶了!不过,脸很快耷拉下来——金明先他一步到山顶了。
    片刻后,余晓欣也到了山顶。
    余晓欣倒没有什么,徐智居然憋着一肚子败兴气儿坐那里,觉察出金明在用轻蔑的目光看他,岂肯善罢甘休?过不大一会儿,他板着脸,上下打量了一会儿金明,老谋深算地说:“哎,金明,登山你第一,这是因为你体质比我强。但人生需要的是运气,你不听歌中唱的,‘好运来,好运来’。咱们比比运气怎样?”说完调皮地一笑。
    金明没有吭声。
    徐智又惊惊乍乍地催促:“快说!你快说话啊!”
    金明知道徐智实际上是要占卜。在此情景下,一向不信任占卜的他竟也突然膜拜起来了。他说:“行啊。”说完转脸去看余晓欣。
    余晓欣感到挺难为情的,摇摇头推辞:“我宣布退出……”
    徐智点头应允,他瞧瞧金明说:“好,我们两个来。”说完,他摸摸口袋,掏出硬币,看了看,然后如宝贝一样紧攥手里,瞧一眼金明后,眼半闭了,嘴里喃喃自语个不停:“正面,我的好运,反面,金明好运,正面,正面,正面……”
    他把硬币抛得老高,一眼不眨地瞅着它直到落地。金明斜着眼睛瞅着。
    是正面!
    顿时,徐智的脸上露出了小孩般天真满意的笑容,松了一口气,放下心来。
    金明从小就爱争强好胜,样样不肯落别人以后。这时候,他不高兴了,有点儿烦徐智了,心底里有点儿不乐意,一脸的不服气,睁大了眼,忍不住冒出一句:“这是运气,碰上了才算数。登山那才是真本事。”说完,心平气和了些。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榆林人 | 2014-10-17 11: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5.在梦想里起航
    不用说,金明师专毕业后,走上讲台,便是整个故事的开端。本书书名——三尺讲台,指的也就是这意思。可是,两年了,他的工作、生活无波无澜,平淡无奇。他觉得没多大意思。他觉得没意思,读者更觉得没意思。读者觉得没意思,我们就不写了。还是从他在南山二中工作两年以后写起。
    这时侯,他已经二十四、五岁,不胖也不瘦,中等身材,腰板总是挺得直直的,显得很健壮。那黑黑的大眼睛里总闪动着智慧的光芒,两只虽小而又深陷的眼珠兴奋时会突然变大,让人感到他做事从来都是充满热情的。
    他爱思考,常常较一般教师更能深远地考虑问题。正因为如此,他要比本身从事着很复杂工作的普通教师的烦恼更多一些。
    他坚定地认为,再也不能像山间无名的溪水一样,平平淡淡地流下去了。
    教学工作的空闲时间里,他常常发怔地坐办公桌前,翻来覆去地眼瞅着课本。这是因为,他对近乎于训练机器的应试教育心怀不满,认为那样会把学生的灵性和能力消磨掉,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好奇心。
    可是,他无奈,一个三尺讲台上的教师,只能身不由己地跟着恶性循环。
    “金老师。”有人叫了一声,打断了思绪,他一愣,转过头,一瞧,是本班的英语教师汪老师。
    “哦,汪老师,有什么事?”他问。
    汪老师将一本《笑傲江湖》丢办公桌上,说:“你看看,”又一怨二恨地说,“这叫学生吗?”
    她接着把班里学生高小虎在英语兴趣小组活动课上看《笑傲江湖》,直看得手舞足蹈忘乎所以的前前后后叙说了一遍,话语间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口气。最后又恨恨地说:“下次活动时,高小虎就别参加了。”说完,不听金明一句回话,扭头就走。
    深夜,金明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思绪万千……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柳芽儿 | 2014-10-17 12: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老师精彩文字,期待下文!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榆林人 | 2014-10-29 16: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6. 意想不到的一堂课

    “叮铃铃……”校园中响起了悠扬的铃声。

    预备铃。

    一个教室里,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没有坐满前四排,个个沉闷地坐着,有的学生把愁意写在脸上,他们等待着老师,不如说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

    坐前排一个精瘦的男同学叫田小亮,将自己的眼镜摘了下来,放课桌上,轻轻地来回揉着睛明穴。他旁边一个身体胖墩墩叫高小虎的男同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欣赏着这给他带来无数钦佩目光的与众不同,常常体验和扩大这与众不同。他一眼瞧见放课桌上的眼镜,感到喜出望外,十分麻利地将眼镜放课桌上本子的下面。当小亮手抓眼镜想戴上时,满世界找不着了。

    “我的眼镜,我的眼镜……”他心急如焚地叫着,直弄得教室里哄堂大笑。

    高小虎乐得眼睛只剩一条缝。他又猛地抬头朝门口瞥了一眼,就有点忐忑不安,担心伫立在那里的金明老师会严厉地把自己训斥一番。没想到,金老师不知是忍了,还是怎么着,泰然自若地样子,一脸漠然,仿佛没有发现他的恶作剧。

    “叮铃铃……”伴着一阵清脆的上课铃声,金老师满面春风地进了教室,精神振奋地上了讲台。瞬时,教室里静了下来,倘一根针掉地也能听得清。

    “起立!”教室里发出一声响亮而有力的声音。然而学生们却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接二连三地站了起来,低沉又不那么整齐地喊声“老师好!”没听完老师说“同学们好!”就都坐了。

    喊“起立”的女同学长着乌黑的齐耳短发,淡淡的柳眉下,一双眼睛水灵灵的。她叫陈小霞,是金明老师班的学习干事。

    金老师站讲台上,微笑着把目光洒遍整个教室,在高小虎的脸上稍稍停顿了一下,转过身来,很麻利地将一块内容满满当当的小黑板,挂在了黑板右上角的钉子上,脸上浮着微笑,眼里闪烁着愉快的光芒,对大家说:“同学们,先看看小黑板。”

    大家抬起头,看到小黑板上写着:1976年,美国举行了建国200周年纪念活动,在某学校的黑板上登载着一个有趣的题目《一日一题》,请您想一想:1776200的最后两位数是什么?

    看完题目,有位同学吃惊地伸出舌头:“噢!1776200这个数,不就是1776的200次方吗?”

    许多同学不由得一愣,惊得眼睛瞪成了两个乒乓球。

    教室里鸦雀无声,静得连针尖掉地都听得见,学生们静悄悄地瞧着、想着。

    许多同学心里思忖:1776年,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确实是值得纪念的。但要把1776连乘200次,得出最后的结果来,那就是不吃饭、不睡觉,得算上好几天,用掉的稿纸恐怕不计其数哩!怎么办呢?

    真是个奇怪新鲜的问题!

    想不到,竟然大大迎合他们的心理,仿佛带一种魅力,把他们的心紧紧地攥住了。偌大的教室,一片静悄悄,偶尔有小声交谈和“沙沙沙”地写字声。个个兴趣盎然,好奇心被引发了起来,都聚精会神地瞧着小黑板,动着脑子。

    一分种,二分钟,三分钟……

    “该怎么办呢?”金老师微笑着问道。

    听到老师发问,有位同学皱着眉头举手发言:“硬算是行不通的,要……”

    “有简便方法吗?”金老师微笑着又问。

    大家瞧着黑板,情绪复杂。有新鲜感,耳目一新,怀着十分愉悦的心情;又有些茫然,感到悬乎。

    没人回答,教室里又是一片寂静。

    坐前排的一个同学抿着嘴唇,全神贯注地思考着……

    他想发言,但觉得自己是设想,说出来会不会挨老师“克”呢?

    金老师瞧着他,好像琢磨到了他的心思,向他微笑着点了点头。

    他受到了鼓励,终于手举了起来,发言:“这问题改为问最后一位数字是什么,我知道是6。”

    金老师喜悦的目光一闪,因势利导:“小虎同学,既然能回答最后一位数字的问题,我相信上面这个两位数字问题也难不住你,”又接着问,“有信心吗?”

    高小虎面有难色,他挖空心思也想不出来。然而,鼓励他的是阵阵掌声……

    “小虎同学,书本上没有,最后一位数字为6,你怎么知道的?”金老师对小虎充满憧憬,脸上浮现着笑容,继续追问。

    小虎立即清脆地回答:“在一本资料上看到的。”

    “这本资料上的结论是怎样得到的?”金老师循循善诱。

    小虎昂了头,眼眨了几下,没做声,像是在思考。当他看到老师用信任的眼光望着他时,又大着胆子说:“从几个算式归纳出来的。”

    金老师看来脾气挺倔的,带着极其富于表情的微笑,望着同学们,又瞧着高小虎,指着小黑板,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继续诱导:“那,这……”就这样两个字足以引逗小虎的思绪摇曳得勃发了。

    尽管小虎神色略有些慌乱,不住地吐着舌头,但由于他机灵异常,受到了鼓励后马上反应过来了,满脸堆笑:“我想,也应该是算一算。”

    金老师兴致勃勃地瞧着大家,很有信心:“小虎同学说得好!下面请大家先自主探索后,按前后四人为一组,合作交流。”

    同学们顿时兴致勃勃,一双双眼睛里闪烁着神往的光彩,议论着,思想着,想象力在飘逸和飞翔。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金老师走下讲台,兴冲冲地瞧来瞧去同学们练习本上的演算,也倾听着教室里这喧闹而美妙的声响。

    他时而走着,时而驻足一瞥,时而点头笑笑。到田小亮那一组,驻足了。他出神地瞧着,顿时感到轻松愉快,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心里美滋滋的,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不由得睁大了欢快的眼睛……

    又过一会儿,他走上讲台,转过身环顾四周,眼睛里有天使一般纯洁而善良的光芒,脸上浮现出了笑容,说:“哪位同学代表本组将探索的过程写黑板上?”

    田小亮举手了,又有几名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了。

    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了。

    金老师顿时喜上眉梢,说:“小亮,你上来。”

    顷刻间,所有的同学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神采飞扬的田小亮,那目光有赞叹……

    小亮立起身,一溜儿小跑上了讲台,在黑板上不停地写着,写着,不仅让大家看到了下面内容,又让大家感觉到漆黑单调的黑板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有了光彩,有了悦耳动听的声音。那一个个数字如同活泼的小精灵,栩栩如生,绚丽多姿,令你惊奇赞叹,拍手叫绝!

    17762=3154176最后两位数是76

   17763=5601816576最后两位数是76

    17764=…………76最后两位数是76

    ……

    1776200=…………76最后两位数是76

    ……

    这堂课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课了,所有同学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都快活得无法形容——

    为之欣喜,为之振奋,赞叹不已。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榆林人 | 2014-10-29 16: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6. 意想不到的一堂课

    “叮铃铃……”校园中响起了悠扬的铃声。

    预备铃。

    一个教室里,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没有坐满前四排,个个沉闷地坐着,有的学生把愁意写在脸上,他们等待着老师,不如说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

    坐前排一个精瘦的男同学叫田小亮,将自己的眼镜摘了下来,放课桌上,轻轻地来回揉着睛明穴。他旁边一个身体胖墩墩叫高小虎的男同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欣赏着这给他带来无数钦佩目光的与众不同,常常体验和扩大这与众不同。他一眼瞧见放课桌上的眼镜,感到喜出望外,十分麻利地将眼镜放课桌上本子的下面。当小亮手抓眼镜想戴上时,满世界找不着了。

    “我的眼镜,我的眼镜……”他心急如焚地叫着,直弄得教室里哄堂大笑。

    高小虎乐得眼睛只剩一条缝。他又猛地抬头朝门口瞥了一眼,就有点忐忑不安,担心伫立在那里的金明老师会严厉地把自己训斥一番。没想到,金老师不知是忍了,还是怎么着,泰然自若地样子,一脸漠然,仿佛没有发现他的恶作剧。

    “叮铃铃……”伴着一阵清脆的上课铃声,金老师满面春风地进了教室,精神振奋地上了讲台。瞬时,教室里静了下来,倘一根针掉地也能听得清。

    “起立!”教室里发出一声响亮而有力的声音。然而学生们却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接二连三地站了起来,低沉又不那么整齐地喊声“老师好!”没听完老师说“同学们好!”就都坐了。

    喊“起立”的女同学长着乌黑的齐耳短发,淡淡的柳眉下,一双眼睛水灵灵的。她叫陈小霞,是金明老师班的学习干事。

    金老师站讲台上,微笑着把目光洒遍整个教室,在高小虎的脸上稍稍停顿了一下,转过身来,很麻利地将一块内容满满当当的小黑板,挂在了黑板右上角的钉子上,脸上浮着微笑,眼里闪烁着愉快的光芒,对大家说:“同学们,先看看小黑板。”

    大家抬起头,看到小黑板上写着:1976年,美国举行了建国200周年纪念活动,在某学校的黑板上登载着一个有趣的题目《一日一题》,请您想一想:1776200的最后两位数是什么?

    看完题目,有位同学吃惊地伸出舌头:“噢!1776200这个数,不就是1776的200次方吗?”

    许多同学不由得一愣,惊得眼睛瞪成了两个乒乓球。

    教室里鸦雀无声,静得连针尖掉地都听得见,学生们静悄悄地瞧着、想着。

    许多同学心里思忖:1776年,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确实是值得纪念的。但要把1776连乘200次,得出最后的结果来,那就是不吃饭、不睡觉,得算上好几天,用掉的稿纸恐怕不计其数哩!怎么办呢?

    真是个奇怪新鲜的问题!

    想不到,竟然大大迎合他们的心理,仿佛带一种魅力,把他们的心紧紧地攥住了。偌大的教室,一片静悄悄,偶尔有小声交谈和“沙沙沙”地写字声。个个兴趣盎然,好奇心被引发了起来,都聚精会神地瞧着小黑板,动着脑子。

    一分种,二分钟,三分钟……

    “该怎么办呢?”金老师微笑着问道。

    听到老师发问,有位同学皱着眉头举手发言:“硬算是行不通的,要……”

    “有简便方法吗?”金老师微笑着又问。

    大家瞧着黑板,情绪复杂。有新鲜感,耳目一新,怀着十分愉悦的心情;又有些茫然,感到悬乎。

    没人回答,教室里又是一片寂静。

    坐前排的一个同学抿着嘴唇,全神贯注地思考着……

    他想发言,但觉得自己是设想,说出来会不会挨老师“克”呢?

    金老师瞧着他,好像琢磨到了他的心思,向他微笑着点了点头。

    他受到了鼓励,终于手举了起来,发言:“这问题改为问最后一位数字是什么,我知道是6。”

    金老师喜悦的目光一闪,因势利导:“小虎同学,既然能回答最后一位数字的问题,我相信上面这个两位数字问题也难不住你,”又接着问,“有信心吗?”

    高小虎面有难色,他挖空心思也想不出来。然而,鼓励他的是阵阵掌声……

    “小虎同学,书本上没有,最后一位数字为6,你怎么知道的?”金老师对小虎充满憧憬,脸上浮现着笑容,继续追问。

    小虎立即清脆地回答:“在一本资料上看到的。”

    “这本资料上的结论是怎样得到的?”金老师循循善诱。

    小虎昂了头,眼眨了几下,没做声,像是在思考。当他看到老师用信任的眼光望着他时,又大着胆子说:“从几个算式归纳出来的。”

    金老师看来脾气挺倔的,带着极其富于表情的微笑,望着同学们,又瞧着高小虎,指着小黑板,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继续诱导:“那,这……”就这样两个字足以引逗小虎的思绪摇曳得勃发了。

    尽管小虎神色略有些慌乱,不住地吐着舌头,但由于他机灵异常,受到了鼓励后马上反应过来了,满脸堆笑:“我想,也应该是算一算。”

    金老师兴致勃勃地瞧着大家,很有信心:“小虎同学说得好!下面请大家先自主探索后,按前后四人为一组,合作交流。”

    同学们顿时兴致勃勃,一双双眼睛里闪烁着神往的光彩,议论着,思想着,想象力在飘逸和飞翔。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金老师走下讲台,兴冲冲地瞧来瞧去同学们练习本上的演算,也倾听着教室里这喧闹而美妙的声响。

    他时而走着,时而驻足一瞥,时而点头笑笑。到田小亮那一组,驻足了。他出神地瞧着,顿时感到轻松愉快,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心里美滋滋的,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不由得睁大了欢快的眼睛……

    又过一会儿,他走上讲台,转过身环顾四周,眼睛里有天使一般纯洁而善良的光芒,脸上浮现出了笑容,说:“哪位同学代表本组将探索的过程写黑板上?”

    田小亮举手了,又有几名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了。

    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了。

    金老师顿时喜上眉梢,说:“小亮,你上来。”

    顷刻间,所有的同学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神采飞扬的田小亮,那目光有赞叹……

    小亮立起身,一溜儿小跑上了讲台,在黑板上不停地写着,写着,不仅让大家看到了下面内容,又让大家感觉到漆黑单调的黑板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有了光彩,有了悦耳动听的声音。那一个个数字如同活泼的小精灵,栩栩如生,绚丽多姿,令你惊奇赞叹,拍手叫绝!

    17762=3154176最后两位数是76

   17763=5601816576最后两位数是76

    17764=…………76最后两位数是76

    ……

    1776200=…………76最后两位数是76

    ……

    这堂课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课了,所有同学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都快活得无法形容——

    为之欣喜,为之振奋,赞叹不已。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榆林人 | 2014-10-29 16: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7. 校长的烦忧

    一个学生说:“数学很有意思呀,并不那么枯燥乏味。”

    另一学生接着说:“金老师的课讲得太棒了,我喜欢数学了。”

    还有几个学生说:“数学并不那么难学了”……

    同学们感到,在金老师的兴趣小组活动课上,学习是一桩赏心悦目的乐事,不光有浓厚的兴趣,轻松愉快的感觉,仿佛思维也奇迹般地飞展穿行。

    处于这样的氛围,数学并不难学啊!

    起先是,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眉飞色舞地传播着。后来不胫而走,在学校里、社会上影响开来,像风一样刮向远近各处,令人咋舌,交口赞誉,人们不知疲倦地传颂……

    天天都有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学生家长,托人情,找关系,要参加金老师的兴趣小组;有参加了其他兴趣小组的学生要转组;有县一中的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能有幸参加金老师的兴趣小组,转二中来念书;有许多家长邀请金老师做孩子的家教……

    金明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当教师是幸福的。

    他的创新教学得到了学生和家长赞誉,这一点也不意外。意外的是,没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支持,还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那些日子里,二中的何长青校长忧心忡忡。

    他坐办公室里,又点只烟,大口大口地吸起来。桌上烟灰缸里已有几个未全熄灭的烟头,像遇上发愁事了。他四十多岁,大脸盘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稍稍有点儿谢顶,前额显大,斜斜地推了上去。他原是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人们都知道他是教育界左右逢源路路皆通的主儿。他掌管教育局大印,是个实权人物。这学期就任二中校长,实属临危受命。原本他是不愿来赴任的,喜欢局里工作的面广、实惠,清闲、随意与平和。他知道学校里主持工作,就另一种景象,仅教学质量压力就够愁苦了。局长找他谈话时,他一再推辞。局长说,这是主管书记的意见。他又去找主管书记,答复是,二中校长非他莫属,工作上去了还重用。他走马上任了。

    何长青不禁想起二中创办几年来,质量上不去,管理混乱,他亲自参与的教育系统综合考评中,二中多次被黄牌警告,八年换了五任校长。他的前任校长走马上任后,教学工作上刚抓出点儿眉目,就趁热打铁,赶紧制订了三年工作目标和实施细则,其中对学校以后调进教师有特别规定。先试讲,合格后调入。不料,县上一位领导介绍亲戚到二中,一经试讲便知是误人子弟的主儿,他感到惊惶失措!最后终于鼓起勇气,真格儿地谢绝了这位领导的亲戚,也意识到把领导惹了。

    就是把领导给惹了。

    领导是那么好惹的?

    时隔不久,领导来电话了。问他这校长位置是谁给的?他迟疑了下,回答,是领导给的;人家接着问他那两耳朵是为谁长的,他回答,是为领导长的;人家又问他为什么不听领导的话,还没等他想好回话,那头电话“啪”地一声挂了。

    又时隔不久,他也真格儿地调县教育督导室当督导员。级别没变。他不满意有意见,甚至还不服气,不服气也没办法。

    想到这里,何长青站起身,有滋有味地作一个深呼吸,感到任重道远。

    初一数学兴趣小组的风波像经历地震,大震过后,余震不断。这时候的何长青没有跟着高兴,更没有表现出多少兴致来,倒显得心情很沉重,怎么着也觉得心里堵得慌。那些语言难以表达的想法纷纷涌现,既感到惊羡,又感到可怕。

    二中创办几年来,学生只出不进,往二中转的学生只过渡一下,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不过半年转了一中。何长青刚上任不久,就遇上了一中好学生转二中,像“走运医生等上了回头病”,该让他风光一阵子了。

    他醉翁之意不在酒。

    所以说,这又是着实让他苦恼不已的事情,在他心里七上八下地搅动着。不知怎的,一种不祥之兆悄悄涌上心头,脑子里挂起了一连串问号……

    有时他捧一本书,眼睛却瞟向一边,根本不在书上;有时进卧室里干脆蒙着被子睡大觉;再不,就在脚地上转来转去……

    他拿稳了学校李二胡书记对金明现在的做法也反感,说不定还有成见。

    李二胡对金明就是反感,实在看不入眼。而且对学校里文凭、水平都高点儿的教师,他都不大看得起,竟然认为这些人充其量就嘴上的功夫。他对何长青说,金明的性格深沉复杂,有些孤傲,变幻莫测,是个不抱常理出牌的人,任何人都难走入他内心世界;平时和别人相处,他神鬼不敬,要么沉默寡言,要么就一句话把人顶到南墙上,使对方陷入难堪;这个人有才不错,但目空一切,是个不把领导当回事的主儿,半空里翻斤斗,不着实地,叫人无法容忍;这样的人不知天高地厚,你还不敢表扬,表扬了他还会再接再励地顺杆爬,就是给个手电筒,他都敢顺着光柱爬上去,根本不会怕停电后摔下来。

    何长青听了李二胡的这番话,对金明更不满意。他感到这个年轻人可不是他在大会上说句话就能唬住的。他有大兵压境的感觉,不由得在心里嘀咕着,这样的人你绝对不能当“伯乐”立杆,要看着这匹“千里马”穿没底子的鞋,脚踏实地。

    教师没几个不大惊失色的。他们把不思进取当作对枯燥沉重的教学工作的唯一补偿。对何长青的第一反映是,金明常常露出自命不凡之色,爱炫耀,整天想着像哥伦布一样,发现什么新大陆,他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要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乱哄哄的。

    接下来的反映就五花八门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谁都想不通!让学生参与岂不扫老师尊严,降老师威信,教学任务怎么完成?一旦所有教师都那样搞,整个学校会从半山腰上滚下来。

    人们早已习惯了那死气沉沉,极其乏味;那循规蹈矩,教师拉着学生亦步亦趋的课堂氛围。

    说来说去,最想不通的,不,应该说意见最大的,还是何长青。他还认为,金明教的那些东西,升学考试是用不上的。

    虽然何长青和金明接触不多,不能对金明评头论足,有个什么成熟的看法。但从听到的看到的种种迹象,明确无误地表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对这个年轻人不可小视!他觉得金明的身上总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力量——年轻人中很少见的。他慢慢琢磨,才意识到,除过性格,最主要的是这人爱看书,看的书多,是书给了这个年轻人十足的底气。

    知识就是力量嘛!

    要是搁五十年代,这个躲在书堆里看书看呆了、不谙世道的人,也许还会成为个很吃香的人物。现在,就多少有点不识时务了。而那些为了自己能在当今社会上生存下去,或者乞求一点儿小小发展,总小心谨慎,没锋芒、没棱角,奔跑在领导鞍前马后摇尾乞怜,顺领导语气随声附和,随社会大潮任意漂泊,把更多精力耗费在设计满足目的仅仅是为延长可怜生存的各种需求上。这才是他最信奉的人生哲学。他要不这样,哪里能由一个乡村民办教师熬到今天这步天地——堂堂中学校长呢?

    这里我们想插几句话。金明这时候仍很平庸,没一点儿壮举。那一个小小的兴趣小组活动也只是泛起一点点波澜。但对于金明这样胸怀大志的年轻人,为时过早地下某种结论是不可取的。本来就应该像毛主席说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而不能看到他们有点儿不合大局的个性,做出个什么碍眼的举动,就说三道四。要想到青年人的潜力,知道青年人变数多,变数也大,说不定哪一天会干出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当然,这样说,我们并不是说金明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会成就什么大业。而是提醒大家注意,很多干大事情的大人物,他们原来也不过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很多干大事的人却是从人们的不经意的小事干起来的。

    何长青现在不这么想,他如果这么想,我们这里所讲的故事就没有下文了。

    仅眼下,金明的数学兴趣小组搞得轰轰烈烈,就触痛了何长青的神经,扰乱了他思路,见天横看竖看,怎么看,都觉着碍眼,就想找个什么借口让其他老师替补,也想再派一个教师去平分秋色。还怀着一种恶毒心理,给金明制造某种尴尬或某种不愉快或其他一些什么,让金明搞不下去。

    这些想法越来越频繁地在何长青心头萦绕,使他翻来覆去掂量着。

    他茫然了……

    他思忖,如果让金明这种人在学校占了上风,校长难当啊!要常听他的,领导的面子往哪里搁?他越想心里越沉重,忧虑在心中积聚。

    这个金明,让他太操心了,操晕了头,心慌得像兔子一样乱窜。让他沉浸在一种淡淡的、严肃的悲哀中。

    何长青默默沉思着,脸上神色越来越严峻。

    记得有人说过,人在最无奈时候只有笑了。

    人们没听到何长青笑,却看到有一天,他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地来到了操场上。不大的操场上有“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几个大字,操场的一角有一个篮球场,对称竖立着两座很高的篮板,像是两个无聊的高个子,相对无言;另一角,有单杠、双杠、秋千架、排球场等;中间是个并不标准的足球场。此时,因为是早晨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没有班级上体育课,只有何长青一人伫立在操场的中央,抬头仰望着,那对有所期待的眼睛,正望着净如秋水般的天空……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喜上眉梢。

    事情出在寒假。

    学校各兴趣小组的老师们,以原有人马为班底,又招兵买马,各自为阵,办起了赢利性的学习班。有个兼班主任的老师竟一不做二不休,对学生威胁利诱,强制性地让学生补习,搞得挺惊心动魄的。这些老师的腰包鼓了,符合“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竟然还有这么个说法,一部分人富起来,总比共同贫穷要好。他们不去想,这可是苦了学生。学生们盼望着的假期,等待着的游戏的少年,又成了他们迷迷糊糊的少年……

    就是这时候,金明的数学教育科学研究生涯开始了……

    从此,上紧了人生的发条,见天与数学最最亲密地接触进行着极其深度和独创性的研究。他小屋里的书架上、办公桌上,甚至脚地上,到处散布了杂志、书籍……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章新会 | 2014-10-30 14: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并期待。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榆林人 | 2014-10-31 11: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您了!
谢谢文友的特别关注!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榆林人 | 2014-10-31 11: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8. 不求依附但求真

    金明撰写研究论文则是从县教研室一次举行的优秀论文评奖活动开始的。

    开学的第一天,学校大会议室里坐满了教师,气氛显得有些紧张。

    主席台上,何长青校长正兴致勃勃地宣读县教育局的文件:“停止举办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禁止学校或教师在假期举办各种类型的补习班……”

    读完后,他环顾四周,扭动了下屁股,又神采飞扬:“作为一个教师,要抓好课堂教学,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

    金明虽然听出了何长青的弦外之音,但他心里想的还是他的兴趣小组,想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活动。

    心里就有了一个个“?”号。

    教育局难道不知道爱因斯坦说过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知道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不知道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竟然会废寝忘食?竟然会充满热情,主动克服各种困难?竟然会全力以赴地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瞧瞧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们仅仅是在老师、家长的强制下,装模作样地学学,学起来味同嚼蜡苦不堪言。举办这样的兴趣小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真格儿有那么大的好处,怎么说不办就不办了呢?虽然有人假借兴趣小组活动名义办了赢利性学习班,这可以纠正,可以处理有关人,为什么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刀切了呢?

    他没有料到这样的结局,只觉得自己的努力成了泡影,心猛地往下一沉,满心的悲哀,眼里写满失望,脸上出现了痛苦和无奈,脑子一下子变成了空白。犹如八哥掉井里头,有翅难展,一种极度不愉快开始在他心头蔓延开来,以致好半天平静不下来……

    他叹了一口气。

    但这口气才叹了一半,希望又有了。坐校长一旁的教导主任宣读了县教研室的文件:“在全县教师中举办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金明的心情又一下子高涨起来,兴奋从心里洋溢到了脸上,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了。他的心几乎打起颤来,思潮如波涛般起伏,有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

    这一晚,他整理了假期的学习笔记,结合上学期开展的兴趣小组活动和教学实践工作中的体会,想撰写一篇题为“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的论文。倡导学生自己探知识本原,求知识归宿。他思路敏捷,大异寻常,治学精神和思想方法具有独特的浓烈色彩。

    这一夜,像学生考试一样,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100分,仿佛“100”这个数字在空中闪烁着光芒……

    金明写这篇论文太艰难了太艰难了。白天忙于工作,即使有点闲功夫,刚静下来,事又来了。

    他研究和写作只能在晚上进行。

    有天深夜,他完成了初稿,又进行了反复推敲。感到时间不早了,看下表,凌晨三点。他站起来踱了几步,才感到冷,便喝口白开水,搓搓手,跺跺脚,又坐下连续看几遍,才搁下笔,心满意足地点点头,揉揉发酸的眼睛,伸伸腰,又展臂舒胸。他自以为文章见解独到,谋篇布局胸有成竹,切中时弊,足以使人们膛目结舌。

    金明再不敢往下想了。因为时间不早了,当务之急是要睡觉,否则就要影响明天的正常工作了。他上床拉了被子,困神旋即把他带入了梦乡……

    第二天,他满心欢喜地交给了学校教导处,盼望着喜从天降——拿到个大奖。

    学校其他教师撰写的论文陆陆续续交到了教导处。教导主任待论文收齐后,来到何长青办公室,将厚厚一摞教师的论文放在了办公桌上。何长青瞧了一眼,伸了伸腰,就用手翻弄着那一摞论文,想知道是哪些教师撰写的,特别地浏览一下标题,根本不想仔细看这些文章。当看到金明的文章时,眉头一皱,怔了一下。似在意外,又在意中,一个大胆的念头萌生在他脑海里……

    教导主任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只好说:“您看吧,我过一会儿来取。”

    金明更是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他的的坏心情就是从不久的一天开始的。

    那天,县教育局礼堂里,主席台上边悬挂着大红横幅,南山县优秀教学论文颁奖大会。台下稀稀拉拉坐一百多教师,都昂着头等好消息。主席台正中坐着一位个头高大,穿一套松松垮垮西服的领导——教育局长,似乎不含丁点儿感情色彩地正宣读获奖名单。

    金明身子直直地坐那里,胸脯挺得好高好高,眼巴巴地等待着,听着,盼着,心里像打鼓似的。

    等待结果的心情是矛盾的,开始总希望快点儿知道。

    一等奖念完了,他显得异常不安起来,心里有点儿不是滋味,或者说有点儿难受。但他还是往好处想——二等奖吧。

    二等奖念完了,他如坐针毡,他的心扑腾扑腾一阵乱跳,又像坠五里云雾,迷惑不解。他觉得自己像是受到了莫大的污辱那样,起初的兴致和情绪都荡然无存。

    开始念三等奖了。连他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是盼着念到他的名字,还是害怕念到他的名字。

    终于听到了,三等奖,排在了最后——参评中最不好的论文……

    金明的目光落在一处不动了。

    颁奖大会没结束,他坐不住了。

    这样的奇怪和不公平使他的心顿时刷地凉了下来,脑袋猛然像挨了一棍似的,嗡地一声膨胀了起来……一股恼怒的热血,刷地直冲着头顶,眼前瞬间一片漆黑……无欲万事宁,人有了欲望,往往会给人带来这样或那样的烦恼,而且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啊!

    教研室举办这样的优秀论文评选不是第一次,而金明是第一次参加,第一次就让他感到很头疼的。

    他返回学校的那段路走得有些吃力。

    晚上,备完了课,他拿起一本新来的数学杂志,翻来覆去、心不在焉地看着,可心里堵得气都上不来……脑海中产生了各种臆想——惊骇、怀疑、失望、痛楚,从他的眼中无穷无尽地涌出。

    欢乐的童年千篇一律,苦难的童年却各有不同。童年的贫穷,让他备尝生活的艰辛和遭受冷落的辛酸,童年的欢乐在他面前是那么的空洞和苍白。然而,他在面对苦难时都能咬紧牙关,坚强地挺住,坦然地接受了人性的压抑,始终拥抱希望,还养成了爱好沉思和倔强不服输的性格,“公平”二字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是很高的。他很早就开始直面艰辛的人生——并非一种享乐,而是一种沉重的劳作。

    他眼前浮现出颁奖大会后,嘲笑满面的同事,又浮现出教师大会上何长青与他四目相瞥的尴尬。这不能不让他多打几个问号。这里边会不会有什么猫腻呢?

    满腹疑团,想把事情弄出个究竟来。

    吃过晚饭的金明没回学校去,他感到胸口隐隐做痛,有口闷气堵在那里吐不出来。他按捺不住自己心里的一份冲动了,就想去县委找同学余晓欣聊一聊。

    天还没有黑透,他就起身。路过一个小吃摊。往常的摊位是一溜儿摆开。今天不知是没人管理,还是吃东西的人多。那些小摊贩们占道经营,竟然出现堵车,堵得水泄不通。金明只好随着人流,从熙熙攘攘的吃夜市的人群中穿过,实在不容易。

    “金明。”有人拍拍金明的肩。

    他扭头一看:“啊,晓欣,是你,吃夜市呢?”

    余晓欣对他说:“你也吃点吧。”

    “我吃过饭了。”又补充一句,“你吃吧。”

    余晓欣边吃边问:“哎,你去那里?”

    金明犹豫了一下,说:“我去找你呀,没想到在这里碰上了。”

    余晓欣没在乎金明的表情,“呼”地站起来说:“走!好久没见了,去聊一聊。”

    金明和余晓欣一路相跟着来到了县委。

    眼前的办公大楼有些陈旧,七十年代修建的。余晓欣的办公室在一楼。他师专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县委办公室工作,负责机关事务。因为下班后,领导常有事叫他,见天忙得疲惫不堪。后来住机关,就轻松了。

    他们寒暄了一会儿。余晓欣突然起身,边泡茶边笑吟吟地说:“只顾说话,忘给你上茶了。”

    金明没吱声,却低着头,沉闷地坐那里。这一切被十分机敏的余晓欣瞧在眼里,他一脸奇怪,冷不丁地问:“你怎么直发愣,你今天是怎么了?”

    这一问,打断了金明思绪。他像从很远地方回过神来,用眼角斜视一下坐在另一个沙发上的余晓欣,声音低沉:“没什么,没事。”

    余晓欣认真起来了,心说,金明可从来没有这样啊!嘴说:“没事?你能瞒过我的眼睛,也瞒不过我的第六感觉。你的事都摆在脸上,说出来,我帮你分析一下。”

    金明头一昂,气乎乎地将事情和盘托出:“我不明白,我不明白熬了几个晚上写的一篇论文,教研室才给我评个三等奖,还排在最后。要知道,我当时是冲第一名去的。”

    金明一张嘴,就扔出这么硬梆梆的话,惊得余晓欣瞪圆了双眼,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没有就茬接话。很久很久,才不敢置信地问:“你,你这不是在开玩笑吧?”

    “不是。”金明回嘴。

    余晓欣沉吟半晌,摆出一副历经世事的样子,慢条斯理地说:“这些可高可低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再说了,结果没公布之前,毕竟还有一线希望。现在你去找,黄瓜菜都凉了,没有了丁点儿希望,评奖结果已是铁打的,你就是难过,难过也没办法,也得承认这个现实啊!”

    金明原来想,去说一说心里的气平和些,谴责一下那些不学无术的人,教师也不是想怎么糊弄就怎么糊弄。却不料,余晓欣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这使他感到了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他茫然了。

    是呀,晓欣说得没错。

    可是,他没有被唬住,不灰心,不服气,有一股越是困难越向前的劲头,说:“不行,我非找他们说理不可,让他们以后把眼睛睁大些。”

    回话说得很坚决,在余晓欣看来显然是经过深思的。他抬抬眼睛,目光怪怪地望着金明,就像望着一个陌生人,他感到金明做事简单得可怕,又复杂得可怕,他闹不懂,一时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过不大一会儿,他又把满腔的“不理解”朝老同学发泄出来,劈面责问:“这怎么行,你去找,合不上人家的嘴怎么办?除了给你招惹些麻烦,得罪人,没有其他任何意义。难道他们以后眼睛睁大了,做事公正了?闹不好还给人家落下了笑料。你就当原本是在赌博,现在是愿赌服输呀!”他已经生气地挖苦了金明,接着又自以为处世圆滑,若有所悟,“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不能耍大呀。你以为自己有才,要遇到伯乐才行。倒不如以和为贵,大家两便。你知道吗?干成件事不仅要有才华,还要和领导、同志沟通,没障碍总比有障碍好。”

    余晓欣停了停,正眼望着金明,一阵不祥之感涌上心头,他抑制住了自己的激动,语气温和又神情肃穆,发自肺腑之言:“就拿我来说吧,很多人会以为我呆在领导机关活得挺舒坦?没那事儿。”说到这儿就停了下来,他看着金明。金明正专心地等着听他的下文,他又接着讲下去,“在这里没有了自我,充其量是一种工具,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要学乖些、紧闭口、慢开言,只管埋头做事。要忍辱负重,低头弯腰,顺领导心思走,哪里会敢作敢为?更谈不上有什么创造性作为,领导叫干啥就干啥。每天一是聆听指示,二则点头称是,要违心曲意地逢迎领导。在这里事事不能大意,处处需要小心。还得学会替领导背黑锅,学会装傻充愣自己蒙自己,没这样的胸怀和城府,这机关里很难呆下去的。这里很多情况是不容置疑的,要夹着尾巴做人。事实上,领导看问题高远,我们是望尘莫及的。”

    余晓欣显得很老练,全然一副什么也明白的样子。他像所有官场中的人一样,高屋建瓴,成竹在胸,一针见血地能说出问题的本质,其中也夹杂着对自己处境暗暗不满情绪。他又感触不断,见解迭出:“就你们这次论文评奖来说,考虑的因素也不单纯是论文质量吧。要考虑你的想法,还要考虑其他人的想法,要左右逢源、上下照应。这样才能面对大家呀!”

    这话入情入理,也是一个人所共知的常识。金明不这样想,他只知道一门心思地考虑工作,考虑把书教好,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所以他听着很不以为然,觉着余晓欣说得太神乎其神了,感到莫名其妙,竟有点儿生气,两眼炯炯闪光,扬起微沉的脸庞,咄咄逼人:“把我评为最后一名是谁的想法,是大家的想法吗?”

    金明又是硬梆梆的一句话,顶得余晓欣回不过神来。过一会儿,他把身子向前倾了下,好像要拿出耐心来说服金明。他换了一种口气,略含讥讽地对金明说:“好啦,今天我不想跟你争个高低短长。说句实在话,把你评成第一名,能怎样呢?我希望你和我一样,现实一点,何苦去争一时一事之长短?我告诉你,现在该是卸掉知识分子脊梁骨的时代,做人要懂得服软,服软也不是什么丢人事。不要一根筋认死理,锋芒太露是会吃亏的。你这么做看上去挺有骨气,有点儿惊世骇俗的味道,其实是不爱惜自己,将会失去的就太多了,以后再怎么努力也补不上的。”

    金明眼里一点沙子也不容,直觉得自己脑子一阵发胀,余晓欣后面讲的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了。好像这个世界谁也不理解他似的,而别人则认为是他不理解这个世界。

    余晓欣眼睛直直地盯着金明脸色,过好一阵子,还生硬地笑道:“我还要讨你厌,招你烦,劝你一句话,千万别去找人家。你这人,脾气一上来,就口不择言了,爱和人家比高低,什么也不管不顾,哪里能合得上人家说的话,会把事情搞砸的。本来嘛,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不同的声音是该听取的,你去说说也无妨。但道理上可以做的事情,事实上能行得通吗?你以为他们就听你的?再说……”他忽然想到一个重要问题,“对了,你可想清楚了,你这无疑是逆水行舟啊!是你一个人在与组织较量,独木难支啊!你要好好掂量掂量呀!”

    余晓欣说的这些,其实金明有一定预想的,只是没有想到这么严重。严重是严重,但他并不准备放弃。他不服,就打算跟那些人较一回真。所以,余晓欣说得苦口婆心,金明却是无动于衷。余晓欣又列举了种种理由劝他忍耐,小不忍则乱大谋。在这个话题上滔滔不绝地说了许许多多,不怕金明把自己的话当做废话,只想把劝话说尽,道理讲遍,来个天花乱坠。万一说动了,回心转意了,问题就解决了。可心里明白,金明从来不爱看风使舵,喜欢开诚布公,争强好胜,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尤其是爱逮理,逮着理就不饶人,根本不去考虑别人的反应。他已经多次领教金明咄咄逼人的风采。在金明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能不能做的事情,只有该不该做的事,有一股越是困难越向前的劲头。他要做的事,总是从一而终,十匹老牛也难拉回。这不服输、不向命运低头的脾气,使得他认准的路非走到黑不可,根本不管其中的险峻。也许这就是他性格最闪光的地方,所谓的规劝是尽同学责任。

    他俩无法再把话说下去。

    余晓欣长叹一口气站起来。

    金明也站起来。

    余晓欣看得出金明真的很痛苦,不忍心再刺他,便断断续续地说着一些安慰的话。些许沉默之后,他表情变了形,决定开启另一个话题,用一种比较缓和的语气:“咱们好久未见面了,今天我请客,喝酒去。”

    金明平时不大爱喝酒,偶尔和人们一起,高兴的时候也才喝上几杯。眼下,他哪里有心思喝酒,却想急着抽身回去。他摆摆手,连忙说:“我明天的教案还没备,要回去了。”说完,起身要走。

    余晓欣没有挽留,将金明直送到机关大门外。

    要分手了,余晓欣猛然走上前来,一条胳膊搂住了金明的肩膀,用一种低沉的音调央告他,缓缓再说。然而,金明却是把余晓欣的手拂开去,旋即转身走了。走几步他又过回头,扔下僵硬硬的一句话:“我非向他们讨个说法不可!”

    他们就这样告别了。

    余晓欣望着金明的背影,一直望到金明在他的视野里消失。

    晚上,余晓欣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他起床拿起一本书翻开,每个字都认识,没一句没有意义。他望着窗外的沉沉夜色,默默无语,陷入了苦思之中。前思后想,知道金明对他的“教悔”不能领会,心中的对抗情绪不仅没淡,而且还愈来愈浓,就像一只随时都会爆炸的火药桶……他猛地起床下地,想去找金明再劝说,把心里想的全说出来,做最后努力。可不知什么原因,没能让他迈出一步……他从金明话语里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一个民族要强盛,是非常需要唤醒这样的较真精神!但处境和前途上让他感到了一种悲壮。

    不说余晓欣坠入沉思,却说金明躺在床上,那困劲儿却已过去,全没有了睡意,几天来的那一幕一幕浮现在脑海。他的心里在煎熬着,感到非常的痛苦和忧伤……这是一个不眠的长夜,一夜长于百年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夜晚。他的血液直往上涌……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榆林人 | 2014-10-31 11: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9. 亮剑

    第二天,金明去教研室,见赵主任,掀起了关于他的第二个波澜。

    他是脑子里仍充斥着乱糟糟的念头去的教研室。路上,他可不是平常的闲庭信步。他情绪激动,不能自己,想着不知哪些可说,哪些该讲,真不知从何说起。

    进了教研室大门,他在院子里惆怅了许久,所有的感官都是紧张地张开了……最后他终于鼓起了勇气,径直走到了赵主任办公室门前,”咚咚咚”地敲响了门。

    金明听到回话,一脚踏进赵主任的办公室。这一时刻,他是不会料到后来会有那么多事情发生的。

    眼下,他竭力控制住自己情绪,腔调彬彬有礼地自我介绍:“我是二中的金明。”

    赵主任吃了一惊。

    他身材精瘦,脸盘稍圆,看上去五十多岁,有种令人望而生畏和讨厌的神情,但还是显得容光焕发,精力充沛。他一边心不在焉地瞧着桌上的报纸,一边戒备十足地瞅着金明,一言不发,那神情明显在问:你来干嘛?

    “赵主任,我来找你说说这次论文评奖的事。”金明望着赵主任,说话单刀直入,连句客套话都没有,迫不及待地要听对方怎么回答。

    面对这样一位不速之客,赵主任定定地坐椅子上,跷二郎腿,支起下巴,没有回话,盯视金明,看他还有什么动静。

    “我觉得你们这次评奖是不公平的,有些没一点儿新意的文章你们评为一等奖。文贵独创!我写的那篇论文下了很大的功夫,具有独创性。和那些评为一等奖的论文比,不强也不差,怎么会评个三等奖,还排在最后?”金明扑闪着那双咄咄逼人大眼睛,挑战似的盯着赵主任。他年轻气盛,坦荡无私,说话理直气壮,憋在心里的话终于冲出胸膛。其实他此时内心远远没有表现的那么镇定自若,他觉得若在赵主任面前弄得跟火烧了蚂蚁似的,赵主任会小瞧他的。

    想不到,赵主任一听,就像火烧了屁股似的蹦了起来,在地上转来转去。

    这太反常了。

    他的脑子里像一盆糨子,糊里糊涂的。但很快回过了神,只见他皱着眉头,一翻眼皮,脑袋摇得跟钟摆似的,心说,你委屈,我还有好多话等着你呢!他突然沉下脸:“噢,你那篇文章嘛,我看了。”又把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没价值,没价值,没什么实用价值。”说到这,他不耐烦地咳嗽了一声。又瞧见金明眼睛直直地看着他,似有疑问,便权威似的补充,“我说得没实用价值是对当前教学来说的。”

    这无端嘲弄与责难,金明早在预料之中。他半天没有启齿,赵主任以为把他说服了,刚有些得意,却听到金明这样反问:“我在文中不是谈到了教学改革吗?”在感情冲动下,金明已把此刻看成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舞台值得一试身手,每说一句话像射出一支箭。

    赵主任坐直了。这个问题显然超出了他的想象。他认为,虽说现在大张旗鼓地说教改,但就和以往那七八次教改一样,不能改得没有框架,没愣没沿嘛。别说是这次教改,就是下次教改也一样。眼下,他对金明的态度十分反感,来了脾气,心说,这人有病是怎么着,哪有说一句截一句呢?他不止一次嗤之以鼻地盯着金明,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样子,一脸嘲笑地说:“研究教改是你一个普通教师的事吗?把你写的那一套拿到课堂上会误人子弟的,你知道吗?”最后,来了精神,声音不知不觉提高了八度,甚至用手敲击着桌子,一脸轻蔑,又是含讽带刺,“我们教研室是干什么的?那些教育家是干什么的?你这就像放牛的圈马,那不乱套了吗?你的谱儿也摆得太大了,不要有三分主意,就唱得十分响!回去垫高枕头,好好想想我说的话吧!”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者的微笑,眼光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东西。

    这“傲慢与偏见”,如同一盆子凉水泼在金明头上,心中怎成滋味?那些话也实在太荒谬太气人了,仿佛在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他感到惊呀,不禁想到,南山这几年教改没有起色的很大原因是有这些不学无术但又装出一副很诲人不倦的人长期占据重要位置给教改挡道。他不屑搭理赵主任,但又压不住满腔怒火,却是出其不意地蹦出一句令赵主任感到十分震惊的话来:“我有一句话要告诉你,不想当教育家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说完这句话,露出的是一股子自豪劲。

    这是表达一种志向,表达一种人生奋斗目标,是他十分欣赏的一句话,憋好久,没寻着机会说,今天终于派上了用场。犹如枪弹出膛,把个看风使舵惯了的赵主任真给唬住了。顿时感到此人真不敢小视,不由得脸色陡变,渐渐地陷入一种巨大的震惊之中。片刻后,赵主任回过神,觉得好生耳熟,终于想起来了,是套用了那个老掉牙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还想起了金明去年搞的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已风光在外,跟这毛头小伙子再纠缠不休,免不了一番唇舌,会掰面子,失大雅啊!伶牙俐齿的赵主任为难了,此时他满心羞惭,怕在金明面前扫尽颜面,恨不能立刻撵金明滚蛋。为了掩饰内心的慌乱,他慢慢点着一支烟独自吸着,平静一下情绪,权衡再三,嘴唇动了几下,挤出一句不那么硬气却是让金明无言以对的话:“这次评奖时,也参考了学校的意见。”

    这简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回答。

    别人放他头上的虱子归还别人。

    赵主任的胸膛不由得挺直起来,两眼闪闪发光,觉得自己是个胜利者。他又往椅背上靠了靠,舒舒服服地叹了一口气,又打了个大呵欠。

    金明脸孔僵硬。

    他无言,无言的痛苦是最大的痛苦,痛苦得无法表达。他的上牙把下唇咬出了很深的印子,愣在那里,足有五分钟没缓过劲来。他顿悟,这世界永远存在着一些无奈,而这些无奈,让你永远无法改变。

    金明就这么走了。

    门轻轻地关上了。

    金明拖着沉甸甸步子在院里走着,出了大门。

    他怏怏不乐地走街过道,眼见所有行人在灿烂阳光下没有规律,都在横七竖八地走路,显得很愉快……

    自己对自己说,这些人为什么没烦没恼,命运在这个世界上就捉弄他一个人?似乎有某种念头不断侵袭着,显得心慌意乱。仿佛成为由过去相对单纯而介入纷繁社会的艰难旅程的第一站。

    消息不胫而走。

    结果可想而知。

    小市民的许多劣根性在学校教师们身上,也不乏表现出来。他们习惯于乞灵古人,所以不是呼吸他的挑战气息和沐浴他的反叛光华,而是大惊小怪,像听说千年古尸复活那样震惊,都在危言耸听地谈论着。他“爱闹事”大概就是从此名声在外的。

    不过,也有人这样说,把较真贬为闹事,这就是中国许多事情没有办好的缘故。

    比如,教研室这次搞的这次优秀论文评奖,如果有人监督,也知道搞得不公平、不慎重就会有教师找他们的麻烦、和他们理论,更是知道一旦有人和他们找麻烦、和他们理论,就会让他们很尴尬,也许会受到党纪政纪的处理。他们就会有个认真的态度、科学公正的精神,使评奖真正起到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的作用。

    很可惜,没有监督。

    一般教师来说,你折腾成什么样他都虚心接受,个把教师不高兴不服气,爱到哪里告就告去吧!

    有谁理你?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榆林人 | 2014-10-31 11: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10. 痛苦中的憧憬

    不仅没有人理你,还有许多人对你说三道四。

    那天下课后,从教室里出来的金明,一眼瞧见走廊远处有两位教师正神秘兮兮地议论着什么。他和俩人中的一个打了招呼走过了。另个人望着他这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者的背影说:“瞧他那神气样。”

    现实就这样,凡有人较了真或做了豪爽、出乎意料的事,总有人认为这不符合公序、良俗,指着他脊梁骨在背后嚷嚷。金明找赵主任申辩的消息,不知怎么传出去的。那做法,使人们觉得他不通事理,不懂规矩,是不可理喻的奇情怪事。

    看来,人们没有人发现他卓越的天赋、慧质,没有窥见他未来辉煌的萌芽,看不到他那种非凡精神之光。就是说,在一些人眼里,真理和文明被视为无知和白痴,谎言和阴谋被看作是智能。

    他自己也淡淡地意识到了,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带来什么样后果,脸上忧伤变成了痛苦……

    一点也别小看这三寸不烂之舌,摇动出来的那些丰富、精彩的议论在二中沸沸扬扬,好不热闹。日久时长地琢磨,人们渐渐形成了这样一套套好奇的、嘲笑的、讥讽的、鄙视的说词。

    最精彩的是:“麻雀变凤凰?哼,真是白日做梦!”

    津津有味的是:”自以为有点儿头脑,自吹自擂,以为什么场合都有他的份儿”;有说他“究竟跟别人过不去,还是跟自己过不去”;有说他“脑袋有反骨,天生的爱闹事”;也有人觉得他不懂事,给他一条经验,“脑子里进的水快能养金鱼了,那么想拿一等奖,先请评委们嘬一顿,喂熟了,就搞定了”;还有的说法更加邪呼,“怎么能这样呢?他怎么敢这样呢?”

    说法很多,还有许多不堪入耳的话,听起来有点儿混乱和可笑。

    这里我们也并不认为,他完全混淆了梦与现实,在追逐人世间永不存在的东西。而是需要提醒大家,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人看来是很神圣的东西,到一些人嘴里便成了笑料。能够理智讲出超脱世俗偏见观点的人,为数很少。一些人,根本没有这种观点。也许是,他们习惯了循规蹈矩,静如湖水的日子。当杰出人物如潮流涌现时,他们便“筑堤修渠”,避免洪水淹没他们的幸福生活。遗憾的是,没有人用心去查找、分析和研究这些评论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评论者们居心不良。

    这些倒也罢了。最使他憋闷的仍然是数学组办公室里,和他朝夕相处的人们的说道。

    那天,当人们正絮絮叨叨的时候,见金明来了,嘎然停止。他自己觉得没做错什么,却好像成了个不可理喻的贼那样,渐渐感到流言的巨大压力了,心里有股冷气漫过,似乎有些狼狈不堪地坐办公室里,对周围所呈现的这种莫名其妙景观充满忧恨,怒火直冒……

    最满意的是何长青。

    他心中的滋味不同凡响,暗自心喜,这是他意料之中的,合乎他心意,美美高兴了一把。

    由初听到时的惊喜变成了可靠无误的真实后,心说,这人胆大得没边了!不禁感慨:“你,太年轻了,离开学校领导,想自己飞翔,能飞出什么样子?飞得起来吗?你这大脑发达、小脑不发达的人,是猫扑猪尿泡空欢喜一场。”

    对金明来说,这毫不掩饰的说道、巧妙推测、不着边际的猜想,他是能够忍受的,眼前的处境他没有感到自卑。感到最痛苦的是,把他的论文排在了最后而给他自尊心所带来的伤害。就这样,他再次被痛苦慑住了,一时实在想不出一句为自己辩护的言词,几天之内,仿佛变成另个人。他目光呆滞,神情恍惚,恨自己在邪恶面前无能。

    人的痛苦,心态扭曲,是由于本能冲动受过多压抑。有不满即时泄出,才保持心态平衡,增强控制力。爱动脑筋的老外早就想到了,就有人开办了“出气”公司,专门利用人们发泄压抑来赚钱。你有什么不满,什么压抑,可以花钱去这家公司,找人倾诉也可以,要砸要打物品也可以。公司专门有间屋子,里面陈设了各种供顾客发泄压抑的物品,你摔打完以后,再照单付帐。其实,说是“出气”公司,真正充当的是垃圾桶的角色,客人把心里积存的垃圾和毒素毫无顾忌地倾泻完,然后一身轻松地走了。

    让人倾泄“垃圾”和“毒素”成了国外一些人赚钱手段。保持心理健康,就不能让心中的“垃圾”和“毒素”郁积在心里。中国没有这样的“出气”公司,更多的人有不满情绪,受到过多的压抑后,在家人和朋友面前发泄出来,觉得心情舒坦些,不致于做出傻事。

    金明心中不满和压抑没有在家人面前发泄,也没有在朋友面前发泄,更没有在学生面前发泄。他心中的痛苦是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痛苦……

    既然周围人不能理解他的痛苦,他也就不会把自己的痛苦表现出来。

    “咎由自取”的痛苦心情,一幕一幕在他脑际浮现……

    像蔫了似的,闷声不响,什么也不能使他激动,久久陷于一种不可名状的情绪之中。很有点乐天知命的感觉,似乎心态苍老许多,甚至有时搞不清楚为什么浑身没劲,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简直可以说是心如枯井了。他终于体会到了,这种精神状态叫忧郁。要说有波澜,那就是一旦走上讲台,他仿佛变成了鸟,有飞翔的感觉,感到自己胸中激情荡漾。他觉得只有在教学和研究中才能找到自我,表现自我。学生眼中,他总是充满活力,不知疲倦,像电影里英雄人物一样精神高昂。等到他一个人坐静静的办公室里时,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一种巨大压力向他悄悄逼近,折磨他,催促他,鞭策他。

    他的确感到自己有压力,心里攒着劲,渴望着释放这种压力。同时,年轻的血液在沸腾在激荡,一种强烈的愿望不断地从内心升起,老是感觉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也让他不间断地做着梦……

    不知是哪一天,他批改完作业,想出去遛达遛达。走着,走着,就像脚下长了眼睛似的,不知不觉地来到了阅览室。

    这里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海洋,也是一些人消遣打发日子的地方。稀稀拉拉的已有几个人,各瞧一本杂志,给人一种静寂的感觉。阅览室墙上挂着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的画像和名人名言,一切都光彩夺目。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越是醒目。

    他拿起一本《知音》杂志,看了几个悲欢离合故事,感到如释重负,心中的翻腾些许排解。人类苦海中,那实实在在的,并非无痛呻吟的痛苦的汪洋之中,自己这点痛苦算得了什么?他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失败并不可怕,尽管会给人带来懊丧、烦恼,甚至痛苦,但它像一块砺石会磨砺人意志,锻炼人品格,鼓舞人勇气,激发人智慧,最终使人成就伟大的事业。他决不放弃期待,不放弃那美好憧憬,不退缩,不让任何困难玷污理想。

    他内心有一股神奇力量涌现!

    一本新杂志——《数学教育通报》,进入视线。

    是全国初等、中等教育类的权威学术刊物。他随手拿起一翻,目录第一行中“创新教学精萃”几个黑体字映入眼帘。栏目下面第一篇是著名数学教育家陈伯基撰写的论文“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文中指出:目标定得太高会脱离学生实际,使大家对“研究性学习”望洋兴叹而无法实施;目标定得太低,会使“研究性学习”混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教育理念无法落实而名存实亡。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定位,一定要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目前我国数学教学工作实际。文后楷体字是:本刊期盼大家撰写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稿件,特别是欢迎第一线教师将实践中做法和体会写出来,将优先刊用。

    启示猝然点亮了他头脑,忽然感到那几个字仿佛在对他说,机会来了!

    是机会来了。

    他的心不禁为之一动,有灵光闪现,多日郁闷心情为之一扫,一种奇妙无比的欢畅沁透了他整个灵魂。心想,人的见闻,人的学识,人所能得到的机会,往往有待于外部世界启迪,人需要机会与机缘……他耳边响起了名人的话:“小机会常常是大事业的开始。”“决心攀登高山的,总有通往山顶的路。”“即使处在困境中也不要绝望,往往在暗处流出生命之泉。”耳边又想起读书时一位老师曾经讲过的一段话:“人的大脑十分奇妙,它会以不同观念和方式对外界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遇事乐观、豁达就能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不致于郁积消极的心态。有个人不小心摔一跤,消极观念是,哎哟,真不幸,摔得我真疼,下次再也不走这条该死的路了!积极的观念是,哇!很幸运,擦破点皮,下次再走这路,不会跌倒了。”

    这番话有深刻的道理啊!

    心里头就像燃起一团火一样的他被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和诱惑力再次笼罩了。坐旁边正翻看一本《读者》杂志的教师注意了他,从眼角余光里见他踌躇满志,嘴角兴奋得合不拢了,瞧着他离开阅览室而禁不住摇了摇头。

    那许许多多的往事在金明感官面前都变得朦朦胧胧,仿佛梦幻似地含笑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他心潮起伏,浮想联翩,那种被渐渐冲淡了的情绪又突然聚拢起来,强烈地撞击着他心扉……

    这时侯,艳阳高照的天空中飞过一群鸽子,它们在无垠的蓝天里任意展翅翱翔,不时发出悦耳鸣叫,迸射出无尽活力。金明多么希望自己也插上翅膀,和那些鸽子一起飞翔,去寻找失去的天空。

    希望像太阳!

    你向着它行进时,所负担的阴影便抛身后了。猛然间一个闪念在他脑子里亮了起来,在他内心升腾起一种新的雄心壮志,他要做出一个影响一生的最大选择,将那篇“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进行修改,更臻完美。虽然他心中有了这个打算,但他觉得不能太心急,不能匆忙行事,经过深思熟虑,用沉着的心情跨出这一步。他认为,没有一个数学家一生伟大,处处高瞻远瞩。可贵的是新一代人敢于突破前人观念束缚,超越眼前条框,数学教育事业才能健康地发展。他在思想方法上没任何保守性,很少顾及权威和教条,拿出足够胆量和卓越见识,用大量事实,发展了陈伯基教授文章中的思想,迈出了勇敢一步。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榆林人 | 2014-10-31 11: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深夜,别人进入了梦想的时候,他却是废寝忘食地研读有关的书刊,不停地摘录笔记,经常目光集中在一个点思考问题。有一天夜深了,天气突然变得特别冷,他没有顾得往身上添衣服,竟然感冒了。但他忍着感冒带来的浑身不舒服和乏困,连续几个夜晚,依然废寝忘食地研究着。

    唉,尽管搞教学研究如此艰难,但金明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滋味。因为他的努力让他有一种成就感,让他写出了一篇自己很满意的文章。

    文中引用了让他刻骨铭心的一个教育典故:

    有一天,在武汉大学讲学的陶行知挟着一个皮包上了讲台,未曾开言,从皮包里抓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又从包里掏出一把米。陶行知先按住鸡头逼它吃米,又掰开鸡嘴想把米粒硬塞进去。鸡呢,就是不吃。后来他把鸡放开,自己退了后,大公鸡便从容低头吃了起来。

    陶先生对大家说;“先生强迫学生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不情愿学的。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台下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久远掌声似乎也鼓舞着他,有一种强悍的豪情在他心中太阳般地升腾着,壮阔着。他一下子萌生出个大胆的想法,将这篇文章投国家权威刊物《数学教育通报》——初试智慧的宝刀,打破那笼罩着的阴影。

    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想法,给他精神带来很大的安慰。他立刻觉得轻松起来,甚至有点高兴。他也明白,这是一件很不寻常的事情,几乎是一个不可企及的伟大目标!

    不说这比登天还难,恰跟登天一样。

    这想法就好像一个人在茫茫原野里不知去向,忽然想起沿着依稀可辨远的方山丘去寻找出路,也许这就是走出窘境的方向,尽管是许多人不敢去想的。

    他觉得这不是梦,不是狂想!

    依照哲学原理,他顿悟,这是一个权威性国家级学术刊物,虽然对论文质量要求高远,但用稿也许公正些。

    过一会儿,一个声音冒出来:“像座楼房,下面几层黑点儿,越到上面便亮堂些。”

    他感觉总有云开日出的时候,总有艳阳高照的一天。他坚信伟大的热情能战胜一切,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就一定能达到目的虽然在这个“总有一天”来到之前,他一天天地希望着,看着,看着自己的青春年华,被逝去的岁月一点点带走,但他感到自己仿佛找到顺藤摸瓜的藤了,看到光辉灿烂的前景了。

    看来,这无异于痴人做梦。是的,不论什么人,有时就这样,对自己明知不可能或十分渺茫的事,却要做些非份之想,还固执得要命。金明是个不甘失败的人,他相信自己,有信心和智慧、勇气。

    这种聪明、大胆、非常有挑战性的试验,正是他走向成熟与成功。

    是的,这里一点儿也不夸张,任何一个事物的诞生,成事之人本身就是成功者,至少可以说,他迈向了成功之路。

    就算做梦吧!

    是这梦想和希望成了他解忧消愁的最佳音乐,成了他的阳光,让他拥有胸中燃烧的激情和坚不可摧的自信心,让他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写出改变人生的坚强旋律,迈出只会前行不畏惧的人生最关键一步,一步步向前走,寻找到走出困境的大门,支撑着他在永恒的欢乐中翱翔,迎来门外的一片像花儿一样绽放的阳光,发现奇迹在眼前—一个意想不到的辉煌……

    投稿时并没让第二个人知道,他不想。让人家知道了冷嘲热讽,等着看好戏。他惊喜地意识到,生活使他不知不觉中成熟了许多,要的不是人们的理解,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登山队员曾经说过:“当我登上珠峰后,才发现,原来我什么也没征服,征服的是我自己。”总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要耗费人力、物力去攀登珠穆朗玛峰呢?应当知道,这种行动就在于证明人类的能力,给人类以鞭策,激励人们勇气。

    金明的这梦想和希望,许多人也不是完全没有。那些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人,其实也心动过,之所以最终无所作为,被所处环境所征服,让自己才气沤在肚子里发酵。关键是,他们不能够理智地超脱“世俗偏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缺乏的是平地而起的本领和勇气,更没有明知不敌却要亮出自己宝剑的“亮剑”精神,搏击壮丽的人生。他们偶尔会心血来潮,却成为心头的一抹既实现不了又挥之不去的向往了。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目标、有理想,曾经自信,曾经努力,曾经奋斗,但由于过程艰辛,他们越来越倦怠、泄气,感觉不行,命定失败,终于半途而废。到后来发现,再持久一点,再向前眺望,就会得到结果。是一百步走九十九步,差最后一步而没有走,依然成为社会这个金字塔的底座。他们尝到了成功的根是苦的,未尝到成功的果子是甜的。还有一些人劳碌一生,所获无几,那是不知道究竟要获得什么。如果他们最后还拥有什么的话,是基于运气,不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当然了,他们也享受不到人生奋斗的那幸福和快乐。

    金明越想越激动,越想越得劲。尽管是一个带有浪漫色彩的设想,但他仿佛已经看见了那瑰丽的前景,仿佛未来的光芒在眼前闪烁……

    虽然他听人说,论文发表的概率是千分之一,难如登月;有说万分之一,如同水中捞月。投出去往往杳无音信。但他坚信,人生就要迎接挑战,尝试便是美好的开始。不去尝试,怎么找新机会呢?他这样思忖,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发表了呢?

    就是奇迹!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柳芽儿 | 2014-10-31 13: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能写长篇的老师。赏读您的精彩小说,期待继续!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榆林人 | 2014-11-1 22: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徐玉虎 发表于 2014-10-31 11:52
期待后续,很精彩的小说,欣赏了。

谢谢文友的特别关注,也期待文友的长篇小说。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榆林人 | 2014-11-1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玉虎 发表于 2014-10-31 11:52
期待后续,很精彩的小说,欣赏了。

问好文友了!
l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榆林人 | 2014-11-1 22: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柳芽儿 发表于 2014-10-31 13:48
佩服能写长篇的老师。赏读您的精彩小说,期待继续!

写长篇小说的确辛苦,但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能写短篇小说,就一定能写长篇小说。
期待看到文友的长篇小说。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