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叶刚随笔〗“色衰而技不衰,官贬而才不贬”——两评《琵琶行》千年传唱之秘

[复制链接]
查看677 | 回复3 | 2018-1-10 09: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色衰而技不衰,官贬而才不贬”——两评《琵琶行》千年传唱之秘
                                  (一)前序
    公元2017913日,因上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课课余欲写八文八评《琵琶行》,以作谈资。后因时间匆忙,写五评而结束,非不能写出八评,实乃另有他事而未写。等事毕,再续写,因昔时情趣全失,故难写。今日,重读两则短评,似乎旧日之味重生,但仍无续写之乐趣。故写一前序,以补去年写文之遗憾。人有快意事,须快意落笔,如快意尽而写文,此文必无味道。此理,古评论家多有论之,余亦懂,而做到“知行合一”,真是难之又难。人固徒叹无益,唯有养足“精气神”,及时落笔当下之文,才算“知行合一”。今作小序,权当写文三月,做一回眸。此序写于公元2018110日清晨。

(二) 一评《琵琶行》――千古之巧合
    重读《琵琶行》,始觉此长诗,风味真别样,其间有太多巧合。
    浔阳江中小舟之内,琵琶女不经意间传出空船之琵琶声,恰巧落入白居易及其友之耳。如此大美之声,才化作美文,千古传唱。如此夜,白居易浔阳江头送客,琵琶女若有他事而未弹奏,如此大美之声,必成孤芳自赏之千古绝唱。
    琵琵女和白居易,沦落江湖,是人生之大不幸。此两人亦有大幸之机,即偶遇于浔阳江头。其间之大幸,如造化主有意为之,非世人所可造。如白居易不精通音律,此琵琶声亦自起自灭于江中小舟。浔阳江头,人来客往,必亦有闻此琵琶声者,因非知音而难成妙文。最大幸之巧合,琵琶声中“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适从京都左迁江州,亦有他乡遇故知之亲切感,此声自会在漂泊之人心中久回难去。
    世间如琵琶女之人,大有人在,只藏迹于江湖舟中,不轻传其声而已。故世间不少大美之技,终人亡技绝,此种无形之大美亦绝迹于人间,不复活于人前。世间如白居易之人,亦大有人在,行踪亦飘于江湖与庙堂之间,亦未时时可遇身怀绝技之异人。异人,自有其异于人之处,非俗间俗绳可约束之,因其人皆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之心境。
    白居易非俗生有寻美之慧眼、听美之聪耳、悟美之敏心。有此三者,偶入浔阳渡头,一声悲情之音,散入愁肠,千绝妙文信笔而成。
                                                                                                    萧然东楼氏
2017.9.13
                             (三)二评《琵琶行》――贬官之痛
       文人遭贬,如万箭穿心,心碎难合。其间悲情缠身,是精神苦痛。另有物质待遇相应剥夺之断炊惨事,使文人陷入食难果腹之困境。故“人贬”则“财乏”,“财乏”则使文人傲骨折断,傲气散尽。
       文人之中,亦不乏贬而不屈,不屈而以文显傲骨传傲气之人。中唐白居易,亦是一粒傲骨种。宰相武元衡横死街头,白居易不畏朝中幕后黑党,愤而上书,终因越级请命之罪,流放浔阳城,贬至青衫司马,其等级与布衣百姓相差无多。
        白居易少年才华横溢,官志得意,逢此一劫,卧病浔阳城一年,其心碎之深,有怀才不遇之悲愤,亦有难测之政治伤害之深层恐惧。故大病一年,亦在情理之中。白居易以病闲居,亦是避祸之策,但对贬官之阴影,终究屡浮心间,久难挥尽。
        大凡文人贬官,一落笔叙平生,难免有“谪、贬”字眼,甚至非常敏感此类字词,又偏偏要用此类字词一明其心。这种敏感之深,如《水浒》中宋江脸上的两行刺字,其辱入人心骨,人骂其“贼配军”,其必怒杀人。白居易非梁山草莽,以仁济世,不染杀伐之气,但对贬官之辱亦常怀于心。如其文《琵琶行》中,小序中有“左迁”,正诗中“谪居”,亦是心声之化。此种行文用语,柳宗元亦有,如其贬官永州之作《始得西山宴游记》,开篇即“自余为僇人”,“僇人”即“戮人”,罪人也。其《愚溪诗序》亦有“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等语。两大中唐才子,贬官僻地,落笔即点明其异样身份。此种身份,乃一种令媚骨之人避而远之的身份。
       如此用笔之格式,出于个人情绪,还是唐制如此,亦颇寻味。后世清朝有制,犯官解送京城,立于市集大街,逢人高呼“我有罪”,如路人询问其罪,犯官须一一作答。曹雪芹之父曹頫革职迁京,枷锁铁链束首约手,逢人高呼其罪行,以示忏悔。中唐多事变,贬官欲写文,先明罪人身份,是朝廷制度有其可能。大概不寻常之时,有不寻常之策,古今皆有,不足为奇。但行文中如此点明犯官身份,必是文人之奇耻大辱。
       北宋苏轼贬官黄州,其千古名篇前后《赤壁赋》却无一贬官之字词以明其身份。其间根由,大致两则。一则苏轼达观,二则宋廷宽容文人。白居易贬官江州,似无苏轼之快意。其人爱好之大音乐,因“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而绝听一年。住地潮湿阴冷,不宜人居,宅地周边“黄芦苦竹”。庄子在《齐物论》中说:“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此语之意,人久睡潮湿之地,易患腰疼,甚至半身瘫痪。白居易一年居所,“近湓江地低湿”,如此之地,非泥鳅不可久活。此时之白居易,虽未为泥鳅,却过的是“人鳅”之生活。如此居所,白居易何以不迁换,大概贬官之后,家财断尽,无钱安居吧。住宅潮湿之外,还有“杜鹃”“猿猴”日夜悲鸣不断,如人居之处,隔邻天天悲哭开追悼会,势必扰人心绪。如偶遇“春花秋月”良景之日,却独自饮酒。大概周边之人,对犯官避而远之,即使是才华绝世的大才子。
        贬官之痛,痛者自知,其间内心伤痕,如秋雨剥打之树皮,累累不绝。  
                     萧然东楼氏
2017.9.13
简介
楼叶刚,学界泰斗钱钟书再传弟子,“讲文堂”创办人,浙江独立作家,西部文学作家协会会员,杭州萧山儒学学会会员,中华楼氏宗亲理事会秘书长,香港文联作家协会终生会员,《语文报》杯特等奖指导师,名列“互动百科”全球华人名人百科。


123.jpeg
u=522868678,404219039&fm=27&gp=0.jp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长风个人认证 企业认证 | 2018-1-11 11: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赞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晓汶个人认证 | 2018-1-12 09: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学习精髓,拜读,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尘埃- | 2018-1-12 09: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佳作,学习,点赞,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