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立即注册(中文)
首页
Portal
开通VIP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搜索
搜索
要闻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纵横
文学资讯
文学杂谈
民间传说
文学
匾牌文化
报告文学
民俗风情
电影剧本
笑话故事
心情日记
特色
西部传奇
西部旅游
西部美食
西部书画
乡村振兴
三言两语
站务
新人报道
文学期刊
作家风采
官方公告
站务处理
活动中心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西部文学
»
论坛
›
西部文学
›
散文随笔
›
【“秦晋杯”西部文学孝德文化征文】父亲,儿懂你啦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秦晋杯”西部文学孝德文化征文】父亲,儿懂你啦
[复制链接]
2665
|
5
|
2017-10-25 07: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父亲,儿懂你啦
文/彭四平
读肖乾的《八十自省》、季羡林的《八十述怀》以及黄苗子在八十一岁时写的《后遗嘱》,我对这些饱经沧桑的耄耋老人,心里充满崇敬之情,他们经历烽火岁月,又饱受“十年浩劫”的摧残;还能坦荡从容地总结自己所走过的路,那胸襟、那文采让我肃然起敬。同为男人——我父亲,在“文革”中受到非人的折磨后落下病根,年过半百就怆然躺在江汉平原的怀抱……
为此,我曾埋怨过父亲,认为他不够坚强,怎能忍心弃我们而去。年少的我,确实不了解父亲,把他当作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不知节制地使用他,占用他的生命、耗用他的时间。多年以后,我才明白,父亲像土地,他承受风雨、种下谷物,在我柔弱的时候给我刚健,在我颤栗的时候给我温暖,父亲不只是善、美、力量、源泉,他始终给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关爱。我还来不及理解,他就抱憾而去。
父亲是家里的中心,他像一个巨大的磁场,不断地修正我们的错误。我们兄弟姊妹年龄相差较大,父亲去逝后,我们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父亲。
大姐年长我16岁,在她的印象里:父亲命苦,读了十多年的私塾,满腹经纶。时逢人民公社,倡导集体经济,父亲干体力活时,时常受到他人歧视,没有人愿意跟他一起劳动。如果生产队主动把父亲分配到那个组,他们故意让我父亲挑的比其他壮年劳力挑的担子都要重。原因是父亲少年家境殷实,住的是当地最好最高的木质结构房。譬如,每逢遇到挑谷、挑秧、挑肥料、挑提。这些体力活,父亲无论分到哪个组,那些同龄人总要“暗算”他。父亲无奈,只好叫我年仅15岁的大姐陪他一起挑谷、挑秧、挑肥料、挑提以挣工分。壮年的父亲满腔心酸无处话凄凉。夜深人静在荒郊野外唱:
为生存去挑堤苦不堪言,病撅撅身无力难以挣扎。
我好比花未开风吹雨打,让闺女受此罪心乱如麻……
大姐说:“我同情父亲,即使人们践踏他如泥土,他依然那样善良,不记仇。”
在我二姐心中,父亲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二姐从小定了娃娃亲,她成年后,家贫如洗,父母想把她嫁了,减轻家庭负担。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发现给二姐定的娃娃亲,道德品质有问题,坚决取消婚约。亲友轮番上门劝说,父亲掷地有声:“再穷,不能毁了女儿的幸福。”说情者看我父亲没有商量的余地,知难而退。
在我大哥的心中,父亲心善良,重情义,讲义气。寒冬腊月,父亲救了一个逃难的异乡人。得知对方只穿了条外裤,当即把自己唯一的棉裤让给了对方。并私自将对方藏在我们家中,要我们把异乡人喊:“表叔!”此人后来官复原职,来报恩时,我父亲已经火化一年有余。这个外乡人面对我父亲人遗像,题赞曰:先生虽居乡邑,有大事者惟先生是咨,开陈指画无不曲当,常令当事者折服。先生与人交,直抒胸怀,遇知己,亹亹终日无倦容;与先生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先生饱学之士,才华横溢,惜没有舞台施展。
在我二哥眼中,父亲胆小怕事,对人过于谦让。在该用武力说话的地方,父亲显得唯唯诺诺。
在我心中,父亲对什么事情都拿捏有度。我深深地懂得:乡村也是江湖,汹涌澎湃,稍有不慎就会踏入万丈不覆的深渊。父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子女不受伤害,在强悍的“对手”面前,处处像小草那样示弱。这让我想起李世民《赠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意思是说,在强烈的大风中,才可看得出小草坚强的韧性;在动汤不安的时局,才能辨别出臣子是不是对国家忠心。我那性情勇猛的二哥又如何懂得这个道理。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怀有仁爱。我父亲信念如磐石,无论人家怎么踩踏,他屹然不动。目的是让这个家庭有机会焕发生机。
父亲二代单传。到了他发蒙的时候,我那连续考了几年秀才都没有考上的祖父,请了一位认真严谨的庠生教父亲读书识字。父亲从小临池,写的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在古文方面也有所造诣。我大约七八岁的时候,父亲说:“现在环境不好,我把自己会的传授给你。”
在父亲严格的要求下,我从小就读《千字文》,背《千家诗》等古代蒙学书籍,大约八九岁,父亲给我讲授“古代文体常识”。讲授时,父亲反复强调,文体的分类,一般都是后人归纳总结的。避免不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解文体的知识,其目的是有助于阅读古代文学作品,重点要放在各种文体的特点方面,至于它们的源流演变,完全可以跳过去读。
父亲对我的学习抓得较紧。有一年冬天,父亲还没有起床,就要我念字给他听。那时我个子小,浑身都被厚厚的棉袄裹着,有时根本看不到手抄本上的字,于是我在踏板(床前专供放鞋子的器具)上高声念着学过的生字,念着念着,突然念错了一个字,只见父亲从床上坐起,抓住我的耳朵问:“又想到哪里去了?”我心中一慌,从踏板上重重地摔在地上。父亲看我受到惊吓,从这以后再也没有动手打过我。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很和蔼,充满爱心,也很实际——知道自己势单力薄,在处理纠纷方面比较中庸。可是,每逢他讲评书时,就会与平时判若两人,对故事中的人物喜怒哀乐完全表现在脸上。记得有次说书说到“秦桧设计陷忠良”,他把“金戒木”一拍,怒喝道:“秦桧简直不是东西。”真是怒发冲冠,恨不得渴饮秦桧血。还有一次,父亲说书说到“诸葛亮吊孝”,讲着得太投入,他自己也情不自禁嚎啕大哭。父亲讲书时神态憨厚可爱。真性情,不做作。
我们家族在当地仅有十一户人家。我们家在当地绝对是“红色家庭”。我奶奶曾任某游击支队政委,在“肃反运动”中不幸被夏曦杀害。新中国成立后,我奶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我家门口挂的“革命烈士”的牌匾,是父亲一辈子的骄傲。“文革”前夕,村里划地主有指标,我爷爷,一个手艺精湛的木匠,用自己的劳动所得置过地,为了改善自己的住房,把茅屋改造成当地最高的实木住宅。从此,我爷爷被打入“地主”阶层。尔后,我们家的“革命烈士”牌匾也被人摘走。
大姐说,父亲是个孝子,每次爷爷批斗挨整的时候,父亲都站在旁陪斗。每次打爷爷时,父亲主动承担。爷爷看对方朝自己儿子致命的地方打,恍然大悟,叹曰:“人家利吾家财也。”父亲说:“知情致害,何不散之?”爷爷连夜将自家洋钱和金条,用升子装着送给当时几个掌权的贫农,反复要求对方放我父亲一条生路。次日,挨整时,爷爷支开他惟一的儿子,在批斗会上被人活活打死。惨死的爷爷殊不知他的儿子也被打出病根,只是我父亲强忍着没有说出来而已。
寒冬腊月,那是农民最难熬的时辰,要去周边河道出河工,以保来年水利丰盈。那时河里有冰,人跳进去,哪怕穿着齐腰的胶鞋,亦感到不寒而颤。“黑五类”的父亲,被安排在寒冷的冬季挖“龙字沟”(清理河道,便于把水抽干)。
参加过农业劳动的人们都知道,疏理“龙字沟”比开河要难的多。原因是“龙字沟”水深的地方会把人头都淹进去,这个工作,两个人为组,会降低危险指数。一个人承担,有生命危险。
有次,我父亲被安排独自一人挖“龙字沟”,深陷泥塘,越使劲陷的越深,呼天不应,叫地不灵。他命不该绝。我那15岁的大姐不放心,看到父亲出去很久还没有回来,深更半夜借助手提马灯微弱的光线,看到父亲一人在河床中间垂死挣扎。大声呼救,在乡亲们的营救下,才从死神怀抱中挣脱出来。
父亲的命虽然救了回来,在刺骨的冬季冻得太久,没钱及时治疗,慢慢拖成肺病。壮年的父亲,从此与疾病相随。
父亲小时候风光无限,有自己的小白马,私塾老师,从来不会为钱发愁。父亲生病后,才发现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无钱治病,只能服用一些土方子来减轻病情,丝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听说大蒜杀菌,父亲每餐生吃大蒜。在逼仄的时代里,纵有千般本领,均无用武之地。
父亲知道自己时日不多,跟我说:“你们兄弟要发愤争气,把那‘烈士牌匾’重新要回来,那是你奶奶用命换来的。”在父亲的印象中,那个“烈士牌匾”就是“免死金牌”,可以庇护他的子女们不再遭此厄运。殊不知,在历史的车轮中,个人的种种挣扎,无异于螳螂挡车。只有看清社会的潮流,才会发挥专长,立于不败之地。有多少人仁志士,在历史转型的过程中,作了无谓的牺牲。悲乎!
直到现在,我把父亲生前说的这句话都没有告诉兄弟姊妹。我固执地认为,家族再美好的光环也解决不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有人总希望先人的光荣能恩泽下一代,我的父亲亦如此。是的,我们都有很荣耀的祖先,他们荣光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勤劳勇敢换来的,我们做子孙的除了尊敬他们,并没有资格去炫耀他们的荣耀。
多年后,我有能力找县委、县政府申请将这块令我父亲念念不忘的“烈士牌匾”要回,我没有这样做。因为,人要让自己的思想左右着自己的人生,绝不让父辈的观点来左右着我们的言行。我们有长大的权利,同样也有尊重自己选择的权利,我想九泉之下的父亲会理解我。
包产到户后,父亲求生的欲望非常强烈。虽然还是没有钱治病,那时,农民手里有被政府强行摊派购买的国库券,而且不能在市面上流动,银行也不兑换。父亲找亲朋好友借到国库券之后,再找人帮忙偷偷从银行兑换成现金,托人到省城购买咳嗽药。
父亲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可惜好景不长,银行开始面向社会公开兑换国库券后,亲朋好友纷纷找父亲还债。此时,家中炊已断,我那年迈七旬的姑奶奶每天清晨按时送来一天的米,姑奶奶说:“如果每天的米送多了,讨债人会把米缸里的米全部拎走,送了也等于白送。”我父亲听了哽咽地说不出话来。中年的父亲提笔悲愤地写道:
二十载家道落无限悲愤,
妻受苦儿遭罪与日俱深。
本指望国库券救我性命,
到如今反受害无钱还债。
儿还小我不能撒手不管,
又谁知讨债人会抹脸不宽限。
从此后陷囫囵鸡犬不宁,
朝复暮、暮复朝、朝朝暮暮,
望断了亲朋好友、四方至亲、何人救我……
我清楚地记得,有年腊月二十九,讨债人在我家里翻东找西,闹得不可开交。有人甚至在大队把我父亲告了,说我父亲倒卖国库券,属于投机倒把行为。村里民兵把父亲带走了,那一夜我们兄弟姊妹,坐在堂屋,看着漫长的黑夜呼饥喊饿,却枯坐如木偶,送走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年。
第二天,父亲没精打采地回来了。兑换国库券仅作为个人治病开销,不构成投机倒把的罪。从此,父亲彻底沉默了,他知道没钱购买药品,意味着大期将至。
在布谷鸟鸣叫的季节里,我正在房间看书,躺在床上的父亲突然说:“四平,你过来一下。”我刚起身,就听到嘶烈的咳嗽声,走到床沿,只见父亲一口鲜血喷在我的衣服上,说:“儿啊,我不行了,你……。”话音没落,溘然而逝。享年49岁。
没有了父亲,我像是被布谷鸟不孵化的子女,放在人家鸟巢中寄养。在亲情上,我将无助地前行,那年我刚满12岁。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着阻碍、困惑与跨越、成熟的激烈对抗年龄。心理学界将这个时期的孩子比喻成进入了“多事之秋”,开始了情感上的“疾风暴雨期”。而我,只好无情地接受没有父亲的日子,慢慢地适应永远不会有父亲关爱的现实。
父亲走了,我才发现父爱像松树,他用那高大粗壮的身躯在风雨飘摇中,为我遮风避雨。而失去了父亲的我们,如同一只鸟,失去了一只翅膀。
欧阳修在他父亲去逝六十年后,写了一篇千古传诵的《泷冈阡表》。欧阳修四岁父亲去世,他通过六十年的学习与努力,成为了宋代的文坛盟主。此时,他要叙述自己的父亲,紧紧围绕其父的孝行与仁心两端,为全篇的主要材料,因为孝与仁正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伦理观念。
我的父亲是个农民,没有像欧阳修的父亲那样进士及第,治理地方的功德,在仁的方面我无法描述。我只记得大学毕业后,我在省城当记者,有次到荆州去采访,有个长者,紧紧地盯着我看,我心是正在纳闷。那人主动问:“你姓彭吧?”
我如实回答:“是的。”
他当即问:“你认识彭宏才吗?”
我说:“是家父。”
此人倒头磕拜。说:“代我受恩公一拜。”
我连忙扶起老者,才得知,在极左的年代,一个男儿仅仅因家庭负担重,私自从单位仓库中取走两袋米。后来东窗事发,单位逼得太紧,他认为这是他人生的污点,一时想不开,投河自尽。恰巧我父亲受生产队委托,用菜籽到邻县兑换粮食回来,途径三汊河救了他。知道事情来龙去脉后,我父亲偷偷将兑换过来的粮食夹成米,然后送到该长者的单位,谎称是来还大米,解了长者“偷盗粮食”之围。此段义举,我父亲从没有向人提及过。小的时候只知道父亲搞兑换亏了本,把住宅地上的树卖光了才还清此债。听完老者的讲述,我了解父亲当初卖树的原因。
我父亲,在乡党的眼中一生窝囊无能,连自己的祖宅老屋都无法保护。有强悍者把我们家厢房拆掉,柱子搬到自家做梁柱。父亲静静地再旁观看,从不横加制止。有贫农撬走我们家的楼板,父亲坐在堂屋,认真抄写女儿生辰八字,好托媒人为女儿寻找婆家。人家把楼板全部搬空,他也不抬头看一眼。这些轶事,在乡里常为笑谈。我那血气方刚的二哥,则这为这是平生大辱。父亲则不以为然。
母亲临终前,颤巍巍地给我一包东西,用牛皮纸包了里三层外三层,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发现里面全是父亲的遗物。有印章、书法、诗词及道士先生作法事一些程序。其中有首《示儿》:
“男儿立天地,行侠要仗义。
名利与荣辱,不过是浮云。”
我想,这不仅是父亲的个人心声,而且也是为子孙作的家训。可惜他生不逢时,在时代的裹挟下,他的理想灰飞烟灭。他坚韧不拨的意志,舍生取义的行为值得我们发扬光大。这就是我的父亲,一身坦荡成尘土,两手空空撒人寰。
作者简介: 彭四平,湖北监利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中国科学院大学)。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学术著作《激励心理学》(系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30576117,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寻找新闻的向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站在湖北看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传记文学《永远的记忆——赵祖炳传》(崇文书局,2012);《记者穆青》(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现任湖北省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居武汉,主要从事激励机制与心理评估方面的研究。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邓仲祥
|
2017-10-25 08: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遥祝问好!祝创作愉快!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淡泊看人生,挥手谱华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邓仲祥
|
2017-10-25 08: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男儿立天地,行侠要仗义。
名利与荣辱,不过是浮云。”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淡泊看人生,挥手谱华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长风
个人认证
|
2017-10-25 09: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男儿立天地,行侠要仗义。
名利与荣辱,不过是浮云。”
欣赏佳作,赞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7-10-25 13: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彩文笔,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7-10-25 20: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佳作已被《
西部文学微刊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
cnxbwxw
)第1168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品。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袁作军
22
主题
58
帖子
737
积分
VIP会员组
VIP会员组, 积分 7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3 积分
VIP会员组, 积分 7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3 积分
积分
737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纵横
匾牌文化
报告文学
心情日记
民俗风情
电影剧本
打赏公示
图文推荐
西部文学首批百名金牌写手重磅新鲜出炉
2022-01-17
西部文学关于缴纳网络维护费的通知
2022-11-18
【新年贺词】一元复始,西部文学再出发
2022-01-31
【重磅提醒】西部文学作者发布文学作品十不准
2022-01-23
关于注册会员和登录《西部文学网》的通知
2022-01-03
热门排行
1
一起来!选出你心中的2022年年度“最佳优秀作者”
2
【洛沙随笔】斯人已逝,英才永驻
3
西部文学关于缴纳网络维护费的通知
4
西部文学最优秀作者荣誉证书下载处
5
【龙竹武诗词】快乐退休
6
西部文学首批百名金牌写手重磅新鲜出炉
7
【新年贺词】一元复始,西部文学再出发
8
【重磅提醒】西部文学作者发布文学作品十不准
9
西部文学以“戏曲抗战”为题书写,弘扬西安易俗社抗战...
10
【洛沙情理散文】耄耋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